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道感染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

田发东

关键词:呼吸道, 感染, 病原性细菌, 临床检验
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56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主要以自然咳痰为主,使用常规方式对患者实施痰液的留取,使用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对患者痰液进行培养和分离.结果 不同病原性细菌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所分离的结果也存在差异,观察组中,有5株为革兰阳性菌,28株为阴性菌群,4株为真菌.还有铜绿假单细胞菌和肺炎克雷伯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针对患者痰液当中的病原性细菌进行培养,可以将其当做药物敏感研究对象,从而帮助患者科学选择敏感抗菌药物,终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彩超及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超及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探究对患者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2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接诊的28例健康者作为参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检验指标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阻力指数(RI)、斑块检出率、中重度血管狭窄;研究组患者进一步行CTA检查,对比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中颈部狭窄数据,研究一致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IMT、RI、斑块检出率、血管狭窄检出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及CTA检查获得的中重度血管狭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可作为探查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病变的常规筛查手段.

    作者:董延慧;刘秋武;尹丽鹤;姚亚红;朱东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锈钢手术器械钝化处理观察及返锈率的研究

    目的 为了探讨医用钝化剂与除锈剂对手术器械除锈效果及返锈率的研究,降低不锈钢手术器械的返锈率,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延长不锈钢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降低医院成本.方法 挑选同等锈渍的生锈器械400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0件,实验组将器械放在恒温为85 oC的按1:7比例配置的钝化剂中30 min进行钝化处理;对照组将器械放在80 oC下按1:7比例配制的除锈剂中浸泡10 min进行除锈处理,然后取出进行刷洗,比较两组器械除锈合格率.除锈合格的两组器械分别浸泡在0.45%Nacl溶液5 h,模拟器械的再次使用及受污染,比较两组器械返锈率.结果 实验组器械除锈合格率为99.50%、对照组为98.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返锈率比较:实验组为8.04%、对照组为2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钝化剂具有除锈剂同样的除锈效果,但钝化处理可降低器械的返锈率,延长器械的使用周期,降低医院采购器械的成本.

    作者:郑小春;林小彬;潘飞飞;李晓和;倪乐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低剂量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探究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怎样在不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的同时,将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患者的辐射剂量降低已经成为一个研究重点.本研究主要针对CT低剂量技术的发展情况和临床应用进行探究.

    作者:万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肺内Castleman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Castleman病(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少见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肺内CD少见,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病例分析肺内Castleman病特点,提高对此类疾病术前诊断可能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出血.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例肺内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行右肺上叶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肺内Castleman病.结论 肺内Castleman病罕见,注意与肺癌鉴别,PCT-CT对术前诊断意义小,3D-CT血管造影对于辅助初步诊断这种罕见的肺内CD病例起到重要作用.选择肺叶切除术可减少术后出血.

    作者:张洋;王国锦;瞿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疗效

    目的 分析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并行全身麻醉的3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甲组,另选同期收治并行腰-硬联合麻醉的3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乙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乙组麻醉效果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积极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能够确保患者术中心率、脉动压更加平稳,该方法值得积极推广运用.

    作者:崔海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在临床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48例手术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74例,甲组给予其常规护理,乙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乙组在仪器设备管理、手术器械准备与消毒隔离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手术患者情况,在手术室护理中给予其循证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罗锦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关注泪液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眼表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和应用

    目的 近年来,基因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了一门备受关注的新型学科,加强蛋白组织学的研究在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改善疾病预后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泪液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眼表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和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

    作者:乔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治疗中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噻托溴铵的效果

    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协同噻托溴铵运用到给中重型慢阻肺平稳期患者予以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中重型慢阻肺平稳期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试验组患者予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噻托溴铵,对照组患者单独予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肺功能的改变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协同噻托溴铵运用到给中重型慢阻肺平稳期患者予以治疗期间具备极优的成效,值得大力推行及应用.

