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R 图象切割在efilm中的应用探讨

高庆言

关键词:DR图像切割, 长方形, 宽长比例 eflim
摘要:目的:利用eflim软件,实现多幅图象和多个病人的图象组合,减少成本支出,打印出满意的DR图象.方法:把切割后图象的ID号,部位,图象的长度,宽度在发送工作站之前做准确的记录.结果:只有把图象切割成宽度,长度之比在0.6-0.9之间的长方形,并且以竖立的方式发送到工作站,才能得到满意的胶片图象.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钼靶X线摄影的技巧与要点

    目的:探讨钼靶X线的摄影技术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这几年乳腺摄影工作的步聚、技巧、要点.结果:摄影手法的熟巧,技照条件选择的恰当,是获得一张良好乳腺片的前题.结论:钼靶X线以其操作简便,价格低,信息量大,图像清晰而成为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手段.

    作者:龙丽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00例中心型肺癌的CT扫描分析

    目的:经过胸部正侧位片诊断怀疑为中心型肺癌的病例,经多层螺旋CT扫描,随机抽出经螺旋CT扫描后诊断为中心型肺癌的100例进行分析,与手术病理比较,总结出诊断特点及经验.方法:对经放射科正侧位胸部平片诊为中心型肺癌的病例.先由肿瘤科、呼吸内科主任查体,再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htspeed 8层螺旋CT机,对胸部采用CT平扫描加增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60-200mA,层厚约0.5厘米,每层扫描时间为0.8秒,重建层面厚度为1.25厘米,进行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再对病变进行分析归纳、诊断.结论:我们对100例经Lightspeed 8层螺旋CT扫描诊断的肺部中心型肺癌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高达98%,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梁显文;梁延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灰度变换和直方图技术对突出病变信息的价值

    随着常规放射逐渐被数字放射所取代,诊断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何发挥好数字放射得天独厚优势,大限度显示病变信息,总结我科近4年来对DR临床应用研究情况,供同道参考.

    作者:闫清显;滕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应用(附13例报告)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螺旋CT扫描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3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进行MPR或三维重建.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以观察到真假腔内膜片、破口位置及主动脉壁钙化.MPR及三维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类法,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较好的影像方法,其多种后处理方法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帮助较大.

    作者:施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晚期肺Ca介入治疗附100例病例分析

    目的: 讨论经皮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SAI)对于晚期肺Ca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于100例晚期肺Ca病人采用Seldinger的穿刺技术行选择性支气管插管.结果:中心型肺Ca优于周围性肺Ca,小细胞肺泡Ca,鳞Ca优于腺Ca,生存一年以上者64%,两年以上者51%,三年以上者40%.结论:对于晚期肺Ca,治疗首选经皮支气管灌注化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涛;孙建军;叶巽;黄祖泉;林丽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老年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主动脉瓣二维图象及血流变化,探讨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发生、发展的声像图特点,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患者左侧卧位,常规探察心脏左室长轴及心底大动脉短轴切面观察主动脉瓣二维征象.心尖五腔心观察主动脉瓣反流,测量反流束的长度和宽度;同时取反流束的频谱观察.对瓣膜改变进行分度和分级.结果:本组病例中,主动脉瓣瓣缘增厚、回声增强,或仅见小的斑块者458例,且瓣膜活动良好,有132例伴有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其余79例钙化较明显、呈团块状和片状强回声,瓣膜活动度差,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返流,其中重度返流者2例,同时伴有左室增大;52例伴有二尖瓣的回声增强及轻度返流;主动脉瓣钙化改变中,左冠瓣108例,右冠瓣122例,无冠瓣249例,联合瓣58例.结论:超声检查主动脉瓣钙化性改变直接而敏感.超声心动图可以分别从二维、彩色及频谱多谱勒上观察主动脉瓣的钙化回声、发生部位、主动脉瓣形态、返流束走行、色彩亮度、发生时相以及血流的速度、时间和压差等为临床提供诸多诊断和鉴别诊断线索.

    作者:王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门脉高压的CT表现及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门脉高压的CT表现及病因,提高对门脉高压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的门脉高压患者的CT表现,探讨门脉高压引起的侧支循环和肝脏、脾脏改变以及形成病因.结果:35例患者均有肝硬化、脾大、门脉及脾静脉扩张,增强门脉期清晰显示侧支循环静脉.乙肝患者19例,占54%;肝硬化并肝癌11例,占31%;血吸虫病3例,Budd-Chiari综合症1例;CaroliⅡ型1例.结论:肝硬化、脾大、门脉主干增粗、脾静脉及侧支循环静脉曲张为门脉高压主要CT表现,乙肝、肝癌为其主要病因.

    作者:孙小平;谷家林;孙秀华;朱向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放射医疗设备应用的看法

    一、多元化新旧大型设备的引进 自90年代初已经在部分基层医院引进了昂贵的大型设备,在这期间有新设备,也有旧设备(二手设备).医院为了促进医疗技术的发展及部分医疗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相互攀比盲目购进大型医疗设备,条件差的医院引进了二手设备,一些乡镇级医院无论是在技术、设施、环境,还是地理位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医疗设备不能发挥充分的效应,使用率低下,特别是二手医疗设备昂贵的维修费都难以支付.

    作者:孙乐智;孙加峰;孙立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胃癌的CT检查价值

    胃癌的CT扫描检查临床应用不多,有关文献报道较少,我们收集了2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CT资料,探讨其CT检查价值.

