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克罗米酚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误诊卵巢癌1例分析

苏桂栋;钟梅;王雪峰

关键词:克罗米酚,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摘要:1 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腹胀、腹痛入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卵巢癌.因患者拒绝手术,于1998年9月1 2日转入我科治疗.入院后查体:心肺检查正常,全腹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通畅,粘膜光滑,宫颈无着色,后穹窿饱满,宫颈无举痛,子宫前位,稍大.因腹壁肥厚,双附件触诊不满意.血生化检查:血沉第1 小时60 mm,第2小时90 mm;LH<0.2IU/L,FSH<0.2 IU/L,E2 1 7 862 pmol/L,T 5.79 nmo/L,CA-1 25 1 74U/L,白蛋白35g/L,球蛋白23 g/L.B超示右附件区混合性占位性病变,左附件区囊性占位性病变,中等量腹水,盆腔积液,子宫饱满,回声不均.经详查病史,患者自初潮起,月经一直不规律,应用黄体酮治疗,效果不佳.1998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用血清药理学研究益气通络丹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丹(YQTLD)含药血清对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的影响,探讨该药抗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含药血清;MTT法测定含药血清对VSMC增殖活性的影响;NO试剂盒测定含药血清对VSMC作用与NO的关系.结果 YQTLD含药血清能显著降低培养的SD大鼠VSMC MTT法的D(λ)值,与空白血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YQTLD含药血清组培养基中NO含量明显增多,与空白血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YQTLD有抗VSMC增殖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NO有关,YQTLD可能通过抗VSMC增殖,促进NO释放来延缓AS的发生、发展,从而在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作用.

    作者:黄伟毅;陈素云;丘幸生;陈育尧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基因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目的制备基因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rhCNTTF)单克隆抗体.方法利用rhCNTF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NS-1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3株抗r hCNT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CA2、CA6和BB11.结果三株抗体类型均为IgG2a,免疫印迹试验证明为特异性抗CNTF的单克隆抗体:抗体相加试验表明三株单抗是针对CNTF两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作者:张亚莉;苏瑾;车小燕;林来兴妹;周俊岭;赵青;王小宁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缺血性急性肾衰肾小管上皮细胞微丝的改变及其机制

    目的了解缺血时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微丝的改变,并探讨此改变的机制.方法用双肾蒂钳夹法建立缺血性急性肾衰模型,采用电镜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5、1 5和45 min时TEC微丝肌动蛋白的改变,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结果缺血5 min即有细胞微丝肌动蛋白的损害,微绒毛融合、断裂,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微丝损伤加重,极性丧失,由细胞尖端分布变为胞浆内弥漫分布,微绒毛消失,与此同时细胞内ATP水平也迅速降低,微丝紊乱程度与ATP的下降呈一致.结论肾TEC微丝结构和极性的改变可能与细胞内ATP水平相关.

    作者:罗正茂;林沁;张训;侯凡凡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变异株的人工构建及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目的建立简便易行的筛检常见的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变异株的方法.方法通过PCR定向点突变.构建常见的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变异株(YMDD变异株),并建立相应的错配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检测此变异株.结果 PCR成功引入点突变,构建了YMDD变异株的克隆,同时错配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可有效区分YMDD变异株和HBV野毒株.结论采用PCR的方法可诱导定向点突变,错配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可用于筛检临床常见的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变异株(YMDD变异株),为临床监测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模式.

    作者:孙剑;侯金林;王战会;肖蕾;章廉;骆抗先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康复医学住院医师临床培训方案的探讨

    康复医学涉及临床医学各个学科,但并非临床医疗的延续和重复,它从人的整体功能出发,不仅关心躯体的病变,也涉及心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因素.除应用一般的医疗技术外,主要采用专门技术进行综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这些决定了康复医师培训须具有自身的特点.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占重要位置但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康复医学住院医师临床培训的原则和实施方案探讨如下.

    作者:张建宏;范建中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微波用于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技术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1989年国外首次将微波辐射应用于电镜制样技术中,通过热传递产生瞬间热使切片上的抗原抗体极性分子随微波期进行高频振动,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内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加速了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此前微波多用于包埋前的组织固定、脱水及包埋的超薄切片染色,而对微波在胶体金标记方面的研究较少.有报道应用微波辐射进行快速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但其电镜图像金颗粒显示不清,很难辨认,偶有金颗粒也是散在胞质中;实验材料亦局限于动物或细胞培养,不利于临床免疫电镜诊断技术的开展.针对上述原因,我们改进微波在胶体金标记方面的技术,并应用于垂体腺瘤病人的术后标本进行胶体金标记,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姜秀英;侯友贤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脊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目的评估脊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髓内血管母细胞瘤.使用场强为0.35 T(特斯拉)的超导型MR成像仪(SE系列,多回波技术)对全部病例行矢状面、横断面T1加权成像和矢状面T2加权成像.5例行Gd-DTPA增强扫描,剂量为0.1 mmol/kg@b.w.,静脉注射.结果 8例中,7例位于颈髓内,只有1例位于胸段.MRI成像中所有病例均显示受侵脊髓弥漫性增粗.与正常脊髓信号比较,T1加权成像呈等低信号,T2加权成像呈高信号.5例行Gd-DTPA增强T1加权成像,所有病变呈现一伴随囊腔的界限清楚的强化肿块.全部病例均见迂曲的血管流空现象.结论 MR图像可多平面成像,适于评估脊髓肿瘤.Gd-DTPA增强MR成像能在大的囊变区精确确认多血管的肿瘤病灶.

