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嫦;梁菊艳;林雪英
目的 探讨无创BiPAP通气中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COPD伴Ⅱ型呼衰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各15例.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每天上午及下午进行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各1次;B组每日上午及下午进行BiPAP通气各2 h;C组综合A组和B组治疗,每天上午及下午进行BiPAP通气2 h,通气过程中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各1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呼吸浅快指数、吸气时间/呼气时间的比值、6 min行走距离、呼衰纠正时间.治疗3~8 d, 比较通气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A组进行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或B组进行BiPAP通气后,患者的呼吸频率有所减轻, FEV1有所上升,但差异尚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O2、PO2、f/Vt及6min行走距离明显改善 (P<0.05或<0.01);C组综合A、B的治疗方法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其改善程度比A、B两组更加明显,呼衰纠正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0.01).A、B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和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均可独自有效纠正呼衰,两者同时使用存在协同作用,提示无创BiPAP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在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钟祥柱;黄响玲;黄海鹰;康萍;谢晋烈;赵东;黄河;唐琳;彭伟芬;马颖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铜针治疗血管瘤的经验,探索疗效更肯定、操作更安全的铜针介入方法.方法 采用铜针介入治疗血管瘤病21例,用直径1~3 mm铜针直接或在彩超定位引导下置入瘤腔内,通4~6 V直流电5~10 min两次并留置铜针1周或仅留置铜针.结果 治疗后血管瘤完全消失15例, 明显改善4例, 复发1例,肿瘤无进一步发展1例, 治愈率为71.4%.并发症:发热和局部疼痛18例,皮肤坏死2例,手指运动功能障碍1例.结论 铜针治疗血管瘤疗效肯定,对病变局部的外观和功能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基层和手术未切净血管瘤的治疗.
作者:彭智;梁杰;李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桂枝生脉五苓散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重度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资料,属常规复温、补液及对症治疗者(对照组)50例;属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枝生脉五苓散口服或鼻饲者(中药组)50例.结果 中药组和对照组的硬肿消退天数为(4±1)d和(6±1)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7例和17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组治愈48例,好转0例,死亡2例(合并肺出血2例);对照组治愈40例,好转2例,死亡8例(合并肺出血5例,肺透明膜病2例和缺血缺氧性脑病伴颅内出血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5.87,P<0.05).结论 在常规复温、补液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桂枝生脉五苓散可缩短重度新生儿硬肿症的病程,减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
作者:谢思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一对一责任助产的效果.方法 将1999年传统式分娩1 730例设为对照组,选择2005年1 062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学模式.观察组则从宫口开2cm到产后2h实施一对一责任助产.结果 观察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现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二产程延长的例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责任助产全程陪伴分娩能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小梅;陈新宇;陈小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槐耳对消化系统理、呼吸系统、血液系统肿瘤及其他部位肿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对化疗药物有增敏和逆转其耐药作用.
作者:王运玉;吴柱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临床知识的学习效果.我们一直把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作为病理学教学的重点,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实验课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进行一定的探索.本文总结了医学中专学校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吴雪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我院近5年的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临床资料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结果 (1) 剖宫产率下降8.3% ;( 2)头位难产和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下降(P<0.01);(3)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上升(P<0.01).结论 通过提高产科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可以明显降低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人数增加是阻碍剖宫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作者:郭莉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提高急性尿潴留导尿困难患者导尿成功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5年9月首次导尿失败的急性尿潴留患者65例,初步明确首次导尿失败的可能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对策,若再次导尿失败,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结果 除6例患者仍导尿失败后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外,余59例行再次导尿均获成功,并且无明显血尿及尿道疼痛,成功率达90.8%.结论 分析首次导尿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有利于提高再次留置尿管的成功率.
作者:湛海伦;邵雄杰;司徒杰;周建华;邱剑光;温星桥;蔡育彬;高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色素内镜在诊断大肠早期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对30例早期可疑大肠病变进行靛胭脂染色检查后作相应的处理.结果 30例患者进行了粘膜染色,其中8例为扁平型病变,常规内镜下表现为局部粘膜色泽改变,或粘膜表面轻微凹凸不平,或肠壁轻度变形、无名沟消失,粘膜染色后可清晰地显示病灶,引导活检.另22例为隆起性病变,染色后多为Ⅲ、Ⅳ、Ⅴ型腺管开口,为肿瘤性病变,其中粘膜下癌6例.结论 色素内镜在大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水平.
作者:黄响玲;钟祥柱;王曦钟;范民;罗灵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一种克服酶法单试剂测定血清二氧化碳不稳定的方法.方法 在商品酶法干粉单试剂中加入自配稳定成份,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两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测定.结果 本法的线性范围可达50mmol/L,批内变异系数(CV)为2.2%,批间CV为4.41%,平均回收率为101.0%,添加了稳定成份的试剂与原试剂在不同时间试剂空白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疸、脂血、溶血标本对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 加入的稳定成份明显提高了酶法单试剂的稳定性,更适合临床检测.
