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卫华;陈仁辉;付亚锋;崔德威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单纯性FC 37例、复杂性FC 17例和对照组患儿30例,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的NES质量浓度,并于FC发作2周后检查脑电图.结果:复杂性FC患儿血清NES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性组和对照组(P均<0.01),单纯性FC组和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异常患儿血清NES质量浓度明显高于脑电图无异常者和对照组(P均<0.01), 脑电图无异常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发作持续时间≥15 min FC患儿血清NES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发作持续时间<15min者和对照组(P均<0.001),发作持续时间<15min组和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复杂性FC惊厥发作可引起患儿脑损伤, 这种损伤可能与发作持续时间有关.
作者:曾珺;吴春能;庄良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少见部位结核病的影像学诊断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对10例发生在少见部位结核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及临床追踪.结果:10例少见部位结核病的患者中,均缺乏传统结核病的影像学特征,单靠影像学检查未能确诊,需作新的结核菌素(PPD)试验、痰菌检查及抗痨治疗后方可确诊.结论:少见部位的结核病缺乏特异性的影像学特征,单靠影像学检查诊断疾病容易被误诊,需结合其他诊断手段加以确诊.
作者:黄文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素质是一个人思想、文化、专业、道德等方面实际水平的综合体现.现代教育的总体趋势是朝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谐关系的综合方向发展,医学生素质教育是医学向整体化方向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文明的需要.
作者:沈玉洁;钟遂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阐述了资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简称RDF)、都柏林核心元素集(Dublin core element set,简称DC)、可扩展标识语言(XML)的概念、内容及其之间关系,指出基于RDF/DC的元素数据组织模式,是解决目前高校乃至互联网上网络信息组织混乱、检索率低的有效途径,并分析在具体应用中的实现过程.
作者:钟伟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心房纤颤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旨在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对近来7年收治的53例心房纤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痊愈18例,好转30例,死亡5例.45例患者随访0.5 ~5.3a,2例再次出现心源性脑梗塞.结论:心房纤颤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作者:关宏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在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流通服务是读者能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的一种服务,是图书馆的窗口,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纽带.流通服务作为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一线窗口,是图书馆的形象大使,也是图书馆服务质量的直接体现.流通馆员的良好素质和完美职业形象在服务质量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者:祝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对我院产前检查的妊娠16~28周的520例孕妇做BV筛查,感染BV的167例孕妇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给予甲硝唑外用;未治疗组(74例)未行治疗;对照组(251例)为正常孕妇(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感染其他者102例不作观察及随访.随访并记录3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率.结果:BV在妊娠期的检出率为32.1%;BV孕妇未治疗组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BV孕妇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早产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在妊娠期的检出率较高,可明显增加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故对妊娠期进行常规BV筛查和系统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陈建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患者是否终止妊娠.方法:对97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根据是否行规范抗梅毒治疗,分为三组:孕早中期治疗组(A组,33例):孕满24周之前治疗;孕晚期治疗组(B组,26例):孕25周开始治疗;未治疗组(C组,38例);比较孕妇的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未治疗组三组早产发生率分别是6.1%、26.9%、21.1%,死胎流产发生率分别是3.0%、19.2%、42.1%,先天梅毒儿发生率分别是39.4%、65.4%、76.3%,围产儿病死率分别是3.0%、19.2%、44.7%,低体重儿发生率分别是6.1%、26.9%、31.6%.A组与C组比较:早产发生无显著差异,其他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只在足月产和围产儿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死胎流产及围产儿死亡无显著差异,其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中期有效的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降低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的关键,如能使梅毒在妊娠早期即能得到有效的诊治,可不主张终止妊娠.
作者:高卉;冼华凤;何志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阻塞性黄疸是指胆道系统中胆汁排泄受阻,使胆汁不能排到十二指肠内,造成胆汁成分过多的进入到血液中而引起黄疸及全身多系统病变的临床病症.阻塞性黄胆时内毒素对肝脏造成的损伤是引起肝脏损伤主要机制之一,且肝脏Toll样受体(内毒素受体)的表达在肝细胞的损伤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谢毅;姜雨刚;林木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白介素24(interleukin 24, IL-24)基因是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是Jiang等[1]在1995年应用干扰素β(IFN-β)和紫花欧瑞香素(MEZ)处理黑色素瘤细胞发现的,初被命名为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7, mda-7).后来,人们从其结构分析、染色体定位、碱基序列同源性及细胞因子样特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在2001年将mda-7归于IL-10家族,并正式命名为IL-24.
