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急性肾衰伴器官功能衰竭、原发病患者3种血液净化法与病死率的关系分析

胡小玲;孙贵林;黄伟光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净化, 病死率, 病因, 多器官衰竭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肾衰(ARF)伴器官功能衰竭、原发病患者3种血液净化方法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收集1993年2月~2000年6月住院的重症ARF 85例,其中42例接受血透(HD组),24例进行腹透(PD组),19例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组).结果:HD组、PD组及CRRT组的病死率分别为64.3%、54.2%和52.6%(P>0.05).肾实质性疾病致ARF诱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病死率较低;因心、脑疾病,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等致器官功能衰竭并发ARF者的病死率高;各组病死率都随衰竭器官数目增多而增加,但仅HD组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ARF的病死率与原发病和器官功能衰竭数目等有关.HD、PD和CRRT治疗本病病死率仍很高,PD和CRRT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行重症监护的ARF患者更具优越性.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50例无痛分娩的护理及体会

    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好,安全可靠,对母亲和胎儿无不良反应,现已得到广泛使用,但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与护理.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0年4月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50例的护理及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本组50例为足月临产初产妇,年龄20~36岁,身体健康,无妊娠合并症.产科检查:胎位、骨盆各经线和产道均无异常,产程进入活跃期后,估计可以阴道分娩,且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

    作者:林小玲;黄五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头面部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的探讨

    目的:探讨头面部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方法.方法:根据头面部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分别采用下列6种类型皮瓣转移修复:带蒂额部皮瓣、岛状额部皮瓣、前臂游离皮瓣、下颌颈皮瓣、口角瓣及局部头瓣.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功能与形态满意.结论:头面部肿瘤切除后创面应以皮瓣转移修复为宜.若创面周围有充分修复材料,则以局部皮瓣转移;若无,应考虑远位皮瓣,包括带血管蒂岛状皮瓣及游离皮瓣.

    作者:程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病理学网上图库的制作与应用

    病理学的形态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地实施病理学形态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主要因为(1)实习标本只能在课堂观察,学生课后很难复习或自学,难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病变相联系;(2)临床收集标本日益困难,有些疾病缺乏标本,学生无法观察;(3)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迫切需要大量展示病变形态的高质量图片,又苦于无法获取.基于传统教学手段已难以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利用图谱进行形态教学所特有的直观、形象、易懂的优点,以广东医学院校园网络为依托,开发了病理学网上图库教学课件,力图解决上述问题.

    作者:唐加步;黄剑;孙宁;陈小毅;陈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放射诱导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调控

    正常组织中细胞增生与死亡保持平衡,细胞增生加快或死亡减慢都可导致肿瘤形成.以往的肿瘤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胞增生方面,自从1972年Kerr等提出了细胞凋亡这一概念后,凋亡在肿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许多理化因素如放射、热处理、细胞毒剂、生长因子缺乏等均可诱导细胞凋亡.放射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无论是培养的细胞还是活体正常组织或肿瘤组织受一定剂量放射后都会很快出现细胞凋亡的特征.本文根据目前研究进展对放射诱发凋亡的分子生物学调控机制及其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姜桔红;孙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卡孕栓直肠给药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孕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胎儿娩出后给予卡孕栓置直肠和常规使用催产素10单位肌肉注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血压的变化.结果:卡孕栓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催产素组(P<0.01).结论: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优于常规使用催产素,同时卡孕栓对产妇血压无明显影响.

    作者:梁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头部异位尖锐湿疣2例

    尖锐湿疣好发于男女生殖器、肛周和大腿两侧,口淫者可发生于口腔.随着尖锐湿疣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和性接触方式改变,尖锐湿疣发病部位也有明显扩大,据报道可异位于腋窝、脐窝、乳房、鼻腔、趾间等部位,但发生于头部毛发区的报道甚少.笔者遇2例,报道如下:

    作者:赖庆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整形外科学多媒体教学改革浅析

    整形外科是通过手术改善、恢复功能与形态的学科.其中形态仅靠文字资料很难描述确切,因此形象资料(尤其是照片)直观反映的重要性,众所公认[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tion,即cai)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控制处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按教学要求将各要素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仪显示出来,实现人机交互操作以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为了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旧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整形外科学教学质量,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我们采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进行教学,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整形外科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

    作者:张培华;汤少明;罗少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重型病毒性肝炎36例死因分析

    本文统计我院感染科1990年至1999年间收住院死亡的3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资料,对其死亡原因及可能的治疗方法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与分析1.1 一般资料我院感染科1990年至1999年期间共收治重型肝炎73例,死亡36例,病死率为49.3%,其中急性重型肝炎25例,死亡15例,病死率60%(15/25);亚急性重型肝炎20例,死亡9例,病死率45%(9/20);慢性重型肝炎28例,死亡12例,病死率42.9%(12/28),(急、亚、慢三者之间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李秀荣;舒乔;汤炽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体会

