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锋
目的 通过脱氢表雄酮(DHEA)联合60%高脂饮食诱导30天龄的雌性C57BL/6J小鼠,造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研究其动情周期、卵巢形态、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并探讨脱氢表雄酮联合高脂饮食诱导小鼠PCOS的意义.方法 采用DHEA(7 mg/100 g克)对30天龄的C57BL/6J雌鼠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20天,同时给予小鼠60%的高脂饮食,观察卵巢形态的变化,监测血糖、胰岛素值及动情周期.结果 脱氢表雄酮联合高脂饮食组处理组小鼠的卵巢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卵巢单侧或双侧呈现多囊性扩张,卵泡闭锁增多及颗粒细胞数减少,动情周期紊乱,无排卵;与对照组比较,脱氢表雄酮联合高脂饮食组小鼠空腹血糖值明显升高(P<0.001),空腹血胰岛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脱氢表雄酮联合高脂饮食组诱导小鼠PCOS模型,在卵巢局部形态学上的改变与临床患者表现相似,且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
作者:王玉阁;隋晓宇;沈云虹;文丽波;赵红晔;赵堃;李雪;齐晓娟;王滨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宫外孕Ⅱ号在宫外孕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宫外孕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工作;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单一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给予研究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宫外孕Ⅱ号治疗;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4.00%、78.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β—HCG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1周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宫外孕Ⅱ号在宫外孕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黄丽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顽固性慢性宫颈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80例本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顽固性慢性宫颈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实验组(n=40),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顽固性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宏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在治疗子宫肌瘤中采取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笔者通过计算机表法对本院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4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参照组(n=24例)与实验组(n=24例),将实行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P、E2、LH、FSH以及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30.21±2.21)、P(6.21±0.54)、E2(152.54±12.22)、LH(8.97±0.69)、FSH(10.32±0.65)、治疗有效率95.83%等显著优于参照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46.32±3.54)、P(9.87±0.42)、E2(189.65±11.57)、LH(16.54±3.69)、FSH(16.57±0.37)、治疗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效果均较为显著,但是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更好,可改善激素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洪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和观察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采用宫腔镜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患者12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63例),分别以传统手术方法和宫腔镜手术方法,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临床统计显示,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组(93.65%,98.41%)的对比差异不大(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清β-hCG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4.76%)方面,观察组均同对照组(20.63%)的差异明显(P<0.05),比较均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患者采用宫腔镜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且手术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西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不孕症属妇科临床中的常见的病症之一,此病症的发病率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并有上升的发展趋势,而输卵管梗阻是其常见的病因,尤其以近端阻塞为常见.常规的治疗方法很难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评估和治疗,而宫腹腔镜与导丝手术联合治疗此类疾病能够弥补常规疗法的不足,并凭借微创、可视、输卵管通畅率高以及并发症较少的优点深受医生及患者欢迎,现将此病症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同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腹式大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4月在本院行大子宫切除术的22例病例资料.22例均采用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术前进行个性化的全面评估,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充分细致的术前全面准备,深呼吸、咳痰、排尿、盆底功能等训练;术后重点做好疼痛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膀胱及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及出院前指导.结果 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较高.结论 对腹式大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于秀琴;丁长青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2例,采用动态化随机单双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1例,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治疗,观察组患者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配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与SDS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比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从而提高治疗效率,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贾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对行子宫肌瘤电切术患者应用舒芬太尼、七氟烷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观察,分为参照组、联合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七氟烷单纯麻醉、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VAS疼痛评分.结果 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均早于参照组且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麻醉效果(95.00%)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七氟烷联合麻醉的镇痛、麻醉效果突出,能减轻患者疼痛感,利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祁辅友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子宫肌瘤病人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后的效能.