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肝动脉结扎术

邹衍泰;李朝龙;于小园

关键词:腹腔镜, 肝动脉结扎, 原发性肝癌
摘要:近年来,我们采用腹腔镜肝动脉结扎术辅助姑息治疗不能切除的晚期原发性肝癌30例,近期效果满意.现将操作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足跟缺损

    1 临床资料5例病人中,男3例,女2例,年龄19~46岁.均为机械性损伤.皆有足跟部皮肤、软组织及足跟缺损,跟腱断裂,其中跟骨全缺损1例,部分缺损4例;跟腱全断裂1例,部分断裂4例.2例为伤后急诊手术,2例为跟骨缺损并发慢性骨髓炎、皮肤软组织创面残留,1例为瘢痕增生挛缩.接受手术时间短为伤后2 h,长为11个月.术中切取的游离腓骨肌皮瓣腓骨长8~14cm,携带厚0.5~1.0 cm的腓骨长、短肌肌袖及适量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皮瓣大小6~12cm×9~17cm.术后腓骨肌皮瓣全部Ⅰ期成活,经半年到1年随访,再造足跟血供均良好,恢复了良好的负重、行走与感觉功能.

    作者:陈阳;牛高祥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刺激鼠成骨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生长因子对鼠成骨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胎儿鼠成骨细胞,应用ACAS检测成骨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 PDGF可促进成骨细胞内Ca2+浓度的瞬时增加;PDGF与BMP、TGF-β联合应用对成骨细胞Ca2+浓度升高有协同作用;ACAS能准确测量胞内Ca2+浓度的动态变化.结论 PDGF可促进成骨细胞内Ca2+浓度的增加,且与BMP、TGF-β有协同效应.

    作者:李菊根;陈建庭;金大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8岁.因头痛,左侧肢体乏力3个月入院.查体:精神反应差,缄默不语;两视乳头水肿,边缘模糊,两眼向右凝视,有水平震颤;左鼻唇沟变浅,鼓腮不能;右侧肢体肌腱反射活跃,左侧反射亢进,左侧上下肢肌张力增高,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Ⅱ级,右侧上下肢肌力正常,左Rabinski征(+);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白细胞8.2 G/L,淋巴细胞总数1.1 G/L,红细胞3.54 T/L.胸片报告无异常.B超:胰腺、子宫、肝、胆、脾、双肾、膀胱双侧附件均无异常;胸腹腔CT淋巴系统未见异常;全身骨骼ECT未见异常;头颅CT:右侧内囊外侧稍高密度,其后方大片不规则低密度影,中心有小圆形强化;左侧基底节区小片状低密度灶;CT增强:右基底节区高密度强化肿块5.5 cm×4.5 cm,CT值50~60 Hu,边界尚清楚,周围脑组织少许水肿,右侧侧脑室前角受压变窄,三脑室受压,中线轻度左偏,右侧颞顶叶尚可见5个直径为1 cm左右的类似强化病灶.术前诊断:怀疑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或转移瘤.手术以右岛叶入路右基底节肿瘤切除术,术中可见肿瘤呈灰红色,质软,边缘尚清楚,无包膜,周围血管丰富,瘤内血管不丰富,仅将右侧基底节区大一个病灶作次全切除(囊内切除),并去掉骨瓣.病理诊断:非何杰金氏弥漫性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术后给病人作X-刀放射治疗、生物治疗、应用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

    作者:李光;彭玉平;漆松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后心房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心房肽(ANP)与颅脑损伤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3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及脑脊液(CSF)ANP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脑损伤后CSF中ANP含量显著减少,血浆中ANP 24 h内有所降低,48 h后逐渐上升,1周后恢复正常,但这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枢的ANP变化与脑损伤有关.

    作者:杨俊;徐如祥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新型病毒TTV与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的初步探讨

    目的了解新型肝炎病毒TT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混合感染对肝脏病变及HBV复制状态的影响.方法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TV DNA并对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7例慢性HBV感染者中32例TTV DNA阳性,阳性率18.1%;其中无症状携带者5/52(9.6%),慢性肝炎7/46(15.2%),重型肝炎9/39(23.1%),活动性肝硬化9/40(22.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病人中,TTV阳性者与TTV阴性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及血清HBe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但HBV、TTV混合感染的重型肝炎死亡率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TV混合感染似乎不影响HBV所致的肝脏病变及其复制状态,但可能影响重型肝炎的预后.

