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育周;钟喜廷;李冕华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对1990-2005年我院收治的58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中治愈49例,死亡9例,其中行手术治疗者死亡5例,分别死于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2例)、肾功能衰竭(2例)和肺部严重感染(1例);行非手术治疗者死亡4例,分别死于重型脑部伤(2例)、肺部严重感染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结论: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损伤易发生误漏诊.其病死率与手术时机有明显关系,腹腔穿刺是一种有效、简便的诊断方法.
作者:赖伟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儿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118例中闭合性颅脑损伤10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8例,58例行手术治疗,60例行非手术治疗.恢复良好90例(76.5%),恢复不良13例(10.9%),死亡15例(12.4%).结论: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病情严重,且变化快而复杂,癫痫发生率高,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尽早确诊选择及时治疗方案是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叶锋;张宗平;王薇;谭鑫;何春梅;易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芦荟治疗对子宫内膜癌中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芦荟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3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治疗前后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芦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癌组织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分别为71.4%、(19.36±4.78)和25.7%、(13.35±2.93),治疗后子宫内膜癌survivin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显著降低( 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级、手术分期、肿瘤大小均呈正相关( r =0.412,0.398,0.408, P 均<0.05).结论:芦荟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祥珍;李英勇;孙显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使用异丙酚镇静后循环抑制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泵注多巴胺的预防作用.方法:30例外科ICU辅助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多巴胺组 (Ⅰ组)15例,对照组 (Ⅱ组)15例.所有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辅助镇静,由 1mg/L血浆靶浓度开始逐渐递增至Ramsay评分5分,Ⅰ组同时泵注多巴胺5 μg/(kg·min),比较两组在不同Ramsay评分时SBP、DBP、HR变化和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及异丙酚用量.结果:当镇静加深至Ramsay评分3分后,Ⅱ组 DBP、SBP下降较Ⅰ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至Ramsay评分4~5分时,Ⅱ组HR下降较Ⅰ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Ⅱ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Ⅰ组( P<0.05);两组Ramsay各分值时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科ICU危重患者中靶控输注异丙酚辅助镇静同时泵注多巴胺能可降低循环抑制风险.
作者:廖锡强;程树来;卢尔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39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显微镜下直视外路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纠正视力、视网膜脱离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在清晰的视野下进行,硅压带位置均正确.随访2~24月(平均14.3月),37例视网膜完全复位,1例经第2次手术后复位,1例患者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复位.34例患者视力提高,4例视力与术前相同,1例患者视力低于术前.佳纠正视力≥0.3者15例.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5例,巩膜穿透3例,视网膜下出血2例和脉络膜脱离1例.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王班伟;黄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配合常规治疗方法.结果: 良好14例(占46.6%),中残9例(占30.0%),重残2例(占6.7%),植物生存2例(占6.7%),死亡3例(占10.0%).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应力争将血肿完全清除干净,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可达到此目的,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世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左卡尼汀针剂治疗,疗程21 d,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后的血糖、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1或0.05),且血糖、甘油三酯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两组治疗后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及治疗组的血浆比粘度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1),且全血比高切粘度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左卡尼汀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
作者:陈婷;谢彤;黄志清;唐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腭裂是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因其影响患者口颌系统功能和精神心理健康而受到广泛重视.对于原发性腭裂缺损,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是分离和移动口腔软组织在中线形成粘连愈合而封闭裂隙,硬腭裂隙的骨缺损依然存在,加之手术的损伤,剥离,术后瘢痕加重了颌骨发育不足,继发了各种术后畸形.
作者:陈蕾;李蜀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变化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运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情绪稳定,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复发率仅为8.3%,全部患者均无严重眼部并发症和全身毒性反应.结论:通过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对症护理,使患者对该病有较充分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得到较好的康复.
作者:张解静;方林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ysmexKX - 21 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9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 并将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下降( P<0.05或<0.01),血小板压积(PCT)则明显升高( P<0.01),且随着Child -Pugh积分的增加, 血小板4项参数异常程度逐渐加重.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值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观察.
作者:李展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乳腺癌的不典型X线表现及诊断.方法:对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不典型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征象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中,X线显示肿块16例,小灶致密影14例,局部结构紊乱9例,合并腋下淋巴结肿大6例.结论:乳腺癌不典型X线征象有边缘光整的肿块、小灶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结合临床、仔细阅片、全面分析以及重视腋下肿大的淋巴结,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钟文招;罗泽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非激素方法治疗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用非激素方法治疗的TE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TEN患者转型后给予充分补液,补充足量血浆、白蛋白或丙种球蛋白等非激素治疗,均获治愈,平均住院时间26.8d.在转型为TEN前使用激素时有2例出现糖尿病,经停用激素及短期应用胰岛素,血糖很快降至正常.非激素治疗后期有3例出现感染,经按药敏调整抗生素后症状得到控制.结论:采用充分输液,补足量血浆和白蛋白的非激素方法治疗TEN是可行的.
