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玲;黄五星
病理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大体及切片标本的实习是病理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教学时数所限,仅依靠课堂教学,学生常常难以完全掌握标本实习内容.为解决这一矛盾,历年来我室在本科病理学教学中,坚持晚上辅导,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大体标本和切片标本的复习.多年实践表明,如果重视下述一些方面,标本复习对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可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飞虹;姚运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非那根(盐酸异丙嗪)是抗组织胺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是临床常用药,但应用非那根后引起过敏性休克则较罕见,笔者曾遇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51岁,1996年7月30日16时因右髌骨闭合性粉碎性骨折急诊入院手术.手术前作普鲁卡因和青霉素过敏试验均为阴性.
作者:张伯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D55、CD59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人体外周血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的表面抗原CD55、CD59的表达水平.结果:PNH患者CD55、CD59表面抗原在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尤以红细胞、粒细胞较明显.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CD55、CD59表面抗原标记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PNH患者外周血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CD55、CD59表面抗原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蔡康荣;陈日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2年Masquelet首先提出皮神经伴随营养血管轴型皮瓣的概念[1],随后Bertelli等分别报道了手和前臂以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研究[2,3],国内宋建良等[4]于1994年也开始研究其应用.由于此型皮瓣不牺牲肢体的主要动脉,有良好的覆盖和感觉功能,血供稳定,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因此迅速得到推广,并且在四肢的基础上开始向躯干发展.但是,皮神经营养血管的解剖研究大部分局限于人体四肢的某个部位或某一条皮神经上,且均未作系统的和详细的解剖学研究,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特点也不明确,各家说法不一.皮神经的血供来源和形式的规律无固定的模式可循,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就是利用神经伴行血管既营养神经又营养皮肤的特点,制成以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能否在躯干开发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目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就皮神经的行经、分支、营养血管有关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梁大宁;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整形外科是通过手术改善、恢复功能与形态的学科.其中形态仅靠文字资料很难描述确切,因此形象资料(尤其是照片)直观反映的重要性,众所公认[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tion,即cai)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控制处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按教学要求将各要素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仪显示出来,实现人机交互操作以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为了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旧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整形外科学教学质量,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我们采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进行教学,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整形外科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
作者:张培华;汤少明;罗少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病理学的形态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地实施病理学形态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主要因为(1)实习标本只能在课堂观察,学生课后很难复习或自学,难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病变相联系;(2)临床收集标本日益困难,有些疾病缺乏标本,学生无法观察;(3)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迫切需要大量展示病变形态的高质量图片,又苦于无法获取.基于传统教学手段已难以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利用图谱进行形态教学所特有的直观、形象、易懂的优点,以广东医学院校园网络为依托,开发了病理学网上图库教学课件,力图解决上述问题.
作者:唐加步;黄剑;孙宁;陈小毅;陈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胃镜检查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准确度高,可达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我院自1980年9月至1999年9月19 a间经用GIF-XQ30、GIF-SP10及GIF-P20等型号胃镜对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48例行胃镜检查,结果阳性者3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杨秋兴;余健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预防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ation,SU)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疗效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未出现SU之前给予预防性治疗措施作为预防组;另从同期重型颅脑伤未出现SU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预防组出现SU 14 例(9.3%),死亡25例(16.7%);对照组出现SU 69例(46.0%),死亡41例(2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早期SU的预防治疗是减少其发生率和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东军;闫炜炜;谢培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网络调节异常,在乙型肝炎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慢性轻、中、重度肝炎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探讨它们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吕如飞;马泽麟;敖晓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皮肌炎属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常先出现皮肤红斑,临床易造成误诊.现就2例皮肌炎误诊分析如下: 例1:女,26岁,棉纺厂工人,因颜面及双上肢反复出现红斑半年,反复按“接触性皮炎”治疗效果不佳就诊.患者1 a前从事纺织工作,半年后颜面、双上肢反复出现红斑,时有微痒,平躺或休息红斑可消退.到车间工作红斑再现.先后多次在我市各大医院就诊,均以“接触性皮炎”治疗,病情反复发生,常有疲乏感.体查内科情况正常.皮肤科情况:双颊、双腕关节上方大片红斑,界限不清.双手指背关节见散在扁平暗红色丘疹.肌力正常.抗核抗体(ANA)1∶160(-),抗ds-DNA抗体(-).血清肌酶:丙氨酸转氨酶(ALT)110.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24 U/L,乳氨酸脱氢酶L(LDH-L)761 U/L,磷酸肌酸激酶(CK)540 U/L.皮损真菌检查阴性,肌电图示肌炎损害.肌肉活检组织病理:见胶原纤维肿胀、横纹消失、肌纤维分离断裂.结合临床表现诊断皮肌炎.予强的松60 mg/d口服,1个月后皮疹消退,各项实验室指标正常,激素减至30 mg/d维持量.追踪半年病情恢复良好.
