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玉兵;龚辉
鼻骨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形态,极易受到外伤,且容易发生骨折.传统的检查方法为摄取平片,但因平片为重叠影像,效果欠佳;常规CT扫描也只局限在冠状位或横轴位扫描的图像上进行观察.我们采用螺旋CT扫描并将图像进行后处理,在多个方位上观察鼻骨,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敬才;邵长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男4岁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5小时,便血2小时.患者于5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不适,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于2小时前突然便血,呈暗红色,量约500ml患者曾于11个月大时便血一次.本次住院经止血补液治疗后又排柏油样便一次.临床诊断:消化道出血.
作者:武永信;赵春芳;张培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CT球管为CT机的关键、核心部件,价值一般在几十万元以上.使用不当,会造成CT球管出线量减少,影响图象质量;甚至使其寿命缩短,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如何延长球管的使用寿命是摆在操作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院使用的CT机为西门子SOMTOM DRH,球管为西门子156球管,球管设计寿命为8万次.球管为1994年2月出厂,1995年12月安装使用,使用至今,累计曝光62万余次,至今仍然继续使用.现把我们的使用与维护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王加珍;陈永忠;王文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经常遇到股骨头坏死病例,国内外文献有过报道,在日常工作当中,单侧股骨头坏死有35例,双侧股骨头坏死20例,其中二例病人服用激素导致双侧股骨头及双侧肱骨头坏死病例.因长期大剂量服用强地松龙治疗导致双侧肱骨头坏死病例很少见.我院发现双侧坏死二例,二例病人均属男性.长期服用大剂量激素导致双侧股骨头坏死及双侧肱骨头坏死病例.
作者:魏守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以往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一直是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1],但是这项技术具有创伤性,操作技术复杂,并有一定的并发症[2].而近年发展起来的三维CT血管造影术(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3D-CTA)以其无创、检查迅速便捷、可显示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及周边关系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3D-CTA 已成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3].本文就3D-CTA的各种血管成像技术及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应用状况做一综述.
作者:程晓燕;刘文亚;于建江;李俊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羊水栓塞是产科极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产妇死亡率高达70%-80%.我院自1997-2000年共发生2例现报道如下.例1患者32岁.孕39+4周妊娠,孕2产1规律宫缩3小时入院,查体正常,宫口开全.入院10分钟顺利分娩一男婴,当时产妇一般情况良好.20分钟后,产妇自述胸闷、憋气,症状轻微,立即加压吸氧,地塞米松20mg静推,经过对症处理,症状缓解.观察阴道流血量少,血压10.0/8.0KPa,拟诊羊水栓塞,取外周血检查羊水成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0分钟后,产妇再次出现胸闷、憋气,症状重并伴有呛咳、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血压骤降至8.0/4.0KPa,阴道流出不凝之新鲜血200ml,虽经全力抢救未能成功.外周血检查有羊水成分,确诊羊水栓塞.
作者:王欣伟;贾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CR技术是X线成像新时期的代表,它把模拟影像信息转变为数字影像信息,实现了影像信息的数字化.我院自2002年分别引进两套德国AGFA-CR系统,在工作中我们通过对成像板的衰减情况,成像板与曝光剂量及噪声的关系,CR系统后处理的调节功能,总结了一些经验体会,现归纳如下.
作者:周媛;吴勇健;吴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医院1997年11月新购进一台柯达激光1120型全自动相机配套M35X-OMAT processor型洗相机,在使用过程中多次出现卡片故障,故障因素多方面,其中因为显影药水加热过程中蒸发,在药水池浸泡的辊轴柱齿轮的水面露出部位,析出结晶影响辊柱齿轮转动.
作者:李仁;金哲;李明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一些颈椎病、外伤或其它疾病患者一需要拍片检查.在摄影床上,病人不易翻转,位置不好摆,图像显示不理想;站立拍片,由于病人体质不好,或者病痛原因,病人易晃动,图像显示欠清晰,无法诊断.对此,我们工作人员研制了旋转式座位摄片椅,通过实践,效果较好,现介绍给大家.
