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辅助治疗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刘枢晓;周玉兰;周凌云;张亚平

关键词:CO中毒, 迟发性脑病, 激光
摘要:目的观察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LLI)治疗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疗效.方法184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药物及高压氧治疗,98例)及ILLLI组(常规治疗+ILLLI治疗,86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智能、脑电图(EEG)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智能、EEG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ILLLI组较常规组改善更显著.结论ILLLI对DEACMP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激光治疗

    北京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应用激光的历史已有20多年,我们从1978年开始使用CO2激光治疗疾病慢性咽炎、慢性鼻炎、喉多发性乳头瘤、鼻息肉以及其他良性病变.

    作者:张宝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氩激光光凝裂孔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评价视网膜裂孔的早期发现和氩激光光凝对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3年6月间早期发现并采用Novus 2000型眼科氩离子激光机光凝治疗的视网膜干性裂孔、视网膜周边变性合并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裂孔合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同时存在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共45例58眼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过3~24个月随访,裂孔封闭54眼(93.10%),经激光封孔失败后改行视网膜冷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4眼(6.89%).全部病例术后视力不变或略有改善.结论及早发现并应用氩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能有效地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作者:陈嘉莹;肖斯贤;黄肇薇;徐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国激光医学概况--发展历史、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

    一、发展历史1.研究探索阶段(60年代)1961年中国制造处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随着1965年北京同仁医院进行了红宝石激光视网膜凝固动物实验,激光医学生物学研究从此逐渐开展起来.

    作者:顾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激光在皮肤科的应用

    1960年美国Maiman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此后各种新型激光器不断涌现,如半导体激光、CO2激光、氩离子激光、闪光灯泵浦染料激光、Nd:YAG激光、调Q激光、翠绿宝石激光、KTP以及IPL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激光治疗下肢皮肤溃疡的三种方式

    激光静脉内照射、激光清创和激光生物刺激等三种方式可治疗下肢皮肤溃疡.(1)激光静脉内照射:局麻下,应用810 nm或980 nm激光进行静脉内照射,用于治疗静脉逆流引起的静脉曲张.照射后B超和多普勒双重扫描检查随访.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辅助治疗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目的观察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LLI)治疗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疗效.方法184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药物及高压氧治疗,98例)及ILLLI组(常规治疗+ILLLI治疗,86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智能、脑电图(EEG)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智能、EEG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ILLLI组较常规组改善更显著.结论ILLLI对DEACMP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作者:刘枢晓;周玉兰;周凌云;张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半导体激光治疗鼻腔后部出血86例

    1998年6月至2003年12月,我科对86例鼻腔后部出血患者采用在鼻内镜下半导体激光止血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鼻腔后部出血患者86例,男性61例,女性25例;年龄25~84岁,平均61岁.左侧48例,右侧35例,双侧3例.病程7 d至3个月,平均1个月.出血量为100~1 200 ml,平均约400 ml.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8例.实验室检查: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均正常.鼻窦CT无异常.出血部位:Woodruff静脉丛33例、鼻中隔后部31例、下鼻甲后端11例、鼻顶嗅裂区8例(此区域为筛前及筛后动脉主干分布区,出血较剧烈,不易自止)、后鼻孔缘3例.所有病例均经2次以上前后鼻孔填塞、静点止血药及输血等治疗,未能控制出血.

    作者:刘江涛;袁慧钧;王丽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半导体激光和常规手术治疗T1期声门癌的比较

    目的比较支撑喉镜下半导体激光和常规手术治疗T1期声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确诊为T1期声门癌的患者(激光组),在支撑喉镜下用半导体激光对患侧声带进行气化切割,手术方式按欧洲喉科学命名委员会提出的五型激光手术术式划分,其中Ⅰ型1例,Ⅱ型3例,Ⅳ型2例,Ⅴ型4例,(Ⅴa型1例,Ⅴb型2例,Ⅴ c型1例).与同期行喉部分切除术的14例声门型癌患者(喉部分切除组)相比较.结果激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明显少于喉部分切除术组(P<0.01),激光组可避免气管切开及术后鼻饲.2组均无1例复发.结论手术病例选择适当,半导体激光治疗T1期声门癌优于常规手术治疗.

    作者:谢洪;张宝泉;杨相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CO2激光在外科中的应用

    CO2激光已成为医学尤其是外科领域三大激光器之一.早在1975年11月第一届国际激光外科大会上,Kaplan就报道了他5年中使用CO2激光的经验.至今人们对CO2激光这一外科工具的应用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CO2激光在外科中的地位业已确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散光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及复性近视散光所产生术后散光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国SCMD公司的固定式手控气动微型角膜刀对124例248眼行LASIK手术,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1周、第1、3、6个月复查视力及屈光度.结果 LASIK术后散光的发生率较高,术后第1天为43.15%,术后1周降为33.06%.术前散光度数越大,术后散光眼发生率就越大(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但术后3个月仍有36眼(14.52%)散光超过0.50D.术后第1天和术后1个月,男女患者散光眼和无散光眼的比例无明显差异(x2=0.4278,P>0.05,x2=0.5589,P>0.05).角膜瓣的质量直接影响术后散光,术后散光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r=0.9614,P=0.002<0.001).结论LASIK术后散光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并与术前患眼散光度、角膜瓣的大小、患者术中配合程度等因素有关.

