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分析

路畅;马艺铭

关键词:小儿肺炎, 支原体感染, 微生物快速培养, 快速血清学
摘要:目的 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两种不同方案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7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分组检验实验探讨,分别行微生物快速培养和快速血清学两种方法检验,其中实验方法为快速血清学,对比方法为微生物快速培养.结果 阳性检出率方面,对比方法和实验方法分别为92.31%、70.51%,数据差异比较明显(P<0.05).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75.00%,阴性符合率:83.33%.结论 与快速血清学检验方法相比,实施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可提高阳性率,有助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推广意义明显.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应用成效.方法 本次7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取末梢血进行检验,而观察组采取静脉血检验.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成效.结果 观察组的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白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不用的采血方式,对血常规的检测结果均有着不同的影响,相比末梢血检验,静脉血检验的结果更有效,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信息.

    作者:苏大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治疗耳鸣的临床评价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治疗耳鸣的临床评价及意义.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耳鸣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西比灵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耳鸣治疗效果;耳鸣缓解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治疗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耳鸣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耳鸣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利多卡因治疗耳鸣的应用效果确切,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显著改善,缩短耳鸣疗程,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慧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分型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 研究在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分型中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50例的血清标本,利用总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毛细管区带电泳-免疫消减法电泳以及免疫固定电泳,对血清样本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有49例通过血清蛋白电泳检出底部狭窄,区域有α区、β区,或者γ区,或者β区和γ之间,高尖的M蛋白峰;IgA k型、IgAλ型有各5例,IgG k型、IgGλ型各15例,IgM k型有2例,双克隆k型有1例,k型轻链型有4例、λ轻链型型3例;免疫球蛋白定量、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基本和毛细管区带电泳-免疫消减法结果一致.结论 在多发性骨髓瘤中通过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M蛋白以及存在M蛋白患者的具体免疫类型,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冯振华;杨婷婷;戴伟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血液细胞学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对策

    目的 探究临床血液细胞学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不同血型志愿者66例,分析血液细胞学检查前相关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对比观察患者血液标本放置0.5 h与6 h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情况,并观察低温下血液标本放置3 h与6 h血小板、红细胞分布、血小板体积分布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结果 在红细胞与白细胞方面血液标本在放置0.5 h与6 h的检验结果对比(P>0.05);血液小本放置0.5 h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明显低于放置6 h(P<0.05);低温下血液标本放置3 h的血小板水平明显比放置6 h高(P<0.05);低温下血液标本放置3 h的红细胞分布、血小板体积分布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均低于放置6 h(P<0.05).结论 血液标准留置时间与温度会对临床血液细胞学检验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临床检验人员在血液细胞分析前对血液标准留置时间与温度有效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杨丽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目的 对比腹部B超、阴道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根据B超检查方式不同,将100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腹部B超检查,观察组实施阴道B超检查.对比2组的诊断准确率和各征象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3.75%)高于对照组,各征象检出率也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和腹部B超相比,阴道B超影响因素更少,与病灶更贴近,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性更高.

    作者:王美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110例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并对其不合格原因以及所占百分比进行整理和归纳,然后加以分析.结果 在110例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中,其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标本量少(21.81%)、凝血(37.27%)、溶血(12.72%).结论 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在采集血液标本时的工作规范以及操作规范,以此保证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有效性.

    作者:杨文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尿道电子输尿管软镜联合硬镜下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子输尿管软镜联合硬镜下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2017年2月-2018年2月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施行经尿道电子输尿管软镜联合硬镜下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手术护理配合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手术顺利,无发生术中或术后死亡病例.结论 物品准备齐全,正确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黄婉玲;余东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患者对公众人群照射风险分析与剂量估算

    目的 估算DTC患者及Gravse甲亢患者对公众人群的辐射剂量.方法 收集门诊DTC 131I清灶后低剂量评估患者以及44例Gravse甲亢131I治疗患者资料,患者口服131I后测量剂量当量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衰减方程.依据人类社会活动模式,计算患者对公众人群的RD.结果 相同时相点随距离延长剂量当量率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距离处随着时间延长剂量当量率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C评估患者服药2.4 d后距离100 cm处,Gravse甲亢患者服药5.4 d后距离100 cm处,两者体外辐水平基本达到无需特别防护的要求.

