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逢涛
长骨溶骨型骨巨细胞瘤文献报道较少,且易误诊为骨肉瘤,本文报导30例长骨溶骨型骨巨细胞瘤以探讨其临床特点,X线特征及鉴别诊断.
作者:周忠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病例资料产妇33岁,孕2产1,妊娠40+4周,身高162cm,自然临产入院.查体:宫高40cm,腹围115cm,宫口开全,胎膜已破,S°.分娩时胎头娩出顺利,娩肩受阻,采用屈大腿法,产妇双腿屈膝紧贴下腹,同时向后牵拉胎头,胎肩仍难以娩出,即改用旋肩法娩出后肩.出生后Apgar评分法8分,体重4200g,检查发现左臂松驰无力,腕下垂,不能屈肘.外科会诊,诊断为臂丛神经损伤.随访患儿肢体功能6个月恢复正常.
作者:宋秀华;曹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CR技术是X线成像新时期的代表,它把模拟影像信息转变为数字影像信息,实现了影像信息的数字化.我院自2002年分别引进两套德国AGFA-CR系统,在工作中我们通过对成像板的衰减情况,成像板与曝光剂量及噪声的关系,CR系统后处理的调节功能,总结了一些经验体会,现归纳如下.
作者:周媛;吴勇健;吴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女31岁.因心悸,胸部不适3天就诊.体检:体质较瘦,胸廓扁平,胸背部凹陷.心率85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三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患者活动后出现心悸、气促.乏力,休息后缓解.心电图检查正常.X线检查:正位片示心脏略左移位,心右缘位于胸椎右缘线,心尖位于左锁中线外3cm,心脏轻度左旋心腰段平直,心胸比率0.48,侧位片示胸椎上段正常后凸曲度消失,呈轻度前凸,胸骨形态正常,心脏紧贴胸骨后缘,胸骨后间隙及心后间隙消失,心影左室段向后突出,与胸椎椎体重叠2cm,胸廓横径21.5cm,前后径4.5cm,(第8胸椎椎体前缘至胸骨后缘的水平距离减去2mm)胸廓前后径与横径比值为0.21.X线诊断:直背综合征.心脏超声心动图正常.
作者:王银昌;王传荣;刘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平常,人们去医院做CT检查时,为了明确病变性质,往往要做增强扫描.这时医生会问你用哪一种造影剂,用几十元的国产造影剂,还是用几百元的进口造影剂.病人往往会不知所措,现简单介绍如下.
作者:高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围手术期护理自1978年在第一次世界手术室会议上提出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反应激烈,表现突出.如何做好这个时期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使手术能否顺利渡过难关的关键.下面谈一下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马香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骨软骨瘤病,此病多发,较为常见,但关节软骨瘤实属少见,关节滑膜软骨瘤更为少见,本人发现一例,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李友梅;郑长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屡有报道,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但累及全消化道的多发息肉病较少见,国内有关本病的报道甚少,特别是有关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征象论述不多,我们自1980-2003年共收集6例,现将有关本病的影像学检查及征象做初步探讨.
作者:贾洪升;宋春燕;王耕耘;邵明翠;王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机体抵抗力下降,难免多病,当患病时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的程度和类型与病人的个性心理特点、文化修养、周围环境、人际关系有着密切联系,病人在住院期间这种心理反应表现的尤为突出.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日渐增长,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逐渐增多,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也日渐重要,随着医药医学和护理模式不断发展,老年病人的护理,身心健康得到了普遍重视.对老年病人因人而宜的进行心理护理,使其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正确对待疾病、排除恶劣情绪,保持良好心态与疾病抗争.下面谈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
作者:谢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并发症是指因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来自这样几个方面:(1)造影剂的副作用;(2)穿刺技术欠熟练;(3)导管导丝的折断或扭折;(4)栓塞治疗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而且使治疗过程复杂化,因此预防和及时恰当的治疗这些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华逢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垂体瘤的MR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1999年10月-2002年7月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48例垂体瘤,在安科公司生产的0.165T MR机上采用常规矢状、冠状位增强前T1WI、T2WI及增强后T1WI检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8例垂体瘤包括泌乳素瘤28例,促生长激素瘤9例,促生长激素和泌乳素混合瘤2例,无功能性腺瘤9例.MR影像学特点:小于10mm的微腺瘤主要表现为间接征象:垂体上缘膨隆,垂体柄偏移,鞍底下陷等;大于10mm的大腺瘤表现为鞍内由肿瘤占据,并见肿瘤向四周生长、邻近结构受推压及受累及的情况等.结论:MRI能很好的显示垂体瘤的间接和直接征象,结合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能较准确的做出定性诊断.
