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婷苑;孙敏英;段丹萍;秦发举;沈纪川;傅传喜;刘华章
目的 观察腕踝针联合大黄甘遂贴治疗肺癌患者中度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止痛药氨酚羟考酮片,实验组采用腕踝针法联合大黄甘遂贴穴位贴敷,对比两组治疗肺癌患者中度癌痛的止痛情况.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癌痛评分、患者夜间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腕踝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痰湿蕴肺型肺癌患者中度癌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帮助患者休息,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谭海燕;黎小霞;杨燕卿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对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手术时长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62例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L”形切口植骨融合术,研究组采用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QOL)及疼痛程度评分(VAS)、足踝功能优良率.结果 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QOL评分较术前增高,VA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QOL评分较对照组高,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两组足踝功能优良率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高[90.32% (28/31)比64.52%(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用时及失血量,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提高足踝功能优良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采用曲美他嗪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患者炎症因子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予缬沙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MWT、E/A、LVEF均较对照组高,LVEDd较对照组低;NT-proBNP以及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采用曲美他嗪联合缬沙坦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其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提高其临床疗效.
作者:薛凤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对医疗需求的增加,大量信息化手段应用在医疗上.本文以糖尿病患者的移动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为例,探讨移动医疗信息系统医疗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新的移动信息技术对患者进行新型的医疗服务,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医疗模式,在患者就诊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水平状况,来探讨移动医疗技术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医疗服务影响.结果 在评价结果中,实验组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并发症的发展),治疗过程与疾病本身对生活、心理及社会关系的影响都大大降低,充分说明了使用医疗信息系统的新型医疗模式对糖尿病这类需要长期的健康教育、护理治疗的慢性疾病有着极其良好的效果;且通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分结果也能够说明,使用移动信息医疗系统,能够有效加强医患双方沟通,增强糖尿病治疗效果,使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大大提高.结论 在糖尿病这类慢性疾病的的康复治疗中,使用移动医疗信息系统,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糖尿病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坷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疗效及对智力水平、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46例脑瘫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和研究组(联合应用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和言语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智龄及发育商(DQ)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儿认知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升高幅度更大(P< 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04%和7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媒体感觉统合训练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瘫患儿可改善患儿智力水平和语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亚杰;张贝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去氨加压素(弥凝)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小儿难治性遗尿症的临床观察,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72例难治性夜遗尿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弥凝联合阿米替林组38例和弥凝增量组34例,所有患儿给予干床训练.观察治疗3个月和治疗结束停药3个月时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弥凝联合阿米替林组在完全反应率(89.5%比61.8%)、有效率(97.4%比82.4%)上均明显高于弥凝增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弥凝联合阿米替林组在完全反应率(81.6%比52.9%)、有效率(92.1%比73.5%)上均明显高于弥凝增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弥凝联合阿米替林治疗难治性夜遗尿临床疗效好,依从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翁维维;于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对肠粘连模型大鼠盲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性复合体(以下简称NLRP3炎症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配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5只.模型组和治疗组按Ellis法制备成肠粘连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四磨汤口服液1 ml/100 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干预7天.参照Nair法对肠粘连程度进行评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盲肠组织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的粘连程度明显升高,且NLRP3、Caspase-1、IL-1 β在盲肠组织均有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磨汤口服液治疗组粘连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磨汤口服液治疗组三个检测项目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粘连的形成可能与NLRP3炎症复合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关.四磨汤口服液减少大鼠盲肠组织NLRP3、Caspase-1、IL-1β表达量,从而降低肠粘连程度.
作者:范雪莲;张露;黄小亭;刘加伟;张乔轩;林海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面部皮肤缺损应用双叶皮瓣修复对提高手术有效率及降低不良事件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6例面部皮肤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双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修复效果及术后恢复、满意度情况.结果 经术后1个月随访,26例患者修复优良率为92.31%(24/26),其中优18例(69.23%)、良6例(23.08%)、差2例(7.69%).26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术后感染1例、血肿1例,无坏死、明显瘢痕等并发症,且肿瘤患者无转移及复发,并发症约为7.69%(2/26).修复总满意度为96.15%(25/26),其中满意20例、一般5例、不满意1例.结论 面部皮肤缺损应用双叶皮瓣修复的效果显著,能提高修复优良性,且术后皮瓣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具推广价值.
