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妙儿;黄云平;周舍典;李小燕
目的:总结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75min,术中出血50~150mL,均未输血,术后留置尿管5~6d,术后无继发出血;轻度尿失禁6例,均在拔尿管后1周内消失,其余患者术后均排尿通畅,控尿良好.结论:只要掌握好适应证,术中注意有关事项,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巨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车斯策;钟世强;魏鸿蔼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各类型脐带异常的妊娠结局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间我院住院分娩后证实为脐带异常855例(864例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无脐带绕颈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864例胎儿中,脐带绕颈所占比例高为74.9%(647/864).脐带异常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脐带异常者的剖宫产率为62.7%(536/8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3%(1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带绕颈仍是影响围产儿的重要因素,脐带异常可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率增高,强调及时产前检查、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降低其对胎儿的不利影响.
作者:黄爱萍;孔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从外语院系开设翻译课程学时的增加,到翻译教师的素质逐渐提高以及翻译教学与研究队伍不断壮大,表明我国的翻译教学正在不断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翻译教学仍然是我国翻译界和教育界的薄弱环节.一个完整、合理、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还远未建立起来,也没有成熟的翻译教学法.穆雷教授认为翻译课教什么和怎么教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1].虽然翻译教学注重实践与经验,但从英语专业在校生的翻译练习、测试以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相当多的学生翻译能力并不理想,翻译质量也不高.为保证教学质量,探寻符合翻译教学特点的教学法刻不容缓.综合比较各种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适合运用于翻译教学.
作者:张小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应用临床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比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2±3.3)d,则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3±1.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质效.
作者:李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995年6月至2003年6月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随访05~3.5a,优40例,良1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7.7%.结论: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中,既要做到充分减压,又要尽可能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性.
作者:何生;李兰泉;陈凌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调查湛江地区正常人精液参数.方法:用CASA对随机选取的500份正常生育力健康人精液标本进行分析.结果:精子密度(145.31±77.41)×106/mL,活率(66.55±13.65)%,精子形态畸形率(15.50±4.79)%,平均曲线运动速度(45.47±11.10)μm/s,平均直线运动速度(30.08±4.76)μm/s,平均路径运动速度(31.92±5.80)μm/s,A级(31.39±12.62)%,B级(14.72±5.84)%,C级(20.45±10.58)%,D级(33.44±13.63)%,运动的直线性(66.15±8.24)%,运动的摆动性(70.20±8.08)%,运动的前向性(90.23±6.67)%,精子平均鞭打频率(7.38±1.02)Hz,运动的侧摆幅度(1.08±0.31)μm,精子运动平均移动角度(82.30±4.73)度/秒.结论:用CASA分析精液取得的正常人精液参数可为该地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值.
作者:黄华振;杨利荣;陈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放疗对喉癌患者T淋巴细胞(T-LC)亚群、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及Bcl-2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对40例喉癌患者血CD4、CD8、IL-2、TNF及肿瘤组织中Bcl-2采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法、ELISA放免法和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喉癌患者血CD4、IL-2及TNF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者(P<0.01),放疗后CD4、IL-2及TNF含量低于放疗前;喉癌患者放疗前血CD8含量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疗后则明显升高(P<0.05);放疗后喉癌组织中Bcl-2表达水平低于放疗前(P<0.05).结论:检测喉癌患者T-LC亚群、IL-2及TNF,对评价患者免疫状况及活体病变程度、判断疗效有指导意义;Bcl-2则对判断肿瘤细胞存活状况有指导意义.
作者:姚俊;陈仁辉;王军;崔德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血液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学特点,为提高控制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比较分析2002年5月至2005年11月期间血液内科与其他内科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血液内科医院患者感染的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分布与呼吸、神经、老年、肾内科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内分泌科、心内科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液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氨基糖甙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西丁、庆大霉素、奈替米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新、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匹美、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苯唑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及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均低于其它内科(P<0.05或P<0.01).结论:血液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与其它内科有差异,应引起血液内科医生的重视,需结合血液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学的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黄妙儿;黄云平;周舍典;李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对照观察新老百日咳(DPT)疫苗的接种反应.方法:3~5月龄或1.5~2岁接种百自破疫苗的幼儿200例随机分成新DPT(DPTa)接种组及老DPT(DPTw)接种组两组,每组100例.新DPT接种组接种无细胞DPT疫苗(DPTa),老DPT接种组接种老DPT疫苗(DPTw),进行为期1周的观察,并建立电话追踪,对出现的免疫接种反应进行记录.结果:新DPT组和老DPT组总的局部反应率分别为11.0%和31.0%,全身反应率分别为14.0%和47.0%,新DPT组的局部及全身反应率均明显低于老DPT组(P<0.01).结论;新DPT疫苗的免疫接种反应少于老DPTw疫苗,可作为预防百白破、白喉、破伤风疾病的首选推广疫苗.
