周小棉;邹晓;王毅超
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体会,从科技人员的角度谈谈培养高层次成果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 成果评审中落选的原因科研成果评审工作已基本规范化,这主要是从成果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或社会效益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三方面进行评价.
作者:李海燕;赵醒村;王可炜;周增桓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心脏手术期间及术后血浆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规律.方法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心脏手术,分别在麻醉前、诱导插管后5min、转流开始后10min、停止转流后30min及术后1、3、5 d等时间点从外周静脉取血5ml,进行血浆T3、FT3、T4、FT4、TSH的放射免疫测定.结果在转流期间血浆T3、FT3、T4、FT4均显著降低 (P<0.001);停止转流后有所回升;术后1、3、5d血浆T3、FT3甚至低于转流停止后水平(P<0.01),而血浆T4、FT4 则回升并接近术前水平(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在心脏手术期间和术后,确实存在低T3或T4综合征,其对心脏复跳及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发生有何作用有待研究.
作者:梁仕伟;古妙宁;林春水 刊期: 1999年第03期
通过对157例严重糠秕孢子菌感染痤疮患者的治疗观察发现,临床上很多痤疮患者乱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药膏治疗痤疮,使轻型痤疮转化为严重糠秕孢子菌感染为主的囊肿型痤疮,给治疗上造成困难.作者将157例严重糠秕孢子菌感染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五组,分别给予治疗.结果表明,抗真菌与抗细菌联合用药较单纯抗细菌治疗效果好.
作者:兰海梅;张建秀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肌酐和尿酸的新方法.方法选择pH 7.2、120mmol/L SDS、30mmol/L磷酸盐缓冲液作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运行液,利用外标法定量,检测波光235 nm,同时测定尿肌酐和尿酸; 非涂渍毛细管21cm×50mm (1,d);电压10kV,自动进样2s,电泳6min.结果肌酐和尿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000~27.030m mol/L,3000~40.625m mol/L,低检测限分别为9.190m mol/L和20.310m mol/L.建立了直接测定尿肌酐和尿酸两者浓度的毛细管电泳方法.本法的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都小于4.5%.肌酐和尿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7%和99.6%.内生化合物和常用药物对此方法无干扰.结论该方法线性范围宽,无需作样品稀释,简单、快速、可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
作者:周小棉;邹晓;王毅超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我科于1998年3月11日在湖南医科大学专家指导协助下,首次采用左胸入路、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不阻断主动脉的新术式,成功实施二尖瓣再次替换术1例.现将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冀亚琦;童健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伽玛刀(γ-刀)治疗颅内肿瘤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光镜、电镜观察16例γ-刀照射后颅内肿瘤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其中星形细胞瘤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脑膜瘤2例;颅咽管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垂体腺瘤1例和转移性腺癌2例.结果γ-刀照射后肿瘤中心和肿瘤边缘的瘤细胞及血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恶性肿瘤呈急性坏死,良性肿瘤呈延迟性坏死;边缘部位残留的瘤细胞较中心部位多,肿瘤旁脑组织中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血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主要以胶质细胞损伤为显著.结论残留的瘤细胞是肿瘤复发的形态学依据,γ-刀对肿瘤旁脑组织的损伤与脑水肿的产生有密切关系.提示临床应注意选择适当的照射剂量及肿瘤大小,以防止肿瘤复发和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作者:赖晃文;王玉宝;杨传红;唐赓云;赖日权;张小鹏;黄卓垣;梁军潮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为提高学员中长跑成绩和抗疲劳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体育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得出影响中长跑成绩的三个主要身体素质因素依次为12min跑、400m和立定跳远.结论由此建立的回归方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评价等级标准,可用以合理安排教学中素质练习和技术练习的比重.
作者:宋军;彭华国;贺炜;刘明燕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对于12岁以上先天马蹄内翻足患者的治疗,国内外传统的方法是足跗三关节截骨结合石膏固定融合术.但此法容易造成截骨面移动或不融合,不易观察足的血液循环,同时容易残留或复发畸形.自1978年以来,我科应用自行设计的外固定架,固定足跗三关节截骨融合术,克服了上述弊端,使病人的患足外观基本正常,恢复三点负重,达到足的稳定步态.共治疗18例(23足),随访14例(17足),平均随访3年8个月,优良率94%.本方法操作简单、观察方便、效果好,值得推广.为此,本文就外固定架应用原理进行讨论.
作者:陈秋生;朱立新;钟菁;陈霞;童斌辉;谢炳贤 刊期: 1999年第03期
1 资料与方法男40例,40耳;女28例,28耳.年龄25~52岁,平均38.5岁.左耳38例,右耳30例.患者均为偶然发现耳廓前面外侧上半部有一局限性隆起,无痛,但逐渐增大,偶有胀感、痒感或灼热感.皮肤色泽正常,无压痛,触之较硬或有积液波动感.
作者:周王英 刊期: 1999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7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1999年6月来我院住院检查治疗,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心界不大,心率7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III/6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作者:孟素荣;彭健;许顶立;翁昌鸿;龚渭冰;谢志斌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合成新型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方法以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反应,所得产物同盐酸羟胺反应合成5-甲基-4-异噁唑甲酸乙酯;后者经水解、酰氯化,与对三氟甲基苯胺反应合成出来氟米特.结果所得产品结构均经IR、1HNMR、MS等光谱鉴定.