作者:杨金亮;赵仙堂;孙允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CT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非常高,但在其定性诊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易与其它疾病相互误诊.为了提高对脑膜瘤CT表现的认识,增加准确率,我分析了我收集的有比较完整资料且手术和病理证实40例脑膜瘤,对其CT表现和病理资料对照分析,探讨CT对脑膜瘤定性诊断的价值与限度及如何提高脑膜瘤CT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杨茂文;冯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故障现象行床边摄片时,按下曝光按钮,限时器正常,毫安表指示无显示,X线管无X线发生.重复几次,偶尔曝光正常.
作者:孔德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诊断标准 我所实行国际上肠易激综合症普遍采用的罗马诊断标准:(1)在过去12个月至少有12周(不必是连续的)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如下3项症状中2项:腹部不适或腹痛发生伴有粪便形状的改变;(2)下述症状越多越支持诊断: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形状异常;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净感);粘液便;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在出现这些症状时,缺乏可以解释的形态学和生化异常.
作者:刘淑静;于琳君;吴用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于1993年购置一台东芝KXO-15R X线机,该机设计结构为中频机型,十几年来性能稳定,各部参数正常,一直处于良好状态.然而近期工作在给定的摄影条件下,连续出现曝光不足现象,使照片质量和诊断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
作者:李大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CT图像质量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清除图像上的伪影,它是被扫描物体中实际上并不存在而出现在图像上的各种杂影及所有其它非随机的干扰,共分两类:其一由病人自身引起,如扫描中病人未控制好呼吸,肠胃蠕动等;其二与机器自身有关,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伪影主要有以下几种:(1)环状伪影:由探测器的一致性或X线随时间变化所引起,特别是装有准直器的机器,要消除这种伪影还必须提高机械精度,对探测器参数要进行定期校正,采取提高高压稳定度措施等.
作者:彭晓刚;丁涛;李清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故障现象置透视位时,X线管灯丝不亮.原因分析透视时X线管灯丝不亮,说明床下管小焦点透视灯丝电路故障,凡灯丝不亮时,多半发生在高压电缆插头和插座连接处,毫安调节触点,灯丝加热电阻环等活动较频繁处,灯丝加热初级电路和次级电路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袁安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日常工作中,许多同行反映闭孔斜位不好拍,重照率较高,原因主要是投照体位难摆,又找不出一个简单易行的摆位标准,以至于闭孔像显示不良,难以达到诊断要求.经过多年摸索,我对此有点深刻体会,供同行参考.
作者:黄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故障现象 按下控制台上开机按钮,机器得电,电压表有指示,按下曝光手闸第一档,无继电器吸合,第二档机器不曝光.
作者:裴已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的精度和摆位重复性.方法:利用低熔点铅的特性,根据肿瘤的不同形状在模拟机下所设野,特制成不同形状的低熔点铅块,用于肿瘤病人的放疗.结果:所制作的特种模块在治疗机下验证完全与原设野吻合.结论:利用低熔点铅制作不同形状的挡块,从而解决了成角放疗时的挡铅问题,提高了治疗时的摆位重复性,同时大限度的保护了正常组织.
作者:付卫东;李卫;迪力夏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X线球管相对于X线机整体价值来说,属贵重部件,因此维修或更换应当谨慎从事.一般情况下,当需要更换球管时,可选择的方式有下面几种,一是连同管套一起更换,其代价较大,二是送到维修部门,在那里重新灌装新管,考虑到送修的方便性与时间延误,有时可在工作现场更换新管.下面以XG501为例,说明其工作步骤.
作者:王新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噪声即为感兴趣区的CT值的统计涨落,它明显的影响低对比分辨率.噪声首先依赖于辐射剂量,noise=1/(√dose),评价噪声通常用柱体体模,该体模里充满水或者是用组织均衡材料制成.大家知道CT噪声中主要是由X线被探测器记录到的量子数目涨落造成的量子噪声,但像素噪声的产生也对图像质量有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对像素噪声的产生,控制进行讨论,将有利于提高CT影像质量.
作者:刘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