作者:李小帆;陈丽;陈慧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2例首次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动态进行评估和分析,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首次住院脑卒中患者存在着抑郁、焦虑、恐惧、对环境不适应、孤独无助、不配合治疗等不良心理,经过护理干预后,多数患者情绪障碍、住院态度、配合护理等方面均得到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首次住院患者的不良心理应进行正确的评估,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这对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促进康复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吴水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严重电烧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8例严重电烧伤患者的创面情况、复合伤、并发症、手术时机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8例中有13例存在复合伤,并发症多而复杂,需积极处理复合伤和并发症稳定病情.首次手术为伤后(8.9±5.5)d,共用各类皮瓣67块,2块坏死,余均成活.移植血管、神经、肌腱14例次,截肢9例,死亡3例.结论:严重电烧伤要尽快确诊复合伤,积极处理并发症,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手术修复,急诊手术和保留死骨的处理方法要慎重采用.
作者:吴涛;饶忠;叶斌;李永文;林锟;沈木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IL-2、IL-12、IL-18水平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IL-12、IL-18的水平,观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肝炎发展的关系.结果: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2水平出现显著性下调(P<0.01),而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的IL-12、IL-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结论: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乙肝患者免疫状态及进行治疗的重要指标.
作者:黄灿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5-氟脲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34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以多西紫杉醇为主的方案联合化疗,静脉滴注多西紫杉醇75mg/m2d1,静脉滴注顺铂20mg/m2d1~5,静脉滴注5-氟脲嘧啶500mg/m2d1~5,每3周为一周期,观察、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全组34例均可评价,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3例,总有效率41.2%.毒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毒性,但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5-氟脲嘧啶对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理想,毒副作用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云军;何志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应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的定时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B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切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肺部感染的持续时间、气管切开置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并发症如刺激性咳嗽、痰阻、气管粘膜损伤发生较B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在气道湿化上采用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定时定量间断滴入湿化法.
作者:莫锦萍;谢春雷;李春霞;黄维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是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Th细胞的前体Th0细胞可分化为Th1/Th2两个优势亚型,分别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在HBV感染慢性化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外源性Th的相关细胞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机体Th1/Th2细胞的失衡,干预乙型肝炎慢性化的进程,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现就Th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唐利波;龙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红外光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糜烂效果.方法:对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门诊治疗宫颈糜烂Ⅱ~Ⅲ度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采用红外光联合奥平干扰素治疗)和对照组39例(单用奥平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观察组43例均痊愈;对照组痊愈7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4.108,P<0.01).对照组39例均无明显不适,观察组23例术中下腹部出现轻微坠胀疼痛感,但能忍受,无出血.结论:红外光联合奥平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糜烂疗效高,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月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1985-2005年收治的21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21例术后均出现低钙血症;2例出现面部、手指麻木及抽搐,予短期静脉补钙后症状缓解;2例出现声音低沉及声嘶.B超、CT及99mTc-MIBI造影3项结合可使术前定位准确率达95%以上.结论:该病确诊率随着对其认识的提高和辅助检查不断完善而得到很大的提高.外科手术治疗对该病的治疗有确切效果,患者术后症状减轻,各项生化指标趋于正常.术前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马智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喜普妙联用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普唑仑组及喜普妙联用阿普唑仑组(简称联用组),每组各41例,喜普妙治疗剂量为20~40 mg/d,阿普唑仑为0.4~0.8 mg/d,观察时间均为4周.疗效评定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安全性评价应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结果:联用组总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阿普唑仑组的78.0%(P<0.01).联用组HAMA评分在用药1、2、4周分别为(19.44±3.67)、(17.32±3.11)、(13.19±2.89);阿普唑仑组分别为(22.31±2.43)、(20.61±2.46)、(15.63±2.54),联用组HAMA评分明显高于阿普唑仑组(P<0.01).联用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为22.0%,阿普唑仑组为14.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喜普妙联用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较单用阿普唑仑好,副反应轻,患者服药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池洲;邹晓波;邱映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甲亢、甲减及正常)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甲亢40例、甲减35例和正常对照36例,并测定其甲状腺激素、血液流变学、血脂、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改变,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进行比较.结果:甲亢、甲减组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甲减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高于甲亢组和对照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SI与FT3、FT4、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呈负相关(P<0.01或<0.05).结论:甲亢患者存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与FT3和FT4呈负相关;甲减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与血液粘度呈负相关.
作者:李红艳;刘君海;陈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思密达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将65例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思密达组(n=38)及对照组(n=27)两组.两组均口服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在此基础上,思密达组在溃疡处敷思密达糊剂,对照组在溃疡处喷西瓜霜粉剂.治疗后定期随访8周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Hc=8.0623,P<0.01);愈合时间思密达组为(4.1±2.8)d,西瓜霜组为(7.2±5.7)d,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2.611,P<0.01).结论:思密达调成糊剂,外敷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满意.
作者:欧阳新华;韦莉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