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重建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价值

王建华;王伟中;邹志毅

关键词:
摘要: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广泛应用获得了高质量的图象,本组收集到16例胫骨平台外伤性骨折病例CT扫描三维重建,现进行分析.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成骨肉瘤肿瘤骨X线分析

    肿瘤骨是由肿瘤细胞形成的骨组织.本文收集了29例成骨肉瘤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具有典型X线表现14例,分析肿瘤骨的形态、密度及其分布.

    作者:黄文沂;张洪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胆囊管巨大结石1例报告

    患者男71岁.以脑梗塞收入我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血、尿常规及肝功能化验未见异常.自诉上腹间断不适,数月,但饮食、睡眠、二便正常.B超示:胆囊内多发结石、胆囊炎?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球后见弧形压迹,压迹外上方似乎见大小约4×3cm2倒葫芦型密度不均、边界清楚之稍高密度影.

    作者:周永铮;王永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输尿管小结石CT诊断价值探讨

    本文报告我院自1995.5-2004.5对43例平片及B超检查阴性的肾绞痛病人行CT检查结果,探讨其诊断价值.

    作者:郑自力;林勇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坐位摄片旋转椅研制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一些颈椎病、外伤或其它疾病患者一需要拍片检查.在摄影床上,病人不易翻转,位置不好摆,图像显示不理想;站立拍片,由于病人体质不好,或者病痛原因,病人易晃动,图像显示欠清晰,无法诊断.对此,我们工作人员研制了旋转式座位摄片椅,通过实践,效果较好,现介绍给大家.

    作者:杨金亮;赵仙堂;孙允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肺内球形病灶CT诊断分析

    资料和方法仪器采用日本东芝压秒级螺旋CT(TOSHIBA.Asteion/VF机型)扫描胸部,发现环形病灶均作3.0mm或5.0mm薄层扫描,对部分病人进行增强扫描,统计我院胸部CT检查,对肺内出现球形病灶105例CT片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谭悠;张体旭;冯学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小肝癌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螺旋CT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由于扫描时间快以及优越的扫描、重建技术,可大大提高肝脏肿瘤的诊断,尤其是多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有了质的提高.

    作者:牛家成;韩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20例

    笔者自2001年5月-2004年5月,3年来在门诊工作中,运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20例,在临床症状改善及心电图变化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来自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由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16-72岁,病程2-6年,心电图分类:房性早搏7例,心房纤颤4例,窦性心动过速并不齐5例,窦房传导阻滞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同时伴有2种或2种以上的心律失常者1例,属冠心病18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

    作者:刘学桂;高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肺炎性假瘤1例报告

    患者女14岁.以左肺上肿块13年,主诉于1997.1.22入院.13年前因患感冒发烧在当地医院诊治透视时发现左肺上有杏核大致密阴影,无任何临床症状,未引起重视,未经任何治疗,1年前在查体时发现左肺上致密阴影仍存在,且较前增大(约鸡蛋大小).在当地医院及结核病防治所均诊断为结核瘤,抗痨治疗半年,肿块无明显变化,故前来我院求治.

    作者:熊桂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肱骨穿胸位摄片中的几点体会

    肱骨穿胸位是当肱骨上段骨折时为了查看其对位对线而需经常运用的摄影体位.在摄穿胸位的过程中,往往发现因受到KV、mAs高而造成伪影多,且肢体重叠多而显示不清.本人在拍摄这一体位时运用了滤线器,且适当改变了体位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作者:周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成年人肠套叠的CT诊断(附12例分析)

    成年人肠套叠少见,以往常规X线为主要影像检查手段,随着CT应用临床,使该病在早期即可得到全面诊断.本文总结了12例,均经X线、CT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树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KD-400型400毫安X线机故障检修1例

    故障现象 按下控制台上开机按钮,机器得电,电压表有指示,按下曝光手闸第一档,无继电器吸合,第二档机器不曝光.

    作者:裴已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原发性胆囊癌的CT诊断

    原发性胆囊癌早期无特殊临床表现诊断较困难.其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胆囊炎,胆石症有较密切的关系,以往用普通X线造影术检查诊断率很低,有效方法是血管造影.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T、B超、MRI的应用检查率虽有提高,但确诊病例已多为晚期.本组总结近15年来经CT检查的手术病理证实的15个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于跃华;杨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长骨溶骨型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

    长骨溶骨型骨巨细胞瘤文献报道较少,且易误诊为骨肉瘤,本文报导30例长骨溶骨型骨巨细胞瘤以探讨其临床特点,X线特征及鉴别诊断.