    作者:董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抽选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平均出血量为(51.4±10.73)mL,对照组为(170.5±20.8)mL,观察组引流管拔管时间为(2.5±0.5)d,对照组为(4.8±0.6)d,观察组的住院天数为(5.8±1.3)d,对照组为(9.2±2.1)d.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有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荣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宫颈癌筛查应用多重核酸扩增荧光检测的意义评估

    目的 探讨宫颈癌筛查应用多重核酸扩增荧光检测的意义并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妇科检查的120例妇女纳入本研究,对其进行宫颈癌筛查.行多重核酸扩增荧光检测及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结果 120例妇女行多重核酸扩增荧光检测出27例高危型HPV.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出30例高危型HPV,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宫颈癌筛查过程中采取多重核酸扩增荧光检测方法,检出率与常规方案具有较强一致性,应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李永赞;李磊邦;谢悦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7月进行微生物检验的5,875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血液样本、脓及分泌物样本、尿液样本以及呼吸道样本等,分别采取半自动细菌分析仪器进行检验,观察不同临床标本的阳性率结果.结果 血液标本阳性率为5.86%,脓及分泌物标本阳性率为51.87%,尿液标本阳性率为20.78%,呼吸道标本阳性率为11.27%,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检验方式,从而保障检验结果的阳性率,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黄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原因探讨

    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原因.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集的不合格体液标本320例作为样本,调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 在不合格的体液标本中,粪便标本的比重高,占总比重的47.5%、其次是尿液标本,占比为25.0%.各类型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标本污染以及送检不及时.结论 分析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后发现应从体液的采集、送检及检验3阶段加强医护人员培训,规范体液标本采集并及时送检,可有效降低标本结果不合格的情况,进而不断提升体液标本的整体质量,使送检标本的及格率不断提高,达到检测疾病检测率的终目标.

    作者:闫宏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细菌培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作用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与细菌培养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185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血培养结果将入选者分入全身细菌感染组(n=32)、局部细菌感染组(n=69)和病毒感染组(n=84),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比三组血清降钙素原含量以及血清降钙素原、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全身细菌感染组PCT含量为(32.98±15.58)ng/mL,阳性率为93.75%;局部细菌感染组PCT含量为(6.00±1.94)ng/mL,阳性率为81.16%;病毒感染组PCT含量为(0.08±0.02)ng/mL,阳性率为4.76%.血清降钙素原与细菌培养结果高度一致.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与细菌培养能够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信息,是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行之有效的措施.

    作者:杨惠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骨科中的研究和应用

    分析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采取文献分析法针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骨科中的研究及应用文献资料进行整合,总结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骨科中的主要应用方向.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可以被广泛应用于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在肋骨骨折、关节外科以及手外科的临床治疗中均发挥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有效的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并在骨科疾病中发挥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原野;曾跃林;陈铖;谭海涛;吴安平;朱崇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浅析聚合酶链反应在医学检验中的进展

    聚合酶链又名扩增体外基因技术,属于一种体外扩增DNA技术,其初是由Mullis等人开发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且操作便捷,可在体外快速放大所需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个DNA片段,实现从fg到μg的延伸,实现经琼脂糖的电泳效应,利用溴化乙锭对DNA进行染色,借助紫外灯可轻松用肉眼看到DNA的扩增过程.本文对聚合酶链反应在医学检验中的实验进展进行了探讨,可供参考.

    作者:胡红梅;潘细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92例输注血小板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调查分析血小板输注患者的病因、血小板抗体产生与PTR的关系.结果 92例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者30例,其中输注无效19例,无效率为63.3%;血液病患者PTR率为36.4%,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结论 多次输注血小板或红细胞悬液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高,易引起PTR,对抗体阳性者要进行血小板配型,选择相配合的血小板输注,以减少PTR发生.

    作者:韩日成;卓少贤;张家明;刘红杏;刘海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糖尿病诊断中血糖与尿糖检验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诊断中血糖与尿糖检验价值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2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糖和尿糖检验,分析患者检验后的尿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情况.结果 通过检验结果分析,接收的122例患者检出尿糖阴性患者15例,阳性107例;在血糖检验中检出空腹血糖正常11例,空腹血糖升高111例;餐后2 h血糖正常17例,餐后2 h血糖升高105例.结论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进行血糖与尿糖检验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程丽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PR)检测对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35例,将其设为实验组,同期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PCT与CPR联合检测,对两组PCT、CPR水平及检测阳性率进行统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CT、CRP水平及PCT阳性率、CRP阳性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PCT与CPR联合检测可提高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PDCA在减少门诊采血室消毒隔离缺陷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在门诊采血室消毒隔离中应用PDCA对减少缺陷的效果.方法 将970例接受采血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找出工作中反复存在的问题.包括从护士、患者及管理等3个方面讨论采血室消毒隔离的护理质量主要缺陷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进行下一轮PDCA循环.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针刺伤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9.18%、0.21%、1.21%,对照组分别为95.46%、2.27%、1.86%,P<0.05.结论 PDCA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门诊采血室护理质量,有效预防交叉感染,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曹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学筛查方法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学筛查方法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DS)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在本所接受血清检验的孕中期孕妇,54,000例孕妇的检查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检测上述孕妇血清当中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浓度(F-βHCG)、甲胎蛋白浓度(AFP).结果 孕14周孕妇的F-βHCG浓度与AFP浓度同孕16周-20周孕妇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所有孕妇当中唐氏综合征高危人群占比为0.74%,其中DS、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占比为57.50%,神经管缺陷高风险占比为12.50%;年龄在35岁以上孕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35岁孕妇(P<0.05).结论 血清学筛查方法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对减少出生缺陷而言有重要意义.

    作者:嵇建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