    患者,男,47岁,于1999年3月30日因“双腰疼痛10 α,尿少、四肢乏力2周”入住泌尿外科.外院腹部B超示:双侧多囊肾、多囊肝.既往体健,否认有慢性咳嗽、咯痰及肝炎、肺结核病史.入院体查:生命体征平稳,呈慢性病容,贫血貌,心、肺体查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可于肋下触及,表面欠光滑,微压痛,双肾区叩击痛可疑阳性,双输尿管行程无压痛,膀胱区无胀,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林敏;梁淑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波姆红外线治疗宫颈糜烂120例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妇女常见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也是宫颈癌的重要诱因,积极防治对保障妇女健康、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寻找有效而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我所于1999年8月至2000年10月对宫颈糜烂患者采用波姆红外线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文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肺部良性孤立病灶的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肺部良性孤立病灶的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治疗、病理证实的肺部良性孤立病灶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中仅26例术前明确诊断,终病理诊断主要有炎性假瘤、结核球、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等,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肺部孤立病灶的良、恶性决定手术方式,术前未能确定为良性占位疾病或除外肺癌者,术中应作快速冷冻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手术应以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减少组织损伤为原则.

    作者:王志刚;李杰;郭兰萍;张万清;苏廷宝;何悦概;程可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氟乙酰胺急性中毒12例救治体会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高残留的有氟杀虫剂,常因用于杀鼠,故人中毒屡有发生,如诊治不及时,出现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1年5月共收治氟乙酰胺急性中毒12例,现将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曾晓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浅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生化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简称“生化”)是用化学的语言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的科学.因此其内容具有抽象性与复杂性,常使学生学习时既感乏味,又难以理解和记忆,被学生称为难学的学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授课技艺,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从事生化教学的教师必需面对并尽力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以“酶”一章为例,谈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生化教学质量的体会.

    作者:刘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流式细胞仪检测CD55与CD59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目的:探讨CD55、CD59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人体外周血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的表面抗原CD55、CD59的表达水平.结果:PNH患者CD55、CD59表面抗原在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尤以红细胞、粒细胞较明显.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CD55、CD59表面抗原标记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PNH患者外周血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CD55、CD59表面抗原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蔡康荣;陈日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罕见的肺原发性富于T细胞的B淋巴瘤1例

    1 病例患者,女,64岁,发现左肺肿物1 a,伴咳嗽、咳痰1个月.据外院胸部CT描述:“左上肺近肺门处见一肿物影约4cm×3cm×3cm,考虑为左上肺癌可能性大”入院.体查:T37.0℃,P89/min,R20/min,BP14.0/8.0 kPa,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咽淋巴环未见异常,胸廓无畸形,左上肺叩诊稍浊,呼吸音粗,闻及少量干罗音,未闻及湿罗音,心率89/min,律齐,肝、脾肋下未及.纤维支气管镜示:于左上肺叶开口处见一肿物,呈浸润性生长,致管口狭窄,粘膜不规则,触之易出血,考虑为左上叶中央型肺肿瘤.取活检病理示粘膜中见异型性改变的小细胞团.

    作者:马桂贤;官成浓;潘达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鼻导管法高频喷射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导管法高频喷射通气(high-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HFJV)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的36例新生儿,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采用鼻导管法HFJV治疗.结果:36例经通气治疗后,30例于0.5~1 h内缺氧症状及呼吸明显改善.PaO2通气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通气前后PaCO2在Ⅱ型呼吸衰竭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Ⅰ型呼吸衰竭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36例中治愈31例,自动出院2例,4例因治疗无效而改用气管插管;除5例有轻度腹胀、胃潴留外未见其他副作用.结论:鼻导管法HFJV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尤适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早期.

    作者:伍江龙;吴和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BacT/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血培养1399例分析

    目的:为提高血培养的检出率,快速、准确地作出病原学诊断.方法:用BacT/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1399例血标本进行检测,选用成人标准需氧瓶和儿童专用培养瓶,分离后的菌种由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结果:1399例中共检出细菌46种,总阳性率为12.9%,假阳性率为1.7%,未发现假阴性.早出现阳性时间为2 h,24 h内检出率为61.7%,48 h内检出率为82.8%,72 h内检出率为97.2%.结论:用BacT/Alert120全自动血培养仪检出菌种分布广泛,提高了血培养阳性率,结果快速、准确.

    作者:何玉琴;林湛;柯水源;戴湘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为青年一代开辟成才之路,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在职人员的技术水平方面已令人瞩目.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兴起,医学高职教育是否发展,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现结合我院的情况谈几点意见.1 现状1.1 关于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否实用,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是高等职业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医学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在这里不妨先看看日本医学高等职业学院专业设置情况,以作对比分析.日本大阪高技术学院和日本大阪医疗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见表1、2.

    作者:陈远存;罗少军;汤少明;邓树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针刺耳部反应点治疗落枕59例

    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部强痛.常因睡眠姿势不当,或风寒侵袭项背,或颈项部肌肉劳损局部脉络失和所致.笔者运用毫针针刺耳部反应点治疗本病59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59例患者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16~45岁,平均34岁,病程1~3 d.全部病例均表现为颈部一侧肌肉疼痛,牵拉痛,头颈部活动受限,有明显的压痛点,颈部肌群挛急.

    作者:杨业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儿童胃镜检查38例分析

    胃镜检查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准确度高,可达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我院自1980年9月至1999年9月19 a间经用GIF-XQ30、GIF-SP10及GIF-P20等型号胃镜对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48例行胃镜检查,结果阳性者3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杨秋兴;余健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