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祝琴;唐巍;杨振隆
目的:分析广东省茂名市麻风病的流行情况,评价近5年的麻风病防治效果.方法:对茂名市2000-2004年麻风病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04年共新发现麻风患者43例,至2004年有现症患者23例,患病率为0.34/10万.5a间平均患病率为0.46/10万,平均发现率为0.14/10万.结论:茂名市麻风病的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流行范围缩小,强度减弱,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余克西;肖学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PC12细胞周期的变化,以建立体外神经元样细胞周期的研究模型.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质量浓度NGF诱导及50μg/L NGF诱导不同天数PC12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1)不同质量浓度NGF诱导PC12细胞7d,细胞百分比G0/G1期升高,S和G2/M期降低,25,50,100μg/L NGF诱导组与阴性对照组,50与25,100μg/L NGF诱导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2)50μg/L NGF诱导PC12细胞不同天数的细胞百分比,G0/G1期从诱导第1天始升高,至7d达到高,9d又有下降,S期从诱导第1天开始降低,至7d低,9d又有上升,诱导1,3,5,7,9d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G2/M期从诱导3d降低,至7d降至低,9d又有升高,诱导3,5,7,9d与基础组比较,P<0.01.G0/G1期、S期、G2/M期细胞百分比,诱导9d与诱导7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未经NGF诱导的PC12细胞具有有丝分裂能力,经NGF诱导的PC12细胞逐渐减少增殖,大部分细胞停滞在G0/G1期,趋向于神经元样分化,50μg/L NGF诱导7d的PC12细胞可用于神经元样细胞周期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梅寒芳;谢朝阳;祝其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早已应用于临床.1998年,Nakajima等[1]研究发现,四肢浅静脉也有一套类似于皮神经的营养血管系统.这样,在有浅静脉、皮神经或浅静脉与皮神经伴行的部位,都可提供相应的营养血管皮瓣.因此,广义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便有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和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之分.其中,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主要位于四肢,临床以远端为蒂设计皮瓣,其优点是不损伤肢体主干血管,血供可靠,能将近侧供区的组织带蒂转移至远侧受区,手术简便,无需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且一期完成,这对肢体远端皮肤缺损的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本文对此类远端蒂皮瓣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陈杰明;梁杰;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伊那普利治疗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6例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组(n=29)和常规剂量组(n=17).分别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伊那普利小剂量和常规剂量治疗,用药期间观察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服用伊那普利2~3个月,两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降至正常水平,但常规剂量组出现低血压5例,肾功能损害2例,而小剂量组仅2例在用药期间出现低血压,予以伊那普利减量后血压恢复正常.结论: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许志坚;麦伟民;黄志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强生婴儿护臀霜与周林频谱仪联用和皮炎平霜对成人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9例成人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强生婴儿护臀霜与周林频谱仪联用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皮炎平霜外涂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显效、好转、无效者分别为30、4、2、0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8、8、4、3例,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平均治愈时间为(3.8±0.7)d,短于对照组的(6.9±0.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生婴儿护臀与周林频谱仪联用治疗成人尿疹,能促进尿疹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其疗效优于皮炎平霜.
作者:简爱华;沈碧强;黄彩芳;陈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氧氟沙星混合滴耳液并鼓室加压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使用0.3%氧氟沙星混合滴耳液(含0.3%氧氟沙星滴耳液10滴,0.1%地塞米松滴眼液5滴,3%硼酸酒精5滴)并鼓室加压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8例.结果:本组痊愈46例占79.3%,有效率达96.5%,其中治疗1-5次即干耳者占72.4%.结论:氧氟沙星混合滴耳液并鼓室加压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操作简单,疗程短,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郁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支持性心理治疗和代币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康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脑卒中致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理调整的5个阶段,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代币疗法,并辅以社会支持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结果:给予患者支持性心理治疗和代币疗法及社会支持后,患者能较快消除非理性信念,本组78例中基本痊愈10例,肢体肌力均有不同程度好转68例,无死亡病例.出院前后HRSD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心理调整的5个阶段,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代币法,同时辅以社会支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郑旭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与超声乳化吸出(Phaco)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形态改变及手术散光的差异.方法:对40例42只眼门诊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ECCE组(22只眼)与Phaco组(20只眼),用角膜地形图仪记录术前及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ECCE组术后地形图均为不对称领结形,纵向占86%;Phaco组图形基本无变化者占80%.ECCE组和Phaco组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同时期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术后同时期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ECCE组有3例顺规性散光≥2.50D,拆线后散光和视力明显好转.结论:Phaco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小且视力恢复快,值得推广;ECCE术后顺规性散光可通过拆线来调整.