    作者:于卫中;刘力波;杨建秀;周相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CR系统在胸部体层摄影中的应用

    我们将CR(Computed Radiography)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应用于胸部体层摄影(tomography)中,得到了具有良好空间分辨率,较过去模拟摄影清晰度明显提高的二维体层图像,提高了对胸部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料,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建龙;刘小芸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F99-ⅢBT50KW X线机30例故障原因分析

    1.材料方法 整理总结1996-2006年国产万东F99-ⅢBT50KW医用X线机30例故障原因分析.

    作者:郗超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球形肺炎23例X线误诊分析

    目前,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影像医学的发展,球形肺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所谓球形肺炎是指各种病原菌所致的肺部急,慢性炎症,是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在胸片上表现为球形或类球形阴影而与肺内的球形占位病变特别是周围性肺癌鉴别困难,往往容易造成误诊.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损失.本文回顾分析了23例急性球形肺炎X线胸片典型与不典型征象,认为临床症状不典型,不典型的X线征象,不仔细分析X线征象是引起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袁天华;常亮;王玉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PACS系统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PACS(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 system,简称PACS)是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医疗诊断水平与效率,代表着新时代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形象.PACS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与HIS(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HIS)的集成和系统的可扩展性,及将来全院或全社会医疗网络化的需求等.HIS主要对全医院的病人信息,经费信息、物流信息进行管理,而在医院的医疗诊断工作中,PACS更具重要性.PACS发展已进入大型化、分布式时代.

    作者:冯骥;梁存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数字化成像与传统的乳腺屏/胶钼靶摄片

    目的:利用数字化成像技术原理,实现乳腺钼靶片数字化成像的基本过程及临床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方法:对700余例乳腺摄片使用IP板摄片,进行数字化处理.结果: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可以实现乳腺数字化摄片,为乳腺疾病诊断提供高质量图像.结论:拥有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的医院,可以利用现有设备实现乳腺数字化成像.

    作者:高庆言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450例腰硬联合麻醉临床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450例腰硬联合麻醉临床麻醉资料分析,探讨其影响麻醉效果因素为临床麻醉提供借鉴性依据.方法:将450例患者手术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施术.结果:入室后行腰硬穿刺术,其中穿刺成功438例,占97.3%;穿刺失败12例,占2.7%,后改为硬膜外麻醉或局麻强化.结论:通过以上450例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和手术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来了解临床麻醉效果.

    作者:金光辉;宫万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乳腺癌高频钼靶X线诊断

    目的:评价高频钼靶X线摄像对乳腺癌定性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癌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经X线诊断后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128例.结果:36-55岁为乳腺癌高发年龄组,占60.8%;发病部位在乳腺外上象限多见,占59.2%.单纯癌发病高,占40.4%.其次为漫润性导管癌,占32.0%.128例乳腺癌X线片显示肿块约占94.8%,显示分叶状占25.2%,显示边缘模糊块影占34.4%,毛刺样占27.2%,显示恶性钙化44例,占42.6%.结论:①乳腺癌的X线征象多以肿块为主,主要显示模糊肿块、毛刺及分叶状、肿块大多边缘不光滑的中心致密.②乳腺癌小颗粒状钙化形态特点可以与良性钙化点鉴别.③明确乳腺癌类型Ⅳc是乳腺癌的高发类型.

    作者:张宏灿;韩东亮;杨再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卵巢畸胎瘤的CT诊断

    瘤约占卵巢肿瘤的10%-20%,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多数为良性,可包含有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结构.一般为单发,少数可双侧同时发生.本文收集近年来在本院诊治的10例卵巢畸胎瘤患者资料,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如何提高乳腺X线照片质量的体会

    X线乳腺摄影是诊断乳腺疾病较为敏感的检测手段,也是目前首选的检查方法,乳腺X线诊断的质量,是基于技术质量所提供的优质影像为依据的.在常规的乳腺X线检查中,一份优质的乳腺X线片,是作出正确X线诊断的先决条件.但在常规乳腺X线摄影中,影响X线照片质量的因素很多,如X线胶片质量、X线机及附属设备的性能、技术操作、显定影液及暗室处理等.须知道,准确的乳腺X线诊断,必须有高质量的照片,没有高质量的乳腺X线照片,就没有高标准的乳腺X线诊断.一张优质的乳腺X线照片,应将乳腺的内部结构及微细改变清晰显示.而质量较差的照片,有些微小病变往往由于影像模糊观察不清而造成漏诊.所以,在乳腺投照技术中,提高乳腺X线片影像质量尤其重要,现将影响乳腺X线片质量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方艳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浅析 CR 系统

    CR系统的主要功能1.实现常规X线摄影的信息数字化,使传统的X线摄影的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2.提高X线影像的分辨能力,显示能力.弥补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的局限性.

    作者:翁明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脐带宫内断裂 1 例

    患者35岁.G2P1.因停经9+月,阵腹痛2+小时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宫高39cm,腹围107cm,胎心80-130次/分.内诊:宫颈消,宫口开大4cm,胎心监护CST(+).入院后因胎儿宫内窘迫即刻行剖宫产术.术中见血性羊水约600ml,以头位娩一男婴,Apgar评分6-9/1-15分钟.脐带绕颈1周很紧,脐带帆状附着,脐带自胎盘根处断裂,脐带长约45cm.术中出血约800ml.术后给予输血、血浆及对症处理.术后5天痊愈出院.新生儿一般情况好.

    作者:孙秀莲;邵明霞;宋慧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