    作者:周忠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1例报告

    患者女17岁.自幼走路不稳,近1年感双下肢疼痛,肢体活动后易疲劳而来我院就诊.查体:病人消瘦,步态蹒跚呈鸭步,四肢和臀部肌肉萎缩,智力和生长发育正常.X线检查双侧肱骨、尺桡骨及双侧股骨、胫腓骨骨干增粗、变形,皮质增厚、髓腔变窄,骨干表面不规则,双侧肢体对称发病,以骨干中段表现为著,骨骺及干骺端无受累改变.颅骨表现为普遍增厚、增浓、板障消失,以前额部明显.颅底骨密度明显增高,乳突蜂房消失,鼻窦气化较差,肋骨、锁骨、骨盆及双手诸骨骨质未见明显异常.X线诊断: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

    作者:陈强;郝建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庆大霉素等保留灌肠治愈细菌性痢疾

    患者男11岁.因腹痛,腹泻,发热2天就诊.病人2天前,出现脐周为著的阵发性腹痛,有里急后重感,为脓血便,量少,日达20余次,伴发热.查体: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粪便检查:脓血便.镜检有大量的脓细胞和红细胞,并有大量的巨噬细胞.给予抗生素氨苄青霉素静滴和黄连素口服及补液等其他治疗,5天后,患者发热症状迅速缓解,但腹泻、腹痛症状无缓解.遂给予生理盐水20毫升、庆大霉素16万单位、氢化可的松100毫克混合后肛注.治疗2次后,病人腹痛腹泄症状消失,临床治愈.

    作者:于琳君;刘淑静;孔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红霉素致低血糖昏迷1例

    患儿男8月.因发热、咳嗽、气喘4天于2004年3月入院.其母无糖尿病史.查体:T38.5℃,P110次/分,R50次/分,无颅骨软化,未触及串珠肋,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干罗音及中小水泡音,心率120次/分,律齐,无杂音,肝脾未及,巴士征(-).查血WBC9.0×109/L,中性0.48,淋巴0.52,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粗乱,沿肺纹理点片状阴影,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给予红霉素0.25静滴,每天1次,3天后体温正常,咳嗽减轻,肺部干湿性罗音减少.第4天清晨患儿突然出现惊厥,半小时后昏迷,无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查血钙2.25mmol/L,做腰穿查脑脊液常规,除压力稍高外,其余正常,血糖2.4mmol/L,考虑低血糖所致,给予补充10%葡萄糖后患儿未再惊厥,意识恢复,活泼如常.此后注意葡萄糖的供给,治疗12天,痊愈出院.

    作者:贾春燕;郭少岷;李明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螺旋CT3D重建在中心型肺癌定位、定量诊断中的应用

    CT是诊断中心型肺癌的佳手段,但其横断面图象不能显示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叶支气管的立体形态而使其局限于定性诊断水平.螺旋CT(SCT)扫描因其获得的是容积数据而使能获得清晰的多平面重建图象及三维重建图象成为其优势之一.胸部SCT扫描后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可以较好地显示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叶支气管立体形态变化.笔者收集中心型肺癌病例100例,均应用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并获得清晰图象,所有患者术前均做出准确的定位定量诊断,并得到病理证实.

    作者:张宏伟;窦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

    目的:研究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报告26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血管造影诊断及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栓塞剂使用明胶海绵和弹簧圈.结果:26例中23例明确了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7例,下消化道出血6例,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2例,血管性病变13例,非特异性炎症溃疡8例,造影阴性3例.23例中21例栓塞后即刻止血,动脉栓塞成功率为91.3%,无胃肠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造影对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的价值,动脉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

    作者:张宏灿;杨运遥;韩东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护理

    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出生率、死亡率不断下降,老年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老龄化趋势逐渐展露出来.由于年龄老化所带来的各种相关疾病逐渐增多.

    作者:刘桂梅;衣学起;王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DR静脉尿路造影在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的使用价值

    DR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临床应用时间不长,但由于具有软组织均衡双能量减影等先进技术,在IVU阴性结石探查中明显优于传统X线成像,本文共收集45例输尿管阴性结石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罗清;张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