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用于诊断早期宫外孕的比较

赖祝琴;唐巍;杨振隆

关键词:妊娠, 异位/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 经腹部超声, 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的准确性.方法:对116例诊断为早期宫外孕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经腹部或阴道超声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53例,诊断早期宫外孕22例,未检出31例,诊断符合率为41.5%;经阴道超声检查63例,诊断早期宫外孕57例,未检出6例,诊断符合率为9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72,P<0.01).阴道超声未检出6例中,1例经三维成像技术诊断为间质部妊娠,腹腔镜证实2例为卵巢妊娠,2例为伞端妊娠,1例为峡部妊娠.结论:高分辨力的阴道超声检查在早期宫外孕的诊断中发挥了明显的优势.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60例肝硬化患者的胃电图分析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胃电运动情况.方法:对近7年间我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60例的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8例经胃镜和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炎静止期或轻度炎症患者(对照组)的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胃电节律异常55例(91.7%),均为过缓,对照组胃电节律异常9例(1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胃电节律过缓,其消化道症状与胃节律过缓有一定关系.

    作者:陈平湖;李剑;叶伟智;陈娇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泽菲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了解泽菲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采用泽菲联合顺铂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例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32例患者化疗4周后经B超、CT检查提示:完全缓解为0、部份缓解17例、稳定8例、进展7例,有效率53.1%.化疗期间发生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者16例(占50.0%),腹泻者2例(占6.3%),血小板减少者10例(占31.3%),贫血、白细胞下降者20例(占62.5%),肝功能异常者5例(占15.6%),肾功能异常者4例(占12.5%),口腔炎3例(占9.3%),经对症治疗或处理后均恢复或好转.脱发者5例(占15.6%),其中出现Ⅲ度脱发者2例,均能坦然面对脱发反应.结论:泽菲联合顺铂化疗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较好,但也应加强临床护理,严密观察毒副反应,预防并发症.

    作者:饶乃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产时处理不当致直肠阴道瘘3例的护理

    直肠阴道瘘是指直肠与阴道之间的病理性通道,又称粪瘘,多与产科分娩损伤、手术创伤、炎症性损伤有关,由于有粪便不断从阴道流出及阴道不能控制的排气,常常使患者苦不堪言,在精神和肉体上都造成了极大的痛苦[1].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因产时处理不当致直肠阴道瘘的患者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瑶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研究现状

    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早已应用于临床.1998年,Nakajima等[1]研究发现,四肢浅静脉也有一套类似于皮神经的营养血管系统.这样,在有浅静脉、皮神经或浅静脉与皮神经伴行的部位,都可提供相应的营养血管皮瓣.因此,广义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便有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和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之分.其中,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主要位于四肢,临床以远端为蒂设计皮瓣,其优点是不损伤肢体主干血管,血供可靠,能将近侧供区的组织带蒂转移至远侧受区,手术简便,无需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且一期完成,这对肢体远端皮肤缺损的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本文对此类远端蒂皮瓣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陈杰明;梁杰;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术前访视法护理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访视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接受术前访视)和对照组(n=61,未接受术前访视),并对患者围手术期存在紧张焦虑心理、对手术室环境有陌生感、误带物品入室、对手术及体位情况的了解、术前晚睡眠足7 h、对手术室人员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心理护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者分别为41、14、5例,对照组则分别1、5、5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81.93,P<0.01).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存在紧张焦虑、对手术室环境有陌生感、误带导电物品入室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手术及体位情况了解、术前睡眠足7h、患者对手术室人员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术前访视能有效缓解围手术期焦虑,提高手术安全性,增进了护患感情,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平娟;李权辉;陆彩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肌肤按摩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肌肤按摩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方法:120例新生儿硬肿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56例.两组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复温、补充热量及液体量处理,治疗组予肌肤按摩治疗局部硬肿,对照组予输血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循环等传统方法治疗硬肿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肌肤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林玉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海洋石油湛江基地学龄前儿童气质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我基地幼儿的气质特点,为家长和育儿工作者对儿童的教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NYLS<3~7岁儿童气质量表>对155名海洋石油湛江基地幼儿园儿童进行测定.结果:155名学龄前儿童中,难养型占22.6%,启动缓慢型占12.2%,中间近难养型占11.6%,中间近易养型占32.3%,易养型占21.3%.男、女组气质维度比较,除情绪本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他维度的性别比较则无明显差别.不同年龄间的规律性、反应强度、坚持度、反应阈4个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着年龄增长,规律性和反应强度下降,坚持度增高.结论:我基地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偏消极比例偏高,值得基地育儿工作者和家庭的重视.

