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的病理生理及检验问题研究

韩宇;张艳萍;许秀梅

关键词:艾滋病, 检验, 病理生理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的病理生理变化特征及检验问题.方法:回顾分析52例AIDS并发脊柱以及下肢骨关节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检查图像资料及病理生理变化.结果:本组52例患者的影像学异常表现为2例踝关节异常,5例膝关节异常,10例髋关节,4例骶髂关节异常,3例髂骨异常,4例骶骨异常,20例腰椎异常,4例胸椎异常.结论:AIDS合并脊柱以及下肢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复杂,早期准确诊断及治疗对改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糖尿病患者饮食认知及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本文通过综述社区糖尿病患者饮食认知的现状及患者对饮食治疗的需求等,归纳了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对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指出符合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为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提供信息.

    作者:李明霞;黄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觉健康控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觉健康的现状和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4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以及自觉健康控制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4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为(62.82±13.23)分;自觉健康控制评价包括内部控制、外部权威人士控制,外部命运控制,其各评分分别是(18.45±7.27)分、(25.55±4.38)分,(21.01±5.55)分;自我效能与内部控制、外部权威人士控制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差异(P<0.01),与外部命运控制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差异(P<0.01).结论: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自觉健康控制概念加以强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患者主观控制健康的思想,并提升自我效能.

    作者:陈闯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两种方式终止14~24周妊娠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方式终止14-24周妊娠的效果对比.方法:将80例妊娠14-24周妇女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40)例;B组采用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引产(40)例,比较两组引产效果.结果:A组与B组相比,宫缩发动时间及产程短,清宫率低,镇痛药使用率低,出血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简单、安全、高效,引产后不需常规清宫,优于羊膜腔内依沙吖啶引产.

    作者:任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晋城矿区十年来新生儿溶血性葡萄球菌的感染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对连续十年晋城矿区新生儿败血症中溶葡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变迁情况进行研究,了解目前的感染菌种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晋煤总医院2001年至2011年收治的256例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菌进行培养,采用ATB法测定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前后各五年的变化特点.结果:在溶葡菌培养阳性的74例标本中,其感染率明显上升,不同胎龄组内的耐药率也明显上升,超过金黄色葡萄球菌,至导致败血症感染的第二位.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唑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前后五年对比差异性显著.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其中溶葡菌感染上升明显,且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加强对其耐药性的检测十分重要.

    作者:高艳珍;段艳芸;马凯;李素萍;司亚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职助产专业项目式见习改革探索

    助产专业是一门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传统专业.自高职助产于2007年在我院设立以来,招生、就业形势良好,逐渐形成了既依托于护理专业,又区别于护理专业,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特殊专业.助产工作在产科质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助产工作者责任重大,肩负了保障母婴多个生命的使命,决定着多个家庭和多代人的幸福与快乐.这些都对助产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鉴于对助产专业知识性、技术性、操作性较高要求的特点,临床见习一直是该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是学生由学校学习向临床实践过度的桥梁,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时期[1].

    作者:于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儿共340例,以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等专门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是否出现输液外渗、是否出现透明贴产生的粘贴伤、是否出现针头脱出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头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粘贴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实施专门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输液外渗、粘贴伤、针头脱出等发生率,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且显著提高了护理效果.并有效节省时间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何玉一;徐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术前访视中得应用

    目的:总结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术前访视中应用的效果和经验,以更好地优化手术前访视工作.方法:分别采用常规法和优化法对次日手术患者各96例进行手术前访视,在患者手术后2-3天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用优化法进行术前访视,病人对手术相关内容的知晓率和对手术中护理的接受程度及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化的术前访视,实行个体化而非程序化的访视过程,可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坚定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协调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得各项心理需求,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得满意度.

    作者:赵叶;李韶玲;马晓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住院恶性淋巴瘤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SF-12生活质量量表第二版和SAS、SDS量表对住院恶性淋巴瘤患儿父母进行量表测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儿父母SF-12中的GH、RF、BP、VT、SF、RE、MH、PCS、MC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SAS和SDS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恶性淋巴瘤患儿父母存在较低的生活质量和较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

    作者:吴艳云;李慧;刘爱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OMOM胶囊内镜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行胶囊内镜检查的23例临床检查结果.结果:23例检查的的患者当中中,一共检查出有8例病变,其中包括小肠恶性肿瘤的1例,有回肠末段多发糜烂2例,小肠息肉2例,食道静脉曲张1例,空、回肠炎症2例,未见异常15例(为正常体检者);小肠通过时间平均为182 min (85 min~296 min),阳性检出率34.78%.23例胶囊均自然排出体外,无并发症发生.结论:OMOM胶囊内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对于不明原因出现消化道出血和有小肠疾病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冯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方法:对我院门诊确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260例婴幼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与婴幼儿辅食添加情况直接相关.结论:针对引起发病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是关键.

