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血液细胞学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对策

杨丽珍

关键词:临床血液细胞学, 分析前, 质量控制, 管理对策
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血液细胞学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不同血型志愿者66例,分析血液细胞学检查前相关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对比观察患者血液标本放置0.5 h与6 h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情况,并观察低温下血液标本放置3 h与6 h血小板、红细胞分布、血小板体积分布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结果 在红细胞与白细胞方面血液标本在放置0.5 h与6 h的检验结果对比(P>0.05);血液小本放置0.5 h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明显低于放置6 h(P<0.05);低温下血液标本放置3 h的血小板水平明显比放置6 h高(P<0.05);低温下血液标本放置3 h的红细胞分布、血小板体积分布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均低于放置6 h(P<0.05).结论 血液标准留置时间与温度会对临床血液细胞学检验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临床检验人员在血液细胞分析前对血液标准留置时间与温度有效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常规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血常规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检查的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84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8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检查对象均接受血常规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了解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血常规检测阳性率,且高于单独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检测中具有较高价值,检测方便且检测准确率良好,将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率,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淑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用于晚期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探讨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在晚期妊娠计划分娩引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具备引产指征的妊娠产妇1,240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20例,静脉滴注缩宫素进行引产;研究组620例,采用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进行引产,对比两组产妇的引产总有效率、经阴道分娩成功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研究组产妇的引产总有效率及阴道分娩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晚期妊娠计划引产中,低位水囊和缩宫素的联合应用,可有效促进引产总有效率的提升,提高经阴道分娩成功率,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提倡.

    作者:童婷婷;虞晴;尤子善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分型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 研究在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分型中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50例的血清标本,利用总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毛细管区带电泳-免疫消减法电泳以及免疫固定电泳,对血清样本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有49例通过血清蛋白电泳检出底部狭窄,区域有α区、β区,或者γ区,或者β区和γ之间,高尖的M蛋白峰;IgA k型、IgAλ型有各5例,IgG k型、IgGλ型各15例,IgM k型有2例,双克隆k型有1例,k型轻链型有4例、λ轻链型型3例;免疫球蛋白定量、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基本和毛细管区带电泳-免疫消减法结果一致.结论 在多发性骨髓瘤中通过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M蛋白以及存在M蛋白患者的具体免疫类型,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冯振华;杨婷婷;戴伟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肠梗阻指数在肠梗阻腹外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肠梗阻以其病程发展快常危及生命而成为腹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患.在治疗上,选择合适手术时机手术成为必要的一种重要手段.为寻求恰当、简单和合理的方法确定手术时机,笔者根据临床肠梗阻指数评分法,对随机抽取的我院2015年以来收治的48例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作了回顾性分析,对肠梗阻指数在肠梗阻腹外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江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HIV抗体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HIV抗体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7月1日-2017年11月30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的1,752份血清标本作为本研究的对象,使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分别对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酶联免疫法的检测阳性率与胶体金法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HIV抗体均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陈维刚;夏春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短期应用静脉推注前列地尔对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

    目的 短期应用静脉推注前列地尔对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分早期组30例,临床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短期应用静脉推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及尿白蛋.结果 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糖、肌酐、尿素氮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尿白蛋白、尿总蛋白水平都有所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早期组和临床期组治疗后的尿白蛋白、尿总蛋白水平比治疗前有所降低,早期组明显低于临床期组.治疗后,两组的肾功能和症状都明显缓解,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早期组优于临床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短期应用静脉推注前列地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有效预防并发症,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俊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肝病患者AFP、TP、ALB、SOD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肝病患者AFP、TP、ALB、SOD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病情和特点,依次划分为肝癌组、肝硬化组和肝炎组,每组患者40例.对其进行AFP、TP、ALB、SOD.结果 健康人员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AFP、TP、ALB、SO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员组和肝炎组的AFP、ALB、SO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员组和肝炎组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和肝硬化组的AFP、SO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和肝硬化组的TP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肝病患者,对AFP、TP、ALB、SOD进行检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袁单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患者对公众人群照射风险分析与剂量估算

    目的 估算DTC患者及Gravse甲亢患者对公众人群的辐射剂量.方法 收集门诊DTC 131I清灶后低剂量评估患者以及44例Gravse甲亢131I治疗患者资料,患者口服131I后测量剂量当量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衰减方程.依据人类社会活动模式,计算患者对公众人群的RD.结果 相同时相点随距离延长剂量当量率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距离处随着时间延长剂量当量率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C评估患者服药2.4 d后距离100 cm处,Gravse甲亢患者服药5.4 d后距离100 cm处,两者体外辐水平基本达到无需特别防护的要求.