    作者:林曰增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53及p21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对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阿霉素诱导前后的p53及p21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发现7例在阿霉素诱导前即有p53蛋白高表达,多为CML进展期患者,其中6例对应的p21蛋白在阿霉素诱导前后均为弱表达或不表达.1例慢性期患者p53及p21在阿霉素诱导前后均无表达.此7例患者预后差.

    作者:毕丹;周淑芸;蔡俊杰;曾益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心肌细胞肌浆网Ca2+-ATPase与心肌功能的调控

    心肌的损伤及心功能的异常都伴随着Ca2+代谢的严重障碍,而心肌细胞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及其Ca2+-ATP酶(Ca2+-ATPaSe)是调节钙代谢重要的物质,了解SR、Ca2+-ATPase的结构、功能及其编码基因的表达与心肌功能的关系,对调控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群清;孙耀昌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联合应用经阴道行配子输卵管移植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报道

    目的联合应用经阴道配子移植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至少一侧输卵管正常的不孕症.方法 29例均用超促排卵方法,经阴道向输卵管内插管注入卵母细胞和精子,其余卵母细胞行体外受精培养,于取卵后48 h将胚胎移入宫腔内.结果 29例患者共32个治疗周期,每周期平均植入卵子数(3.4±0.9)个,植入胚胎数(3.3±1.1)个.32个周期中12次妊娠(37.5%),其中宫内孕8次、输卵管妊娠4次;2次胚胎停止发育,6例已足月分娩.结论联合应用经阴道配子移植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至少一侧输卵管正常的不孕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妊娠.

    作者:陈士岭;邢福祺;孔令红;陈东红;陈思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恒河猴自体静脉内皮细胞种植ePTFE人工血管后置换髂总动脉的实验研究

    15只恒河猴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例,其人工血管均经自体静脉内皮细胞种植;对照组5例,其人工血管均未经任何处理.实验组、对照组手术方法相同.将长6 cm、直径3 mm e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近端与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远端与髂总动脉行端-端吻合.术后当日、1周及4周,所有恒河猴均行静脉法数字减影造影术,术后4周行彩色B型超声波检查,然后取出所有对照组及9例实验组恒河猴腹腔内之人工血管,标本送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表明,术后4周,对照组人工血管均不通畅,而实验组有8条人工血管通畅良好.B超见全部对照组及1例实验组人工血管腔内形成血栓,实验组8条通畅之人工血管均保持较高的血流量.扫描电镜见实验组全部人工血管腔内均有一层完整融合的内皮细胞单层,而对照组人工血管腔内未见有内皮细胞.

    作者:潘明新;王晓阳;何红兵;潘玉先;杨继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盆腔炎与不孕症

    目的了解慢性盆腔炎的病因,以及患盆腔炎后的病理变化及其与不孕的关系.方法根据病史和体征,并结合输卵管造影、腹腔镜检查对55例我院收治的盆腔炎致不孕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盆腔炎患者中32例(58%)人工流产;35例行腹腔镜检查发现输卵管淤曲充血(29%)、盆腔粘连(60%)、输卵管卵巢包裹(58%)、直肠窝封闭(26%);31例输卵管造影发现双侧不通24例(77%)、单侧不通7例(23%).结论从本组患者看,盆腔炎的病因,绝大多数与手术有关,盆腔炎引起盆腔粘连、输卵管扭曲、伞端粘连、积水等,造成输卵管不通、子宫及输卵管内膜损伤,导致不孕.

    作者:王丽莉;何援利;周宇风;李胜平;刘木彪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有创血压的临床监测及护理

    监测有创血压的目的在于连续、实时、准确了解病血压变化,并通过及时调整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手段,使病人维持能保证生命器官的灌注的血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我科自1978年开始心脏手术,一直于术中和术后监测有创血压,在监测过程中可通过动脉置管采血做血气分析和其他检查,避免了术中、术后多次采血,反复穿刺,既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项小军;成艳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0例报告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若诊治不及时,常导致严重后果.现将1985年1月至1997年12月经证实的40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光;彭玉平;王国超;于志强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内IL4与IFN-γ mRNA的表达

