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心肌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宁丹霞;莫振兆;李泽林;黄云平;李庆军

关键词:肺炎, 重症, 心肌酶
摘要:目的:观察成人重症肺炎患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成人重症肺炎患者(简称重肺炎组,下又设心肌酶正常亚组23例和心肌酶升高亚组12例)、56例一般肺炎患者(简称肺炎组)及30例正常体检者(称对照组)进行血清心肌酶(AST、CK、CK-MB、LDH、α-HBDH)测定.结果:除发热外,重肺炎组外周血白细胞较肺炎组显著升高,血氧饱和度较肺炎组显著降低,心电图异常、心衰、休克及多器官衰竭发生率较肺炎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重肺炎组与肺炎组、对照组相比,血清心肌酶各项指标均显著升高( P<0.01);而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心肌酶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 P>0.05).心肌酶升高亚组的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异常和心衰的发生率较心肌酶正常亚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 P<0.01或 P<0.05);而休克、多器官衰竭和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重肺炎组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4.3%(33/35);肺炎组无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重肺炎患者血清心肌酶升高提示病情严重,可能有心肌损害,应及早治疗,保护心肌.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瘢痕

    皮肤瘢痕本质上是一种皮肤伤口的病理愈合过程,其显著的特征是成纤维细胞持续活化所产生的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如纤连蛋白、弹性蛋白、蛋白聚糖,尤其是胶原的过度堆积,导致真皮的纤维化.尽管目前尚不清楚瘢痕的发病机制,但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由血小板以及各种炎症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被认为在瘢痕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吴平;江黎明;梁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39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39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显微镜下直视外路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纠正视力、视网膜脱离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在清晰的视野下进行,硅压带位置均正确.随访2~24月(平均14.3月),37例视网膜完全复位,1例经第2次手术后复位,1例患者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复位.34例患者视力提高,4例视力与术前相同,1例患者视力低于术前.佳纠正视力≥0.3者15例.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5例,巩膜穿透3例,视网膜下出血2例和脉络膜脱离1例.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王班伟;黄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等离子电切联合5-Fu治疗尿道尖锐湿疣12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等离子电切联合5-Fu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对12例尿道内CA患者行经尿道疣体等离子电切电灼术,并在术后根据病情用自制的2.5%的5-Fu拭子停留尿道浸泡或用2.5%的5-Fu 20mL灌注尿道治疗亚临床感染和预防复发.结果:术后随防3~12个月,12例中有10例1次性治愈,2例复发,经第2次手术并辅予α干扰素100万IU,隔日1次肌注20d治疗处理后治愈.结论:等离子电切电灼术后2.5% 5-Fu局部浸泡或尿道灌注可用于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及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亚临床感染,预防复发.

    作者:詹敏;臧奕;谢炳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导乐陪伴分娩162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导乐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32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导乐陪伴组( n=162,简称导乐组)和非导乐陪伴组( n=164,简称非导乐组),比较两组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导乐组与非导乐组:(1)自然分娩率分别为81.5%、63.4%;(2)剖宫产率为13.6%、25.0%;(3) 阴道助产率为4.9%、11.6%;(4) 新生儿窒息率为3.7%、9.8%;(5)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导乐陪伴分娩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冯亦芳;梁持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ysmexKX - 21 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9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 并将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下降( P<0.05或<0.01),血小板压积(PCT)则明显升高( P<0.01),且随着Child -Pugh积分的增加, 血小板4项参数异常程度逐渐加重.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值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观察.

    作者:李展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广州市花都区2023名脑力劳动者的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我区部分人群血脂水平变化规律.方法:对2023例来我院健康体检的脑力劳动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31~50岁男性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同龄女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余年龄段则无明显差别;31~50岁男女间的高脂血症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1),60岁以前高脂血症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41~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结论:坚持定期血脂监测,指导高脂血症人群适当锻炼和合理饮食以获得理想血脂,对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秋玲;黄灿东;蒋兰茂;蔡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6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处理体会

    目的:总结新生儿重度窒息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中,早产儿26例,过期产儿4例;臀位助产分娩18例(其中后出头困难8例),催产素加强宫缩20例.结论:早产是新生儿重度窒息的重要因素,其次产科管理、接产技巧也与此病有密切关系.做好高危妊娠的围产保健,预防早产,产程各环节的合理处理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陈静;林石清;黎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左卡尼汀针剂治疗,疗程21 d,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后的血糖、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1或0.05),且血糖、甘油三酯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两组治疗后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及治疗组的血浆比粘度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1),且全血比高切粘度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左卡尼汀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

    作者:陈婷;谢彤;黄志清;唐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微创钻颅引流在脑疝突发双侧瞳孔散大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硬膜外出血脑疝患者突发双侧瞳孔散大的抢救方法.方法:在头颅CT片提示下,对13例硬膜外出血脑疝、突发双侧瞳孔散大患者先采用微创针钻入血肿,抽出血肿的液体部分减压,继而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13例患者的颅内压在微创穿刺粉碎针钻入血肿抽出不凝血液后即刻得到缓解,患者的健侧瞳孔也立即缩小.13例在手术后2~5 d内意识渐清醒, 随访6个月~1 a, 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0例均预后良好, 恢复学习和工作;中残3例,生活自理.结论:采用微创针紧急钻颅引流能及时缓解颅内压, 为手术赢得时间, 可明显降低急性硬膜外出血脑疝致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病死率, 改善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招康东;邓启彰;关俊文;陈昶春;招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非激素疗法治疗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非激素方法治疗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用非激素方法治疗的TE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TEN患者转型后给予充分补液,补充足量血浆、白蛋白或丙种球蛋白等非激素治疗,均获治愈,平均住院时间26.8d.在转型为TEN前使用激素时有2例出现糖尿病,经停用激素及短期应用胰岛素,血糖很快降至正常.非激素治疗后期有3例出现感染,经按药敏调整抗生素后症状得到控制.结论:采用充分输液,补足量血浆和白蛋白的非激素方法治疗TEN是可行的.

