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丹霞;莫振兆;李泽林;黄云平;李庆军
目的:观察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7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 n=25),B组( n=26),C组( n=26).A组作单纯体位引流,B组作单纯超声雾化吸入,C组在体位引流前作超声雾化吸入.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日的痰液排出量、血象恢复天数及住院天数,以其作为临床疗效指标.结果:C组患者每日排痰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 P<0.01);血象恢复天数及住院天数较A组和B组缩短( P<0.01).结论: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能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
作者:姚福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桉树叶提取物对医院产房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以桉树叶提取物熏蒸法与甲醛熏蒸和空气洁净器消毒法对产房进行空气消毒比较, 桉树叶提取物按0.5kg/m3熏蒸, 关闭门窗12h;甲醛熏蒸按40mL/m3用量, 关闭门窗12h;空气洁净器开机2.5h消毒.消毒前、后5次空气采样, 进行细菌培养计数.结果:空气洁净器、甲醛熏蒸、桉叶提取物熏蒸消毒后平均自然菌消亡率分别为93.67%、93.29%、93.41%,3种方法消毒后细菌总数均在50cfu/m3以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每种方法消毒前后的自然菌比较,差异则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桉树叶提取物对产房空气消毒同样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林(钅监)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非激素方法治疗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用非激素方法治疗的TE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TEN患者转型后给予充分补液,补充足量血浆、白蛋白或丙种球蛋白等非激素治疗,均获治愈,平均住院时间26.8d.在转型为TEN前使用激素时有2例出现糖尿病,经停用激素及短期应用胰岛素,血糖很快降至正常.非激素治疗后期有3例出现感染,经按药敏调整抗生素后症状得到控制.结论:采用充分输液,补足量血浆和白蛋白的非激素方法治疗TEN是可行的.
作者:李定;陈嵘祎;张国学;黎兆军;王丹;李顺凡;樊翌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具体介绍了本院普通外科、肿瘤科和ICU病房常用的全胃肠外营养液(TPN)的基本方和如何根据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处方调整;详细介绍TPN的配制流程、无菌环境的要求、质量要求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临床配制和使用TPN提出一套相对完整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作者:谭燕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变化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运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情绪稳定,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复发率仅为8.3%,全部患者均无严重眼部并发症和全身毒性反应.结论:通过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对症护理,使患者对该病有较充分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得到较好的康复.
作者:张解静;方林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应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80例.结果: 引流5~14d,临床治愈76例,死亡4例.结论: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钟景灿;张嘉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柑橘属3种中药材橘红、化橘红及橘红珠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提取橘红、橘红珠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及挥发油含量,并与程荷凤分析化橘红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橘红、化橘红及橘红珠的挥发油含量分别为1.5%、1.8%和0.3%,主要成分有柠檬烯、β-香叶烯、γ-萜品烯、橙花叔醇、α-蒎烯、β-蒎烯等.橘红珠挥发油的大根香叶烯D含量较高,达到14.73%,而且分离出的组分数目较橘红和化橘红多.结论:橘红珠挥发油中的组分更丰富.
作者:张立坚;蔡春;王秀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初步了解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晚期乳腺癌原发灶的效果.方法:对8例采用JC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治疗晚期乳腺癌原发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平稳.8例均得以随访, 随访3个月时, 6例乳腺肿物略有缩小,2例缩小近30%;随访6个月时,2例乳腺肿物缩小30%,4例缩小50%,2例乳腺肿物消失;随访1a时,2例乳腺肿物缩小70%,6例肿物消失.随访期间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或空心针活检结果均为坏死组织,无肿物的局部复发.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晚期乳腺癌原发灶的副作用少,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黄河清;章五一;庞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许多妇女将有1/3的生命在雌激素(estrogen)缺乏的状态下度过.盗汗、潮热、失眠、烦躁或者抑郁等症状在更年期妇女中非常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出现认知功能减退,甚至痴呆.
作者:周志昆;曾红兵;高植明;吴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减创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不适行腔镜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5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 n=27)及减创手术组( n=28),常规手术组采用12肋下切口进行治疗,减创手术组采用小切口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减创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作者:张育周;钟喜廷;李冕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总结目前广东医学院图书馆咨询服务所存的不足之处,指出在参考信息源、咨询服务质量、咨询馆员队伍与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以提高咨询服务质量.
