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比较DR、CR屏胶投照及影像

冯光;祝建峰;王力;董建立

关键词:
摘要:目的比较DR、CR、屏胶投照和影像的优劣,了解各自的利弊,仅供大家参考.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复合伤患者运用急救系列护理程序救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救系列护理程序在救护复合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用自行设计的复合伤患者急救系列护理程序,将73例复合伤患者采用阶段对照法分组,即观察组37例用急救系列护理程序救护,对照组36例施行急症科常规救护,比较两组救护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救护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运用急救系列护理程序赢得了救治患者的时机,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金娥;薛现霞;柴瑞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T在诊断Vater氏壶腹癌中的应用

    Vater氏壶腹癌是低位梗阻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CT是定位、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收集了1995.6-2004.6经手术病理证实且CT资料完整的Vater氏壶腹癌265例,报告如下:

    作者:郑自力;林勇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自动洗片机卡片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自1989年使用自动洗片机以来,由于洗片机能使照片处理速度提高,大大减小了暗室操作部分工作强度,给放射工作人员改善了工作条件和为病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现我科使用的是江苏虎丘HQ-430XT型和泰兴HR-435R型的两台洗片机,平时状态较稳定,卡片是洗片机主要故障,现将常见原因及故障排除方法分析如下:

    作者:吴茜;沈国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误诊原因分析

    患者男22岁.8月前因发热,咳嗽、憋气入内科住院,胸部X线平片示右中下肺炎,经抗生素治疗26天肺部阴影完全吸收出院.40天前又因咳嗽、喘憋入院,无发热,无咯血及痰中带血丝现象.查体:T37.6℃,P90次/分,R22次/分,Bp130/90mmHg.精神不振,口唇轻度紫绀,气管居中,双肺布满哮鸣音,右肺著.心脏听诊正常,胸片示右肺中野见大片状阴影,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先后给予派拉西林钠、丁胺卡那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及止咳平喘治疗21天,效果不佳,痰查结核杆菌3次均阴性.

    作者:宋光升;张秀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直背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31岁.因心悸,胸部不适3天就诊.体检:体质较瘦,胸廓扁平,胸背部凹陷.心率85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三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患者活动后出现心悸、气促.乏力,休息后缓解.心电图检查正常.X线检查:正位片示心脏略左移位,心右缘位于胸椎右缘线,心尖位于左锁中线外3cm,心脏轻度左旋心腰段平直,心胸比率0.48,侧位片示胸椎上段正常后凸曲度消失,呈轻度前凸,胸骨形态正常,心脏紧贴胸骨后缘,胸骨后间隙及心后间隙消失,心影左室段向后突出,与胸椎椎体重叠2cm,胸廓横径21.5cm,前后径4.5cm,(第8胸椎椎体前缘至胸骨后缘的水平距离减去2mm)胸廓前后径与横径比值为0.21.X线诊断:直背综合征.心脏超声心动图正常.

    作者:王银昌;王传荣;刘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单发关节滑膜骨软骨瘤一例报告

    骨软骨瘤病,此病多发,较为常见,但关节软骨瘤实属少见,关节滑膜软骨瘤更为少见,本人发现一例,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李友梅;郑长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造影剂误入蛛网膜下腔致病人死亡1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除常规行腰椎X线拍片和CT检查外,对一些定位有疑问的病例常进行硬膜外造影术.

    作者:许振乾;杨国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7例茎突综合征分析

    茎突综合征是因茎突过长或其方位、形态的异常,导致刺激邻近血管、神经所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及反射性耳痛、头颈痛和涎液增多等症状的总称[1].茎突过长是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根源,又称茎突过长综合症.以往称茎突过长症.我院自2002年至2004年三年间共对35例疑似茎突综合征病人进行摄片检查,根据X线片的不同征象,有27例确诊为茎突综合症.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对27例茎突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进行分析和探究.

    作者:魏团海;管仪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长骨溶骨性骨巨细胞瘤的CT诊断

    骨巨细胞瘤起源于骨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肿瘤的主要成分为类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和呈圆形或梭形的基质细胞,本病为一种局部破坏性较大、生长活跃的肿瘤.近几年来,对巨细胞瘤侵袭性研究日益增大,这种进行性加重的侵袭性终将转变为恶性.因而对具有恶性倾向的巨细胞瘤X线及CT特点进行细致分析,对临床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晨;周晟;张燕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R影像质量的临床体会

    CR技术是X线成像新时期的代表,它把模拟影像信息转变为数字影像信息,实现了影像信息的数字化.我院自2002年分别引进两套德国AGFA-CR系统,在工作中我们通过对成像板的衰减情况,成像板与曝光剂量及噪声的关系,CR系统后处理的调节功能,总结了一些经验体会,现归纳如下.

