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妙儿;黄云平;周舍典;李小燕
目的:总结以不同类型假体作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并骨性关节炎息者的疗效.方法:1996年5月-2004年12月,42例股骨头坏死并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本科接THA治疗并得到1.1~6.9a的随访,42例中骨水泥型假体15例,混合型(hybrid)假体10例,非骨水泥型假体17例.结果:采用全骨水泥型体的15例中,4例出现髋臼杯假体松动,2例股骨柄假体松动,1例行全髋人工关节翻修术;采用混合型假体的10例中,无一出现髋臼杯及股骨柄假体的松动;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患者中,仅1例出现无髋臼杯及股骨柄假体松动或下沉.结论:对于年轻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作THA为佳选择;对于股骨侧出现骨质疏松或不适合使用生物固定型股骨柄假体的患者,采用混合型假体作THA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以全骨水泥型假体作THA的疗效差.
作者:周天洪;伍秀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应用临床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比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2±3.3)d,则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3±1.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质效.
作者:李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前置胎盘处理方法,以减少产前产时的出血,而达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65例前置胎盘病例的阴道流血、宫缩情况、期待治疗及术中出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周达36周的6例部分性前置胎盘和4例边缘性前置胎盘者行急诊剖宫产,新生儿均存活.4例孕周为33+4、34+3、35+4、35+5周,阴道流血>600 mL者行急诊剖宫产,新生儿均存活.1例孕35+6周,出血量中等且合并重度子痫前期者行急诊剖宫产,新生儿存活.其余有活动性少量出血的50例则行期待疗法,结果48例有效,有效率为96%;无效2例于孕34+4和33+6周时行急诊剖宫产.有效的48例均期待治疗到36周后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延长孕龄3~47 d,新生儿轻度窒息6例,无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结论:期待治疗可延长孕周,提高婴儿存活率,减少大出血对母婴生命的威胁;剖宫产则为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佳方式.
作者:刘晓瑛;周丽萍;周维;刘保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寻找视差定位法球管水平佳的倾斜角度.方法:选文献报道与预实验得出的15°、25°及35°水平投照角度对以颅骨标本模拟的埋伏多生牙进行投照,所得的结果用双盲法阅片比较分析.结果:球管水平倾斜投照角度为25°所摄得的影像质量高于以15°及35°所摄得的影像质量(P<0.01).结论:用视差定位法为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作定位投照与诊断时,X线球管水平倾斜角度选25°为合适.
作者:贾淑娟;古向生;陈坤;郑军华;崔敏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红外光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糜烂效果.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门诊治疗宫颈糜烂Ⅱ~Ⅲ度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采用红外光联合奥平干扰素治疗)和对照组39例(单用奥平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观察组43例均痊愈;对照组痊愈7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4.108,P<0.01).对照组39例均无明显不适,观察组23例术中下腹部出现轻微坠胀疼痛感,但能忍受,无出血.结论:红外光联合奥平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糜烂疗效高,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月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数字X线摄影(DR)与传统屏-片摄影在小儿胸部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400例小儿患者分别采用DR与传统屏-片胸部检查,并对图像质量、检查照射剂量、从检查到胶片出来的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200例小儿胸部DR(DR组)甲级片176例、乙级片18例、丙级片6例、废片0例;200例小儿胸部X线(常规组)甲级片96例、乙级片54例、丙级片45例、废片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76.1,P<0.01),DR组的平均照射量为(1.63±0.11)mAs,常规组为(2.96±0.23)mA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3.8,P<0.05).开始检查到图像打印成胶片,DR组所需时间平均为(3.5±0.6)min,常规组则为(10.1±2.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9,P<0.05).结论:小儿胸部DR弥补了传统屏-片的不足,其影像质量优良,吸收剂量明显减少,且后处理功能、工作流程能力均优于屏-片系统,图像可作数字化存储和远程传输.
作者:黄泽光;陈嵘祎;罗泽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咽喉结核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咽喉结核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咽喉结核的临床资料和误诊情况.结果:41例均经病理活检确诊,采用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的抗结核方案治疗6个月~12个月,痊愈36例,随访2个月时失访5例.41例初诊误诊30例,误诊率高达73.2%.结论:咽喉部是结核菌肺外感染的好发部位,以原发性为多见,极易误诊,对可疑病例应尽早行局部病灶组织的病理活检.
作者:赖其敏;何广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调查湛江地区正常人精液参数.方法:用CASA对随机选取的500份正常生育力健康人精液标本进行分析.结果:精子密度(145.31±77.41)×106/mL,活率(66.55±13.65)%,精子形态畸形率(15.50±4.79)%,平均曲线运动速度(45.47±11.10)μm/s,平均直线运动速度(30.08±4.76)μm/s,平均路径运动速度(31.92±5.80)μm/s,A级(31.39±12.62)%,B级(14.72±5.84)%,C级(20.45±10.58)%,D级(33.44±13.63)%,运动的直线性(66.15±8.24)%,运动的摆动性(70.20±8.08)%,运动的前向性(90.23±6.67)%,精子平均鞭打频率(7.38±1.02)Hz,运动的侧摆幅度(1.08±0.31)μm,精子运动平均移动角度(82.30±4.73)度/秒.结论:用CASA分析精液取得的正常人精液参数可为该地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值.
