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闭合性损伤X线检查的应用

郑衍玉

关键词:
摘要:我院近10年间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948例,其中554例术前进行了X线检查,包括胸腹部透视并拍腹部X线平片.有阳性发现的347例,阳性率62.6%,回顾总结如下: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预防和减小CT增强扫描的应激反应

    CT增强扫描是诊治某些疾病的必要的影像检查手段,但它作为一种应激源,使病人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护理贯穿整个检查过程可以缓冲此应激反应,使病人以佳心理状态接受检查与治疗.现对160例病人CT增强扫描的应激反应变化总结如下.

    作者:戴燕雪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周围型肺癌远侧征象X线、CT对照分析

    1.材料与方法收集1998-2000年经病理证实且有完整X线、CT诊断资料的周围型肺癌75例,对其远侧部的X线及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1.1一般资料:75例病例中,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大72岁,小37岁,平均年龄57岁,病史长3.5个月,短2.5个月,平均3个月,都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史.

    作者:姜山;迟文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多体位投照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就我院多年来所应用常规及多体位投照位(即双斜位、展开位)投照的1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交流多体位投照在脑血管造影中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迟国安;程楷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股骨颈骨软骨瘤1例

    患女35岁.以走路不适为主诉入院检查,查体未见明显异常.X线骨盆正位片示:左股骨颈下缘见条状高密度影,上方髓腔内见直径1.5cm圆环影,呈粗细均匀的致密线影,其内骨小梁清晰.

    作者:闫晓虹;齐景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东芝DBA-300A800毫安X线机故障1例/四步检查法判断CT球管故障1例/CT机高压发生器油箱的保养及故障分析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相控阵线圈在全脊柱MR连续扫描中的应用

    我院引进的飞利浦Gyroscan Intera 1.5T磁共振成像仪内设有全脊柱扫描序列,其特点是:在较短的扫描时间内(一个序列约2.36min),在一幅图像即能清晰显示颈椎至尾椎各椎体的全貌.这对多个椎体、多发病灶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更加直观和准确.

    作者:姚冀平;沈永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四肢准高仟伏X线摄影的临床应用探讨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自2000年6月至2001年10月,我院对临床上疑有四肢软组织疾患及骨折病人,进行了准高仟伏低毫安秒摄影,男68例,女56例,平均年龄43岁,分别为股骨、膝关节25例,小腿、踝关节20例,跟、趾骨24例,肱骨11例,肘关节、前臂、腕关节31例,手13例.

    作者:刘玉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延长螺旋CT球管寿命的质量管理研究

    我院于1999年2月购置GE HisPeed Fx/i螺旋CT机,4月正式使用,球管型号:GE D3142T,球管容量为3.5MHU,厂家保用曝光次数为8万次,而在一般情况下每只球管寿命为13-15万次,我院的第一只SCT球管共使用了2年4个月,球管曝光506680次,目前第2只球管也已曝光12万次,仍在正常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江志勇;林依东;于卫中;国京方;李占堂;林新杰;田维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结节样强化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再评价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搜集医院自1996年10月至2001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共53例,72个病灶,大小介于1.1-12cm.53例中,男12例,女41例,年龄分布在26-65岁.

    作者:唐劲松;赵家通;姜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不同牌子的乳腺专用暗盒对X线量及照片密度的影响

    意大利吉特乳腺X线专用摄影机的自动曝光摄影系统是通过电脑模拟进行设定曝光条件的,在X线透过了物体和整个暗盒后再到达电离室,然后经过电离室取样控制mAs,所以暗盒除不同屏速外,整个暗盒的材料、厚度等都会给mAs带来很大影响.而手动摄影是X线透过了物体和暗盒的-面即可取得mAs,下面作了一组自动与手动曝光的实验测定.

    作者:黄祖武;潘瑞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对老年性改变引起咽下困难与早期食道癌的鉴别诊断及探讨

    资料与方法 130例患者,男95例,女25例,年龄42岁-75岁,平均58.5岁,主诉咽下食物梗噎感68例,咽部不适13例,胸骨后疼痛25例,食道内异物感及剑突下疼痛24例.

    作者:贺新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柏-查综合症并下腔静脉及双侧髂股静脉重度血栓形成1例/肾脏闭和性外伤的CT诊断/12例慢性肺炎的X线及CT影像表现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1H-MRS与DWI结合研究缺血性脑梗塞的进展

    氢质子磁共振波普化分析(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Spectrometry,1H-MRS)是近年新兴的研究脑梗塞中物质代谢的唯一无创性评价方法.其波峰峰下面积与其相应代谢物浓度呈正比.而其与在诊断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塞具有明显优势的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gmg,DWI)结合对分析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变化、早期诊断和选择治疗时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主要针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冰;朱斌;陈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MR成像的质量控制

    一、磁共振图像的质量控制参数磁共振图像显示具体解剖结构和病理情况的能力取决于成像过程中所选用的成像参数,可以通过改变成像参数来对图像质量的各个方面加以控制,在选择成像参数时,必须对多种参数互相兼顾,而数据采集时间对图像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几种重要的控制参数.

    作者:俞海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104例青少年十二指肠球部炎症的X线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仪器是日产EMB-1000X线遥控胃肠透视诊断仪,钡剂是气钡双重造影专业钡剂.1.2共104例,男64例,女40例.年龄6-18岁,平均12.7岁,全部经过胃镜和手术病理证实.

    作者:赵宏斌;胡铁男;王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谈大型影像诊断设备的快速维修

    CT、MRI等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出现,给临床医学诊断带来了划时代的革命.而它们的不断普及更给以往的诊断模式造成很大冲击,使得无论是医生、病人还是医院对此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依赖.如CT检查目前已成为常规检查,大多数医院的CT室都是无节假日的全日开诊,有的医院甚至24小时全天候开机.这就给医院的设备维修工程师提出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当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时能够尽量缩短停机时间,快速恢复使用,以大限度地保障病人、医生、医院的需要.

    作者:刘文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CT对眼眶疾病的诊断价值

    CT对眼眶疾病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突眼的主要原因是占位性病变、炎症、外伤以及邻近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在CT问世以前多采用头颅和眼眶拍片、B超、眼静脉和颈内、外动脉造影等技术对眼眶疾病进行诊断.

    作者:羿荣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肿瘤术后病人放射治疗的护理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照射肿瘤,而达到杀死或破坏肿瘤细胞的一种方法,在肿瘤病人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肿瘤术后病人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更为重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精心护理.对于肿瘤术后病人放疗期间的护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作者:薛艳玲;赵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造影检查的心理护理

    造影检查是增强病灶与正常组织对比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发现病灶范围和性质.由于一些患者对此缺乏认识,在接受检查时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精神上的反应,对造影进行中,疾病的正确诊断带来不利影响.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还可以诱发加重过敏反应及其并发症,因此做好造影检查的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

    作者:李宇慧;莫财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老年内源性肺结核CT早期诊断

    材料 全部为60-80岁老人,男3女5,平均年龄62.5岁.原有肺结核病史,均未经正规治疗好转.慢性咳嗽咳痰4例,其中痰中带血丝2例,低热盗汗2例,体质不佳,体重减轻乏力1例,无明显症状1例,痰菌试验阳性3例,血沉均示增快,其中一例WBC为12×10/L,PPD试验阳性3例,X线:(1)陈旧性肺结核灶,5例为上叶尖后段纤维索条样改变,2例为结核球并钙化,1例肺内无明显陈旧性病灶.

    作者:徐庆锋;周冠军;杨桂芳;赵友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