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lusterin蛋白过度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李晓明;覃颖;何伟鹏;张彩;沈利萍

关键词:卵巢肿瘤, clusterin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clusterin蛋白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usterin蛋白在10例正常卵巢,10例卵巢良性腺瘤和6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和预后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10例正常卵巢和10例卵巢良性腺瘤组织均呈clusterin蛋白的阴性或低水平的表达;在68例上皮性卵巢癌中,36例(53%)肿瘤出现clusterin蛋白过度表达,而且clusterin蛋白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Clusterin蛋白过度表达明显地多见于临床晚期(Ⅲ-Ⅳ期)的卵巢癌.另外,上皮性卵巢癌中clusterin蛋白表达与肿瘤的预后显著相关,Clusterin蛋白过度表达的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正常表达者(log-rank =4.108,P=0.043).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lusterin蛋白的过度表达可以作为临床评估该肿瘤预后的新分子标记物之一.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激光与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眼睑血管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CYNERGY脉冲染料激光与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眼睑血管瘤,观察对比两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8 - 2010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治疗的眼睑草莓状血管瘤患儿70例,混合型血管瘤患儿92例,两种类型血管瘤分别分组进行平阳霉素注射及激光治疗,随诊1~2年,对比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眼睑草莓状血管瘤患儿平阳霉素组及激光治疗组两组疗效比较,前者总有效率为93.9%,后者总有效率为97.3%,两者差异无统计意义(P>0.01).眼睑混合型血管瘤患儿平阳霉素组及激光治疗组两组疗效比较,前者总有效率为98.0%,后者总有效率为86.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光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比平阳霉素组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70,P<0.05).结论:针对病变较表浅的草莓状毛细血管瘤,激光及平阳霉素治疗两种方法均有显著效果.且激光治疗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小.针对病变较深的混合型毛细血管瘤,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优于激光治疗效果.是目前理想治疗小儿混合型毛细血管瘤的方法之一.

    作者:周红梅;项道满;罗佩谊;李垣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NBS1基因8360G>C(Glu185Gln)多态位点与南方人群肺癌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NBS1编码区8360G>C(Glu185Gln)多态与我国南方人群肺癌发病的关联.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300例肺癌患者与正常对照8360G>C多态位点的基因型,用SAS9.13软件分析该位点变异与肺癌发病的关系.结果:NBS1的8360G>C基因型频率在肺癌与对照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 =0.0230);携带GC变异基因型个体发生肺癌的危险性是GG基因型携带者的1.28倍(adjusted OR=1.28;95%CI=1.04 - 1.59;P =0.025),携带CC变异基因型个体的危险性则是1.93倍(adjusted OR=1.89;95%CI=1.43 -2.51;P<0.001),且存在显著的等位基因剂量-效应关联(Ptrend=0.0049).结论:NBS1编码区8360C变异基因型与我国南方人群肺癌发病有关,它可能是我国南方人群肺癌发病的一个遗传相关因素.

    作者:赵建伟;凌晓璇;杨磊;黎银燕;纪卫东;宾晓农;吕嘉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7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7例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临床症状特点、体征及辅助检查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症状表现:发热88%,咳嗽、咳痰88%,气短76%,肺部湿性哆音88%.辅助检查特点:间质性肺炎76%,肺炎13%,肺结核11%,血象升高88%,血培养0%,痰培养5%,病毒抗体阳性10%.结论:早期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尤为重要,可减少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死率.

    作者:韩辉;詹锋;武伟;黄云;张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AFP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和肝癌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使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仪,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血清AFP阳性水平与肝癌的肿瘤大小的关系.结果: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变异较大,从33.24 ~ 225 046.2不等.肿瘤大小体积7.2-1 790.8 cm3,大小不等.肿瘤的大小与血清AFP浓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关系数r=0.3015(P >0.05),两者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肿瘤大小与术前AFP值无显著地相关性.

    作者:胡俊庭;鲍蕴文;严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感染项目的室内质控规则的探讨

    目的:发光法定量检测感染标志物是近几年来一种新检测手段,因为其检测方法的特殊性及试剂的局限性一直未有一种很确定的质控规则来有效管理质控数据.本文通过实际操作中使用各种质控方法的心得,来探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感染项目的质控规则.方法:将本实验室几种感染项目在2010年3月至5月份的质控数据绘制成双区定性质控图和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可以及时发现系统误差及随机误差可以发现试剂、仪器、操作者存在的问题,效率较高,容易出现假失控;仅用双区法又会使质控数据太散漫而无法判断是哪种误差的存在;结论:将两者结合起来,优于用单一的质控规则.