方法 对86例子宫肌瘤病人进行分组研究,43例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作为观察组,另43例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护理对护理效果影响.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发生护理差错、护患纠纷、院内感染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在子宫肌瘤护理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姚菲;沈黎;张翼;苟雪;巫玉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58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5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产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结果 治疗后的两组的盆底静息压力、盆底收缩压力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压力达到Ⅲ级的比率为65.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盆底肌静息及收缩压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汪冬梅;黄崇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80例绝经期的功能性的子宫出血疾病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片进行口服治疗,研究组中的给药剂量是12.5毫克/次,一天一次;对照组中的给药剂量是6.25毫克/次,一天一次,观察疗效及血清中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①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7.5%,较对照组的高出约22.5%;②研究组中雌二醇、促黄体酮、黄体酮分别较对照组的低出约57 pmol/L、3 IU/L、1 nmol/L,上述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剂量是12.5毫克/天时,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鲍春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先兆流产的患者给予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与地屈孕酮联合孕康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先兆流产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联合孕康治疗,分析治疗后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地屈孕酮联合孕康治疗的效果,能够快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曲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本文主要对1例瘢痕子宫妊娠晚期自发性破裂的诊治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乌兰图雅;倪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双球囊和缩宫素促宫颈成熟方法对足月妊娠产妇引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收并诊治的足月妊娠产妇120例,按随机原则将产妇分为球囊组和缩宫素组,各60例.比较两组孕妇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结果 球囊组促宫颈成熟效果及引产成功率明显优于缩宫素组(P<0.05).结论 应用球囊促宫颈成熟临床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解路欣;温晓静;李藏芬;张亚静;张敏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子宫瘢痕妊娠病例资料,探讨单纯子宫动脉栓塞(UAE)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MTX)灌注治疗疤痕妊娠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收集2011年01月至2016年01月我院诊治的疤痕妊娠患者病例共56例,分为UAE+MTX组32例和UAE组24例,UAE+MTX组动脉灌注MTX100 mg,UAE组动脉灌注生理盐水50 mL,观察比较两组患者UAE后清宫术中出血量、清宫术后第1天及第8天血HCG变化、HCG转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清宫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清宫术后第1天及第8天血HCG值、HCG转阴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E是否联合MTX灌注治疗瘢痕妊娠同样有效,但联合组HCG下降速度更快且转阴时间更短,相应减少了住院时间.
作者:胡惠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和妈富隆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于2014年9月~2017年4月妇科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选出12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米非司酮组和妈富隆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妈富隆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米非司酮组,且治疗3个月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相对更薄,P<0.05;两组的完全止血时间、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 妈富隆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中效果确切,而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尉桂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6例异位妊娠患者,均于腹腔镜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均保留了生育功能,平均手术时间(32.3±5.3)min,术后排气时间(10.9±2.0)h,住院时间(5.4±0.9)d,术后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为(9.8±3.3)d,无持续性异位妊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输卵管通畅83例,通而不畅10例,完全不通3例,输卵管通畅率为86.5%,再次宫内妊娠率为85.4%.结论 腹腔镜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少,再次妊娠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贾晓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人工流产术后予以即时上环联合人工同期治疗宫腔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 分析本院2015年8月~2016年9月进行人工流产术的194例患者,根据患者知情选择权分为观察组(n=97例)、对比1组(n=48例)、对比2组(n=49例),分别在人工流产术后实施即时上环联合克龄蒙治疗、术后采用妈富隆治疗、术后抗感染治疗.并对比三组患者术后宫腔粘连、月经以及月经量情况.结果 与对比1组、对比2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宫腔粘连率较低,术后月经恢复时间与术后阴道出血时间较短,术后月经正常率较高(P<0.05).结论 人工流产术后予以即时上环联合人工同期治疗宫腔粘连的预防效果较好,可使避孕效果显著提高,使术后月经周期紊乱情况明显改善.
作者:朱晓庆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无痛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诊治的中期妊娠引产产妇中抽取152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n=76)在发动规律宫缩自然分娩,镇痛组(n=76)出现规律宫缩时首先予以镇痛处理,就2组产妇的手术指标和疼痛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镇痛组产妇的缩宫素使用量、产后出血量、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组规律宫缩至分娩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在宫口扩张2 cm时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组产妇在宫口扩张2 cm后40 min时及胎盘娩出时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无痛分娩可明显减轻产妇痛苦,促进产程的顺利进行,使产妇在无任何痛苦下结束分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邹芝兰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