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中细胞因子与体液免疫变化的临床意义分析

薛元峰;张力;万小菊;杨平来;赵鹏来

关键词:颅脑损伤, 细胞因子, 体液免疫, 损伤程度,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清中细胞因子与体液免疫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病区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50例,分为三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组、中型颅脑损伤组、轻型颅脑损伤组,各50例,检测三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CRP、IgM水平,并分析其与体液免疫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组炎性因子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高,其次是中型颅脑损伤组、轻型颅脑损伤组.结论 颅脑损伤的程度越高,患者炎性因子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越高,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观察血清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及补体水平的变化对于治疗有重要意义.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价值.方法 从本院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抽取所有患者血样标本作为观察组,抽取30例健康血样标本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凝血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患者凝血检验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提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准确性,能够了解到患者止血功能状况,有助于提前将保护措施做好,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医院检验科生化项目检验中室内质量控制失控研究进展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医院的检验科进行生化项目检测得出的检测结果至关重要,这是临床患者入院、治疗以及恢复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主要对医院检验科生化项目中影响室内质量质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作者:王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我院痰培养阳性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细菌药敏情况分析

    目的 对我院痰培养阳性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发生的499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及药敏测试结果.结果 ICU病原菌数量多,其次为呼吸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在499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476株,占比95.39%,革兰阳性菌株23株,占比4.61%;2015年-2017年,我院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比在31.06%;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以及丁胺卡那等敏感性较强,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呋喃妥因、莫西沙星等较为敏感.结论 科室应加强院内感染相关防护意识,喹诺酮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阳性菌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推荐临床在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中使用.

    作者:韦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恶性浆膜腔积液出现噬血组织细胞临床意义初探

    目的 通过报道出现噬血组织细胞的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检测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初步探讨恶性浆膜腔积液出现噬血组织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 浆膜腔积液细胞分类按常规方法操作,涂片采用瑞氏-姬姆萨复合染液进行染色,油镜下分类200个-300个有核细胞,出现噬血组织细胞为阳性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ELISA)法,以30例出现噬血组织细胞的恶性浆膜腔积液为实验组,30例未出现噬血组织细胞的恶性浆膜腔积液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470例恶性浆膜腔积液中检出噬血组织细胞阳性者35例,占7.44%.噬血组织细胞阳性实验组患者浆膜腔积液IL-6水平为(213.51±99.92)pg/mL,高于噬血组织细胞阴性对照组患者的(131.95±62.17)pg/mL(P<0.01).实验组患者浆膜腔积液TNF-α水平为(72.98±19.59)ng/L,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74±18.96)ng/L(P<0.01).结论 出现噬血组织细胞的恶性浆膜腔积液有高水平IL-6及TNF-α表达,说明本组病例在肿瘤细胞作用及自身免疫紊乱和持续感染作用下,使免疫细胞产生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促使巨噬细胞过度活化,从而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导致浆膜腔积液细胞因子高水平表达和组织细胞噬血现象.

    作者:王增祺;王耀文;郎晓东;胡学亭;马军;刘义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短期应用静脉推注前列地尔对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

    目的 短期应用静脉推注前列地尔对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分早期组30例,临床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短期应用静脉推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及尿白蛋.结果 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糖、肌酐、尿素氮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尿白蛋白、尿总蛋白水平都有所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早期组和临床期组治疗后的尿白蛋白、尿总蛋白水平比治疗前有所降低,早期组明显低于临床期组.治疗后,两组的肾功能和症状都明显缓解,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早期组优于临床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短期应用静脉推注前列地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有效预防并发症,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俊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感染控制管理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感染控制管理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0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1例和对照组51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1.37%)明显低于对照组(7.26%),感染程度较对照组轻,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感染控制管理应用微生物检验,能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吴吕燕;蒙小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药敏情况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药敏情况,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细菌检验与药敏情况对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①100例患者,37例呈阳性,阳性率为37%(37/100);63例呈阴性,占63%(63/100%).②粪肠球菌:青霉素类有药敏反应,沙星类无药敏反应;大肠埃希菌: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有药敏反应,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帕拉西林他唑巴坦轻微药敏反应;肺炎克雷伯菌:培南类有药敏反应,环丙沙星、磺胺甲硝唑、头孢克洛有耐药.③尿检阳性者,总有效率为97.2%(36/37);尿检阴性者,总有效率为95.3%(60/63).结论 复发性尿路感染,在细菌检验及药敏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疗效显著.

    作者:黄晓辉;张黎;王江凤;刁玮凤;迟小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治疗耳鸣的临床评价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治疗耳鸣的临床评价及意义.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耳鸣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西比灵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耳鸣治疗效果;耳鸣缓解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治疗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耳鸣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耳鸣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利多卡因治疗耳鸣的应用效果确切,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显著改善,缩短耳鸣疗程,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慧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脘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中医结合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7年5月-2018月3月期间收治的胃脘痛患者72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西药铝碳酸镁、奥美拉唑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2%(35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55%(2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后期观察组患者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得到患者广泛认可.结论 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干预治疗胃脘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既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能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临床胃脘痛的复发率,中西医联合治疗,安全系数高,无明显不良反应,获得患者一致认可和青睐,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

    作者:杨新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患者对公众人群照射风险分析与剂量估算

    目的 估算DTC患者及Gravse甲亢患者对公众人群的辐射剂量.方法 收集门诊DTC 131I清灶后低剂量评估患者以及44例Gravse甲亢131I治疗患者资料,患者口服131I后测量剂量当量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衰减方程.依据人类社会活动模式,计算患者对公众人群的RD.结果 相同时相点随距离延长剂量当量率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距离处随着时间延长剂量当量率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C评估患者服药2.4 d后距离100 cm处,Gravse甲亢患者服药5.4 d后距离100 cm处,两者体外辐水平基本达到无需特别防护的要求.

