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辨证分型理论用通络治痹汤加味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葛文杰;蔡建平;张贤;戴国达;杨掌权;胡钢;钦斌

关键词:辩证分型, 通络治痹汤, 膝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基于辨证分型理论用通络治痹汤加味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骨伤科门诊或住院9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以通络治痹汤为基本方,并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根据其所在的型采用主方加两味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藤黄健骨丸.运用VAS评分、步态分析、Lequene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度指数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Lequene评分均明显减少;但观察组VAS评分(3.03±0.47)、Lequene评分(3.27±1.1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3.71 ±0.54)、Lequene评分(5.69±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步长、步速及双支撑相均明显好转;但观察组的步长、步速及双支撑相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步宽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行辩证分型,肾虚髓亏16例,治疗有效率93.75%;阳虚寒凝19例,治疗有效率84.21%;瘀血阻滞14例,治疗有效率92.86%;通络治痹汤加味治疗肾虚髓亏型有效率高(P<0.05).结论 采用辩证分型理论用通络治痹汤加味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治疗的针对性,减轻患者的VAS评分、Lequen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广东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产儿肠外营养策略优化与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肠外营养策略优化对早产儿大脑白质束弥散各向异性(FA值)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早期营养策略优化与否,分为优化组及常规组,比较两组生后前4周内营养摄入量、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所有患儿于校正胎龄36周时行颅脑核磁共振(MRI)扫描,通过弥散张量序列检测白质束FA值,比较内囊前后肢、视放射及胼胝体等白质束FA值的差异.结果 优化组26例,常规组22例,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及脑损伤、小于胎龄儿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4周内优化组平均总蛋白及总热卡摄入量分别为(3.02±0.25)g/(kg·d)和(102.29±3.16)kcal/(kg·d),高于常规组的(2.90 ±0.22) g/(kg·d)和(96.35±3.15)kcal/(kg·d),优化组较常规组分别提高近4.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胎龄36周时优化组左、右侧内囊后肢FA值较常规组分别提高近2.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外营养优化产生的营养摄入增量可提高早产儿早期大脑白质微观结构发育成熟度.

    作者:汪良兵;蒋轩竹;张晶;杨国辉;周镇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辛伐他汀改善肥胖合并骨质疏松雌性大鼠肝脏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干预对肥胖合并骨质疏松雌性大鼠肝脏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去卵巢组(OVX组)、去卵巢+高脂组(OVX+ HFD组)、去卵巢+高脂+辛伐他汀治疗组(OVX+ HFD+ SIM组),高脂饲料和辛伐他汀[10 mg/(kg·d)]灌胃分别为16周和8周,葡萄糖和胰岛素耐量试验分析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情况,检测血脂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学变化,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析内质网应激分子ATF6、GRP78、CHOP、NF-κB、CD68、TLR4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OVX组和OVX+ HFD组大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细胞出现水肿变性,TLR4、NF-κB、CD68、GRP78、CHOP的表达显著升高,以OVX+HFD组变化更为明显.与OVX+ HFD组相比,OVX+ HFD+ SIM组大鼠血清TG、TC、LDL-C降低,HDL-C升高,肝细胞的水肿变性明显减少,TLR4及CD68、GRP78、CHOP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显著的降脂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减轻肝细胞中内质网应激、炎性细胞浸润来实现的.

    作者:陈勇;李朝飞;朱致祥;朱小欢;代芳;张楠;章秋;鲁云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间质瘤侵袭性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间质瘤(GIST)侵袭危险性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141例完善超声胃镜检查并且经病理证实的上消化道GIST患者的超声内镜结果及病理资料,分析超声胃镜特点与其侵袭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 141例患者,共有142处GIST病灶.其中病灶位于食管的病例占9.2%,位于胃内的病例占86.6%,位于十二指肠的病例占4.2%.超声胃镜所测得的肿瘤直径0.38~7.55cm,中位大小为1.94 cm.139处病灶(97.9%)均起源于固有肌层,其余3处病灶起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20处病灶(14.1%)形状不规则;7处病灶(4.9%)边界不清;42处病灶(29.6%)内部回声欠均匀,另有27处病灶(19.0%)表面可见溃疡糜烂,8处病灶(5.6%)发生囊性变,7处病灶(4.9%)可见钙化灶,11处病灶(7.7%)周围存在局部淋巴结肿大;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42处上消化道GIST病灶核分裂象≤5/50HPF占87.3%,5/50HPF<核分裂象≤10/50HPF占11.3%,病灶核分裂象>10/50HPF占1.4%;按侵袭危险性分组,极低度侵袭危险性(VLR)组共71处病灶(50%)、低度侵袭危险性(LR)组共45处病灶(31.7%)、中度侵袭危险性(IR)组共17处病灶(12.0%)、高度侵袭危险性(HR)组共9处病灶(6.3%).超声测得VLR组GIST直径为1.25(0.86,1.60)cm、LR组GIST直径为2.57(2.11,3.56) cm、IR组GIST直径为4.15(3.39,4.72)cm、HR组GIST直径为5.02(4.18,6.75)cm.4组间GIST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胃镜提示上消化道GIST存在肿瘤大小>3 cm、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溃疡糜烂、囊变、钙化以及周围区域淋巴结肿大等8项特点中的2项或以上特点,判断其为中高度侵袭危险性,反之则判断其为低度/极低度侵袭危险性,其分级结果与改良NIH标准的符合率可达83.1%.结论 上消化道GIST超声胃镜下的特点能有效预测其侵袭危险性.

