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王定福;刘庆龙
CR系统的主要功能1.实现常规X线摄影的信息数字化,使传统的X线摄影的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2.提高X线影像的分辨能力,显示能力.弥补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的局限性.
作者:翁明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XG200MA X线机是一种较老型号的机型,在我单位长期得以应用,同时也发生和处理了很多故障.从中挑选出两例比较特殊的作以论述.
作者:李启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简称DVT),若不尽早进行有效抗凝治疗,终将有1/3患者发展成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简称PE).下腔静脉置入滤器为近年来发展起来有效拦截下肢DVT脱落血栓从而避免PE的方法.我院自2002年7月至2003年2月为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经患肢足背静脉加压连续灌注尿激酶行溶栓治疗达到较好的效果.14例为左侧.男9例,女6例,年龄41-84岁,平均56岁.病史1-3m,平均28d,5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卧床休息一至三周时发病;2例为急性肾衰股静脉插管临时透析三周至两月发病;2例为高龄产后1周至2周发病;余6例均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下肢肿胀,从足部、小腿开始,向大腿进行性发展.急诊彩超检查结合常规下肢静脉步进连续造影,病变累及髂一股段6例;病变累及国-胫段2例;累及一侧深静脉达髂水平3例;达股静脉水平4例.使用三种15只滤器.急诊滤器置放术后,于患肢足背静脉连续加压灌注尿激酶,每50万U尿激酶、肝素5000U为一组,两小时内同时、分别注入.每一组或两组治疗后监测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值,以调整尿激酶及肝素的用量.当Fbg<1.0g/L时,立即停用尿激酶并严密观察病人,两小时后复查Fbg.必要时输新鲜冰冻血浆.PT应较对照组延长3-6s之内,APTT应是对照组1.5-2.5倍,TT不超过80s.超过上述标准,停用肝素一至两组,复查达标后可继续使用.每日注入8-10组,尿激酶400-500万U/每日,肝素3-4万U/每日.
作者:秦立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骨软骨病发病较广泛,发病部位常见于股骨头、腕月状骨、胫软骨结节,其它部位相比较少见.本文报道连续发现的两例舟骨缺血坏死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魏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X线检查(普通摄影、DSA、CT)大量运用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很好的帮助,在X线检查不能形成影像的器官、组织、病灶,常运用X线造影剂以产生强烈的对比影像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机体对引入造影剂要产生作用发生反应,个别病人可能表现较明显.综合我院两年来普通摄影、DSA、CT使用造影剂病人4654例.发生副作用反应均为静脉使用造影剂65例(61例为使用泛影葡胺、4例为使用欧乃派克),所有病人均紧急处理后症状缓解.现对使用造影剂的经验特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善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脊柱外伤可引起椎体及附件骨折,骨折碎片进入椎管内,导致椎管狭窄,出规相应的临床表现,并能引起脊柱脱位等病理改变.我院2003年3月-2005年12月CT检查75例脊柱骨折患者,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毅勇;巴特尔;张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增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影像认识,提高诊断.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NRDS患者15例,对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根据X线征象分级,15例中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1例.合并吸入性肺炎2例,肺出血1例.典型X线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减低、肺内广泛的网状、粟粒状高密度影,并伴有多发的含气支气管影.结论:X线平片尤其是计算机X线摄影是NRDS重要的影像诊断方法.
作者:赵云秋;郑永康;杨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CT价格的降低,其肺部检查率将显著增长,其常规扫描CT球管的负荷将加大,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管电流可延长其使用寿命,为医院节省开支,有效的降低了病人的辐射剂量.本文着重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胸部的应用.
作者:周雄;周益军;刘晓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外伤致骨关节损伤、骨病等在一般情况下,进行常规X线摄片,绝大部分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须可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例1故障 技术选择在平床滤线器摄片位置,开启机器,当将暗匣放入滤线器片盒中途入时,即随机的出现瞬间X线曝光现象,此时旋转阳极未转.
作者:王延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残存脊索组织,是一种少见的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0.43%,常发生于从颅底至尾椎的中轴骨.该肿瘤生长缓慢,但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缺乏特异性,易延误诊断.影像学、尤其是MRI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笔者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张春志;王丽荣;李伟东;冯梅;陈雷;王晶;汪静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讨论 肺内空洞性病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见到,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肺结核空洞:肺结核空洞是由于渗出性的结核灶干酪坏死而液化,坏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局部肺组织丧失,其中充盈气体而形成空洞.