作者:刘奕;焦光辉;李绵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针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进行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TGF-β 1、CRP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采用沙丁胺醇治疗,B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联合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3组患者共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TGF-β1、CRP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的TGF-β1、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TGF-β 1、CRP水平较治疗前均出现下降(P<0.05),联合组的TGF-β1、CRP水平较A组和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经检验表明,联合组的临床疗效(93.33%)优于A组(73.33%)和B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出现下降,且联合组下降程度较A组和B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临床疗效较佳,显著改善了患者的TGF-β 1、CRP水平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喆;朱应群;何龙培;刘金华;王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铅门固定技术(SJT)和铅门跟随技术(JTT)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对3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分别制定SJT和JTT计划.在95%体积的计划靶区(PTV)满足处方剂量的前提下,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靶区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管剂量分布以及机器总跳数.分别利用Mapcheck2对两组计划进行剂量验证.结果 两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均达到临床要求,JTT的靶区HI和CI与SJ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TT双肺V5、V10、V20和Dmean明显低于SJT(P<0.05),JTT双肺V30和V40与SJ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TT心脏V5、V10和Dmean明显低于SJT(P<0.05),JTT心脏V20、V30和V40与SJ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TT脊髓Dmax和Deann均明显低于SJT (P<0.05);JTT机器跳数明显高于SJT(P<0.05).结论 基于SJT与JTT两种铅门技术的NSCLC调强放疗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但JTT可以更好地降低危及器官的低剂量分布.
作者:谢家存;裴运通;梁恒坡;李亚琼;王志斌;雒建超;李良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08例脑血管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比较.结果 研究组出院前的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55.8±10.2)分、(29.8±3.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提高,HAMD评分明显降低.研究组出院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75.2±17.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为(7.2±2.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雷秀秀;潘俊晓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和胸部X线表现,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156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线和各项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6例儿童支原体肺炎均有X线改变,但肺部阳性体征少97例(62.2%),以小叶性肺炎改变为主,伴肺门影增浓51例(32.7%),少数可有大叶性肺炎表现.结论 支原体肺炎X线影像表现出现早,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
作者:罗武;孟翠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高龄首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内科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情志护理支持,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均持续进行,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执行,出院后家属跟进和亲情干预,护士每周电话或上门随访1次,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生存质量,落实情志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及时心理辅导、方法改进、更新五行音乐等.每月定时召开病友会,鼓励患者及时参加.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1 2周,HAMD量表评定抑郁程度;MMSE量表评定认知功能;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MBI)评定生活自理能力,并记录临床疗效.生存质量评价使用SS-QOL量表.结果 干预12周后,研究组HAMD、NIHSS评分为(5.6±0.9)、(11.5±3.1),低于对照组的(7.9±1.8)、(22.6±1.9),MMSE、MBI评分为(25.9±4.1)、(67.2±8.7),高于对照组的(21.8±3.7)、(36.8±6.5)(均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6.7%,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3% (P<0.05).干预后12周研究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强度、整体健康评分分别为(53.2±3.8)、(86.9±3.9)、(60.7±3.7)、(63.5±2.6)、(56.8±1.3)、(54.2±2.1)、(46.0±3.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5±2.6)、(81.6±2.1)、(52.9±1.8)、(58.3±2.7)、(48.7±1.1)、(45.6±1.2)、(38.1±0.7),生存质量更具有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高龄首发PSD患者实施情志护理,可达疏通气机、平衡体内阴阳、濡养五脏六腑、调和气血、解郁安神之功效,同时激活内心潜在积极因素,更好地发挥自我控制力,改善预后事半功倍.建议起居规律,恬淡虚无,自得为功,保持阴平阳秘之心态,以防病情反复.