    作者:刘淑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16排CT低剂量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析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T)低剂量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间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16排CT常规剂量进行胸部扫描,研究组患者实施16排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研究组扫描的CT剂量指数与剂量长度乘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间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CT低剂量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具有很高的诊断率,同时其辐射剂量相对相抵,安全性相对来说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亚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在6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临床分析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探究临床优势和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均治疗成功且成功率为100.00%,并发症发生率是0.00%,子宫复旧无异常,月经复潮时间无异常,1例患者因出现羊水栓塞而改行子宫切除术.结论 在6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吴长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蜈蚣败毒饮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和探讨蜈蚣败毒饮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5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9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复方青黛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口服中药复方蜈蚣败毒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清ET-1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清ET-1水平都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更为明显,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28例(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例(82.75%),两组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使用蜈蚣败毒饮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性高,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且可以控制患者的血清ET-1水平,充分展示了传统中医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方面的优势,利于患者的临床预后.

    作者:杨素清;杜美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探讨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目的 研究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的凝血检验的患者500名,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凝血检验,对照组进行质量控制凝血检验项目的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中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0%,对照组为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凝血检验项目进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其能够有效降低误诊率,对于后期的治疗非常重要,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王思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血液制品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不良反应的发病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住院的4,200例输血患者的《输血记录单》及《输血反应回报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所选的4,200例输血患者中,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68例,其中发热反应32例,过敏反应28例,其他反应8例;其中以输注血浆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高,其次为手工血小板.结论 临床输血过程中应提倡自体输血,严格遵守临床输血规范和输血适应症,根据不良反应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

    作者:琚绍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荧光PCR技术在ICU抗菌药物使用患者中检测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比较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与传统培养法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抗菌药物使用患者中检测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使用多种抗菌药物的患者,取痰液60份,血液30份.将每例标本采集两份,一份真菌培养,另一份冻箱保存,到一定数量后用PCR方法检测真菌.结果 在90份临床标本中,二种方法均检测出白色念珠菌、 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以白色念珠菌为多.二种方法对念珠菌所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CR检测疑似菌感染临床标本具有快速简便,稳定性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理想的特点,值得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

    作者:刘东育;赵洪伟;马庆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9月-12月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22例,分为对照组61例,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施常规的产妇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的产妇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对于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其产后恢复也相对较快,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进行优质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的恢复能力,并且降低产妇的产后不良情绪产生,对医患之间的友好关系建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李艳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阿司匹林肠溶片与双嘧达莫联合用于脑血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双嘧达莫联合用于脑血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88例脑血栓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进行分组,实验组(n=44)与参照组(n=44);对参照组单纯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红细胞比积(PCV)、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全血粘度切变率等血液流变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为脑血栓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双嘧达莫联合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状态均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和崇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近20年气滞血瘀证动物造模进展研究

    本文主要讨论近20年气滞血瘀证实验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发现单一因素造模主要以肾上腺素注射液为主,多因素主要以化学药物联合其他方法:物理因素(夹尾、冰水浴、束缚、声光电等);饮食(高脂高糖)等;环境因素(昼夜颠倒及改变照明等)为主;而选用多因素造模越来越普遍.本文总结出选用大鼠、多因素、慢性造模更适合临床气滞血瘀证的研究,以期为今后的实验提供有利的指导.

    作者:李楠;刘丽;李硕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炎伴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肌酶指标的影响

    目的 在急性心肌炎伴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探究疗效以及对心肌酶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间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炎伴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曲美他嗪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心肌酶各项指标,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性更佳,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炎伴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曲美他嗪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心肌酶指标.

    作者:胡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分娩前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分娩前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0.0%,低于对照组的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20.0%.结论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孕妇在分娩前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魏淑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胃功能三项检查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胃功能三项检验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疑似慢性胃病变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胃功能三项检查,并将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比较胃功能三项检查手段的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性.结果 胃功能三项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明显较高;且与病理结果相比,两者检查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胃病变患者实施胃功能三项检查,有肯定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治疗方向,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吴红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