作者:陈卫民;徐继红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评估双腔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心力衰竭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2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衰病人经锁骨下静脉植入DDD型起搏器,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1~2周X线胸片、放射性核素门控心室显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明显改善,术后心胸比例、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均明显好转[分别为0.70±0.13 vs 0.61±0.12、0.29±0.09vs 0.38±0.10、2.30±0.81vs 3.34±0.75(L/min)、1.31±0.71 vs 1.98±0.49(L/min·m2),P<0.05或P<0.01].结论 DDD起搏器治疗能显著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可作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孟素荣;彭健;宋跃明;祝善俊;林春梅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为研究Meynert基底核与纹状体边缘区以及脑内其他跟学习记忆有关的边缘系统结构间的关系,将海人藻酸注射于大鼠Meynert基底核后,观察c-fos原癌基因蛋白在脑内的表达.海人藻酸注射4h后,脑内只有少量c-fos阳性表达;海人藻酸注射8h后,脑内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增至高峰.在海马、齿状回、中央杏仁核、纹状体、边缘区中有大量密集的c-fos阳性表达.在终纹床核、丘脑网状核、外侧隔核、丘脑下部视上核、室旁核、前下托及嗅内皮质等处可见较多c-fos阳性表达.在伏隔核、视前区、丘脑底核、黑质外侧部等部位可见少量c-fos阳性表达.海人藻酸注射Meynert基底核16h后,除海马、齿状回、中央杏仁核、纹状体及边缘区中有较多表达外,其余部位阳性标记基本消失.但脑腹侧的梨状前皮质、嗅结节、杏仁皮质核及前嗅核等部位出现大量的c-fos阳性表达.大脑皮质也可见较多c-fos阳性表达.海人藻酸注射48h后,脑内各部位的c-fos阳性反应均消失.本研究结果提示Meynert基底核和纹状体边缘区以及跟脑内其它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边缘系统结构间有密切的功能联系.
作者:包新民;舒斯云;李胜修;张运周;周光斗;吴文龙 刊期: 1999年第03期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对参加卫勤保障综合演练的179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演练后学生症状因子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的因子分明显低于演练前,尤以男生及来自城市的学生变化显著.这提示我们应特别注意城市学生及男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李文立;罗海吉;孙俊松;叶卓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于1997年3月出现间歇性发热,体温高达39.5℃,常于下午发作,曾用先锋霉素Ⅴ静脉滴注但效果不明显,5月份未经特殊治疗体温渐至37.0℃.8月20日B超体检发现脾多发占位性病变,23日入我院.
作者:梁树立;朱玮冰;吕祥枝 刊期: 1999年第03期
RDB是将我们设计的HPV6B、11、16、18、31、33、35的7个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SSO)探针分别依次固定在尼龙膜上,再与经PCR扩增的DNA靶序列杂交,即可在同一张膜上分辨7型HPVDNA的任一型.我们检测尖锐湿疣患者62例,对其中20例进行组织活检,阳性检出率为95%(19/20).阳性检出中,HPV6B型8例(40.0%)、HPV11型9例(45.0%)、HPV6B/11型(混合型)2例(10.0%);对其中42例进行宫颈抹片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2.9%(39/42).阳性检出中,HPV6B型15例(35.7%)、HPV11型19例(45.2%)、HPV6B/11型3例(7.1%)、HPV16型2例(4.8%).结果表明尖锐湿疣患者检出HPV总阳性率为94%,感染HPV型主要为HPV6B及11型.
作者:齐凤菊;徐钤;黄杨中 刊期: 1999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岁,因腹胀12余天,啼哭、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d.入院查体:T36.3℃,心肺听诊正常,腹部高度膨隆,腹壁硬,有压痛,无肠型,肝脾包块未触及,肠鸣消失.B超示肠梗阻.即行剖腹探查:见右卵巢一巨大囊肿12cm×10cm,囊内有血性液约1000ml.切除送检.病理诊断为胚胎癌.
作者:陈磊;张萍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的机制、其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住院部1994~1998年间住院病人中出现的19例类赫氏反应.结果抗结核化疗中出现类赫氏反应,主要表现为原发结核病灶增大、新病灶出现、浆膜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结论类赫氏反应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不少学者认为与免疫有关,一般多于化疗开始3个月内发生,继续抗痨,酌情应用激素或对症处置,大都在1~2个月内好转.
作者:董秋兰;李艳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大面积严重烧伤病人存在诸多的易感因素,主要有:(1) 创面广泛,存在时间长;(2) 免疫功能明显抑制;(3) 创面外途径(如肠源性)感染的可能性增大;(4)大量营养物质的丢失.上述问题为伤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带来很大困难.
作者:荣新洲;吴永恒;李志清;周一平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明确本单位烧伤病房流行的菌株及耐药情况.方法以棉拭子收集各类烧伤创面分泌物,用全自动细菌生化分析仪(Vitek-AMS)作细菌鉴定并以GNS、GPS试剂盒行敏感试验.结果送检标本651份,阳性生长545份, G+球菌占66%;G-杆菌占31%,真菌为3%;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检出率为61%,MRSA占97.4%,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检出率为18%;创面细菌伤后10 d以内以G-杆菌为主,而10d以后以G+球菌为主;金葡萄球菌对亚胺硫霉素的敏感率为75%,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结论 (1)本病区烧伤创面金葡菌已占明显优势,而绿脓菌比例减少;(2) G+菌和G-菌在创面的出现有一个时间分段;(3) MRSA检出率进一步增高;(4)已出现亚胺硫霉素的耐药菌株,应引起警惕和重视.
作者:荣新洲;王志伟;吴永恒;周一平;陈惠英 刊期: 199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