    作者:邹倩;冯莉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广西壮族与汉族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壮族、汉族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方法 选取484例行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iscovery A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股骨颈、大转子、Ward三角及L1-4进行骨密度测定,按民族、年龄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壮族、汉族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31.7%和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壮族绝经后女性在股骨颈(<50岁)、大转子(<50岁、50~59岁、60~69岁)骨密度高于汉族女性(P<0.05);在股骨颈(60~69岁)、Ward三角(50 ~ 59岁、60~69岁)、L1(<50岁、50~ 59岁)、L2、L3(<50岁、50~59岁、60~69岁)、L4(60~69岁、≥70岁),骨密度低于汉族女性(P<0.05).结论 广西壮族、汉族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存在差异;骨质疏松患病率无差异.

    作者:谈佳;向和东;覃素娇;罗珍玉;杨敏;罗颖华;李夏珀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联合检测GFAP、 NSE、 hs-CRP对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孕母无并发症或内科疾病的出生2~7d足月新生儿276例为研究对象,入组后均取股静脉血3 mL进行血浆GFAP、NSE、hs-CRP水平的检测,同期对新生儿NABA评分进行检测,并行MRI检查确定脑损伤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脑损伤组(n=82)和非脑损伤组(n=194).比较两组血浆GFAP、NSE、hs-CRP水平以及NABA评分比较,分析血浆GFAP、NSE、hs-CRP水平与新生儿NABA评分和脑损伤发生率的关系,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浆GFAP、NSE、hs-CRP水平单独和联合评估新生儿脑损伤的价值.结果 与非脑损伤组比较,脑损伤组血浆GFAP、NSE、hs-CRP水平均升高,NABA评分则降低(P<0.05).与脑损伤组NABA评分≥35分患儿比较,脑损伤组NABA评分<35分患儿血浆NSE、hs-CRP、GFAP水平均升高(P<0.05).新生儿血浆NSE、hs-CRP、GFAP水平与其NABA评分均呈负相关(r=-0.845、-0.887、-0.873,P<0.05),与其脑损伤发生率则呈正相关(r=0.811、0.875、0.826,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血浆GFAP、NSE、hs-CRP水平评估其脑损伤的准确性均较高,其中以三者联合评估脑损伤的准确性高.结论 新生儿血浆GFAP、NSE、hs-CRP水平与其NABA评分和脑损伤均相关,且三者联合评估新生儿脑损伤的价值良好,可能作为新生儿脑损伤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其爱;朱文娟;莫炜明;杨建彬;宾精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模型眼表的分化

    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到兔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模型后是否能分化成角膜上皮细胞.方法 3~5月龄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24只,采用全周角膜缘板层切除术加中央角膜上皮刮除术建立兔右眼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模型,4周后观察眼表形态,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及DAPI染色鉴定模型成功与否,选取成功模型18只(36只眼),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只兔左眼)、模型组、羊膜组、羊膜加BMSC组,后3组每组6只(兔右眼).取第三代(P3)兔BMSC,以去上皮羊膜为载体培养观察,待细胞铺满羊膜达90%以上时进行移植手术,于移植术后12周观察兔右眼表形态,行HE染色观察角膜结构,免疫荧光检测兔BMSC分化方向.结果 建模后4周有21只兔右眼眼表形态评分达到7分及7分以上,行HE染色、PAS染色、DAPI染色,结果显示角膜缘及角膜上皮细胞层被清除,浅基质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形成,可见杯状细胞形成,说明模型构建成功.移植术后12周照相观察眼表形态,与自身兔左眼角膜相比,模型组兔右眼角膜混浊,有大量新生血管,羊膜组右眼角膜轻度混浊,有少量新生血管,羊膜加BMSC组兔右眼角膜透明,未见新生血管;HE染色显示羊膜加BMSC组角膜结构修复完整,免疫荧光检测到羊膜加BMSC组有角膜分化的特异性标记因子CK3+ 12表达,而羊膜组未见表达.结论 兔BMSC移植到兔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乏模型后,在体内能够分化成角膜上皮细胞或角膜样上皮细胞,恢复眼表结构及功能.

