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疝治疗方法及时机分析

吴敏;谢景泉

关键词:婴幼儿, 嵌顿性腹股沟疝, 手法复位, 手术
摘要:目的:总结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疝治疗方法及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3月至2005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例1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治愈.92例手法复位者复位成功84例,手法复位成功率为91.3%,无1例出现肠坏死及肠穿孔.52例行半择期手术者均无阴囊水肿及血肿,随访0.5~5a,无睾丸上移及萎缩,术后复发1例为疝囊较大、未作修补的病例.23例行急诊手术者中,15例出现阴囊水肿,2例阴囊积液,1例睾丸坏死;随访0.5~5a,5例复发,2例睾丸上移,2例睾丸萎缩.结论:对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疝,应准确判定病情,符合手法复位者首选手法复位,对于新生儿好采用镇静后自然复位;手法复位成功后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后3d至3个月宜行半选择性手术,尽可能减少急诊手术.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2777份住院病历质量评估的结果与分析

    病历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健康保健档案和医疗保险的依据,更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对医院住院病历质量的评估可反映出该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质量,也可反映临床医生的医德和医风[1].我校直属附院承担着医疗、教学和科研的三大重任,临床医生病历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他们所培养的实习医生的病历质量.本文是我校直属附院2003、2004年的2777份住院病历的评估结果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钟遂平;何建猷;陈远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内障囊外摘除与超声乳化吸出术后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与超声乳化吸出(Phaco)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形态改变及手术散光的差异.方法:对40例42只眼门诊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ECCE组(22只眼)与Phaco组(20只眼),用角膜地形图仪记录术前及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ECCE组术后地形图均为不对称领结形,纵向占86%;Phaco组图形基本无变化者占80%.ECCE组和Phaco组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同时期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术后同时期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ECCE组有3例顺规性散光≥2.50D,拆线后散光和视力明显好转.结论:Phaco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小且视力恢复快,值得推广;ECCE术后顺规性散光可通过拆线来调整.

    作者:翁孟诗;李秋仪;江波;高慕洁;苏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加味乌梅丸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加味乌梅丸与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为该难治病症提供简便、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将10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分别接受中药加味乌梅丸、SASP连续系统治疗2个月,以临床表现、大便常规、结肠镜或钡灌肠等指标观察其临床疗效(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及半年后复发率.结果:中药组痊愈39例(70.9%),显效8例(14.5%),有效6例(10.9%),无效2例(3.6%),总有效53例(96.4%),复发2/39例(5.1%);对照组分别为17(32.1%)、11(20.8%)、8(15.1%)、17(32.1%)、36(67.9%)、7/17(41.2%).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乌梅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无副作用,优于SASP;且组方固定,无须辨证分型,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邱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906例孕妇产前行无应激试验判断胎儿预后的结果与分析

    目的:了解产前行无应激试验(NST)判断胎儿预后的效果.方法:对906例孕妇NST的结果和胎儿预后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06例,NST无反应型268例,胎儿预后不良172例,临床符合率为64.2%;NST反应型638例,胎儿预后良好599例,临床符合率为93.9%.各种不同的合并症中,过期妊娠20例,NST无反应型16例(占80%),胎儿预后不良14例,临床符合率87.5%(14/16).妊娠高血压疾病40例,NST反应型24例,胎儿预后良好10例,临床符合率为41.7%(10/24);NST无反应型16例(占40%),胎儿预后不良16例,临床符合率100%.羊水过少57例,NST反应型9例,胎儿预后良好3例,临床符合率为33.3%(3/9);NST无反应型48例(占84.2%),胎儿预后不良36例,临床符合率75.0%(36/48).脐带因素216例,NST无反应型136例(占63.0%),胎儿预后不良86例,临床符合率63.2%(86/136).胎儿生长受限伴脐带因素8例,全部为NST无反应型,胎儿均预后不良.结论:应对孕妇重复NST试验,综合分析,当孕妇存在过期妊娠、胎儿生长受限及脐带因素者,NST检查为无反应型时或孕妇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和羊水过少时,则无论NST检查是否为无反应型都应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避免胎儿预后不良.