    目的阐明Th1/Th2类细胞因子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相关性以及这些细胞因子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调节剂的作用.方法用RT-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mRNA的表达.结果在静息期,无明显的IL-4及IFN-γ mRNA的表达,在活动期IFN-γ的表达率(100%)明显高于恢复期(50%)(P<0.05):相反,在恢复期IL-4 mRNA的表达率(87.5%o)明显高于活动期(12.5%)(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中,在mRNA水平,IFN-γ作为正向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而IL-4作为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发挥作用,结果证实Th1细胞因子上调、Th2细胞因子下调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

    作者:姜荣龙;郭亚兵;富宁;冯筱榕;卢桥生;侯金林;章廉;骆抗先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免疫吸附清除循环肿瘤坏死因子对内毒素休克兔肝脏改变的影响

    目的应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单克隆抗体(McAb)免疫吸附方法清除循环TNF,观察其对内毒素休克兔肝脏改变的影响.方法以致死剂量内毒素(8×109CFU/kg)制成内毒素休克兔模型后分为对照组(n=7)及免疫吸附组(n=10).注射内毒素1 h后开始体外循环免疫吸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观察两组循环血TNF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于6 h后活杀动物,留取肝脏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1)免疫吸附组90 min后MAP开始回升[(11.6±1.4)kPa],此后一直明显高于[(9 2±2.0)kPa]对照组(P<0.05);(2)免疫吸附组2 h的TNF活性[(43.6±10.4)×103U/L]较对照组[(1448.6±226 9)×10U/L]明显降低(P<(0 05).(3)免疫吸附组血清ALT、AS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4)免疫吸附组肝脏病理损害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抗TNF McAb特异性免疫吸附方法,能有效清除循环TNF,减轻肝脏的病理损害程度.

    作者:林跃萍;张训;侯凡凡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多克隆急变中的克隆演化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持续乏力、盗汗、黑便两个月于1996年6月于我院就诊.查体肝脾大.血象:红蛋白102 g/L,白细胞4.1×109/L,血小板22 8×109/L.骨髓增生活跃,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占11.6%.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门诊予维甲酸20 mg,3次/d口服1个月.此后未再做任何检查治疗.1997年2月因上述症状加重伴心悸及间断发热而入院.查体:体温38.2℃,贫血貌,全身可见散在瘀点、瘀斑,胸骨压痛(+),肝肋下5 cm,脾肋下10 cm,余无异常.

    作者:毕丹周;淑芸;徐兵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卡维地洛的降压作用

    目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法,评价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20例WHO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安慰剂洗脱2周后,口服卡维地洛4周,剂量为20~40 mg/d,一次服.治疗前后用动态血压监测仪(Spacelab 90207型)各测1次动态血压,并计算谷/峰(T/P)比值.结果卡维地洛主要降低白天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下降8 2%和8.5%.对夜间血压降压作用不明显,清晨血压基本回复治疗前水平.卡维地洛给药后心率减慢,降低幅度也是白天大于夜间.20例病例中,有效病例9例,SBP和DBP的T/P比值分别为61.3%和39.8%,未达到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对每日一次给药的降压药规定的T/P比值标准.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地控制白天血压,但在清晨降压作用不明显.建议给药剂量好每日两次,每次10~20 mg.

    作者:徐继红;陈卫民;余传林;刘叔文;徐伟;张嘉杰;吴曙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PRA配型技术在肾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配型新技术对肾移植近远期的效果.方法 854例患者肾移植前运用PRA新技术进行组织配型,并行血浆置换,未采用PRA组织配型的423例作为对照,观察肾移植术后免疫指标变化、近期(AR)发生率以及对长期存活的影响.结果未采用PRA组织配型组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R)9例(2.1%)、急性排斥反应198例(47%);1年人/肾存活率86.7%/76.3%、3年人/肾存活率72.5%/67.9%、5年人/肾存活率69.5%/49.3%.采用PRA配型新技术共854例,肾移植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62例(19.0%),1年人肾存活率达97.3%/95.0%、3年人肾存活率92.0%/84.2%、5年人/肾存活率87.0%/81.6%.结论 PRA阴性配型可杜绝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

    作者:于立新;萧露露;付绍杰;白喜文;韩献平;马俊杰;徐健;叶桂荣;邓文锋;杜传福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评价其放射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对1 9例鼻咽低分化鳞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在放疗前、中、后进行了多次颈部淋巴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其血供变化情况.结果 (1)血供好的淋巴结退缩率高.(2)在上颈部淋巴结直径大于4厘米的患者的中下颈测得多个血流分级Ⅲ或V级的直径小于1厘米的淋巴结,放疗60 Gy时,血流均为Ⅱ级以下.(3)颈部淋巴结接受76~80 Gy照射后残存的无血流的淋巴结中未见肿瘤细胞.结论 (1)血供是影响放射效应的重要因素.(2)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帮助判断是否有触诊未及和CT扫描观察不到的小的颈部淋巴结.建议:若上颈淋巴结直径大于4 cm,中下颈剂量应达60 Gy为好.(3)颈部淋巴结接受剂量70 Gy后,若淋巴结残存,局部补量6~10 Gy.

    作者:卜俊国;高秀荣;肖明星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