作者:李吉华;陈国云;邓志宏;李艳丽;马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例1女4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7个月,并逐渐加重.无吞咽困难及呛咳.查体:左侧舌肌萎缩,伸舌向左偏斜.CT检查:双侧舌下神经管显示良好,无扩大征象.左侧颈静脉孔神经部扩大,颈静脉结节受压.沿左侧颈动脉鞘见一4.2cm×2.8cm×2.2cm的肿块影,边缘清楚,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肿块边缘不规则强化.中心液化坏死,左侧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左侧茎突受压移位,口咽、鼻咽受压.三维重建显示肿瘤大部分位于颅外,左侧舌肌萎缩.
作者:于忠东;包小娜;刘兴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成年人肠套叠少见,以往常规X线为主要影像检查手段,随着CT应用临床,使该病在早期即可得到全面诊断.本文总结了12例,均经X线、CT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树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笔者自2001年5月-2004年5月,3年来在门诊工作中,运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20例,在临床症状改善及心电图变化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来自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由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16-72岁,病程2-6年,心电图分类:房性早搏7例,心房纤颤4例,窦性心动过速并不齐5例,窦房传导阻滞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同时伴有2种或2种以上的心律失常者1例,属冠心病18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
作者:刘学桂;高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儿男8月.因发热、咳嗽、气喘4天于2004年3月入院.其母无糖尿病史.查体:T38.5℃,P110次/分,R50次/分,无颅骨软化,未触及串珠肋,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干罗音及中小水泡音,心率120次/分,律齐,无杂音,肝脾未及,巴士征(-).查血WBC9.0×109/L,中性0.48,淋巴0.52,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粗乱,沿肺纹理点片状阴影,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给予红霉素0.25静滴,每天1次,3天后体温正常,咳嗽减轻,肺部干湿性罗音减少.第4天清晨患儿突然出现惊厥,半小时后昏迷,无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查血钙2.25mmol/L,做腰穿查脑脊液常规,除压力稍高外,其余正常,血糖2.4mmol/L,考虑低血糖所致,给予补充10%葡萄糖后患儿未再惊厥,意识恢复,活泼如常.此后注意葡萄糖的供给,治疗12天,痊愈出院.
作者:贾春燕;郭少岷;李明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造影检查是人为地将造影剂引入人体器官的管腔内,造成人工对比影像.它可使一般摄影不能显示的组织器官得以显影,从而扩大了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影像诊断的质量,因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而护士对病人所做造影检查前的准备充分与否、正确与否十分重要.它将直接影响造影检查的效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延误诊治时机.
作者:韩青;赵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脑室内囊虫病是因猪绦虫的幼虫随血运经脉络丛至脑室内寄生形成.以第四脑室囊虫病常见.因虫体漂浮阻塞中脑导水管开口处或第四脑室正中孔处而出现症状,但往往随体位改变症状可缓解.随着囊肿逐渐增大,可出现高颅压症状及小脑、脑干受压症状.
作者:杨雁萍;李宜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特别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佳的放射治疗效果取决于放疗人员与病人共同努力和协同工作.因此,怎样强化个人医疗道德,优化个人医疗作风,净化个人医疗品质,明确自己的神圣职责,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是搞好医患关系,保障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的重要课题.
作者:赵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不典型骨髓炎的临床与X线表现复杂多变,在实际工作中其诊断仍较困难,且易误诊.为进一步提高认识,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其临床及X线特点,误诊原因作一综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作者:刘正宇;张承志;杨启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科采用微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护理要点总结如下:1.术前护理1.1加强心理护理,耐心、细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介入治疗的优点,操作过程,治疗效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避免情绪紧张,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应用镇静剂.
作者:祝红梅;李桂美;彭永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