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用 UNIQUE软件提高胸部DR影像质量

陈燕琼;杨根仁;姚建军

关键词:
摘要:胸部组织结构密度及厚度由于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影像质量历来是业界关心及探讨的重点.传统X线屏一片系统往往不能显示高反差部位组织结构的病变,例如胸部纵膈及脊柱的病变.荧光存储系统CR的出现虽然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改进,但图像仍然缺乏较好的层次.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数字成像系统DR由于平板探测器良好的特性,影像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而各种图像优化处理软件的应用,进一步改善胸部各组织结构显示.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姿势摄跟骨侧轴位

    为了方便患者,减少病痛,摄跟骨侧位片后,患者不动,球管置放足后90厘米.胶片5×7英寸.

    作者:徐培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影像诊断探讨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在临床上为常见病,且越来越多见.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治疗,维持关节功能.影像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回顾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9例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就其X线、CT、MRI影像学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霍贤海;孟庆东;李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新技术在脑血管造影及治疗中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评价旋转DSA和路径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Advantx LC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63例患者施行脑血管造影.结果:通过使用旋转DSA和路径图,其中6例临床疑似颅内动脉瘤破裂而常规脑血管造影没有确切显示异常的患者确诊为动脉瘤,并顺利完成超选择插管,行瘤囊内弹簧钢圈栓塞术.结论:旋转DSA和路径图技术的应用既能缩短检查时间,又能减少造影剂的量,特别是能精确的显示颅内动脉瘤颈部与其周围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精确的影像资料.

    作者:李红卫;许西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磁共振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扫描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关于磁共振膝关节横轴位、矢状位、斜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对前、后交叉韧带的显示.方法:对30例正常膝关节均进行常规横轴位、矢状位、斜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分析横轴位、矢状位、斜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对正常前、后交叉韧带的显示情况.结果:正常膝关节于1幅图像上能清楚显示后交叉韧带,矢状位、斜矢状位显示率为100%;而前交叉韧带,矢状位显示率为66%,斜矢状位显示率为90%,冠状位为部分显示前、后交叉韧带.

    作者:程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童放射检查及防护措施

    常规的X线检查为儿科疾病诊治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医疗卫生健康水平的提高,X线对儿童的有害效应也引起医技人员和家属的普遍关注.

    作者:王军;刘兵;崔洪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在结核治疗中的保肝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在结核治疗中的保肝作用.方法:将962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82例,对照组480例.采用2HRZE/4HR方案化疗过程中,观察组加用水飞蓟葡甲胺片;对照组加用其它保肝组药(联苯双脂、肌苷片及复合维生素B).结果观察组肝损伤7.8%,对照组肝损伤20.4%,有显著差异.结论: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玉杰;高娟;张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胃肠内营养的护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昏迷、严重口腔疾患、经口气管插管等重症患者,不能经口进食,须进行胃肠内营养,供给病人足够的热量,改善胃肠粘膜屏障,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及激素的分泌.我们在工作中做好胃肠内营养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作者:陈英;侯晶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胎儿右前臂缺失1例

    孕妇,27岁,孕1产0,孕39W,平时身体健康,无遗传病史,无传染病及传染病接触史.婚后半年怀孕,于孕9W时曾因感冒在私人诊所用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现超声检查:胎头位于下腹部正中,胎方位为枕右前位;双顶径9.2cm,颅骨光环清晰完整,脑实质结构回声正常,脑中线居中;胎儿颜面部正常;胎心规律,心率152次/min,律齐.胸腹部回声正常;脊柱排列整齐,屈度正常,双下肢显示良好无异常;左上肢曲肘抱头,右上肢上臂显示,自肘部以下未探测到,于肘部的桡侧显示一小手指回声.胎盘Ⅰ级,羊水9.7cm,量多,透声好,超声诊断:单胎头位,羊水过多,胎儿右前臂缺如?

    作者:马雪华;黄静;李秀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膈疝的X线诊断价值11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本组11例膈疝(不包括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分析总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对本病的误诊率.方法:本组11例均摄取患侧部分正侧位片.结果:膈疝其X线表现复杂多样,所以在对本病进行诊断中,应临床与X线相结合,需要钡餐造影的再结合造影检查.认真分析总结,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结论:通过对本病的X线征象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聂庆光;李辉;林德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美国GE公司LVC型大C臂+DSA血管造影机故障分析2例

    故障例1开机发现手术间两监视屏上的机架状态显示器显示灯不亮,床边手柄控制开关失控.(不能控制C臂机架的运动和床的运动).