    作者:伍明初;赵小飞;白青好;谢思华;汤济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内障囊外摘除与超声乳化吸出术后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与超声乳化吸出(Phaco)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形态改变及手术散光的差异.方法:对40例42只眼门诊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ECCE组(22只眼)与Phaco组(20只眼),用角膜地形图仪记录术前及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ECCE组术后地形图均为不对称领结形,纵向占86%;Phaco组图形基本无变化者占80%.ECCE组和Phaco组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同时期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术后同时期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ECCE组有3例顺规性散光≥2.50D,拆线后散光和视力明显好转.结论:Phaco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小且视力恢复快,值得推广;ECCE术后顺规性散光可通过拆线来调整.

    作者:翁孟诗;李秋仪;江波;高慕洁;苏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三九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三九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0)和对照组(n=218).治疗组予生理盐水250mL+三九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5d;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5d.根据入院当日和治疗15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血液流变学及脑梗死灶的变化,并结合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2.49,P<0.01);两组治疗前后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脑梗死灶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指标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过敏性皮疹3例.结论:三九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凌亚兴;王志海;陈文荣;陈湛愔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9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益气养阴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对症、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益气养阴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53例,有效3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4.051,P<0.05).两组血糖均比治疗前下降,且以观察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以中药益气养阴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治疗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曾庆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剂量伊那普利治疗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与副反应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伊那普利治疗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6例肾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组(n=29)和常规剂量组(n=17).分别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伊那普利小剂量和常规剂量治疗,用药期间观察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服用伊那普利2~3个月,两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降至正常水平,但常规剂量组出现低血压5例,肾功能损害2例,而小剂量组仅2例在用药期间出现低血压,予以伊那普利减量后血压恢复正常.结论: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许志坚;麦伟民;黄志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906例孕妇产前行无应激试验判断胎儿预后的结果与分析

    目的:了解产前行无应激试验(NST)判断胎儿预后的效果.方法:对906例孕妇NST的结果和胎儿预后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06例,NST无反应型268例,胎儿预后不良172例,临床符合率为64.2%;NST反应型638例,胎儿预后良好599例,临床符合率为93.9%.各种不同的合并症中,过期妊娠20例,NST无反应型16例(占80%),胎儿预后不良14例,临床符合率87.5%(14/16).妊娠高血压疾病40例,NST反应型24例,胎儿预后良好10例,临床符合率为41.7%(10/24);NST无反应型16例(占40%),胎儿预后不良16例,临床符合率100%.羊水过少57例,NST反应型9例,胎儿预后良好3例,临床符合率为33.3%(3/9);NST无反应型48例(占84.2%),胎儿预后不良36例,临床符合率75.0%(36/48).脐带因素216例,NST无反应型136例(占63.0%),胎儿预后不良86例,临床符合率63.2%(86/136).胎儿生长受限伴脐带因素8例,全部为NST无反应型,胎儿均预后不良.结论:应对孕妇重复NST试验,综合分析,当孕妇存在过期妊娠、胎儿生长受限及脐带因素者,NST检查为无反应型时或孕妇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和羊水过少时,则无论NST检查是否为无反应型都应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避免胎儿预后不良.

    作者:陈惠平;车伟英;王少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两种处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创面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处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创面的效果.方法: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术后定期随访且有创面粘膜囊泡、肉芽组织增生者212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作早期(术后3个月内)清除和后期(术后3个月后)极少清除处理,观察其预后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经0.5a随访,B组的创面完全上皮化率高于A组(P<0.01);经1a随访,B组的复发率低于A组(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创面出现囊泡、肉芽组织不宜早期清除,后期可酌情少量清除,此有利于创面上皮化及降低复发率.