    作者:王嬿;李明;石艳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男性尿道狭窄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外伤性和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上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减少狭窄复发提出有益建议.方法:对本科64例外伤性和59例前列腺术后的尿道狭窄初次治疗共123例进行回顾性多因素分析.结果:64例外伤性尿道狭窄患者中,尿扩22例,20例(90.9%)复发;尿道内切开21例,16例(76.2%)复发;尿道端端吻合21例,4例(19%)复发;59例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中,尿扩16例,15例(93.6%)复发;尿道内切开37例,5例(13.5%)复发;6例切开膀胱行膀胱颈疤痕切开切除膀胱颈整形术,3例(50%)复发.结论:①经尿道疤痕切开切除治疗外伤性尿道狭窄,其疗效与狭窄长度有关,狭窄长度<2 cm复发率低,>2 cm则复发率高.②尿道疤痕切除端端吻合治疗外伤性尿道狭窄,其疗效与狭窄长度、狭窄部位、既往手术史无关,与手术本身有关,即术中如彻底切除狭窄疤痕及坏死组织、吻合无张力则复发率低,反之则高.③尿扩适用于尿道黏膜下狭窄,不适用于合并有尿道海绵体纤维化的尿道狭窄.④尿道内切开是治疗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的首选方法且疗效好.

    作者:尹永华;陈凌武;石兵;李开运;尤洪科;邓政豪;侯尚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芯片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的表达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BR2)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变化与NSCLC的发生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5对原发性NSCLC(腺癌50例,鳞癌44例,腺鳞癌6例,巨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13例)及其相应正常对照肺组织中TGFBR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TGFBR2在NSCLC与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细胞癌与腺癌、鳞癌等病理类型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GFBR2的表达变化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局部侵袭、淋巴结侵袭、转移、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BR2的表达异常与病理类型有关,TGFBR2的表达下调可能与NSCLC尤其是大细胞癌的发生或发展相关.

    作者:包阳;王久存;徐志云;刘晓红;徐激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解剖性耻骨后根治性切除前列腺26例

    目的:总结解剖性耻骨后根治性切除前列腺手术的疗效及手术经验.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采用解剖性耻骨后根治性切除前列腺手术26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58±9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 650±368)mL.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前列腺腺癌,临床病理分期T15例,T221例.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20.3±9.6)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尿失禁7例,3例在术后3个月恢复控尿,2例在术后6个月恢复控尿,1例在术后12个月恢复控尿,1例需使用阴茎头集尿器.术前有勃起功能的12例患者中,9例恢复勃起功能.无直肠、输尿管等周围脏器损伤.结论:解剖性耻骨后根治性切除前列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效果良好,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

    作者:姜少军;谢克基;蔡岳斌;邓向荣;王斌;韦兴华;钟惟德;胡建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大鼠鞘内阿米洛利合用吗啡的抗骨癌镇痛作用

    目的:探讨鞘内阿米洛利合用吗啡对大鼠骨癌的镇痛作用.方法:将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注入SD雌性大鼠胫骨内形成骨癌痛模型,再行蛛网膜下腔置管.随机将大鼠分成对照组、阿米洛利组、吗啡组、混合药物组.鞘内给药前后测定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应阈值.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各药物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95%的可信区间(CI95).使用Isobolographic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骨癌痛作用,其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95%可信区间CI95分别是:63.8μg和53.2~74.5 μg.鞘内阿米洛利和吗啡合用可以产生协同镇痛作用.结论:鞘内单独注射阿米洛利、吗啡可以产生明显剂量依赖性的抗骨癌痛作用;鞘内注射阿米洛利可以增强吗啡的抗骨癌痛作用.

