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燕
目的:分析出药房与药剂人员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根据存在的管理问题、人员问题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论:药房规范化药剂人员标准化提高了医疗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刘瑞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癌胚抗原125(CA125)与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血浆浓度变化,并对二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测定肝硬化组及实验组患者血浆CA125与血浆ET浓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分别测定门静脉内径(PVD)和脾静脉内径(SVD).结果:肝硬化组血浆CA125与血浆ET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肝硬化组PVD和SV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肝硬化组血浆CA125与血浆ET水平呈正相关(r=0,733,p<0.01),血浆CA125与PVD呈正相关(r=0,733,p<0.01);血浆CA125与SVD呈正相关(r=0,733,p<0 01).结论:CA125不仅是肝硬化患者腹水预测及监测的敏感指标,而且可以作为门脉高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监测指标,是一个简单易行临床易于观察的指标.
作者:闫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开展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探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12年7~12月出院的1360例Ⅰ类切口患者手术资料,回顾性调查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结果:1360例Ⅰ类切口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3.38%,抗菌药物种类选用合格率为100%,预防用药时机全部在术前0.5~2h,用药时间超过48h的有162例(18.79%).结论:证实通过整治活动的过程中,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持续下降趋势,合理用药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有待继续改进.
作者:严晓沁;顾正平;高培培;刘彦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方法:对80例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77例治愈,3例经治疗无效行外科手术治疗,治愈率96.25%.结论:良好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兰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讨论腰椎穿刺术后体位管理对病人头痛影响,提出腰椎穿刺后采用去枕平卧4-6h能预防头痛的可疑性.许多研究表明,腰椎穿刺术后采用不同的卧位及卧位时间的长短对头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因此,腰椎穿刺术后去枕平卧可能并非必要.
作者:梁显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不全较其它病因所致的心脏病不同之处在于肺、心功能均受累,因此改善肺心病心功能的有效措施是改善肺功能,同时辅予利尿剂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使心功能得以改善.由于长期利尿剂的作用,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升高.
作者:王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明工程大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护理方法.方法:自2009年至2012年,我们给516例白内障患者行超乳术,每个手术日给7-12例患者进行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默契配合,术后耐心细致的护理.结果:患者术眼视力由术前光感-0.2提高到超过术前佳纠正视力,让大批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优质护理是复明工程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赵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如何早期识别头位难产倾向,及时做出判断,合理干预,保证母婴平安.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3年5月一年间498例头位难产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结果:在孕期进行营养指导,避免胎儿过大、胎头过硬;临产后可加强分娩指导;让孕妇消除的分娩的恐惧及误区;行导乐分娩,让家属全程陪伴.均可减少难产的发生机会.结论:头位难产是产科常见而又难诊断的问题,是在临床医护人员严密观察产程后得出的判断;正确处理胎头位置与产力两个可变因素,可使难产变为顺产,同时可降低剖宫产率及围生期母儿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王江鱼;祁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穴位药物疗法是一种以穴位、药物和经络作用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它采用少量不同药物通过特定穴位的刺激,以增强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作者:江元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对于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积极抢救和对症处理.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为患者进一步入院治疗提供了充足的保证.结论: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起病快、病情危重,通过医务人员争分夺秒的抢救,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单江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鼻内窥镜手术是耳鼻喉科近年来开展的新型微创手术,鼻窦内窥镜手术在鼻外科学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视野清晰、彻底清除病变、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外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及生理功能.术后加强护理,使其治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减低复发率,现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后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李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应用自体回输血不仅可以节约血源,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反应.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343例髋关节手术患者术中自体回输血的应用效果和护理进行分析讨论.结果:343例平均回输血680ml,无一例出现输血反应和其它并发症.结论:自体回输血在髋关节手术中使用方便安全,节约了资源,避免了异体输血引发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作者:黄瑞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类型,约占75%--80%,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肾缺血及肾毒性损害导致肾功能急骤进行性减而出现的临床综合症.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氮质血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尿毒症的症状.1 ATN的诊断病因诊断:ATN分为急性肾缺血和急性肾毒性损害药物两大类.急性肾缺血是ATN的常见类型,它部分是由于肾前性因素持续性作用和发展造成较长时间肾缺血缺氧而引起ATN.
作者:刘东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要点及健康指导.方法:做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全身疗法的护理,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做好伤口和疼痛的护理做好营养支持的护理.结论定时、定量、正规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观察.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如何预防疾病传播的相关措施.合理搭配饮食,满足机体蛋白质及热量的需要.保证充足休息及适当的体育锻炼.
作者:章露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医、护、技合作式疼痛控制小组对提高骨科临床护士疼痛管理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医、护、技合作模式成立疼痛控制小组,开展临床疼痛管理工作,评价疼痛管理实施前后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调查患者、医生及康复师对护士疼痛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疼痛管理后护士疼痛知识知晓率(95 46%)显著高于实施前(13.64%,P<0.01);疼痛管理实施后患者、医生及康复师对护士疼痛管理能力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医、护、技合作式疼痛控制小组能有效提高骨科护士的疼痛知识掌握及疼痛管理能力.
作者:薛慧;李云;方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老年人长期卧床易患便秘,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有观察表明[1],只有饭后走动的人,进食才能引起肠集团运动,由于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便秘.我院根据老年人长期卧床便秘产生的原因,实行针对性预防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伍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2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出血时间持续2-18d,其中10例输血治疗,1例因止血困难行胃大部切除术.结论: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对已经并发溃疡出血的患者,有利于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进而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以期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红霉素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以此判断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后,病情好转时间较对照组短,且该组患者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痊愈率为92%,对照组痊愈率为64%,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因此可作用临床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用药.
作者:陈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提供出院后的延伸服务,可以更好的帮助患儿家长出院后更好的照料患儿,减少疾病复发率,与患儿家长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医院的影响力.方法:对照组:为随机选取2012年6月-8的50名正常出院的患儿,出院后来做护理延伸服务,1个月后进行电话满意度调查观察组:随机抽取2012.9月-11月间50名正常出院患儿,出院后1周内进行护理延伸服务,1个月后进行电话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的电话回访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开展护理延伸服务以来病房满意度较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钱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肇庆市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为制定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对怀集县梁村镇梁村中学和中心小学及桥头镇桥头中学和中心小学共4所学校的初一和四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测定身高、体重和腰围,均数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调查中学生共328人,小学生284人;男性292人,女性320人.父母均外出组儿童260人,父母都没有外出组儿童267人,留守儿童占比为56.4%.父母亲均外出组的儿童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均存在身高和腰围低于父母亲均未外出组儿童的情况.(t=3.1,P=0.002; t=2.658,P=0.011; t=3.271,P=0.001;t=2.658,P=0.011等).调查对象生长迟滞和消瘦比例分别为35.5%和40.5%.父母外出组四年级男生生长迟滞比例高于父母未外出务工组(p<0.05).留守儿童中,小学生生长迟滞和消瘦比例高于中学生.(p <0.05,p<0.01).结论:应开展综合性的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以改善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
作者:张镜明;谭锦权;闲蓝波;谭绍雄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