作者:李建赤;梁杰;罗少军;张培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护理的体会.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我院眼科以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的31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护理措施和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术前、术后的护理,31例患者均能配合手术,术程顺利,随访6~9个月,无1例复发及出现并发症,效果理想.结论: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经过术前、术后的临床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术眼情况,正确指导患者术后用眼卫生及滴眼药,可以令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术后手术创面恢复,预防术后复发及出现并发症.
作者:邓小宁;陈环;肖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对215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33.0%;危险因素依次为年龄、留置胃管、抗生素联合应用、手术时间、脑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结论:年龄、留置胃管、抗生素联合应用、手术时间、脑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梁耀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主要是稳定和(或)治愈肿瘤,但在治疗剂量范围内仍然有肿瘤的放射抵抗和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因此大量的辅助方法应用于放疗以提高肿瘤的放射敏感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与肿瘤放疗抵抗相关的基因被鉴定出来,使人们能够通过各种手段作用于这些新的靶点以提高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作者:毕宏;孙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至少包括17个属100余种.钩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摄食而形成了有效的抗血液凝固机制,钩虫分泌的抗凝物质是其抗血液凝固的基础.目前已报道的这些抗凝成分包括6种抗凝血肽[1-3]和1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HPI)[4].
作者:彭礼飞;王会兰;邓莉;戴世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院公共英语课程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自2002年起进行了分课型教学,即:精读、泛读、听力课每二周课时比例为3∶1∶4,泛读课采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全新版阅读教程》.然而随着分课教学的展开,问题接踵而来.
作者:赵丹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头先露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年1~12月间头先露脐带绕颈分娩40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头位脐带绕颈分娩过程有胎儿窘迫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无胎儿窘迫组明显增高(P<0.01).当发生急性窘迫时,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急诊剖宫产低,与阴道分娩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中, 自然分娩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又明显低于加腹压和产钳组.结论:脐带绕颈可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大多数可经阴道顺产,出现胎儿窘迫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极为重要;出现胎儿窘迫时,选择佳方式分娩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黄常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基因治疗肿瘤的关键是使目的基因表达的有治疗价值的活性物质可以稳定高效在肿瘤部位表达,以期达到佳的治疗效果.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不仅具有体外增殖及多向分化的潜能、低免疫原性等特点,而且其在体内迁移的靶向性以及对肿瘤的增殖有多方面的影响,MSC很有可能成为新一代高效的运输治疗基因的细胞载体,本文对近年MSC在肿瘤基因治疗领域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林茂;王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 (NF-κB)与鼻息肉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的相关关系,以探讨鼻息肉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鼻息肉组织中NF-κB、HIF-1α的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组间差异和相互关系的统计学分析.结果:鼻息肉组织中NF-κB、HIF-1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下鼻甲黏膜(P<0.001),鼻息肉组织中NF-κB与HIF-1α表达水平呈中度的正相关关系(r=0.628,P<0.001).结论:NF-κB、HIF-1α在鼻息肉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其表达强度高于下鼻甲黏膜,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相关;NF-κB可能通过上调HIF-1α的表达而作用于鼻息肉的形成过程.
作者:许卫华;陈仁辉;付亚锋;崔德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31株食酸丛毛单胞菌的耐药性.方法:分离菌株均经MicroScan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确证后,用MicroScan NC21复合板进行药敏试验,并将结果输入WHONET-5.1软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药敏结果显示:31株均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对环丙沙星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分别为9.7%和16.1% ;对特治星、头孢他定、头孢噻肟与亚胺培南均敏感,对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吡肟、优立新敏感率分别为93.5%、87.1%、93.5%、87.1%、80.6%.结论:食酸丛毛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环丙沙星及复方新诺明有较高的耐药性.
作者:卢兰芬;何庭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改良襻式胆肠吻合术治疗胆道疾病的疗效.方法:将改良襻式胆肠吻合术用于肝外胆管病变切除、胆道结石及肝胆胰肿瘤的胆肠通道重建.结果:临床应用47例,术后全部病例胆肠内引流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经随访0.5~5a,无明显返流性胆管炎.结论:改良襻式胆肠吻合术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为胆肠通道重建的有效术式之一.
作者:邓交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