作者:刘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65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38±0.51)h比(0.87±0.28)h]及住院时间[(17.42±1.67)d比(11.06±1.54)d]均较对照组患者长,术中出血量[(365.05±22.31)ml比(131.40±13.58)ml]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达90.36%,较对照组的64.6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共发生5例(6.02%)并发症,对照组发生24例(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创伤较大,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于长华;刘建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人工流产术后月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妇产科自愿接受人流手术的早孕女性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在加以治疗的时候,实施常规术后治疗处理,药物组患者主要是在常规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妈富隆药物口服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患者在加以治疗的时候,主要是在常规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Phenixusb4神经肌肉电治疗仪治疗的方式加以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人流术后15天的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术后第15天、月经第3天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术后第一次月经恢复时间及人流术后连续六个周期的月经情况.观察三组患者术后第15天和第一次月经第3天时的血FSH、LH、E2、P值.结果 三组术后15天时,药物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较常规组明显增厚(P<0.05).药物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患者手术治疗15天后FSH和LH以及E2、P等方面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患者的数值较高;药物组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第一次月经第3天时,两组患者的FSH、LH、E2、P等方面数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常规组(P<0.05).药物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第一次月经来潮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随访期间平均月经量明显多于常规组,月经周期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药物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流术后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能降低人工流产术后导致月经失调的机率,虽与药物组疗效相当,但使用药物时间较长,且长期用药可引起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而该方法操作简单、无创、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的依从性好,可作为预防人流术后月经失调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陈苑;兰鹰;舒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发生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新生儿皮肤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母婴同室新生儿共10 823例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皮肤感染者与健康者,筛选发生皮肤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发生新生儿皮肤感染271例,感染率为2.5%,其中感染类型以脓疱疮为主,占94.8%.单因素分析发现剖宫产(P=0.001)、产程延长(P=0.015)、胎膜早破(P=0.030)、羊水异常(P=0.043)、出生时窒息(P=0.036)是发生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皮肤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产程延长(OR=2.96)、胎膜早破(OR=1.71)、羊水异常(OR=2.16)、出生时窒息(OR=1.45).结论 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产程延长、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及出生时窒息,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霞;唐显华;杜佩英;黄茂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膝关节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化将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本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臭氧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关节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对比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Lysholm评分均升高,WOMAC评分均降低,观察组Lysholm评分(85.61±6.42)升高及WOMAC评分(27.12±4.54)降低较对照组[(73.77±5.81)、(37.47±6.03)]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炎症因子IL-1、MMP-3、TNF-α较治疗前均降低,但观察组IL-1 (61.11±6.45)、MMP-3(121.33±10.67)、TNF-α(19.61±3.49)水平降低较对照组[(69.91±7.38)、(135.24±12.93)、(25.52±4.27)]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83%比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明显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膝关节功能.
作者:李洪彪;景雷;翟喜成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意外发现合并肝硬化的手术方法.方法 10例胆囊结石的患者,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探查发现合并结节性肝硬化,改行胆囊切开取石术,缝合胆囊切口.观察术中、手术后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和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10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90min,患者术中、手术后围手术期未发生出血、胆漏、腹腔积液等并发症,手术后6~10d顺利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意外发现合并结节性肝硬化,为减少术中、术后大出血的严重并发症,可采用胆囊切开取石、一期缝合胆囊切口的手术方法,避免术中和手术后的大出血,降低医疗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蔡刁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护理路径应用于股骨骨折患者康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中西医联合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周径、肌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肢体肿胀周径为(38.14±1.23)cm,少于对照组的(39.79±1.19)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肌力等级恢复情况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2/25),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25/25),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联合护理路径干预于股骨骨折患者康复期,可有效缓解其肢体肿胀情况,提高机体肌力,降低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作者:吴俊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治疗的被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享有知情权,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比73.33%,P<0.05);治疗组血清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8.06±2.11) μg/L比(10.34±2.59)μg/L,P<0.05)];血清NGF、BDNF水平为(151.34±17.28)pg/ml、(5.84±0.39)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2.53± 18.06) pg/ml、(4.29±0.65)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1、3个月后,治疗组同对照组相比较,其NIHSS评分明显更低,而且治疗组患者的BI评分同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通过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实施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方案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可以对患者近期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进行积极的改善,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周广利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