    作者:董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探索儿科癫痫患者病情及认知功能的PET分子影像临床应用

    PET分子影像技术通过检测癫痫患儿的脑葡萄糖代谢情况来对小儿癫痫灶进行定位,并评估癫痫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PET分子影像技术与EEG、MRI等传统影像学检查相比,对小儿癫痫灶的定位价值更大,尤其是颞叶癫痫.PET分子影像的检查结果多采用视觉分析法进行评估,若结合SPM软件评价则能有效提高癫痫患儿的脑葡萄糖代谢异常的检出率.PET分子技术与MRI融合能够优势互补,提高检测小儿癫痫灶的敏感性,减少漏诊.PET分子影像技术在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诊断上具有特殊价值.PET分子影像技术通过检测单胺受体功能来评估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对临床抗癫痫药物的使用也有指导意义.

    作者:赵金秀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对比研究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与非瘢痕子宫行剖宫产后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1月收入的124例再次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前次分娩方式是否为剖宫产分为两组,各62例,观察组产妇为前次妊娠分娩方式是剖宫产,对照组选择分娩方式为非剖宫产,观察两组产妇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恶露持续时间情况,并统计两组产妇分娩后相关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延长、产后恶露持续时间也增加,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在产后妊娠不良事件发生中,观察组产后出血、严重粘连、脏器损伤、先兆子宫破裂及新生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剖宫产术增加了妊娠妇女再次妊娠后行剖宫产的治疗风险,因此临床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需按照剖宫产指征严格执行而慎重选择.

    作者:郑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酶联免疫法与TPP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酶联免疫法与TPP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64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TPPA手段进行检测,观察组患者使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梅毒螺旋抗体检测,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方式下的检测效果及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出率为28.88%(67/232),对照组患者检出率为21.98%(51/2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依据对照组TPPA手段为基础值,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敏感度为93.38%,特异度为97.29%.结论 采取酶联免疫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效果显著,不仅特异度和敏感度均高于TPPA检测手段,而且存在重复性优良,结果科学合理等优势,避免临床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曾仕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床边血液灌流(HP)治疗急重症中毒的观察护理

    目的 探讨急重症中毒患者采取床边血流灌流(HP)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择急重症中毒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与床边血流灌流治疗,同时做好护理干预,总结临床效果.结果 2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抢救及护理干预后,18例痊愈出院、1例放弃治疗、1例病情特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床边血液灌流应用在急重症中毒患者中有不错的效果,积极做好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借鉴.

    作者:陈伟群;刘正生;李芹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探讨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目的 探讨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行血生化检验的患者和体检人群共20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血清胆固醇偏高者81例,所占比例为38.94%,明显高于血清胆固醇偏低者(P<0.05).原发性和继发性血清胆固醇偏低者影响因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原发性和继发性血清胆固醇偏高者影响因素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以偏高较为常见,多系由原发性疾病引起,临床应高度注意,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检验准确性,保障诊疗准确安全.

    作者:王军华;张前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荨麻疹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荨麻疹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荨麻疹患者6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37例,观察组患者3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优质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荨麻疹患者实行临床优质护理效果良好,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罗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围产期孕妇与新生儿中B群链球菌感染率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围产期孕妇与新生儿中B群链球菌感染率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选择灵山县人民医院与妇幼保健院门诊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围产期孕妇共5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0例,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按常规方法分娩;观察组采取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4.80%)高于对照组(80.40%)(P<0.05);研究组满意度(98.40%)、感染率(24.00%)优于对照组(85.20%、60.40%)(P<0.05).结论 临床上应积极给予围产期孕妇进行B群链球菌检查,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适当干预,从而避免新生儿感染,提高患者满意度,为预后提供保障.

    作者:郑青;黄勤庆;王劭;陈富远;梁庆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分析

    目的 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两种不同方案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7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分组检验实验探讨,分别行微生物快速培养和快速血清学两种方法检验,其中实验方法为快速血清学,对比方法为微生物快速培养.结果 阳性检出率方面,对比方法和实验方法分别为92.31%、70.51%,数据差异比较明显(P<0.05).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75.00%,阴性符合率:83.33%.结论 与快速血清学检验方法相比,实施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可提高阳性率,有助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推广意义明显.

    作者:路畅;马艺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中的护理工作应用作用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精细化护理对医学检验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肾内科精细化护理实施前(2017年10月-12月)和精细化护理实施后(2018年1月-3月)递交至检验科的标本各100份为研究样本,实施前递交标本为普通护理标本采集组,实施后递交标本为精细化护理标本采集组,对上述两组标本的质量合格率加以比较研究.结果 精细化护理标本采集组递交标本的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普通护理标本采集组(P<0.05).结论 加强临床护理人员标本采集运送知识培训,将精细化护理理念融入于标本采集工作之中,可显著提升标本质量合格率.

    作者:曹政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门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自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选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在克罗米芬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的排卵情况,促进成功受孕.

    作者:林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