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嗜酸性肉芽肿32例临床分析

程里生;林琼霞

关键词:嗜酸性肉芽肿/诊断, 治疗, 手术
摘要:目的 分析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2例术前X线钡餐检查26例,误诊为胃癌12例、胃溃疡14例;纤维胃镜检查20例,误诊为胃癌、胃溃疡各9例,仅2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13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2例均行胃切除术,其中7例行部分胃切除,16例行胃大部切除,9例行根治性胃切除术,手术无并发症及死亡,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酸性肉芽肿.术后有24例随访1~14a,均无复发.结论 仔细询问病史,纤维胃镜加组织活检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术前诊断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主要方法.纤维胃镜下行挖掘式取溃疡边缘深达胃黏膜下层组织做病理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治疗以手术为主.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印度与中国医学教育的比较刍论

    印度和中国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相似点极多,都存在基础设施差、医学教育与其它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但印度医学教育以其独有的特色、灵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发展着医学精英教育,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侯敢;郭惠兰;蔡波;肖文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硕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本文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加大教学软硬件的投入的改革与实践,对硕士研究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作了论述.

    作者:刘慧明;丁航;张海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老年中风患者压疮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中风患者的压疮预防和治疗中的实践及意义.方法 用循证护理对神经内科50例老年中风患者压疮防治疗进行护理实践.结果 50例压疮患者全部治愈,治疗时间短3 d,长22 d,平均 (9.2±3.6) d,无新的压疮发生.结论 在老年中风患者的压疮防治中应用循证护理能提高压疮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新压疮的发生.

    作者:梁晓萍;林静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可以刺激多种细胞分裂和增殖,许多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参与.找出PDGF-B与血管增生、肥厚的关系,既能保留它正常生理功能,又能防止和减轻血管性疾病.本文就PDGF-B所致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以及调节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动脉硬化、血管损伤再狭窄、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提供研究方向.

    作者:张远起;陈小东;李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我校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影响医学研究生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专业品牌、学校力量、政策影响、专业能力、性别年龄、良好心态、就业技巧、外语水平、工作经验.学校应提高研究生专业水平,加强毕业指导,以期从整体上提高我校研究生就业水平.

    作者:彭浩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2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52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仅用综合基础治疗;治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8mg,每6~8h一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总有效率58.3%;两组清醒后的血氨水平均较清醒前明显下降,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且治疗组血氨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大;两组患者神志清醒时间,治疗组为(62.26±9.35)min,短于对照组(195.25±10.20)min;治疗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纳洛酮是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兰惠;叶伟智;颜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瘤手术体会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瘤摘除的手术效果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收治的21例经鼻内镜手术摘除的鼻腔鼻窦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骨化纤维瘤、2例鼻中隔乳头状瘤及2例鼻腔鼻窦纤维血管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经术腔冲洗、换药,窦腔上皮化良好,未见肿瘤复发.2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及1例鼻腔筛房低分化鳞癌手术完整切除;1例上颌窦平滑肌肉瘤大部分切除,内镜术后第2周窦腔黏膜水肿消退后予放射治疗,随访2 a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镜手术,结合术后的综合治疗,是鼻腔鼻窦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和部分恶性肿瘤的可选择径路之一.

    作者:李文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经验.方法 对3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所进行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1例行植皮手术,4例存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老年人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其带状疱疹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丽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61例

    目的 了解B超引导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1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在膀胱镜下向患侧输尿管逆行插5F输尿管导管,生理盐水沿输尿管导管持续滴注.患者取俯卧位,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扩张经皮肾通道至24F.采用Swiss LithoClast Master 第三代弹道超声波碎石机进行碎石和清石.结果 60例成功建立单一的经皮肾通道行Ⅰ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1例因建立皮肾通道时出血明显而改行Ⅱ期PCNL.手术时间为30~160 min,平均为(101±38)min;Ⅰ期结石清除率为65.6%(40/61).无气胸、腹部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标准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黄木春;柳建军;扬惠娟;冯湛华;唐伟雄;黄兴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校异地办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本文对高校异地办学存在的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未能很好满足规模扩大后的教学需要;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校区之间师资空间布局失衡;师资队伍稳定性不够,人员流动大,教师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师资队伍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作者:刘茂胜;杨艳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缬沙坦联用吲达帕胺缓释片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用吲达帕胺缓释片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缬沙坦80mg,每日1次;观察组服用缬沙坦80mg及吲达帕胺缓释片1.5mg,每日1次.所有病例观察20周,主要观察药物降压疗效、对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缬沙坦和吲达帕胺缓释片联用比单用缬沙坦的降压效果更好.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缬沙坦与吲达帕胺缓释片联用能有效的降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左心室的舒张功能.