    作者:董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细菌室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 机械通气时间≥1周、感染前住院时间长、有经验性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鼻饲机械介入操作等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需要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当早期行细菌学检查确定致病菌,且应当减少鼻饲等机械介入操作,降低经验性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频率,减少患者机械通气的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可降低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感染率.

    作者:王琼;李军;吴晓春;倪玲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PR)检测对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35例,将其设为实验组,同期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PCT与CPR联合检测,对两组PCT、CPR水平及检测阳性率进行统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CT、CRP水平及PCT阳性率、CRP阳性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PCT与CPR联合检测可提高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治疗方法以及原因

    目的 探究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胸椎骨折腹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我科室诊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施以常规治疗和微波理疗法,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而言,微波理疗可显著提高腹胀治疗有效率(P<0.05),患者的腹胀持续时间及腹痛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及不适症状发生率也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微波理疗在治疗腰椎骨折腹胀上具有显著的效果,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伍富俊;侯根翼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检测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以及免疫球蛋白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收的8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我院81例健康体检者,定义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类风湿因子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且研究组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免疫球蛋白各指标(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实施免疫球蛋白以及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指标检测,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薛雄燕;黄少珍;潘练华;马婉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探讨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目的 探讨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行血生化检验的患者和体检人群共20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血清胆固醇偏高者81例,所占比例为38.94%,明显高于血清胆固醇偏低者(P<0.05).原发性和继发性血清胆固醇偏低者影响因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原发性和继发性血清胆固醇偏高者影响因素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以偏高较为常见,多系由原发性疾病引起,临床应高度注意,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检验准确性,保障诊疗准确安全.

    作者:王军华;张前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抽选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平均出血量为(51.4±10.73)mL,对照组为(170.5±20.8)mL,观察组引流管拔管时间为(2.5±0.5)d,对照组为(4.8±0.6)d,观察组的住院天数为(5.8±1.3)d,对照组为(9.2±2.1)d.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有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荣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治疗耳鸣的临床评价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治疗耳鸣的临床评价及意义.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耳鸣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西比灵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耳鸣治疗效果;耳鸣缓解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治疗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耳鸣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耳鸣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利多卡因治疗耳鸣的应用效果确切,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显著改善,缩短耳鸣疗程,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慧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脘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中医结合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7年5月-2018月3月期间收治的胃脘痛患者72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西药铝碳酸镁、奥美拉唑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2%(35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55%(2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后期观察组患者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得到患者广泛认可.结论 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干预治疗胃脘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既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能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临床胃脘痛的复发率,中西医联合治疗,安全系数高,无明显不良反应,获得患者一致认可和青睐,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

    作者:杨新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感染控制管理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感染控制管理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0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1例和对照组51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1.37%)明显低于对照组(7.26%),感染程度较对照组轻,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感染控制管理应用微生物检验,能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吴吕燕;蒙小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目的 对比腹部B超、阴道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根据B超检查方式不同,将100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腹部B超检查,观察组实施阴道B超检查.对比2组的诊断准确率和各征象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3.75%)高于对照组,各征象检出率也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和腹部B超相比,阴道B超影响因素更少,与病灶更贴近,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性更高.

    作者:王美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在肿瘤生物标志物(TM)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原发肝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应用CLIA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的糖链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指标及阳性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的糖链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指标均得到显著增高(P<0.05),且观察组CA199阳性检出率为77.77%、CEA定量检出率为86.66%,联合检测检出率为97.77%,均高于对照组0、0、2.22%(P<0.05).结论 化学发光免疫法应用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中效果显著,可有效为早期诊断检测提供依据.

    作者:孙巧梅;姜桂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干预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肠外科患者54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按照循证护理方案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意外脱管、患者满意度及焦虑疼痛等心理状态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意外脱管率、患者满意度及患者疼痛、焦虑等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干预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可以有效减少意外拔管风险发生,提升医疗质量,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效仿及借鉴.

    作者:朱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