    作者:兰梅;杨芳;唐俊明;张蕾;余锦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LncRNA NEAT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因此,lncRNA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新热点.lncRNA NEAT1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呈异常表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lncRNA NEAT1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作用以及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张晖辉;费奎琳;曹友汉;许韩峰;段有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类方对斑马鱼睡眠行为的影响

    目的 研究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类方对斑马鱼睡眠行为的影响.方法 96孔板分为8组,每组12孔,依次分为:空白对照组、褪黑素组、四逆加桂甘龙牡组、柴胡加龙骨牡蛎组、桂枝加龙骨牡蛎组、桂甘龙牡组6个组.将受精后第5天的野生型幼鱼用加样枪逐个加入96孔板中,每孔连幼鱼的体积为300 μL,然后根据药物分组每孔用移液枪加入配置好浓度的药物60 μL,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含甲基蓝的Holt Buffer培养液,放置在幼鱼观察行为仪装置中观察.用视频跟踪系统记录不同给药组斑马鱼的休息及运动活力指标,同时给予光周期刺激,观察斑马鱼的运动活性.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褪黑色素组增加了睡眠总时间,减少了总的活动量和觉醒的活动量(P<0.05).四逆加桂甘龙牡组增加了黑夜睡眠总时间,减少了总的活动量,增加了觉醒的活动量(P<0.05).柴胡加龙骨牡蛎组、桂枝加龙骨牡蛎组和桂甘龙牡组均增加了睡眠总时间(P<0.05),降低了总的活动量和觉醒的活动量(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四逆加桂甘龙牡组与桂甘龙牡组、柴胡加龙骨牡蛎组、桂枝加龙骨牡蛎组不具有相同作用神经通路.而桂甘龙牡组、柴胡加龙骨牡蛎组、桂枝加龙骨牡蛎组可能具有相似的神经通路.结论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类方对斑马鱼的运动行为有抑制作用,不同配伍对斑马鱼行为节律影响不同,其作用通路亦不尽相同.

    作者:彭超宝;王佳伟;徐福平;裴中;杨志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1例

    患者,女,81岁,反复恶心、呕吐5年.2017年12月12日无确切诱因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有头晕、烦躁不安.实验室检查:血清钙3.47 mmol/L,血清磷0.6 mmol/L,甲状旁腺激素503.4 pg/mL,葡萄糖11.68 mmol/L,24 h尿钙11.3 mmol/24h,24h尿磷16.7 mmol/h.甲状腺功能正常,余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有右肾结石病史.急诊以高钙危象收入内分泌科.

    作者:陈焕杰;郑海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辨证分型理论用通络治痹汤加味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研究基于辨证分型理论用通络治痹汤加味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骨伤科门诊或住院9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以通络治痹汤为基本方,并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根据其所在的型采用主方加两味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藤黄健骨丸.运用VAS评分、步态分析、Lequene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度指数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Lequene评分均明显减少;但观察组VAS评分(3.03±0.47)、Lequene评分(3.27±1.1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3.71 ±0.54)、Lequene评分(5.69±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步长、步速及双支撑相均明显好转;但观察组的步长、步速及双支撑相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步宽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行辩证分型,肾虚髓亏16例,治疗有效率93.75%;阳虚寒凝19例,治疗有效率84.21%;瘀血阻滞14例,治疗有效率92.86%;通络治痹汤加味治疗肾虚髓亏型有效率高(P<0.05).结论 采用辩证分型理论用通络治痹汤加味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治疗的针对性,减轻患者的VAS评分、Lequen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葛文杰;蔡建平;张贤;戴国达;杨掌权;胡钢;钦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XCT790对沉默Sost转染后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LRP5、Runx2、BMP2、OPN蛋白的影响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反向激动剂XCT790对沉默Sost腺病毒转染后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骨相关蛋白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MG63细胞分成空白(NC)对照组、沉默(Ad-sh) Sost组、沉默(Ad-sh) Sost+ XCT790组,使用空载腺病毒干预NC对照组,沉默Sost腺病毒干预Ad-shSost组,XCT790和沉默Sost腺病毒共同干预Ad-shSost+ XCT790组;应用MTT检测成骨细胞的活性;流式分析钙离子浓度;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ALP的活性,蛋白印记检测LRP5、Runx2、BMP2、OPN的表达.结果 与NC对照组比较,Ad-shSost组的细胞活性、ALP活性、LRP5、Runx2、BMP2、OPN的表达均升高(均P<0.01),钙离子的浓度降低(P<0.01);与NC对照组比较,Ad-shSost+ XCT790组的细胞活性、ALP活性、LRP5、Runx2、OPN的表达均升高(P<0.05,P<0.01),钙离子的浓度也降低(P<0.05),而BMP2未见明显变化;与Ad-shSost组比较,Ad-shSost+ XCT790组的细胞活性、ALP活性、LRP5、Runx2、BMP2、OPN的表达均降低(均P<0.01),而钙离子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XCT790可降低沉默Sost腺病毒转染后成骨细胞的增殖、ALP的活性、LRP5、Runx2、BMP2、OPN蛋白的表达,ERRα可能通过Wnt信号通路竞争性拮抗Sost来调节骨形成.