    作者:赵海霞;陆蓓;黄一飞;秦丽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竹红菌乙素脂质体对鸡冠皮肤光动力效应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竹红菌乙素脂质体(HB-liposome)光动力学疗法对鸡冠皮肤的光敏损伤特点.方法成年来亨鸡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PDT组36只.PDT组动物静脉分别注射HB-liposome 0.25、0.5、0.75 mg/kg,给药后即刻用铜蒸气激光照射,功率密度分别为50、100mW/cm2,能量密度分别为30、60、120J/cm2,于照射后第1、3、7、14、28天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 结果光敏剂剂量为0.25、0.5 mg.kg时,以功率密度为100 mW/cm2的铜蒸气激光混合光照射20 min,肉眼和光镜观察显示来亨鸡鸡冠的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网破坏明显,表皮层无明显损伤,褪色效果明显.结论 HB-liposome光动力学疗法对鲜红斑痣模型-来亨鸡鸡冠有着良好的褪色效果.

    作者:刘慧龙;刘凡光;顾瑛;马江华;赵井泉;曾晶;李晓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激光在法国耳鼻咽喉科的应用现状

    这个报告将回顾激光医学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情况和它的优点.在耳鼻咽喉科,CO2激光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喉科学中.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卟啉类光敏剂漂白的动力学规律

    光漂白(photobleaching),又称漂白(bleaching),在光化学和光生物学领域,是指由光造成的发色团吸收强度或发射强度的减少[1].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中使用的光敏剂也属于发色团,在PDT中光漂白指光敏剂被消耗的现象,由于光敏剂漂白时导致的光敏剂减少与组织的破坏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光漂白在光动力学疗法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要破坏的靶组织,漂白使光动力效应减弱,起到了负面效果,希望漂白的速度越慢、漂白的量越低越好;而对于需要保护的正常组织,如果光敏剂漂白的量越大,产生的毒性成份越少,对组织的保护作用越好.因此,掌握光敏剂的漂白动力学规律,对于PDT的研究和应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乃艳;顾瑛;刘凡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光动力作用与微循环损伤效应(一)

    目前,随着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研究的逐步深入,其微循环系统损伤效应在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为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微循环损伤机制提供了可能.现将近年来该领域的基础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张丽;刘凡光;顾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激光医学在法国

    20世纪80年代以前,法国国内的激光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与其他国家类似,主要集中于眼科、皮肤科和外科,但是临床医生与医用激光器的生产者间缺乏足够的交流.进入80年代,随着跨学科的合作在激光物理学家、技术工程师、激光医学研究人员和临床医师之间展开,激光医学在法国得到迅速的发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光动力学疗法在中国

    光动力学疗法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末,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开始研制光敏剂和适用于PDT治疗的激光器.1981年7月,北京同仁医院治疗1例左下睑基底细胞癌患者获得成功,开创了国内PDT应用的先例.接下来的10年是肿瘤的光动力学治疗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内很多医院相继开展了此项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90年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科开始探索应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并于1991年1月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成功,开创了PDT治疗良性疾病的先河.

    作者:刘凡光;李晓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法国激光在胃肠道疾病中应用的历史

    早应用激光治疗人类疾病的是法国,早在1978年,Kiefhaber教授就把Nd:YAG激光应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但是资料调查表明,激光治疗消化道出血在立即止血方面很有效,但是有很高的复发率,且对死亡率并没有降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激光技术在法国眼科的临床应用

    在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广泛应用激光技术.(1)通过热效应发挥作用的治疗方法:激光光凝和经瞳孔温热疗法.原理:激光主要作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通过色素上皮转化为热能,但热量传递过程中没有选择性,同时传递到脉络膜和神经上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Versapulse多波长激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病变1685例

    我院自1998年应用Versapulse多波长激光治疗各类皮肤色素性病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各类皮肤色素性病变患者1 685例,男性557例,女性1128例;年龄2月至60岁.其中太田痣460例,褐色斑302例,文身(包括外伤性)445例,错误文饰(文眉、文眼线、文唇线)315例,色素痣163例.病损面积大416 cm2,小4 cm2.

    作者:张海荣;唐胜建;张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激光在法国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本文总结了激光在法国神经外科临床应用的发展历史,分别叙述了从60年代至今在神经外科应用的激光器、波长及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发展变化及局限性.并详细介绍了激光在法国神经外科临床应用的近况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光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