作者:陈宇;吴斌;陈秋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 为进一步阐明γ-干扰素(IFN-γ)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检测IFN-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PNS患者及10例正常人血清、尿液IFN-γ的水平进行检测,并结合PNS病理类型及其他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系膜增生性肾炎(MesPGN)患者尿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非增生性肾炎组却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其次,尿IFN-γ水平与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浓度呈正相关;但与血肌酐(Scr)、血清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无相关性.血清IFN-γ水平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FN-γ参与增生型PNS免疫性肾损伤过程,并可能通过局部方式起作用,尿IFN-γ检测有可能作为区分增生性肾炎和非增生性肾炎的指标.
作者:刘华锋;陈孝文;江黎明;唐德燊;黄萍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物尽其用,我们对一些不需保留的旧载玻片(如脱落细胞涂片)进行清洁回收再利用,收到较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大批量体检时的宫颈涂片及一些液体涂片、痰涂片,经诊断后不需保留的无油脂、石蜡的旧载玻片.
作者:梁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甲硝唑局部冲洗法对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实验组85例,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和0.5%甲硝唑冲洗切口;对照组83例,除不用甲硝唑外,余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切口感染率为2.4%(2/85);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13.2%(11/83).两组对照,P<0.05.结论:甲硝唑冲洗法是预防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刘统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TRAP-ELISA法检测4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26例癌旁组织以及7例正常肝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4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有38例显示端粒酶活性,其阳性率为84.4%,而26例癌旁组织只有2例具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只为7.6%;7例正常肝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果还显示肝癌组织端粒酶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无关.结论:端粒酶在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表达,其活性可能在H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希望成为诊断HCC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王旭光;赵家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昏迷是多种危重患者的症状之一,是意识障碍中严重的阶段,也是病情危急的信号,因此,及时发现和早期急救至关重要.1999年3月30日至2000年3月30日我科收治了177例昏迷患者,现就昏迷患者早期急救的护理体会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本组177例昏迷患者,其中男109例,女68例,大年龄82岁,小年龄33岁;病因分析:脑血管病86例,颅脑损伤33例,肺性脑病13例,心脏病24例,其他疾病21例.
作者:钱彩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小儿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少见,笔者遇8例,为总结诊治经验,现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9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高处跌落伤2例,跑动时跌伤1例,打击伤1例.入院时间为伤后1~12 h.
作者:陈甘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女,46岁,反复抽搐39 a,易激惹15 a,加重伴言行怪异2 a.患者出生后3个月时高热抽搐1次.7岁时曾突发双目凝视,牙关紧闭,在地上抽搐打转,呼之不应,10 min后缓解,诊断为癫痫,予大仑丁、苯巴比妥治疗,抽搐发作控制.后因服药不规则时有抽搐发作.1986年曾因停药持续抽搐2 d.同年表现脾气暴躁,近2年,稍有刺激均易诱发抽搐.有时1天多达2~3次,每次2~3 min.之后,渐出现言语增多、夸大,并四处游荡,难以管理而入院.体查: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均正常,神经系统无明显体征.精神检查:意识清,情绪易激惹,思维粘滞,查获钟情妄想和妊娠妄想.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心肌劳损;脑电图示不正常脑电图.入院拟诊癫痫性情感障碍,予维思通、大仑丁、卡马西平等治疗,仍间有部分性发作,且精神症状未改善.患者在拒药3 d后,于7月17日10∶30出现全身抽搐,呼之不应,双眼右上凝视,口角向左歪斜,牙关紧闭,口吐白沫.
作者:刘惠群;郭扬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类癌是一种少见、生长缓慢、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1~3].现将我院内镜室近期肠镜检出3例报道如下:例1:女,33岁,便后带有鲜血半年,无腹痛、腹泻,无咳嗽、气喘.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为明确诊断而行肠镜检查.镜下所见:左侧卧位,距肛门7~10 cm,12点至6点钟处见一肿物向腔内隆起,呈菜花样半阻塞肠腔,质脆,易出血.多处取组织送病理检查,诊断为直肠类癌.
作者:陈平湖;黄元熹;钟伟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Miles术是根治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之一,治愈率高,但因切口多、范围广、创面大,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较多.手术护士如何抓住要点,做好术中的护理配合,十分重要.本文是笔者对我院在1993~1999年期间施行34例直肠癌Miles手术的术中配合所作的总结分析与体会.
作者:刘毅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病理学是医学基础学科,其实践性很强.多年来我室一直采用多媒体教学[1],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2],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病理学与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学生们又处于低年级学习阶段,不少学生对病理学产生害怕、厌倦心理.为此,我们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常见问题,编写成《病理学学习园地》(以下简称《学习园地》),以辅导教学,主要是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指导学生学好病理学.这一作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作一介绍.
作者:熊晖;廖新波;孙宁;唐慰萍;陈小毅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