    作者:王吉利;张志海;黄宏兴;柴爽;万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个体认知、社会支持、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并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Cronbach a系数为0.817,随访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的79例患者,调查其个体认知、社会支持、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模型拟合较理想,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可以被个体认知、社会支持、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解释的变异量为80%,个体认知、社会支持、心理状态与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显著相关性,自我管理能力与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能力对生存质量具有直接效应作用(路径系数为0.74);个体认知、社会支持、心理状态对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直接效应作用(路径系数为0.40、0.18、0.15);个体认知对生存质量起正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33),可分解为直接影响和通过自我管理能力而间接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04、0.29),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起正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34),可分解为直接影响和通过自我管理能力而间接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1、0.13),心理状态对生存质量起正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20),可分解为直接影响和通过自我管理能力而间接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09、0.11).结论 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社会支持度越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越佳.

    作者:周家梅;刘达兴;龚启华;罗明先;江智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灵芝多糖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体外迁移的影响

    目的 体外检测灵芝多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迁移的影响,体内检测灵芝多糖对荷瘤小鼠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Transwell法检测灵芝多糖组(加灵芝多糖960 μg/mL)与阴性对照组(加等体积培养液)的HepG2细胞迁移数,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含量,取细胞密度为1×107个/mL的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于BALB/c裸鼠左侧腋下行无菌皮下接种,建立肝癌移植瘤BALB/c裸鼠模型,并用灵芝多糖作用于人皮下HepG2移植瘤模型.结果 灵芝多糖组的HepG2细胞迁移数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芝多糖治疗组12、24 h的侵袭抑制率分别为31.7%、64.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具有时间依赖性;灵芝多糖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VEGF蛋白含量显著下降,具有时间依赖性;灵芝多糖可体内抑制肝癌皮下移植瘤,l周给药、2周给药的抑瘤率分别为18.98%、37.3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 灵芝多糖对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有抑制作用,其迁移抑制通过下调VEGF蛋白含量而实现.

    作者:陈源红;邹佳峻;李松波;黄干荣;郑紫菱;董宇曦;杨梦夕;罗艳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PCI中的应用时机和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干预(PCI)中的应用时机及分析不同应用时间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98例,随机分为PCI前组和PCI后组,PCI前组患者在入院后PCI术前开始置入IABP,PCI后组患者在PCI术后1h内置入IABP,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 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尿量,对比两组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和IABP相关并的发症,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生存率和术前术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尿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CI前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尿量显著高于PCI后组(t=9.295,P<0.01;t=5.676,P<0.01),PCI前组的心率显著低于PCI后组(t=3.100,P =0.03),PCI前组其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显著低于PCI后组患者(x2=4.346,P=0.037),两组患者的各项IABP相关的并发症和总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生存率和NYHA分级、LVEF、LVEDd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PCI术前应用IABP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术后的血液动力学,减少围手术期病死率,不增加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但未能提高其远期生存率和心功能.

    作者:于晓钧;孙欣;曾庆允;苏波;卢柄棋;陈柱林;张玉奇;李恒;李小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黏液样型血管球瘤1例

    患者,女,25岁,因左手中指指腹疼痛1年余,冷热痛明显,局部压痛,末端感觉麻木,自服布洛芬等止痛药物未见缓解,于2016年7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史及遗传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B超示:左中指末节前内侧软组织内低回声结节,检查Loves实验阳性,Hildreth实验阴性,给予手术治疗,切除标本送检病理,病理回报:黏液样型血管球瘤.镜下显示:血管球细胞围绕不规则的血管呈巢团状排列,间质水肿及黏液样变,见图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MA(+),CD34(部分+),见图2.