    作者:杨田福;严雪源;黄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加味乌梅丸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加味乌梅丸与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为该难治病症提供简便、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将10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分别接受中药加味乌梅丸、SASP连续系统治疗2个月,以临床表现、大便常规、结肠镜或钡灌肠等指标观察其临床疗效(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及半年后复发率.结果:中药组痊愈39例(70.9%),显效8例(14.5%),有效6例(10.9%),无效2例(3.6%),总有效53例(96.4%),复发2/39例(5.1%);对照组分别为17(32.1%)、11(20.8%)、8(15.1%)、17(32.1%)、36(67.9%)、7/17(41.2%).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乌梅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无副作用,优于SASP;且组方固定,无须辨证分型,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邱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清β-HCG对异位妊娠保守性治疗效果判定的价值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β-HCG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治疗后疗效观察的价值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守性治疗输卵管妊娠145例,其中药物治疗组62例(A组),单纯保守性手术38例(B组),保守性手术加术中输卵管局部注射甲氨蝶呤(MTX)10mg 45例(C组).治疗后定期监测血清β-HCG变化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A组中保守治疗成功58例,4例保守治疗失败改手术治疗;B组36例治疗成功,2例发生持续异位妊娠;C组45例均治疗成功.C组术后血清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B组(P<0.01),B组则短于A组(P<0.01).治疗前血清β-HCG浓度高者,行保守性手术(B、C组)治疗后降至正常所需时间长,但在A组中无明显相关性;各组停经天数、包块大小、腹腔内积血量均与治疗后血清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连续监测血清-β HCG对异位妊娠保守性治疗后疗效观察及预防持续异位妊娠极为重要.手术中采用输卵管局部注射MTX可缩短术后血清β-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

    作者:郭秋琼;高飞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内障患者术后影响视觉质量因素的研究现状

    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的提高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新型的人工晶状体不断开发应用,手术理念已由原来的白内障复明手术转变为白内障屈光手术.为使白内障患者术后看得更清晰、舒适、持久,提高视觉质量已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影响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谢军谊;张婉琪;孙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疝治疗方法及时机分析

    目的:总结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疝治疗方法及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3月至2005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例1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治愈.92例手法复位者复位成功84例,手法复位成功率为91.3%,无1例出现肠坏死及肠穿孔.52例行半择期手术者均无阴囊水肿及血肿,随访0.5~5a,无睾丸上移及萎缩,术后复发1例为疝囊较大、未作修补的病例.23例行急诊手术者中,15例出现阴囊水肿,2例阴囊积液,1例睾丸坏死;随访0.5~5a,5例复发,2例睾丸上移,2例睾丸萎缩.结论:对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疝,应准确判定病情,符合手法复位者首选手法复位,对于新生儿好采用镇静后自然复位;手法复位成功后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后3d至3个月宜行半选择性手术,尽可能减少急诊手术.

    作者:吴敏;谢景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草酸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转移性鼻咽癌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草酸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转移性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1例耐药的晚期转移性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试验组用草酸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应用,紫杉醇1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应用,每3周为1周期,连用2~4周期以上;对照组用顺铂(DDP) 20mg/m2静脉注射,第1~5天,5-Fu 0.5 mg/m2第1~5天,3周为1周期,连用2~4周期以上;治疗结束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81例均可评价疗效,每例患者均可顺利完成2周期以上化疗.试验组有效率为72.5%(2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2%(21/41);试验组的平均生存时间(12.1±2.8)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9±2.6)个月;且试验组的Ⅲ~Ⅳ白细胞下降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5.0%、1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2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方案比5-FU联合DDP治疗晚期转移性鼻咽癌的疗效明显增加,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作者:林大任;黄河;李明毅;谭洁媚;刘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85例70岁以上老年妇科患者的手术分析

    目的:探讨70 岁以上患者妇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近10a收治的70 岁以上的妇科肿瘤患者85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症、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情况、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患者按病变的性质(良性、恶性)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期和手术期;恶性病变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良性病变组显著增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28.0% vs 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70 岁以上的患者可耐受妇科手术,但应加强对合并症的处理及对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陈晓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足叶乙甙联合醛氢叶酸、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50例

    目的:观察足叶乙甙联合醛氢叶酸、氟尿嘧啶(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耐受性.方法:50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ELF方案治疗:足叶乙甙(VP-16)120mg/m2静脉点滴,第1~3天;醛氢叶酸(CF)300mg/m2静脉点滴,第1~3天;氟尿嘧啶(5-FU)500mg/m2静脉点滴,第1~3天;3~4周为1疗程.结果:总缓解率为38%(19/50),完全缓解率(CR)为4%(2/50),部分缓解率(PR)为34%(17/5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脱发.白细胞减少Ⅰ-Ⅱ度发生率为64%, Ⅲ-Ⅳ度发生率为12%;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0%和26%;脱发发生率为100%.其他毒副反应少见.结论: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肯定,毒性可耐受.

    作者:郭予武;郭有生;钟俊勇;吴大英;潘小美;吴天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