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赞;李磊邦;谢悦坚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子输尿管软镜联合硬镜下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2017年2月-2018年2月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施行经尿道电子输尿管软镜联合硬镜下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手术护理配合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手术顺利,无发生术中或术后死亡病例.结论 物品准备齐全,正确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黄婉玲;余东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在肿瘤生物标志物(TM)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原发肝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应用CLIA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的糖链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指标及阳性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的糖链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指标均得到显著增高(P<0.05),且观察组CA199阳性检出率为77.77%、CEA定量检出率为86.66%,联合检测检出率为97.77%,均高于对照组0、0、2.22%(P<0.05).结论 化学发光免疫法应用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中效果显著,可有效为早期诊断检测提供依据.
作者:孙巧梅;姜桂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肾病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参与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分别对其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以及24 h尿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同时,按照肾病综合征患者是否并发血栓再分组,对上述指标进行进一步比较.结果 观察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D-二聚体及24 h尿蛋白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并发血栓组的患者这两项指标的比较又显著高于未并发血栓的患者,上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受检者的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的水平可以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进行反映,对其血栓出现倾向进行预测,对其进行检测有利于患者的合理治疗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躁狂症患者血锂浓度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方法 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狂躁症患者中,随机抽取94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均为门诊患者,观察组为住院患者.对比分析两组在不同温度和时间点上的血锂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随着时间点的延长,血锂浓度增加,且两组的0 h血锂浓度分别与本组6 h、24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不同温度和时间点上的血锂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锂浓度检测中,取得血锂标本后尽快检测,并进行低温封闭保存,然后严密监控其采血时间和碳酸锂血药浓度,以提高狂躁症患者血锂浓度检测的准确度.
作者:卢瑞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肌酐、尿素氮、尿酸型监测运用到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损害患者中的功效.方法 选出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损害患者108例,并依据不同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3个组别,轻型组包括36例患者,中型组包括36例患者,重型组包括36例患者,并选出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的正常妊娠人44例当作对照组,为全部患者辅以西门子ADVIA2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加以监测,比较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结果 中型组、轻型组、重型组的肌酐、尿素氮、尿酸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的肌酐、尿素氮、尿酸高于轻型组、中型组,中型组的肌酐、尿素氮、尿酸高于轻型组(P<0.05).结论 肌酐、尿素氮、尿酸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损害患者中会有所上升,且依据肾损害的逐步进展而有所上升,对中型与重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损害患者具备较优的诊断功效.
作者:潘景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分析社区干预对手足口传染病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地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搜集的5,200例儿童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组(2,600例,接受社区干预方法)和N组(2,600例,未应用社区干预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常见症状发生率(发热、头痛、咳嗽、咽痛、腹痛、呕吐等).结果 M组发热、头痛、咳嗽、咽痛、腹痛、呕吐等常见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干预对手足口传染病控制的效果显著.
作者:秦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本文报道孕期漏检罕见抗G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1例.
作者:党盼玉;夏爱军;张保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两种不同方案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7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分组检验实验探讨,分别行微生物快速培养和快速血清学两种方法检验,其中实验方法为快速血清学,对比方法为微生物快速培养.结果 阳性检出率方面,对比方法和实验方法分别为92.31%、70.51%,数据差异比较明显(P<0.05).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75.00%,阴性符合率:83.33%.结论 与快速血清学检验方法相比,实施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可提高阳性率,有助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推广意义明显.
作者:路畅;马艺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在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分型中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50例的血清标本,利用总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毛细管区带电泳-免疫消减法电泳以及免疫固定电泳,对血清样本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有49例通过血清蛋白电泳检出底部狭窄,区域有α区、β区,或者γ区,或者β区和γ之间,高尖的M蛋白峰;IgA k型、IgAλ型有各5例,IgG k型、IgGλ型各15例,IgM k型有2例,双克隆k型有1例,k型轻链型有4例、λ轻链型型3例;免疫球蛋白定量、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基本和毛细管区带电泳-免疫消减法结果一致.结论 在多发性骨髓瘤中通过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M蛋白以及存在M蛋白患者的具体免疫类型,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冯振华;杨婷婷;戴伟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110例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并对其不合格原因以及所占百分比进行整理和归纳,然后加以分析.结果 在110例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中,其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标本量少(21.81%)、凝血(37.27%)、溶血(12.72%).结论 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在采集血液标本时的工作规范以及操作规范,以此保证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有效性.