    作者:李定;陈嵘祎;张国学;黎兆军;王丹;李顺凡;樊翌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的护理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变化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运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情绪稳定,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复发率仅为8.3%,全部患者均无严重眼部并发症和全身毒性反应.结论:通过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对症护理,使患者对该病有较充分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得到较好的康复.

    作者:张解静;方林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意义和肿瘤声像图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11例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并与X线钼靶摄影、MRI检查作比较.结果: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检出为87.5%(272/311).声像图特征表现为低回声的单个病灶为多占96.5%(306/311);肿块边缘不规则,轮廓模糊,呈毛刺状或蟹足征达86.8%(270/311);边界整齐,轮廓清楚,但无包膜为13.2%(41/311);肿块纵/横>1占90.4%(281/311);肿块内可见强回声斑点反射91.0%(283/311);77.5%(241/311)的患者伴有同侧腋窝下淋巴结肿大.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癌的检出率为96.9%(246/254)、MRI的检出率则为98.3%(56/57)均明显高于超声( P<0.01或<0.05〉.结论:虽然高频超声对乳腺癌的检出率不及X线钼靶摄影和MRI的高,但由于高频超声具无创伤、无放射性、费用低等的特点,所以仍是乳腺癌的首选普查方法.

    作者:陈兴;卫光宇;邓小芸;刘伟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院病案利用与医学科研产出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探讨病案利用与医学科研产出的关系.方法:统计我院医务人员2002~2004年利用病案资料用于医学科研情况.结果:医务人员借阅病案用于科研用途比例为55.98%,其中医师借用病案比例及其科研产出比例明显高于护理和管理人员.结论:病案利用与科研产出关系密切,完善的病案管理可更好地为医学科研服务.

    作者:陈丽娟;梁道兰;梁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18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儿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118例中闭合性颅脑损伤10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8例,58例行手术治疗,60例行非手术治疗.恢复良好90例(76.5%),恢复不良13例(10.9%),死亡15例(12.4%).结论: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病情严重,且变化快而复杂,癫痫发生率高,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尽早确诊选择及时治疗方案是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叶锋;张宗平;王薇;谭鑫;何春梅;易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晚期乳腺癌效果的初步观察

    目的:初步了解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晚期乳腺癌原发灶的效果.方法:对8例采用JC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治疗晚期乳腺癌原发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平稳.8例均得以随访, 随访3个月时, 6例乳腺肿物略有缩小,2例缩小近30%;随访6个月时,2例乳腺肿物缩小30%,4例缩小50%,2例乳腺肿物消失;随访1a时,2例乳腺肿物缩小70%,6例肿物消失.随访期间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或空心针活检结果均为坏死组织,无肿物的局部复发.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晚期乳腺癌原发灶的副作用少,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黄河清;章五一;庞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58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对1990-2005年我院收治的58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中治愈49例,死亡9例,其中行手术治疗者死亡5例,分别死于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2例)、肾功能衰竭(2例)和肺部严重感染(1例);行非手术治疗者死亡4例,分别死于重型脑部伤(2例)、肺部严重感染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结论: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损伤易发生误漏诊.其病死率与手术时机有明显关系,腹腔穿刺是一种有效、简便的诊断方法.

    作者:赖伟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7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 n=25),B组( n=26),C组( n=26).A组作单纯体位引流,B组作单纯超声雾化吸入,C组在体位引流前作超声雾化吸入.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日的痰液排出量、血象恢复天数及住院天数,以其作为临床疗效指标.结果:C组患者每日排痰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 P<0.01);血象恢复天数及住院天数较A组和B组缩短( P<0.01).结论:体位引流结合雾化吸入能提高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

    作者:姚福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术中应用电热毯保温对颅脑手术患者复苏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中应用电热毯保温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复苏期的影响.方法:40例颅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于术中应用电热毯保温,对照组术中则未用电热毯,比较两组的术中体温及术后复苏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体温维持在(36.3±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2±1.1)℃;实验组的术后苏醒时间为(23.1±4.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3±6.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结论:术中应用电热毯保温可防止颅脑手术患者的体温降低和热量丢失,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复苏.

    作者:何惠燕;林岩;谭淑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院2004-2005年麻醉镇痛药品和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镇痛药和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计算我院2004-2005年麻醉镇痛药品和二类精神药品的药物总使用量及DDDs排序,并抽取3178张处方分析各种药物的利用指数(DUI).结果:2005年与2004年相比,麻醉性镇痛药增幅较大的依次为枸椽酸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吗啡注射液和吗啡控释片,二类精神药品增幅较大的依次为阿普唑仑片、舒乐安定片、苯巴比妥片、苯巴比妥注射液.吗啡控释片、吗啡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的DUI值分别为1.25、1.02、1.20、3.50,均高于限定日剂量.结论:麻醉镇痛药品和二类精神药品临床需求量大,用量呈整体上升趋势;2 a中本院对这些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严丽华;涂均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

    目的: 观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应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80例.结果: 引流5~14d,临床治愈76例,死亡4例.结论: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重症颅内感染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钟景灿;张嘉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