    作者:陈惠平;车伟英;王少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万用表探极的改进及其量程扩展的应用

    鉴于当今国内外各种型号指针式万用表一般是测量直流电阻、直流电流(大500 mA)和较窄限的交直流电压等电量参数,而在彩电、电脑等高频高压电器中则难以直接测量,为了使万用表更好地满足于电器维修方面的需要,作者对万用表的探极作了改进,并对其量程扩展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作者:叶淑群;梁士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9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益气养阴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对症、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益气养阴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53例,有效3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4.051,P<0.05).两组血糖均比治疗前下降,且以观察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以中药益气养阴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治疗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曾庆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我校2004年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我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方法:将本校792名参加体检的教职工,分40岁以下、40~60岁和60岁以上3个年龄组,检查不同的项目,40岁以上者检查腹部B超、血脂、空腹血糖、肝功能、乙肝两对半、A-FP、胸透、心电图等.40岁以下者不做B超(肝、胆、肾等疾患可疑者除外),其他项目同40岁以上.结果:792人中检出异常者404人,检出率为51.0%;检出疾患55种,前3位为前列腺肥大、血脂异常和子宫附件疾病.异常者男性218人,患病率44.8%(218/487),其中有109例患有2种以上疾病;女性186人,患病率为61.0%(186/305),其中有53人同时患2种以上疾病.40岁以下组的患病率为37.7%(61/162),40~60岁组的患病率为59.0%(242/410),60岁以上组的患病率为 45.9%(101/220),40~60岁组与40岁以下组和60岁以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4例体检异常者中,不同性别间的血脂、心电图、肝功能异常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高校要重视教职工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水平.

    作者:黄吉堂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肠内外置管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9例分析

    目的:总结肠内外置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0-2005年采用肠内外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均于术后第3天肛门排气或排便,术后第7~10天拔除M-A管,术后第10~14天拔除肠外支架导尿管,全部患者均得到康复.随访1~7 a未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生活和工作均达到正常人标准.结论:肠内外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叶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氧氟沙星混合滴耳液并鼓室加压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氧氟沙星混合滴耳液并鼓室加压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使用0.3%氧氟沙星混合滴耳液(含0.3%氧氟沙星滴耳液10滴,0.1%地塞米松滴眼液5滴,3%硼酸酒精5滴)并鼓室加压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8例.结果:本组痊愈46例占79.3%,有效率达96.5%,其中治疗1-5次即干耳者占72.4%.结论:氧氟沙星混合滴耳液并鼓室加压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操作简单,疗程短,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郁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足叶乙甙联合醛氢叶酸、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50例

    目的:观察足叶乙甙联合醛氢叶酸、氟尿嘧啶(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耐受性.方法:50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ELF方案治疗:足叶乙甙(VP-16)120mg/m2静脉点滴,第1~3天;醛氢叶酸(CF)300mg/m2静脉点滴,第1~3天;氟尿嘧啶(5-FU)500mg/m2静脉点滴,第1~3天;3~4周为1疗程.结果:总缓解率为38%(19/50),完全缓解率(CR)为4%(2/50),部分缓解率(PR)为34%(17/5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脱发.白细胞减少Ⅰ-Ⅱ度发生率为64%, Ⅲ-Ⅳ度发生率为12%;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0%和26%;脱发发生率为100%.其他毒副反应少见.结论: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肯定,毒性可耐受.

    作者:郭予武;郭有生;钟俊勇;吴大英;潘小美;吴天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60例肝硬化患者的胃电图分析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胃电运动情况.方法:对近7年间我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60例的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8例经胃镜和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炎静止期或轻度炎症患者(对照组)的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胃电节律异常55例(91.7%),均为过缓,对照组胃电节律异常9例(1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胃电节律过缓,其消化道症状与胃节律过缓有一定关系.

    作者:陈平湖;李剑;叶伟智;陈娇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反应停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反应停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反应停起始剂量100mg/d,睡前顿服,每周增加100 mg/d,直至400 mg/d,分早晚服用,同时给予三氧化二砷注射液10 mg/d加入5%葡萄糖 500 mL静滴,持续4 h,用4~6周为1疗程.结果:部分缓解10例(52.6%),进步4例(21.1%),无效5例(26.3%),总有效率73.7%,无不能耐受的毒副作用.结论:反应停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疗效较高、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观美华;黄妙儿;钟灼;刘鹏;王飞;马永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利多卡因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围术期对脑保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不同剂量利多卡因的脑保护效应.方法:将择期心脏直视手术患者42例随机双盲分为3组,低剂量利多卡因组(A组)(lmg/kg),高剂量利多卡因组(B组)(2mg/kg)及对照组(C组),于转流前(Ⅰ)期、鼻咽温(NPT)降温稳定(Ⅱ)期、NPT复至36℃(Ⅲ)期及手术后24h(Ⅳ)期,同步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检测脑氧合,脑代谢情况及肌酸激酶BB(CKBB)含量.结果:各组Ⅱ期的脑动静脉氧含量差(Ca-vO2)及脑氧摄取率(CO2ER)均比转流前(Ⅰ期)降低(P<0.05);与Ⅰ期比较,各组的血乳酸含量在Ⅱ、Ⅲ期呈进行性升高(P<0.05或<0.01),术后24h则恢复转流前水平;于Ⅱ期,B组的脑乳酸氧指数(LOI)明显低于A、C组,于Ⅲ期,A、B组的LOI均明显低于C组(P<0.05或<0.01);各组的CKBB在Ⅱ,Ⅲ,Ⅳ期均比转流前明显增高(P<0.01),其中B组增加幅度低(P<0.05).结论:高剂量利多卡因(2 mg/kg)用于浅低体温体外循环期间可以改善脑氧合,降低LOI,具有一定的脑保护效能.