    作者:李强;荣健;欧阳汉栋;曾维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观察改良Ravitch手术与Nuss手术矫正漏斗胸的早期疗效

    目的:分别观察采用两种改良Ravitch和Nuss手术方式矫治漏斗胸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2001年3月至2008年3月接受漏斗胸矫治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改良Ravitch手术36例,Nuss手术16例,回顾分析两种术式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矫形满意度.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改良Ravitch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6.66±25.65) min,Nuss手术组为(54.32±12.7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在改良Ravitch手术组为(85.23±30.54) mL,Nuss手术组为(30.57±10.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在Nuss手术组分别为(60.25±20.38)mL、(7.13±1.24)d,明显低于改良Ravitch手术组的(180.25±32.55) mL、(14.25±2.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Ravitch手术组出现的并发症为胸腔积液(1例)、气胸(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并发症发生率8.33%;Nuss手术组出现的并发症为胸腔积液(1例)、皮下气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12.50%.两组并发症经处理后均顺利恢复;术后外形矫正满意度无明显差别.结论: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术可以显著降低手术创伤,切口小、隐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随着微创技术的成熟,Nuss手术将成主流术式.

    作者:郑衍洪;鲁建军;顾勇;雷艺炎;巫国勇;罗红鹤;钟佛添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心肌肥厚的影响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抑制及对其抗心肌肥厚的作用.方法:大鼠被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双肾双颊)和治疗组(双肾双夹+辛伐他汀).治疗组于模型制备后第3周予以辛伐他汀2 mg/(kg·d)通过饮水给药,其他两组自由饮水.给药连续3个月后各组进行心功能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模型组颈动脉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压、左心室重/体重,左右心室重量比分别比假手术组增加61.56%、39.93%、38.25%、61.64%和46.02%(各组P<0.05).辛伐他汀组的颈动脉舒张压、平均压、左心室重/体重和左右心室重量比分别比模型组减少11%、10.33%、11.53%和12.49%(各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部分抑制肾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及心肌肥厚.

    作者:吴建慧;张维文;张贵平;刘英华;宜全;罗健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多种检测方法比较

    目的:通过多种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儿童的样本,比较各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临床应用的优劣.方法:采用大便Hp抗原检测、血清Hp抗体IgG检测、胃黏膜病理学切片(Gimsa+Warthin-Starry)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HPUT)、蛋白,心a4-片分析系统检测血清CagA抗原、尿素酶抗原和热休克蛋白60(HSP60)共5种方法,对100例患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并确诊为Hp感染儿童的样本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蛋白芯片分析系统的检出率高,大便Hp抗原检出率低,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蛋白芯片分析系统特异性与病理学检查的相关性高(0.806);儿童感染的Hp菌株毒力较低,含CagA基因的Hp检出率为20%.结论:以病理学为金标准对照其他方法的实用性,发现其余4种实验都对Hp感染的诊断有帮助,而蛋白芯片分析系统较敏感地反映机体是否被Hp感染,而且有助于了解HPCagA抗原在儿童中的表现,对儿童Hp感染的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吴爱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生长抑素预防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随机对照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行ERCP患者共105例,随机分为3组,各组基础数据如性别、年龄、体重、操作过程(诊断和治疗)等基本相似.预防1组:41例,ERCP术后即开始静滴生理盐水500 mL加生长抑素6mg(国产,商品名:丽枝雪)不间断维持24h;预防2组:32例,ERCP术后即开始皮下注射奥曲肽0.1 mg(进口,商品名:善宁)每6小时共4次;对照组32例,ERCP术后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行静脉滴注,但不进行皮下注射.3组均在术前、术后2h、12 h及24h检测血清淀粉酶,同时观察腹痛及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预防1、2组发生急性胰腺炎分别为17.1% (7/41)、15.6% (5/32),两组效果相似(P =0.87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0.6% (13/32),P<0.027.预防1组ERCP术后血淀粉酶分别是(432.9±342.5) IU/L,(431.6±470.8)IU/L,(321.6±499.8) IU/L,预防2组ERCP术后血淀粉酶分别是(338.7±359.9) IU/L,(560.0±679.5) IU/L,( 280.3±341.7) IU/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77.0±320.2) IU/L,( 482.9±497.5)IU/L,(564.4±545.3) IU/L,P<0.0001.结论:生长抑素对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有预防作用,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效果相似.