作者:吕建武;李爱萍;梁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主动脉瓣二维图象及血流变化,探讨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发生、发展的声像图特点,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患者左侧卧位,常规探察心脏左室长轴及心底大动脉短轴切面观察主动脉瓣二维征象.心尖五腔心观察主动脉瓣反流,测量反流束的长度和宽度;同时取反流束的频谱观察.对瓣膜改变进行分度和分级.结果:本组病例中,主动脉瓣瓣缘增厚、回声增强,或仅见小的斑块者458例,且瓣膜活动良好,有132例伴有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其余79例钙化较明显、呈团块状和片状强回声,瓣膜活动度差,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返流,其中重度返流者2例,同时伴有左室增大;52例伴有二尖瓣的回声增强及轻度返流;主动脉瓣钙化改变中,左冠瓣108例,右冠瓣122例,无冠瓣249例,联合瓣58例.结论:超声检查主动脉瓣钙化性改变直接而敏感.超声心动图可以分别从二维、彩色及频谱多谱勒上观察主动脉瓣的钙化回声、发生部位、主动脉瓣形态、返流束走行、色彩亮度、发生时相以及血流的速度、时间和压差等为临床提供诸多诊断和鉴别诊断线索.
作者:王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颅脑扫描两种层厚(5mm、10mm)重建图像显示微小病灶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0例50岁以上颅脑扫描病例作为分析对象,使用SOMATOM欢悦双排螺旋CT采用2-5mm方式扫描,分别重建5mm、10mm层厚图像.结果:5mm层厚图像较10mm层厚图像显示出更多的微灶,新增微灶病例38例,增加显示率为63.3%,许多稳定性病灶得到确认,减少了误诊的发生.结论:5mm层厚图像较10mm层厚图像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显著临床价值.
作者:徐旭斌;沈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时,在胶片上显示了人的手骨,此后X线成为了研究人体解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成为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治疗、科研及工业探伤等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上世纪后期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是现代影像学发展的飞跃,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了X线的解剖内容,但仍不能完全代替X线解剖.
作者:周道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在胸部创伤中肋骨骨折为常见,而X线平片是目前检查的前选方法,除了可以发现肋骨骨折外,尚可发现锁骨、肩胛骨等部位的骨折,以及是否合并气胸、液气胸、胸腔积液、肺挫伤、皮下纵膈积气等异常改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如外伤时骨折端无明显错位或骨折端有嵌入,造成有些肋骨骨折胸部X线平片很难发现,另外有些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是在抢救过程中床边摄片,X线照片质量较差,造成误诊或漏诊,延误诊断,给病人造成痛苦或危及生命,有些给法医鉴定带来困难,甚至引起医疗纠纷.本人收集我院自2001年1月以来资料完整,胸部创伤中有肋骨骨折的患者262例,并作回顾性分析,其中有38例X线平片首诊漏诊,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童春荣;王建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病例1男34岁.自述15年来几次胸透均见左肺透光度增强.1年来时有咳嗽,胸闷不适,近1个月胸痛咳嗽加重.查体:右肺呼吸音粗糙,左肺可闻及干湿罗音,胸廓对称,实验室检查:WBC11.09×10/L,其余正常.X线检查:胸廓对称,右下肺门血管影扩张,左侧肺野透光度增强,肺纹理明显稀疏变少,肺门影明显变小重叠在心影内,几乎不见,心影稍显左移,膈影正常.X线诊断:左侧透明肺.
作者:马英杰;马质军;张宏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胸部外伤的X线分析.方法:笔者对160例因胸部外伤进行X线平片和CT扫描对比分析.结果:本病表现为肋骨骨折145例,液气胸125列,气胸110例,肺挫伤108例,肺裂伤45例,肺不张15例.结论:胸部外伤的放射学检查,应该在X线平片的基础上结合CT扫描,才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高智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X线乳腺摄影是诊断乳腺疾病较为敏感的检测手段,也是目前首选的检查方法,乳腺X线诊断的质量,是基于技术质量所提供的优质影像为依据的.在常规的乳腺X线检查中,一份优质的乳腺X线片,是作出正确X线诊断的先决条件.但在常规乳腺X线摄影中,影响X线照片质量的因素很多,如X线胶片质量、X线机及附属设备的性能、技术操作、显定影液及暗室处理等.须知道,准确的乳腺X线诊断,必须有高质量的照片,没有高质量的乳腺X线照片,就没有高标准的乳腺X线诊断.一张优质的乳腺X线照片,应将乳腺的内部结构及微细改变清晰显示.而质量较差的照片,有些微小病变往往由于影像模糊观察不清而造成漏诊.所以,在乳腺投照技术中,提高乳腺X线片影像质量尤其重要,现将影响乳腺X线片质量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方艳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注射液因其造影效果好,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被临床广泛运用于X线造影检查中.但在造影检查中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值得重视防范和减少造影剂的不良反应.
作者:杨宁涛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