    作者:周媛;吴勇健;吴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早期食管癌的X线诊断(附58例报告)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X线诊断.方法:对58例X线诊断食管癌经食管镜活检病理证实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进形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检查中,认真仔细反复观察,掌握正确方法,X线能够对早期食管癌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张善娟;李明;杨首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肾动脉造影及超选择性栓塞治疗肾挫伤

    目的:探讨肾动脉造影及超选择栓塞止血治疗肾挫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诊断肾挫伤患者采用改良Seldinger法进行肾动脉造影确诊后用明胶海绵选择栓塞止血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24例均得以确诊并一次栓塞止血成功,术后恢复顺利,半年以上随访无特殊变化.结论:肾动脉造影诊断及超选择栓塞止血治疗肾挫伤,安全、有效、病情恢复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缪玉兵;龚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不典型骨髓炎的X线诊断

    不典型骨髓炎的临床与X线表现复杂多变,在实际工作中其诊断仍较困难,且易误诊.为进一步提高认识,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其临床及X线特点,误诊原因作一综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作者:刘正宇;张承志;杨启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

    目的:研究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报告26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血管造影诊断及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栓塞剂使用明胶海绵和弹簧圈.结果:26例中23例明确了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7例,下消化道出血6例,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2例,血管性病变13例,非特异性炎症溃疡8例,造影阴性3例.23例中21例栓塞后即刻止血,动脉栓塞成功率为91.3%,无胃肠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造影对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的价值,动脉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

    作者:张宏灿;杨运遥;韩东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浅谈心室分析功能在心室造影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综合机(简称DSA或大C臂)在医学影像领域的不断应用,我科引进的由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LC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其功能包括普通DSA造影、下肢血管跟踪造影、旋转DSA(SPIN)及心脏造影功能;而心室分析是心脏造影中分析心脏功能结果的一项重要应用软件,心室分析功能具有独特、复杂的技术要点.

    作者:陈玉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并发症及防治

    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并发症是指因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来自这样几个方面:(1)造影剂的副作用;(2)穿刺技术欠熟练;(3)导管导丝的折断或扭折;(4)栓塞治疗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而且使治疗过程复杂化,因此预防和及时恰当的治疗这些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华逢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左侧胫静脉孔区神经鞘瘤2例

    例1女4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7个月,并逐渐加重.无吞咽困难及呛咳.查体:左侧舌肌萎缩,伸舌向左偏斜.CT检查:双侧舌下神经管显示良好,无扩大征象.左侧颈静脉孔神经部扩大,颈静脉结节受压.沿左侧颈动脉鞘见一4.2cm×2.8cm×2.2cm的肿块影,边缘清楚,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肿块边缘不规则强化.中心液化坏死,左侧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左侧茎突受压移位,口咽、鼻咽受压.三维重建显示肿瘤大部分位于颅外,左侧舌肌萎缩.

    作者:于忠东;包小娜;刘兴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KD-400型400毫安X线机故障检修1例

    故障现象 按下控制台上开机按钮,机器得电,电压表有指示,按下曝光手闸第一档,无继电器吸合,第二档机器不曝光.

    作者:裴已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胆囊管巨大结石1例报告

    患者男71岁.以脑梗塞收入我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血、尿常规及肝功能化验未见异常.自诉上腹间断不适,数月,但饮食、睡眠、二便正常.B超示:胆囊内多发结石、胆囊炎?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球后见弧形压迹,压迹外上方似乎见大小约4×3cm2倒葫芦型密度不均、边界清楚之稍高密度影.

    作者:周永铮;王永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以往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一直是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1],但是这项技术具有创伤性,操作技术复杂,并有一定的并发症[2].而近年发展起来的三维CT血管造影术(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以其无创、检查迅速便捷、可显示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及周边关系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3D-CTA 已成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3].本文就3D-CTA的各种血管成像技术及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应用状况做一综述.

    作者:程晓燕;刘文亚;于建江;李俊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