    作者:陈渭;黄文柱;智发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对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16例进行电视胸腔镜下(全胸腔镜c-VATS组,68例;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a-VATS组,48例)肺叶切除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17例患者的需要转变手术方式(由c-VATS到a-VATS,15例;由c-VATS到开放手术,1例;由a-VATS到开放手术,1例).手术中转开胸1例.Ⅲa期108例,Ⅲb期8例,无围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全组手术时间平均( 158±36) min,术中失血平均(176±50) mL,术后胸管停留时间平均(3.2±1.8)d,术后住院平均(7.5±2.5)d.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方子文;何建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齿科脱敏剂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齿科脱敏剂对各种原因致牙本质过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门诊就诊因各种原因致牙本质过敏的患者36例120个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氟化钠甘油和齿科脱敏剂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齿科脱敏剂疗效明显优于氟化钠甘油.结论:齿科脱敏剂对各种原因致牙本质过敏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隋淑丽;隋红萍;王建军;赵美玉;张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我国流行现状概述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一种耐药形式.SA主要定植在人皮肤表面,也存在于约三分一的健康人群的鼻前庭.他能引起各种感染,从轻微的皮肤感染到术后伤口感染、以及严重的肺炎和败血症等.青霉素应用以后,金葡菌感染死亡率迅速下降.

    作者:曾转萍;姚振江;周俊立;赵晓蓉;黄晓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护士职业损伤及防范的调查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损伤状况及防护的相关策略.方法:选取本院300名护理人员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对职业防护的认知水平、职业损伤的发生率、各种职业危害对健康的影响.结果:在职业防护认知水平方面,79.3%在接触体液时能积极采取医疗防护,79.6%在职业损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88.4%认为职业防护培训很重要;在职业危害方面,护士锐器伤比例高,为53.4%.结论:预防护士职业损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加强安全防护的管理与控制.

    作者:云嵘;张玉娟;陈丹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纳米炭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示踪的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纳米炭注射宫颈在腹腔镜下对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检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以及前哨淋巴结在宫颈癌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 2010年12月本院妇产科的18例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FIGO Ⅰ b、Ⅱa期).采用纳米炭注射宫颈后,在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和广泛子宫切除术,术中将黑染淋巴结确定为前哨淋巴结.切除的淋巴结做常规病理检查和(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SLN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假阴性率.结果:腹腔镜下纳米炭注射宫颈后,其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 (18/18),共81枚,占总切除淋巴结的17.31% (81/468),其中,6枚癌转移.前哨淋巴结定位于闭孔37.01%(30/81),骼外29.63% (24/81),骼内22.22%( 18/81),宫旁9.88% (8/81),骼总1.23%( 1/81).检出敏感度为100%,准确度为100%,假阴性率为0%.结论:纳米炭注射宫颈后行腹腔镜下,对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是可行的,且采用纳米炭注射宫颈后行宫颈癌检测前哨淋巴结具有较高的检出率,SLN可较准确地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的病理状态,但还需要大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杜培;张晓薇;邓志校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美罗培南在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延长输注时间和缩短用药间隔在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C组为对照组,常规用法,将单次剂量为1g的美罗培南溶于50ml生理盐水以微量泵输注治疗,泵注时间为30 min,Q8 h;B组延长输注时间并缩短用药间隔(单次剂量750 mg),输注时间改为60 min,Q6h;A组仅延长输注时间,输注时间改为60 min,Q8 h.三组用药剂量均为3 g.结果:三组患者中B组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相对C组,其无效率显著低于后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罗培南在保证给药剂量不变的前提下,缩短用药间隔和延长输注时间能提高重症医学科(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劳志刚;吴昊;王素宁;茹晃耀;戴良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用丝裂霉素C发生巩膜溶解分析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用丝裂霉素C( mitomycin C,MMC)治疗后发生巩膜溶解的机制及防治.方法:对2006年11月-2010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MMC治疗后巩膜溶解10只眼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并通过局部药物或手术方法进行防治.结果:所有患者病变位于原翼状胬肉切除部位,且局部表现为组织缺血变薄,部分患者病变区域可透见深层色素膜.通过局部药物或手术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且在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为降低复发率,可联用MMC治疗,但是在MMC的浓度及作用时间上应慎重选择,并且术中应尽量减少局部组织的烧灼,以保证局部的血液供应,预防巩膜溶解的发生.

    作者:陆为民;杨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州医科大学

主办:广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