    作者:李绍华;石克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中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探讨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反不良应,总结应用经验.方法:选取收治并使用米非司酮妇产科患者650例,统计有效率与不良反应例.结果:紧急避孕、终止妊娠、子宫性疾病、恶性肿瘤有效率分别为79.71%、80.90%、70.74%、58.44%,出现不良反应75例,占15.40%,以轻度不良反应头痛、恶心为主.结论:米非司酮适用于大部分妇产科疾病,应用广泛,疗效较显著,但针对子宫疾病疗效有待提高,因效用较强,不良反应也较多,可作为终止妊娠、避孕药物,但应慎用.

    作者:陈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面部多发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面部多发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经验,为今后患者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我院2009-2013年面部多发骨折患者28例,全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一年至5年,包括门诊检查及电话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骨质重新愈合,无骨不连接现象;手术治疗患者功能、外形均得到较好的恢复;平均张口度在(34.5±3.7) mm,无颞颌关节功能异常患者.结论:手术治疗面部多发骨折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余本刚;刘家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于如何做好患者健康教育的体会

    护士的职责是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保护生命,增进健康.如何做好患者的安全教育且让患者及家属更容易的接受,增进患者及家属的认知度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从临床经验中自我总结了几个方面.1 选择正确的时机患者及家属从就医到入院大部分是主观感觉不舒服,因此刚入院时主要想解决主要问题,这个时候做入院的常规教育很难接受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我们就协助完成相关的检查,用药.如是急诊手术,再完成术前相关准备后再做健康教育更容易,效果更好.因为患者及家属亲自经历了和目睹了这个过程更容易交流.

    作者:王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ICU护士压力状况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事业也日趋进步.21世纪的到来,不仅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1].护士作为医疗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护士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突出.在护士中,ICU护士在工作中会参加急救等,由于学科特点决定ICU是一个高度紧张环境,要求ICU护士素质高、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以及急救药品的使用,风险性会增大,相应的压力也会增大,要想改变ICU护士的这种高压力现状,必须寻找有关压力的来源.根据相关压力的来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轻ICU护士的压力,使ICU护士在护理岗位充分发挥其能力.下面对ICU护士压力状况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李傲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研究概况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常见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通过系统检索精神分裂症康复方面的文献,对其目前康复治疗方法进行了归纳和综述,以期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丁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妇产护理中孕期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妇产科护理中孕期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4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行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达75.7%,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51.4%,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平均产程为(6.5±1.6)h,未发生新生儿窒息,对照组产程为(8.4±2.0)h,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3%,研究组产妇生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孕产妇行孕期健康教育可以切实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扩大产妇的知识面,进而有助于提升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减少围产期并发症,应用价值十分显著.

    作者:杨学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碘伏加电吹风预防血液病患儿肛周感染的护理

    目的:探讨使用碘伏加电吹风预防血液病患儿肛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血液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在每晚及大便后清洁肛周并温水坐浴的常规护理后,使用碘伏擦拭消毒加电吹风吹肛周.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预防肛周感染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肛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碘伏加电吹风可以有效预防血液病患儿肛周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对老年患者手术中护理工作的探讨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临床上增加了许多渴望通过手术治疗来解除病痛的老年患者,老年人由于全身脏器生理功能减退,代谢能力、应激能力、免疫功能明显降低,从而对手术的耐受力下降,术后更易引起各种并发症.为使每一例老年患者的手术尽善尽美,手术中的精心护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作者:史菊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干预的报告

    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金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冠脉腔内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冠脉腔内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因怀疑冠心病而行CAG检查示正常的受试者或CAG示冠脉狭窄<50%者30例,行CAG检查,对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冠脉腔内心电图各波段的图形特点描述及数值分析.结论:冠脉腔内心电图与相应冠状动脉存在关联性,可反映当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血流阻断血管的对应病变,以给ACS治疗干预和进一步CAG提供依据.

    作者:刘洋;刘同库;丁福祥;于兆祥;顾明;徐丽华;孙凤;许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