作者:杨文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乳腺肿瘤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干预方式.方法 选取64例乳腺肿瘤术后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常规化护理+疼痛护理干预),各32例.结果 研究组术后24 h、48 h、72 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疼痛护理干预后,可以大大减轻乳腺肿瘤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梁颖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急诊应用胺碘酮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64例(2015年10月14日-2017年10月14日期间)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胺碘酮),各20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75.00%,低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6.87%),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吴新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尿常规检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别进行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尿沉渣镜检的各项指标的检出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尿常规干化学法(P<0.05).结论 在尿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能够弥补各自的不足,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袁成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重症中毒患者采取床边血流灌流(HP)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择急重症中毒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与床边血流灌流治疗,同时做好护理干预,总结临床效果.结果 2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抢救及护理干预后,18例痊愈出院、1例放弃治疗、1例病情特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床边血液灌流应用在急重症中毒患者中有不错的效果,积极做好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借鉴.
作者:陈伟群;刘正生;李芹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不同空腹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于本院进行血液检验的6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在采集后的1 h、3 h、6 h进行检验,并对比检验结果.结果与采血1 h时相比,结果 显示3 h后血糖指标会有明显上升(P<0.05),6 h后总蛋白、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丙谷转氨酶、尿素氮水平与1 h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3 h、6 h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指标与1 h的对比则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不同空腹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会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产生明显影响,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在标本采集后尽快进行生化检验.
作者:谢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在各种疾病出现比例的临床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8例病毒感染性传染患者纳入至本研究中,运用光学显示镜对入选患者的血涂片上的异型淋巴细胞分型进行统计、观察与记录.结果 入选患者中,有53例患者检出Ⅰ型异型淋巴细胞,共计32例患者检出Ⅱ型异型淋巴细胞,共计检出13例Ⅲ型异型淋巴细胞,此外,我们还发现54例异型淋巴细胞检出在5%-10%之间,在总入选患者中的占比为55.1%,而有44例患者的异型淋巴细胞检出情况大于10%,在总入选患者中的占比为44.9%.结论 为病毒感染性传染患者进行检测,检测患者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检出率高的是Ⅰ型异型淋巴细胞,为病毒感染性传染患者进行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可有效提升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确诊率,为患者尽早诊断疾病及早期干预治疗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夏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对疟疾血细胞进行分析检测,并针对得到结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2月省市医院就诊的疟疾患者57例,获取血细胞涂片,对其进行五分类血细胞分析,针对检测结果完成分析观察.结果 在57例血细胞涂片中,间日疟45例,恶性疟12例.其中,白细胞正常41例(71.93%),白细胞减少10例(17.54%),白细胞升高6例(10.53%).在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百分比减少24例(42.11%),升高7例(12.28%),正常16例(28.07%),出现可疑现象10例(17.54%).单核细胞百分比正常23例(40.35%),升高27例(47.37%),减少5例(8.77%),无分类结果2例(3.51%).出现白细胞异常散点图7例(12.28%),且均为间日疟.红细胞正常39例(68.42%),减少12例(21.05%),升高6例(10.53%).血小板减少41例(71.93%),升高2例(3.51%),正常14例(24.56%).结论 在血常规检查当中,如果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直方图异常,并且白细胞分类及散点图异常时,需要进行血涂片检查,寻找有无疟原虫.
作者:陆海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方法 选取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检查,观察组患者行生化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诊断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诊断有效率为62.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有效提高诊断有效率,临床应用广泛.
作者:江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提高门诊患者留取24h尿蛋白定量检测标本的合格率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来我院门诊行24 h尿蛋白量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标本的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标本合格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 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标本留取是否合格可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可影响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通过规范化流程的指导,可显著提高标本的合格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雪姣;崔巧儿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临床行血常规检查时采用末梢血、静脉血不同采血方式检测的价值.方法 以2016年7月-2017年9月期间入院行健康检查的185例体检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体检者均取血行血常规检查,按挂号单双数分组,观察1组人数93例(取静脉血进行测定)、观察2组人数92例(取末梢血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查结果中常规指标水平差异.结果 组间比较观察1组静脉血的PLT、Hb、RBC、HCT高于观察2组末梢血,而1组静脉血的WBC水平低于观察2组(末梢血)(P<0.05).结论 临床在血常规检查中选择静脉血进行检查,相关指标结果更为准确.
作者:杜作江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