    作者:邓少雄;林荣;郭南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4057例解脲支原体的培养和药敏分析

    目的 观察增城市新塘地区住院及门诊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解脲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4 057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4 057例被检测的标本中,2 123例阳性( 52.3%),其中女性1734例阳性,阳性率为55.2%;男性389例阳性,阳性率为42.6%,两者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本文观察的12种抗生素中,解脲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等3种抗生素较为敏感,其敏感率分别为 98.7%、97.6%、95.4%;而解脲支原体对环丙沙星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6.7%和57.2%.结论 我区住院及门诊泌尿生殖系感染者、解脲支原体的感染率略偏高,且女性的感染率高于男性;交沙霉素、强力霉素是治疗解脲支原体的首选药物.

    作者:宁炎;吕世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胰岛素泵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影响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DM) 中常见的问题.方法 对42例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常见的问题是输注障碍共26例次,占61.9%,其次为异常高血糖4次,占9.5%,后是低血糖3次,占7.1%.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治疗5~7 d后,血糖控制理想12例,血糖控制较好30例.结论 熟练掌握胰岛素泵的操作程序,了解胰岛素泵常见问题发生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是保证胰岛素泵治疗顺利进行的基础.

    作者:李蔓宁;黄健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实验性脑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本文对实验动物选择、胶原酶诱导法脑出血模型、自体血注入法脑出血模型、微球囊充胀法脑出血模型和自发性脑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病理生理学和各自的优缺点作一综述.

    作者:张洁茵;关健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多聚赖氨酸-硅纳米的制备及体外转染HepG2细胞的研究

    目的 观察多聚赖氨酸-硅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转染载体体外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自制硅纳米颗粒并用多聚赖氨酸修饰,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质粒(pEGFP-C1)结合后体外转染HepG2细胞,观察转染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计算转染效率.结果 制备出大小均匀、粒径30 nm、稳定性及分散性好的球形硅纳米,硅纳米表面经多聚赖氨酸修饰后作为基因转染载体,能有效地转染pEGFP-C1进入HepG2细胞,转染效率为30%~40%.结论 本文成功制备了多聚赖氨酸-硅纳米,该纳米颗粒在体外可作为基因载体,有效转染质粒pEGFP -C1.

    作者:陈亚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对我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出对策.

    作者:邓树勇;解奎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鼻咽癌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应用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鼻咽癌标志物如鼻咽癌相关基因标志物、EB病毒标志物及肿瘤相关物质群等和检测方法的应用作了综述.

    作者:张宝新;吴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川芎嗪联合IFN-γ对哮喘大鼠GATA-3、IL-4和IL-5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川芎嗪联合γ-干扰素(IFN-γ)对哮喘大鼠转录因子GATA-3、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5(IL-5)影响.方法 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川芎嗪组、IFN-γ组和川芎嗪+IFN-γ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10只外,余均制作哮喘大鼠模型,哮喘激发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川芎嗪、IFN-γ和川芎嗪+IFN-γ.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和分类、IL-4、IL-5含量、肺组织中GATA-3的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 (1) 空白对照组中BALF上清液中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上升;川芎嗪+IFN组细胞数量下降,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明显,与川芎嗪或IFN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空白对照组中IL-4和IL-5明显增多,与健康对照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川芎嗪+IFN-γ组IL-4和IL-5下降明显,与川芎嗪或IFN-γ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空白对照组支气管管壁较健康对照组增厚,川芎嗪+IFN-γ组与川芎嗪组、IFN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 GATA-3免疫组化结果:空白对照组气道和肺组织有GATA-3表达,川芎嗪和IFN-γ组可见部分GATA-3表达,川芎嗪+IFN-γ组基本无表达或仅见很弱的GATA-3表达.结论 川芎嗪联合IFN-γ能抑制哮喘大鼠GATA-3表达,降低IL-4和IL-5含量,减轻支气管管壁炎症反应.

    作者:叶钧强;钟小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46例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PTCA术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PTCA术,术前做好完善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因护理配合不当影响治疗,住院8~16 d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PTCA术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存活率,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疾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谭爱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重组抗LMP1单链抗体/鱼精蛋白截短体融合蛋白的基因构建及表达

    目的 体外拼装人抗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单链抗体(LMP1 scFv)/截断的鱼精蛋白截短体(truncated protamine,tP)融合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LMP1 scFv/tP融合蛋白.方法 设计融合基因LMP1 scFv/tP,在LMP1 scFv/tP的5'和3'端设计EcoR Ⅰ和Hind Ⅲ酶切位点;在DNAWORKS程序指导下设计成22个相互互补的寡核苷酸序列,经PCR扩增获得融合基因LMP1 scFv/tP,再将目的 基因片段亚克隆至pMD 18-Tsimple载体中,经过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进一步将目的 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并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各寡核苷酸片段经PCR扩增后可见明确的产物带,将获得的LMP1 scFv/tP融合基因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目的 蛋白.结论 成功获得LMP1 scFv/tp融合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诱导表达LMP1 scFv/tP融合蛋白,为该融合蛋白用于LMP1相关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黄秀兰;唐旭东;熊亮;周克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