    作者:陈永鹏;章廉;卢桥生;骆抗先;冯筱榕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ATP敏感钾通道的作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在完整大鼠模型中,心肌缺血预适应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是否由KATP通道介导.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IPC组、优降糖+IPC组和优降糖组.所有动物均接受30 min缺血/2 h再灌注.预适应方案由3次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组成.梗塞大小由硝基四唑氮蓝染色判定,并以坏死区占危险区的百分率表示.结果 IPC几乎完全抑制了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这种保护作用不能被KATP通道阻滞剂优降糖所阻断.IPC也能显著缩小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梗塞范围,且这种作用能被优降糖完全取消.结论 IPC的心肌保护作用是由KATP介导的.

    作者:欧阳伟;钱学贤;付向阳;李志梁;王素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多胎妊娠经阴道行选择性减胎术10例报告

    随着促排卵药物和助孕技术的广泛应用,多胎妊娠的发生率逐渐升高.3胎以上的高序列多胎妊娠的母婴发病率、早产率、新生儿死亡率较高,因此应避免高序列多胎妊娠.我们报道多胎妊娠经阴道行选择性减胎术成功10例.

    作者:陈士岭;陈东红;邢福祺;孔令红;陈思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猪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处理

    进行猪的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AMVT)手术.重点介绍了AMVT 5个主要阶段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及其处理.

    作者:李朝龙;钟翰辉;林智琪;阎曙光;林建华;周杰;李春芳;吕祥枝;朱玮冰;古妙宁;梁仕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成功抢救严重电击伤2例报告

    1 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24岁.1995年7月6日因全身多处被10 kV高压电击伤后肿痛4 h入院.诊断:28%电击伤(Ⅲ度25%,Ⅱ度3%).伤后12 d在翻身床上俯卧位时出现右股动脉上段破裂出血,立即压迫、钳夹止血,紧急输血,手术探查.因右下腹及右大腿中上段软组织均为Ⅲ度创面,股动脉广泛损伤,修复条件差,且修复后易再出现破裂、大出血,故放弃修复,在腹股沟韧带上方高位结扎.术后观察右下肢皮温略低于左下肢,感觉良好,毛细血管反应良好,肢体无坏死,活动正常.10月11日彩色B超检查示右侧股动脉缺如,侧支循环形成.其余创面经扩创、皮瓣移植、植皮后愈合.随访3年,右下肢功能良好,平地行走基本正常.

    作者:郑健生;方向东;郑庆亦;陈锦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变及甲状腺核素显像分析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甲状腺影像学和甲状腺功能改变及其与病情活动相关性.方法 应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对46例患者进行甲状腺素水平及甲状腺抗体测定,应用放射性同位素99mTc过锝酸盐进行甲状腺静态显像分析.结果 TSH正常,TT3、FT3、TT4、FT4均数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58.7% SLE甲状腺面积减少、重量减轻,65.2%摄锝能力降低.结论 SLE患者普遍存在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血清甲状腺素水平改变与SLE病情活动密切相关;SLE可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并存.

    作者:成晓茹;于娜沙;江一帆;唐志宏;彭武和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病人自体骨髓移植采髓术麻醉体会

    本文总结了18例恶性肿瘤病人自体骨髓移植前自体采髓术麻醉的体会.

    作者:周健;招伟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规范实验记录,提高科研质量

    实验记录是科研活动的真实描述和记载,是在整个科研工作中内容多、份量重的部分.它的好坏反映了科研人员的工作作风,也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质量和科技档案质量.规范实验记录,是加强科研作风培养、保证科研工作质量,提高科技档案质量的重要环节.

    作者:韩虹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鼻咽癌放疗后发生下颌骨骨肉瘤2例报告

    恶性肿瘤由放射线所诱发的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本文报导2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下颌骨骨肉瘤者.