    作者:梁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CT图像与X线照片评价比较

    CT成像与传统X线摄影有很大的区别,不能沿用评价传统X线照片的方法来评价CT图像质量.但可以通过了解CT图像与传统照片的不同之处,来理解对图像质量的分析.CT图像与传统X线照片相比较,主要区别为:

    作者:胡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介入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的临床应用

    输卵管阻塞是造成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子宫输卵管造影,通液试验和抗炎治疗、开腹矫形成为诊治输卵管阻塞的主要方法,但其效果不甚满意[1].而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可行的治疗途径.我们采用同轴导管系统,进行输卵管选择性造影和再通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着色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一例

    着色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极少见,笔者从医10年来仅见一例,发生于右膝关节,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男,42岁,半年前,右膝关节轻度肿胀,以后呈慢性进行性肿胀,近半月以来关节疼痛明显,伴活动受限,体检:膝关节有积液征,关节外侧可触及结节状肿块.

    作者:陈海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髓着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缺血研究中的深入,人们对其在早期脑缺血临床应用方面的认识日趋完善.此外,弥散成像在神经系统其它疾病的诊断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弥散成像的原理与技术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和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的应用弥散成像,加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宋建勋;李静;何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各自疗效并进行评估.方法:60例择期经膀胱前列腺摘除病人,随机分R、B两组各30例.术中均采取L2-3硬膜外阻滞麻醉,给0.75%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对半混合液,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术毕两组均给负荷量罗利对半混合液5ml,背景输入2ml/h,PCA量0.5ml,锁定时间15min.PCA药液R组0.15%罗哌卡因+芬太尼3ug/ml+地塞米松0.1mg/ml+Ns共100ml,B组0.15%布比卡因+芬太尼3ug/ml+地塞米松0.1mg Al+NS共100ml.术后6、12、24、48h分别观察BP、HR、RR、SpO2、疼痛评分(VAS)、恶心、呕吐及下肢麻木.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无差异(P>0.05),下肢麻木的发生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PCEA不但与布比卡因有相同的疗效,而且优于布比卡因.

    作者:张显平;王开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介绍简易茎突前后位投照法

    茎突起自颞骨鼓部下方,乳突尖的内上方外耳孔内下约1cm处,由粗渐细如骨刺状.其长短、粗细、形状差异很大,过长者可产生临床症状而就诊,所以提高茎突的摄片质量是很重要的.

    作者:张大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用胸正位摄影方法拍肩胛骨

    肩胛骨投照方法有正位、侧位,外展位等.这几种方法投照的肩胛骨显示均不够理想.部分肩胛骨与肋骨及肺组织,软组织重叠,从而影响各种疾病及外伤的诊断.我们在进行胸部正位拍片时发现,患者两肩胛骨往往显示特别清楚,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胸部正位投照时,双手掐住双髂骨上方,虎口向下.上臂及肘部内旋.将肩胛骨移向外侧.使两侧肩胛骨大限度向外侧分离.所以显示良好,而且不与其它组织重叠.

    作者:王文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GE R-500B故障1例

    故障曝光报故障.检修过程第一次曝光即报故障.进入维修状态,曝光报Err6.将mAs表串进M端,调SIGN板R32,使曝光不报故障.曝光发现实际mA超出设定值一半.检查灯丝加热电阻R6,发现滑动触头位置不对.原来该机曾周磁饱和稳压器谐振电容容量下降而实际mA减小,有人调过R6.后来更换电容,mA增大,而R6未恢复.将R6恢复,用mAs表校正各mA档.调SIGN板R34,使TP8偏置小于40mV.然后调R32,使维修状态下实际mA显示准确.发现实际mA显示忽高忽低,经常出现曝光报故障.而外接mAs表监测毫安稳定,用数字万用表监测SIGN板TP8(100mA,125S)的值也稳定.说明CPU板监测mA的AD转换电路有问题.鉴于不想更换CPU板,所以在校准各档实际mA之后,考虑通过调整SIGN板,消除假报警.调R34,使TP8偏置为0.5V;调R32,使100mA曝光时,TP8为1.2V.各毫安档曝光都不报警.用各常用条件曝光,仍不报警.此后两天未报故障.

    作者:张居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约80%的病人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但仍然有20%左右的病人要经过手术(包括椎板开窗、椎板切除、侧隐窝扩大等)治疗;这些病人的术后护理对于其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保证手术效果起到重要作用.现将收集的2000年9月-2005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孟丽娜;窦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产后静脉血栓磁共振检查的意义

    目的:通过磁共振MOBITRAK技术检查产后盆腔和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范围和程度,提供适宜的处理措施.方法和材料: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的1.5T-INTERA磁共振机的MOBITRAK技术检查产后血栓.本组28例,年龄20-38岁,10例发生在人工流产后3d至1个月,18例发生在产褥期,其中8例阴道分娩,10例剖宫产.单侧肢体静脉血栓形成21例(左侧17例,右侧4例),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7例,1例并发肺栓塞.结果:明确了血栓形成的范围和严重程度.结论:对产后形成的血栓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检查、早期治疗和护理、促进早期.

    作者:李祖成;杨述根;傅家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