作者:杨文杰;柯振符;何寿国;邱小琼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8(IL-18)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21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和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中IL-15、IL-18和TNF-α的含量,分析它们之间含量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血清SAP组和对照组的IL-15、IL-18和TNF-α的含量分别为(57.13±5.03)、(68.41±6.14)、(36.13±3.87)ng/L和(53.05±5.12)、(64.71±6.01)、(35.5±3.02)ng/L,均明显高于MAP组[(5.69±1.61)、 (27.91±3.13)、(7.71±1.7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 (P>0.05).血清IL-15、IL-18在MAP和SAP组中均呈正相关: r分别为0.95、0.91,均P<0.01.结论 血清IL-15、IL-18和TNF-α等细胞因子均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过程,显示这3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对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及治疗均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志华;吕世静;邵燕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方法 58例经口服重度AOPP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托品联合血液灌流组(A组,32例)和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组(B组,26例),通过观察患者的给药次数、总药量、血液灌流次数、治愈率、平均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来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B组给药次数、总药量、血液灌流次数、不良反应、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A组(P<0.05),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P<0.05) .结论 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在抢救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优于阿托品联合血液灌流,且副作用更少.
作者:黄玉英;陈康裕;陈晓;黄秀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钙离子成像系统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实验分为(1) 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断头取脑分离出神经元,观察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2)再灌注组:制作大鼠的全脑缺血模型,并以再灌后分1.5、3.0、4.5、6.0 h 4个时间点进行观察;(3)灯盏花素组:在制作全脑缺血模型前15 min腹腔注射灯盏花素50 mg/kg,并以再灌后分1.5、3.0、4.5、6.0 h 4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组(时间点)均检测11个神经元.结果 再灌注组再灌后1.5、3.0、4.5 h时间点与正常组比较,Ca2+浓度升高(P<0.05或P<0.01);再灌后6.0 h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灯盏花素组再灌后1.5、4.5 h时间点Ca2+浓度比再灌组相同时间点低(P<0.01);而再灌后3.0、6.0 h Ca2+浓度与再灌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脑缺血前给予灯盏花素可降低全脑缺血再灌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
作者:周乐全;康亚丽;闫福曼;丁胜元;李小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双链闭环小分子D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8kb,组成6个早期表达基因(E6、E7、E1、E2、E4、E5)和2个晚期表达基因(L1、L2).高危型HPV的E6和E7基因是病毒癌基因.E6和E7蛋白分别结合和降解P53和PRb蛋白,导致细胞周期失控、染色体不稳定、基因扩增、丢失和突变等改变,从而促使宫颈肿瘤的发生和发展.HPV导致宫颈肿瘤的病理机制包括持续性感染、E6和E7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的改变、HPV整合至宿主细胞DNA等,其中以E6和E7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的改变为中心.E6和E7蛋白的功能状态决定宫颈上皮内肿瘤的进退和浸润癌的恶性形状的维持和演进,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进一步研究与E6和E7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及其机理将可揭示宫颈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规律,为终控制宫颈癌打下基础.
作者:庞天云;胡新荣;戴世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超声用于产前检查趋向普遍化、早期化、多次化.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超声应用于产科是安全的,但超声产生生物学效应的报道还是时可见到.因此,在超声安全性研究尚难有明确结论下,孕期超声检查要尽可能采用国际上认可的低剂量原则.
作者:罗毅;徐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例经内外科治疗未能止血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上消化道6例,下消化道9例),先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DSA表现,采用超选择性明胶海绵和弹簧栓子栓塞或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结果 15例中,12例血管有异常表现,异常检出率为80.0%;其中8例见造影剂外溢,2例见动脉瘤样改变,2例见畸形血管团.13例经超选择插管后行介入治疗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6.7%.结论 选择性动脉造影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可明确病变的部位、性质,异常检出率较高,同时行介入栓塞或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正确选择栓塞的靶血管和合适的栓塞剂及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桂林;陈迪耀;杨冠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对560例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原因、病原菌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560例中,发生医院感染77例,感染110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3.8% ,例次感染率为19.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2.7%,其次为泌尿道占9.1%.110例次医院感染总共检出94株病原菌,排名前5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占检出菌的53.2%.结论 针对各种危险因素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可降低和控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海莲;黄五星;林静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 ,ADM)、内皮素(endothelin, ET)水平的变化,探讨ADM、ET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轻、中度哮喘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患者24例,缓解期23例,并以健康成人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血浆ADM和ET水平,同时检测患者肺通气功能.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ADM、ET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人(P<0.05),而哮喘缓解期患者血浆ADM、ET水平均较健康人稍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ADM与ET呈正相关(r=0.614,P=0.001<0.05),哮喘急性发作期ADM、ET均与FEV1%pre呈负相关(r1=-0.629, P<0.01; r2=-0.574,P<0.05).结论 血浆ADM、ET水平与哮喘发病有一定关系,ADM、ET水平对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仝金斋;张孔;左万里;梁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率不断增加, 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如何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及寻找新的抗感染方法,已成为当前该领域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及感染现状、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及控制策略作一综述.
作者:方小龙;陈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