    作者:康朋朋;刘洪博;张国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青年与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确诊特发性膜性肾病,且随访时间在半年以上的青年(≤30岁)和老年(≥65岁)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血肌酐、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 共有118例患者纳入研究.与青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起病时常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损伤,病理提示肾脏(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小血管)损伤更重,不典型膜性肾病的比例较低.治疗半年后青年和老年患者总体缓解率分别为65.0%和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青年患者起病时临床病理损伤较轻,不典型膜性肾病的比例较高,在治疗随访过程中应定期筛查,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继发因素.青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的长期缓解率高于老年患者,年龄是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谢志勇;李志莲;董伟;陈源汉;李锐钊;梁馨苓;史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三种手术方案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及单孔腹腔镜外科手术(LESS)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差异.方法 选取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共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0例)、B组(50例)及C组(50例),分别采用F-URL术、MPCNL术及LESS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Hb下降值、总住院时间、结石一次性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总医疗费用.结果 C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均显著长于A、B组(P<0.05);B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和Hb下降值均显著多于A、C组(P<0.05);3组患者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结石一次性清除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B组(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同时C组患者总医疗费用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 LESS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可有效提高结石一次性清除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有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较F-URL术和MPCNL术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笑凯;康郑军;柴蕴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对PCNL手术患者伤害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手术患者伤害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PCNL手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D组,n=55)与对照组(C组,n=53),D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麻醉,C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20 min(T1)、手术切皮穿刺时(T2)、碎石时(T3)及术毕(T4)不同时期VA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脑状态疼痛指数(Pi)、手术应激指数(SSi)、舒适指数(CFi)、紧张指数(NVi)、焦虑指数(ANXi)等心理应激指数变化;两组患者在术中碎石时抽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及血糖值;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VAS评分在T1、T4时无明显差别(P>0.05),T2、T3时D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D组患者T1时MAP高于C组,T2、T3时低于C组(P<0.05);HR在T2、T3时D组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T2、T3时SSi、CFi均高于T1时(P<0.05),D组在T2和T3时Pi、SSi、ANXi指数均显著低于C组(P<0.05),T1~T4各时点CFi指数D组患者均低于C组(P<0.05),T2、T3、T4时D组患者NVi低于C组(P<0.05).T3时D组患者IL-6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而IL-10高于C组(P<0.05),D组血糖水平低于C组(P<0.05);D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3.64%)低于C组(62.26%).结论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均能满足PCNL镇痛需要,椎旁神经阻滞较硬膜外腔阻滞对术中循环影响少、抗伤害应激反应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靳永强;黄焕森;赵年章;宗银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评分量表在全弓置换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中的预测效果评估

    目的 评估几种量化评分标准在全弓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AKI)中的预测效能,寻找预测能力优的评分标准,为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58例行全弓置换患者资料,其中术后并发AKI 123例纳入AKI组,剩余患者纳入非AKI组(n=135),参考简易临床风险评分(SCRS)、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评分(AKSCI)、简易肾脏指数评分(SRI)、STS、Cleveland Clinic五项评分量表,分析各项评分在AKI预测中的ROC曲线,并比较各评分量表的曲线下面积(AUG).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期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所有评分量表在两组比较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OC曲线分析中,AUC计算如下:SCRS =0.771、STS=0.730、Cleveland Clinic=0.769、AKSCI=0.728、SRI=0.655,SRI评分要明显低于其他评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SCI与Cleveland Clinic相比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评分量表操作简单,为全弓置换术后早期诊断AKI提供参考,其中SRI及AKSCI评分准确性较差,不适用于全弓置换术后AKI的判断,而其余3项评分中,SCRS的预测效能可能要略优于STS、Cleveland Clinic评分,可以应用于全弓置换术后AKI的早期诊断.

    作者:吴路加;罗林;童光;马涛;王晓武;张卫达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养老院老年痴呆照顾者虐待倾向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养老院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虐待倾向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广州市3所大型养老机构340位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照顾者虐待老年人评估量表(CASE)、疲劳量表(FS-14)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3.2%的养老院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存在虐待倾向,影响因素涉及患者及照顾者两个方面,包括患者的年龄、生活自理能力、行为问题、精神科治疗情况,以及照顾者的文化程度、躯体疲劳状态.结论 应重视老年痴呆患者受虐问题,并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改善老年痴呆症的自理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减轻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的疲劳状况,降低患者的受虐风险.

    作者:曾丽娟;陈瑜;陈蔚臣;许妹仔;杨文娇;高源敏;王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