作者:翁孟诗;李秋仪;江波;高慕洁;苏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三九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0)和对照组(n=218).治疗组予生理盐水250mL+三九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5d;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5d.根据入院当日和治疗15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血液流变学及脑梗死灶的变化,并结合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2.49,P<0.01);两组治疗前后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脑梗死灶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指标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过敏性皮疹3例.结论:三九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凌亚兴;王志海;陈文荣;陈湛愔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病历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健康保健档案和医疗保险的依据,更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对医院住院病历质量的评估可反映出该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质量,也可反映临床医生的医德和医风[1].我校直属附院承担着医疗、教学和科研的三大重任,临床医生病历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他们所培养的实习医生的病历质量.本文是我校直属附院2003、2004年的2777份住院病历的评估结果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钟遂平;何建猷;陈远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构建针对人蛋白激酶CK2α亚基的shRNA表达质粒.方法:以mU6pro为载体,化学合成shRNA表达模板,并定向克隆到载体的U6启动子下游,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筛选阳性克隆,基因测序法检测插入模板序列的正确性.结果:获得了正确的重组质粒,插入的转录模板序列完全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人蛋白激酶CK2α亚基的RNAi体系.
作者:朱汝森;刘新光;梁念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超声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超声治疗组则加用超声波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2次抽血测定患者血浆GMP-140、vWF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GMP-140、vWF及低切粘度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以超声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减轻,超声治疗组减轻更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中GMP-140、vWF及血液流变学可能共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以及康复过程,超声治疗能降低其含量指标,具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陈小江;朱育昌;阳小云;梁学标;黄迪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疗程为12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0.01),且其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12导联中ST段压低的导联数(NST)和ST段压低数值的总和(∑ST)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降纤酶对UAP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凤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MRI改变.方法:回顾分析91例15~45岁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头颅MRI梗死灶部位和数目.结果:31~45 岁者占73.6%,15~30 岁者占26.4%;腔隙性脑梗死为青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占38.4%,大动脉粥样硬化次之占22.0%;梗死灶分布多见于单侧基底节区占47.3%,分布于脑叶的梗死灶次之占24.2%.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饮酒和吸烟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及危险因素;积极防治各种危险因素,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及早发现病因并予充分治疗对降低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建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成熟畸胎瘤手术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卵巢成熟畸胎瘤6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手术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卵巢畸胎瘤剥除术55例,一侧附件切除术6例;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10~80mL,平均5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4.2d;均无皮下气肿、切口感染及化学性腹膜炎等出现.结论:腹腔镜下卵巢成熟畸胎瘤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冯慧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言语障碍的治疗体会.方法:根据116例的诊断分类(其中口吃31例,开放性鼻音16例 ,功能性失音15例,青春期后假声11例,声带息肉25 例,声带结节18例)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31例口吃患者治愈22例,治愈率为71.0%,随访1a,8例患者由于不能坚持训练而导致口吃复发.功能性失音的治愈率为100%,青春期后假声治愈率则为72.7% (8/11).腭裂、隐性腭裂及声带息肉、声带结节患者经过手修补或摘除及术后训练,治愈率达100%.结论:对言语障碍患者予分类诊断后,再作相应的训练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作者:李大红;赵云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肠内外置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0-2005年采用肠内外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均于术后第3天肛门排气或排便,术后第7~10天拔除M-A管,术后第10~14天拔除肠外支架导尿管,全部患者均得到康复.随访1~7 a未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生活和工作均达到正常人标准.结论:肠内外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叶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治疗效果和对心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3 mL(含2850IU抗XA因子),每12h一次,共10d,并配合得当的护理.结果:26例中显效14例(占53.8%),有效9例(占34.6%),总有效率达88.5%(23/26).心电图ST段各型治疗后均显著改善,ST段总均数由治疗前(0.113±0.071)降为治疗后的(0.068± 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脆性、血小板黏附率明显降低(P<0.01).3例患者注射部位出现小出血斑,其余患者均未见皮下出血或内脏出血倾向,也未见皮疹等过敏反应,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显著改变,肝肾功能检查也正常.结论:配合得当的护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效果确切,并可使患者心电图、血流变有明显改善.
作者:梁琬(王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胃电运动情况.方法:对近7年间我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60例的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8例经胃镜和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炎静止期或轻度炎症患者(对照组)的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胃电节律异常55例(91.7%),均为过缓,对照组胃电节律异常9例(1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胃电节律过缓,其消化道症状与胃节律过缓有一定关系.
作者:陈平湖;李剑;叶伟智;陈娇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的准确性.方法:对116例诊断为早期宫外孕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经腹部或阴道超声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53例,诊断早期宫外孕22例,未检出31例,诊断符合率为41.5%;经阴道超声检查63例,诊断早期宫外孕57例,未检出6例,诊断符合率为9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72,P<0.01).阴道超声未检出6例中,1例经三维成像技术诊断为间质部妊娠,腹腔镜证实2例为卵巢妊娠,2例为伞端妊娠,1例为峡部妊娠.结论:高分辨力的阴道超声检查在早期宫外孕的诊断中发挥了明显的优势.
作者:赖祝琴;唐巍;杨振隆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