作者:黄华振;杨利荣;陈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各阶段尿微量白蛋白(Alb)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变化,以尽早发现糖尿病肾病.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3例糖尿病患者病程3个阶段(<5a、5~10 a、>10 a)的尿微量Alb和β2-MG水平,并与36例健康者的Alb和β2-M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尿微量Alb和β2-MG与健康者比较显著增高(P<0.01);但β2-MG只有在超过10 a这个阶段才有明显升高(P<0.01).而尿Alb随着病程延长排出增加,当病程<5 a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病程5~10 a时明显增加(P<0.01),以后逐年增高.结论:检测尿中微量Alb含量水平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较佳指标,早期检测β2-MG水平则诊断意义不大.
作者:莫伟;曾钦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喜普妙联用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普唑仑组及喜普妙联用阿普唑仑组(简称联用组),每组各41例,喜普妙治疗剂量为20~40 mg/d,阿普唑仑为0.4~0.8 mg/d,观察时间均为4周.疗效评定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安全性评价应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结果:联用组总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阿普唑仑组的78.0%(P<0.01).联用组HAMA评分在用药1、2、4周分别为(19.44±3.67)、(17.32±3.11)、(13.19±2.89);阿普唑仑组分别为(22.31±2.43)、(20.61±2.46)、(15.63±2.54),联用组HAMA评分明显高于阿普唑仑组(P<0.01).联用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为22.0%,阿普唑仑组为14.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喜普妙联用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较单用阿普唑仑好,副反应轻,患者服药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池洲;邹晓波;邱映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逐步增加,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日渐突出,开发和应用新的教学手段迫在眉睫,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是解决传统的教学手段局限性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室建立了寄生虫学教学信息网,并于2005年9月在校园网内运行.本文就网站建设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何庆丰;彭礼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75min,术中出血50~150mL,均未输血,术后留置尿管5~6d,术后无继发出血;轻度尿失禁6例,均在拔尿管后1周内消失,其余患者术后均排尿通畅,控尿良好.结论:只要掌握好适应证,术中注意有关事项,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车斯策;钟世强;魏鸿蔼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血液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学特点,为提高控制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比较分析2002年5月至2005年11月期间血液内科与其他内科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血液内科医院患者感染的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分布与呼吸、神经、老年、肾内科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内分泌科、心内科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液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氨基糖甙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西丁、庆大霉素、奈替米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新、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匹美、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苯唑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及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均低于其它内科(P<0.05或P<0.01).结论:血液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与其它内科有差异,应引起血液内科医生的重视,需结合血液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学的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黄妙儿;黄云平;周舍典;李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是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Th细胞的前体Th0细胞可分化为Th1/Th2两个优势亚型,分别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在HBV感染慢性化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外源性Th的相关细胞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机体Th1/Th2细胞的失衡,干预乙型肝炎慢性化的进程,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现就Th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唐利波;龙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透光曲张静脉刨吸术(TriVex)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价值,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对95例117条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用TriVex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每条下肢平均手术时间为35min,术后全部患者下肢胀痛消失,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6~30个月无复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5%(24/117),包括皮肤穿孔2例,皮下血肿6例,曲张静脉残留7例,隐神经和皮肤神经损伤9例.结论:TriVex可用于对隐静脉曲张属支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曲张切除手术方式.
作者:罗灿华;谭羽灿;徐国建;何志坚;朱峥嵘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多年来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是广大体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和致力研究的课题,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运动在我国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采用有效的方法、手段,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知识,掌握技能.现通过教学实践对篮球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初步的探索.
作者:刘睿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医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或认为物理对学医没用.如何通过编写合适的教材以及贯彻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一直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关心的问题.现将我们参编的<流体的运动>[1]一章教材的特点与教学实践介绍如下:
作者:陈英华;吴祖明;况明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医学教育在注重提高医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更要突出对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现在也是今后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通过塑造医学生创造性人格品质,激发创新性潜能发展,进而达到对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从团体心理辅导对创造性人格品质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尝试和研究,以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作者:吴建玲;谭健烽;李鹤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应用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19例21眼难治性青光眼,术后随访5~8a,(平均6a),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远期成功率为53.3%;眼压由术前的(45.39±13.14)mmHg降至术后的(18.32±6.4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致手术失败并发症为:引流盘周纤维包裹6眼(28.6%),引流管口堵塞2眼(9.5%),引流管暴露1眼(4.8%),角膜内皮失代偿1眼(4.8%).结论:应用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相对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燕;王班伟;黎立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妊娠各期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值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日本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00例早、中、晚期妊娠妇女(实验组)及56名未孕健康育龄妇女的血清ALP值(对照组).结果:对照组血清ALP值为(67.2±19.8)U/L,早期妊娠时ALP为(47.2±15.1)U/L,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中期妊娠时ALP值为(68.7±21.2)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晚期妊娠时ALP值为(156.8±52.3)U/L,比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血清ALP值随孕周的增加而上升.结论:正常妊娠时,孕妇体内ALP值在早孕时降低,中孕时无明显变化,晚孕时快速升高,建议建立晚孕期ALP参考值范围,以利于孕期保健.
作者:黄丽芳;朱春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