    作者:陈聪;刘国天;曹民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参加社保与未参加社保癌症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的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简称社保)与未参加社保癌症患者及其直系亲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了解42名参加社保癌症患者及其家庭直系亲属(参保组)与59名未参加社保癌症患者及其家庭直系亲属(非参保组)的心理健康状态.结果:非参保组患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SCL- 90评分总分均显著高于参保组(P<0.01);非参保组患者本人抑郁和焦虑、敌对性及精神病性分值均显著高于参保组(P<0.05);非参保组直系亲属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和恐怖分值显著高于参保组 (P<0.05).结论:建设健全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有利于癌症患者康复、减轻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心理障碍及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唐旭;李黎;谢杰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82例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的经验.方法:对82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患者进行手术治疗,52例在感染期进行手术治疗,而另30例在感染控制期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均得到1a以上的随访.结果:82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通过手术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 在感染期和感染控制期接受手术的患者,痊愈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期和感染控制期以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均可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但在感染期治疗可减轻患者痛苦和减少医疗支出,对患者更为有利.

    作者:彭峰;莫宋平;陈振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氧化、抗氧化与皮肤衰老

    皮肤是能早反映机体衰老的组织,已引起众多学者对皮肤皱纹、弹性及老年干燥病等防治研究的兴趣.皮肤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皮肤老化过程中有一系列生物学的改变,如皮肤和皮下组织细胞成分的减少和免疫系统的改变[1].皮肤衰老不仅影响美容,还在病因学上与许多皮肤病有联系.预防和延缓皮肤衰老已成为医学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就氧化损伤、抗氧化损伤与皮肤的衰老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张陈威;罗少军;梁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FADD、Caspase-3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基底细胞癌(简称基癌)组织中FADD、caspase-3(简称casp-3)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鳞癌、41例基癌中FADD、casp-3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鳞癌中FADD、casp-3表达及凋亡指数(AI)均明显高于基癌(P<0.01),两种表皮肿瘤的FADD、casp-3表达与AI均呈正相关(r=0.521,P<0.05), FADD与casp-3之间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437,P<0.05).低分化鳞癌中的casp-3表达和AI低于高分化者(P<0.05),鳞癌原发灶中的AI高于转移灶(P<0.01).结论:Fas凋亡途径可能是鳞癌、基癌的主要凋亡途径,FADD、casp-3是鳞癌、基癌细胞凋亡中重要的促凋亡因子,并有相互协同促凋亡作用.

    作者:陈嵘祎;樊翌明;吴志华;李顺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内窥镜鼻窦术后行复方鹅不食草冲洗剂冲洗鼻腔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术(下称鼻内镜术)后使用复方鹅不食草冲洗剂对鼻腔冲洗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用鲜鹅不食草加味制成的复方鹅不食草鼻腔冲洗剂对术后鼻腔冲洗,对照组术后使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16万单位和地塞米松5mg冲洗,观察鼻内镜术后6个月的疗效.结果:鼻内镜术后6个月,治疗组治愈3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愈21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治疗组患者粘膜愈合的时间和鼻内镜平均复查次数分别为(52.3±14.9)d和(4±2)次,对照组分别为(85.5±18.7)d和(8±2)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采用复方鹅不食草鼻腔冲洗剂对鼻腔冲洗的总有效率优于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液冲洗鼻腔.

    作者:熊文华;廖任宏;郑海彦;梁海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脊髓损伤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CI)是人类致残率高的疾患之一.脊髓损伤平面愈高,患者丧失的功能愈多,脊髓圆锥损伤可致骶区感觉功能丧失,排尿排便功能障碍.更高位的脊髓损伤可直接导致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及排尿排便功能障碍.由于脊髓损伤后断裂的轴突不能再生,目前对SCI的治疗仍是当今一大医学难题.本文就SCI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曾伟锋;汤少明;罗少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两种处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创面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处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创面的效果.方法: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术后定期随访且有创面粘膜囊泡、肉芽组织增生者212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作早期(术后3个月内)清除和后期(术后3个月后)极少清除处理,观察其预后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经0.5a随访,B组的创面完全上皮化率高于A组(P<0.01);经1a随访,B组的复发率低于A组(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创面出现囊泡、肉芽组织不宜早期清除,后期可酌情少量清除,此有利于创面上皮化及降低复发率.

    作者:杨田福;严雪源;黄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