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少雄;林荣;郭南鸥
目的 体外拼装人抗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单链抗体(LMP1 scFv)/截断的鱼精蛋白截短体(truncated protamine,tP)融合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LMP1 scFv/tP融合蛋白.方法 设计融合基因LMP1 scFv/tP,在LMP1 scFv/tP的5'和3'端设计EcoR Ⅰ和Hind Ⅲ酶切位点;在DNAWORKS程序指导下设计成22个相互互补的寡核苷酸序列,经PCR扩增获得融合基因LMP1 scFv/tP,再将目的 基因片段亚克隆至pMD 18-Tsimple载体中,经过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进一步将目的 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并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各寡核苷酸片段经PCR扩增后可见明确的产物带,将获得的LMP1 scFv/tP融合基因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目的 蛋白.结论 成功获得LMP1 scFv/tp融合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诱导表达LMP1 scFv/tP融合蛋白,为该融合蛋白用于LMP1相关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黄秀兰;唐旭东;熊亮;周克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O-甲基芒籽碱抗肿瘤的效果.方法 以MTT法观察不同浓度O-甲基芒籽碱对人肿瘤GLC-82、HL60细胞抑制的影响.结果 10、100和1 000μmol/L O-甲基芒籽碱能抑制GLC-82细胞的增殖,其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1、1、10、100和1 000μmol/L O-甲基芒籽碱能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其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O-甲基芒籽碱对GLC-82,HL60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83.31、65.59μmol/L.结论 O-甲基芒籽碱可抑制人肿瘤GLC-82、HL60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
作者:周艳芳;彭新生;罗世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本文对WebQuest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作了论述.作者认为,采用WebQuest模式能够在现有的网络平台基础上促进高校师生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彭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52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仅用综合基础治疗;治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8mg,每6~8h一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总有效率58.3%;两组清醒后的血氨水平均较清醒前明显下降,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且治疗组血氨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大;两组患者神志清醒时间,治疗组为(62.26±9.35)min,短于对照组(195.25±10.20)min;治疗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纳洛酮是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兰惠;叶伟智;颜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将以往在校学到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与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是护生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1].为了引导护生顺利适应角色转变,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自2001年以来,我院护理部对临床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尝试,逐步完善了临床教学管理,并在临床带教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浩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国内多数医学院校病理学实验课的重要教学手段,病理学实验课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对学生学习行为会产生何种影响,本文用问卷作了调查.
作者:邹振宁;姚运红;胡新荣;包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院院前急救特点,为探索合理的院前急救模式、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3 438例院前急救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内、外科急症共占99.16%,其中创伤占首位为76.00%;急救多发生在下午和上半夜;男性患者数量是女性的2.79倍.结论 猝死和创伤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发病及死亡病例均以青年人为主.
作者:韦克金;甘毅;卢浩棠;韦碧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结合笔者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在我校东莞校区外科临床集中见习带教的实践,谈谈一些体会,包括:(1)5+5模式在我校东莞校区目前情况下是比较合适的;(2)带教老师、学生、患者的准备工作虽然难度大,但必须充分准备;(3)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4)根据各家医院的病种分布情况,选择合适带教病例,尽大可能保证见习病种数量;(5)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见习,可以规范学生的病历书写和临床操作,补充医院见习内容的不足.
作者:刘春安;许庆文;康旭;苏汝好;李有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通过对我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出对策.
作者:邓树勇;解奎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整个大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是对在校期间基础理论知识、临床理论知识、思维判断分析能力的综合检验,又是实习医生走向临床工作前的关键的塑型和训练.一个实习过程表现出色的学生往往就意味一个出色的医生的诞生.要做好临床带教工作带教老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训练和自身能力的提高;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强化式带教,多问多讲多做,培养学习兴趣;加强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教育,培养严谨、务实、负责而具有进取心的医生;强化病历书写的质量训练,提高医疗质量;重视临床技能操作,强调用心、用脑与动手有机结合.