    作者:陈仰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纤维鼻咽镜引导射频治疗鼻出血46例报告

    59例门诊鼻出血病人中,46例在纤维鼻咽镜下找到出血部位,并引导射频治疗仪的发射头点射出血点而治愈.其中43例一次治愈,3例于第2天因少量出血二次治疗后痊愈.本疗法视野清晰、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病人无痛苦,无并发症,对找到出血部位的鼻出血病人有效率为100%,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传统的鼻腔填塞止血法,是治疗普通鼻出血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徐宏胜;周乐;邹苑斌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肺癌的立体定向适形放疗

    自我院放疗科1998年7月引进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系统(简称光子刀)至1998年12月共收治肺癌患者84例,全部患者随访超过6个月,生存期超过6个月的患者77例,对该77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局部控制率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石玉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21世纪外科护理展望:不住院外科治疗中心的建立与发展

    本文介绍了不住院外科治疗中心的产生、发展及未来走向,分析了这种新型的医疗服务形式在激烈的竞争中所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着重描述了外科护士在这一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必备的能力及掌握能力的途径,并预测了不住院外科治疗在未来的卫生体系中将占据的地位.

    作者:李亚洁;王秀岚;赵志荣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ORION颈椎前路钢板系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22例报告

    目的防止颈前路减压植骨术后植骨块脱落及增强植骨块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ORION颈椎前路钢板系统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22例,随访3~16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在术后3个月椎体间植骨融合全部达骨性愈合,未见螺钉松动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ORION颈前路钢板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内固定牢靠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颈前路内固定方法.

    作者:靳安民;段力伟;周初松;张辉;何冰;何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随机双盲试验评价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目的以拉贝洛尔(labetalol)为对照,研究卡维地洛(carvedilol)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将200名I~II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100例,拉贝洛尔组100例.两组病例分别用卡维地洛和拉贝洛尔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观察.卡维地洛的剂量为20~40 mg×2次/d,拉贝洛尔为50~100 mg×2次/d.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主要的不良反应均为头晕和嗜睡,但程度均轻微.结论 卡维地洛和拉贝洛尔的疗效及耐受程度相似,卡维地洛略好些,表明卡维地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

    作者:余传林;徐继红;徐伟;陈卫民;刘叔文;张嘉杰;吴曙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不同抗凝剂、血浆影响葡萄球菌玻片法血浆凝固酶试验的评价

    目的探讨玻片法血浆葡萄球菌凝固酶试验的佳血浆、抗凝剂和稀释度并解决假阳性问题,提高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用EDTA、肝素钠及以草酸盐抗凝及稀释度不同的人、兔血浆对200株葡萄球菌试管法进行玻片法血浆凝固酶试验,以试管法为金标准作分析比较.结果 分别用EDTA抗凝的兔血浆、肝素钠抗凝的兔血浆及草酸盐抗凝的人血浆,在不同的稀释度时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各不相同,以EDTA抗凝的兔血浆为佳,但是EDTA抗凝的兔血浆原液和佳稀释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浆浓度及采用何种血浆、何种抗凝剂直接影响玻片法血浆凝固酶试验的诊断效率.三种抗凝血浆佳稀释度范围均为1:16~1:32.

    作者:王露霞;石凌波;徐德兴;刘刃;陆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的手术与敏感药物化疗

    目的报告原发性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的手术与敏感药物化疗效果及经验.方法 自1996年8月至1998年12月,采用胸膜全肺切除治疗原发性肺癌伴胸膜转移和癌性胸水病人18例,术后选择对肺癌标本敏感的化疗药物联合化疗4个周期.结果 1例右中央型肺癌病人因心功衰竭于术后18 d亡,其余17例癌性胸水消失,症状明显缓解;8例随访3~23个月仍生存,其余9例于术后5~18个月[平均 (12.3+4.2)个月]死亡.结论 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及胸膜后有助于消除胸水,缓解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胸痛、肺部感染症状,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术后应用敏感药物化疗,针对性强,效果好,毒副反应少.

    作者:邹小明;黄志勇;王武军;杨锡耀;杨洋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