作者:李定;陈嵘祎;张国学;黎兆军;王丹;李顺凡;樊翌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临床的疗效.方法:60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CVVH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CVVH组在此基础上加予CVVH治疗.监测心率(HR)、呼吸(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SIRS症状改善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3 d、7 d取静脉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CVVH组治疗3d后T、R和治疗7d后WBC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1),CVVH组治疗3d内SIRS症状改善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1);7 d内CVVH组MODS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 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7天时TNF-α、IL-1、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或 P<0.01);但CVVH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间在治疗第7天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CVVH治疗能降低SIRS患者血清中致炎因子,改善SIRS症状,减少 SIRS向MODS发展的机率.
作者:张奕威;林志滔;苏月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柑橘属3种中药材橘红、化橘红及橘红珠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提取橘红、橘红珠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及挥发油含量,并与程荷凤分析化橘红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橘红、化橘红及橘红珠的挥发油含量分别为1.5%、1.8%和0.3%,主要成分有柠檬烯、β-香叶烯、γ-萜品烯、橙花叔醇、α-蒎烯、β-蒎烯等.橘红珠挥发油的大根香叶烯D含量较高,达到14.73%,而且分离出的组分数目较橘红和化橘红多.结论:橘红珠挥发油中的组分更丰富.
作者:张立坚;蔡春;王秀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知肿瘤的侵袭、转移包括从原发部位浸润性生长、穿透细胞外基质、进入血管、淋巴管或体腔中游走、与靶器官黏附后向间质侵袭以及增殖形成转移灶等几个阶段,这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的复杂过程.
作者:符伟玉;梁念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等离子电切联合5-Fu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对12例尿道内CA患者行经尿道疣体等离子电切电灼术,并在术后根据病情用自制的2.5%的5-Fu拭子停留尿道浸泡或用2.5%的5-Fu 20mL灌注尿道治疗亚临床感染和预防复发.结果:术后随防3~12个月,12例中有10例1次性治愈,2例复发,经第2次手术并辅予α干扰素100万IU,隔日1次肌注20d治疗处理后治愈.结论:等离子电切电灼术后2.5% 5-Fu局部浸泡或尿道灌注可用于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及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临床感染,预防复发.
作者:詹敏;臧奕;谢炳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鼠吸入氢醌对肺外组织细胞的遗传毒性.方法:将4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室温下采用 60 L 静式有机玻璃染毒柜进行呼吸道吸入不同剂量(0.0、0.5、1.0、2.0、4.0 mg/m3)的氢醌染毒2周,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氢醌染毒后的小鼠肝、肾、脾、骨髓、胸腺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 DNA 损伤情况,分析肺外组织 DNA 损伤与氢醌剂量间的关系.结果: 0.5~4.0 mg/m3 氢醌吸入染毒,均可诱导小鼠 6 种组织细胞的 DNA 链断裂,核 DNA 损伤程度与氢醌染毒剂量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不同脏器细胞对氢醌的易感性不同,肝、肾、骨髓、外周血淋巴细胞可能是氢醌的遗传毒性靶细胞.
作者:梁海荣;唐焕文;胡大林;庄志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OCS)的治疗.方法:OCS患者212例,首先采用甘露醇、β-七叶皂甙钠进行脱水治疗,无效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22例经甘露醇、β-七叶皂甙钠脱水治疗后;肿胀逐渐消退,肢体功能恢复;90例接受了手术治疗.212例中,195例恢复良好,17例出现肢体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无严重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结论:OCS患者可先以甘露醇,β-七叶皂甙钠进行保守治疗,无效后再手术切开减压,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作者:周天洪;伍秀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减创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不适行腔镜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5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 n=27)及减创手术组( n=28),常规手术组采用12肋下切口进行治疗,减创手术组采用小切口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减创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作者:张育周;钟喜廷;李冕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度烧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疗效及总结其护理方法. 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采用静脉补液支持疗法的64例重度烧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03年1 月至2005年6月采用胃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60例重度烧伤患者设为实验组.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胃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5.0%与18.8 %;体重减轻的发生率分别为13.3%与48.4%;白蛋白降低的发生率为11.7%与29.7%;创面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7.9±4.7)d与(21.2±5.4)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结论: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补液支持疗法,精心的护理是胃肠内营养成败的关键之一.
作者:廖晓茹;罗培寿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