作者:蔡敏;方长庚;李伟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影响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DM) 中常见的问题.方法 对42例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常见的问题是输注障碍共26例次,占61.9%,其次为异常高血糖4次,占9.5%,后是低血糖3次,占7.1%.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治疗5~7 d后,血糖控制理想12例,血糖控制较好30例.结论 熟练掌握胰岛素泵的操作程序,了解胰岛素泵常见问题发生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是保证胰岛素泵治疗顺利进行的基础.
作者:李蔓宁;黄健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多聚赖氨酸-硅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转染载体体外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自制硅纳米颗粒并用多聚赖氨酸修饰,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质粒(pEGFP-C1)结合后体外转染HepG2细胞,观察转染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计算转染效率.结果 制备出大小均匀、粒径30 nm、稳定性及分散性好的球形硅纳米,硅纳米表面经多聚赖氨酸修饰后作为基因转染载体,能有效地转染pEGFP-C1进入HepG2细胞,转染效率为30%~40%.结论 本文成功制备了多聚赖氨酸-硅纳米,该纳米颗粒在体外可作为基因载体,有效转染质粒pEGFP -C1.
作者:陈亚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可以刺激多种细胞分裂和增殖,许多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参与.找出PDGF-B与血管增生、肥厚的关系,既能保留它正常生理功能,又能防止和减轻血管性疾病.本文就PDGF-B所致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以及调节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动脉硬化、血管损伤再狭窄、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提供研究方向.
作者:张远起;陈小东;李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影响医学研究生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专业品牌、学校力量、政策影响、专业能力、性别年龄、良好心态、就业技巧、外语水平、工作经验.学校应提高研究生专业水平,加强毕业指导,以期从整体上提高我校研究生就业水平.
作者:彭浩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泌尿生殖道情况及9种抗生素耐受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生殖泌尿道拭子进行体外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82例标本中99份标本培养出支原体,阳性率为35.11%.其中单纯Uu阳性90例,阳性率为31.91%;单纯Mh阳性1例,阳性率为0.36%;Uu合并Mh阳性8例,阳性率为2.84%.女性感染支原体的阳性率为37. 69%,明显高于男性的4.55%(P<0.01).单纯Uu感染株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原始霉素敏感度相对高于其他抗生素.结论 支原体是导致性传播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我院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药敏以大环内酯类药物效果好,以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原始霉素为首选.
作者:梁淑连;刘义明;钟毓琼;黄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肝内Ⅰ~Ⅲ级胆管切开术中联合胆道镜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37例均行胆总管上段切开探查证实胆管狭管后,沿肝下缘分离肝门板或同时切除肝方叶或肝中叶下段至肝内Ⅱ~Ⅲ级胆管分支,切开狭窄段胆管,术中联合胆道镜取石,对切开胆管整形、缝合后与空肠上端Roux-en-y侧侧吻合.结果 本组37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术后临床症状消失,黄疸消退,结石取净率91.9%.结论 合并肝部分切除的肝内Ⅰ~Ⅲ级胆管切开术中联合胆道镜,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是完全可行的,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是解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狭窄较为彻底和有效方法.
作者:王和鑫;梁志鹏;高焱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PTCA术,术前做好完善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因护理配合不当影响治疗,住院8~16 d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PTCA术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存活率,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疾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谭爱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2例术前X线钡餐检查26例,误诊为胃癌12例、胃溃疡14例;纤维胃镜检查20例,误诊为胃癌、胃溃疡各9例,仅2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13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2例均行胃切除术,其中7例行部分胃切除,16例行胃大部切除,9例行根治性胃切除术,手术无并发症及死亡,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酸性肉芽肿.术后有24例随访1~14a,均无复发.结论 仔细询问病史,纤维胃镜加组织活检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术前诊断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主要方法.纤维胃镜下行挖掘式取溃疡边缘深达胃黏膜下层组织做病理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程里生;林琼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对深圳市某中学高中学生牙酸蚀症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537名深圳某中学高中学生,用Van Rijkom改良标准进行临床评估,并采用问卷方式调查牙酸蚀症相关因素.结果 该组人群牙酸蚀症患病率为39.9%.牙酸蚀症的发生与含糖饮料、氟化牙膏、睡前刷牙相关.结论 应对我国青年人群牙酸蚀患病情况加以重视,加强口腔卫生教育和饮食指导.
作者:陈倩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