作者:李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乳腺癌的不典型X线表现及诊断.方法:对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不典型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征象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中,X线显示肿块16例,小灶致密影14例,局部结构紊乱9例,合并腋下淋巴结肿大6例.结论:乳腺癌不典型X线征象有边缘光整的肿块、小灶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结合临床、仔细阅片、全面分析以及重视腋下肿大的淋巴结,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钟文招;罗泽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皮肤瘢痕本质上是一种皮肤伤口的病理愈合过程,其显著的特征是成纤维细胞持续活化所产生的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如纤连蛋白、弹性蛋白、蛋白聚糖,尤其是胶原的过度堆积,导致真皮的纤维化.尽管目前尚不清楚瘢痕的发病机制,但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由血小板以及各种炎症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被认为在瘢痕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吴平;江黎明;梁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腭裂是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因其影响患者口颌系统功能和精神心理健康而受到广泛重视.对于原发性腭裂缺损,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是分离和移动口腔软组织在中线形成粘连愈合而封闭裂隙,硬腭裂隙的骨缺损依然存在,加之手术的损伤,剥离,术后瘢痕加重了颌骨发育不足,继发了各种术后畸形.
作者:陈蕾;李蜀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临床的疗效.方法:60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CVVH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CVVH组在此基础上加予CVVH治疗.监测心率(HR)、呼吸(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SIRS症状改善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3 d、7 d取静脉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CVVH组治疗3d后T、R和治疗7d后WBC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1),CVVH组治疗3d内SIRS症状改善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1);7 d内CVVH组MODS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 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7天时TNF-α、IL-1、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或 P<0.01);但CVVH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间在治疗第7天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CVVH治疗能降低SIRS患者血清中致炎因子,改善SIRS症状,减少 SIRS向MODS发展的机率.
作者:张奕威;林志滔;苏月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出血脑疝患者突发双侧瞳孔散大的抢救方法.方法:在头颅CT片提示下,对13例硬膜外出血脑疝、突发双侧瞳孔散大患者先采用微创针钻入血肿,抽出血肿的液体部分减压,继而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13例患者的颅内压在微创穿刺粉碎针钻入血肿抽出不凝血液后即刻得到缓解,患者的健侧瞳孔也立即缩小.13例在手术后2~5 d内意识渐清醒, 随访6个月~1 a, 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0例均预后良好, 恢复学习和工作;中残3例,生活自理.结论:采用微创针紧急钻颅引流能及时缓解颅内压, 为手术赢得时间, 可明显降低急性硬膜外出血脑疝致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病死率, 改善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招康东;邓启彰;关俊文;陈昶春;招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中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住院病历667份,对病原学检查结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667例患儿中,97例(14.5%)作了病原学检查,其中细菌培养阳性56例.所有患儿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69.3%者应用二联药物治疗;选用较多的抗菌药物依次为青霉素类、抗感染中成药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结论:儿科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存在盲目性及配伍不当.临床医师必须重视病原菌的检测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的变化,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黄冬;马晓鹂;黄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经腹羊膜腔内灌注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妊娠36~41周羊水过少的60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腹壁行羊膜腔穿刺,留置导管,隔日向羊膜腔内灌注37 ℃复方氯化钠溶液300~500 mL,滴速2 mL/min, 同时辅以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治疗,羊水指数>8 cm停止灌注,观察母婴预后.另选择未作羊膜腔灌注且孕周相同的羊水过少6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阴道钳产率、产后出血率及产后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羊水污染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以对照组为高( P<0.01),观察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新生儿1 min Apgar≤7分者则以对照组为多( P<0.01).结论:经腹羊膜腔内灌注是治疗羊水过少的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
作者:徐勇;汪星星;张晓燕;何洁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等离子电切联合5-Fu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对12例尿道内CA患者行经尿道疣体等离子电切电灼术,并在术后根据病情用自制的2.5%的5-Fu拭子停留尿道浸泡或用2.5%的5-Fu 20mL灌注尿道治疗亚临床感染和预防复发.结果:术后随防3~12个月,12例中有10例1次性治愈,2例复发,经第2次手术并辅予α干扰素100万IU,隔日1次肌注20d治疗处理后治愈.结论:等离子电切电灼术后2.5% 5-Fu局部浸泡或尿道灌注可用于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及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临床感染,预防复发.
作者:詹敏;臧奕;谢炳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对1990-2005年我院收治的58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中治愈49例,死亡9例,其中行手术治疗者死亡5例,分别死于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2例)、肾功能衰竭(2例)和肺部严重感染(1例);行非手术治疗者死亡4例,分别死于重型脑部伤(2例)、肺部严重感染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结论: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损伤易发生误漏诊.其病死率与手术时机有明显关系,腹腔穿刺是一种有效、简便的诊断方法.
作者:赖伟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