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目的 研究在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分型中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50例的血清标本,利用总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毛细管区带电泳-免疫消减法电泳以及免疫固定电泳,对血清样本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有49例通过血清蛋白电泳检出底部狭窄,区域有α区、β区,或者γ区,或者β区和γ之间,高尖的M蛋白峰;IgA k型、IgAλ型有各5例,IgG k型、IgGλ型各15例,IgM k型有2例,双克隆k型有1例,k型轻链型有4例、λ轻链型型3例;免疫球蛋白定量、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基本和毛细管区带电泳-免疫消减法结果一致.结论 在多发性骨髓瘤中通过应用毛细管电泳技术,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M蛋白以及存在M蛋白患者的具体免疫类型,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冯振华;杨婷婷;戴伟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58例尿液检验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归纳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并提出可行对策.结果 本组1,358例患者,21例尿液检验不合格,占1.54%(21/1,358).关于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7例(33.33%)容器不达标,5例(23.81%)标本污染,2例(9.53%)采集时间不合适,2例(9.53%)标本量少,1例(4.76%)送检时间延长,1例(4.76%)标记不清楚,3例(14.28%)其他.结论 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对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临床检验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检验操作各个环节,控制影响因素,提高检验准确率.
作者:黄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我院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用美国BD公司的Bactec FX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培养,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所有原始数据采用WHONET5.6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3,380株,包括革兰阳性菌1,688株(49.9%);革兰阴性菌1,557株(46.1%);真菌135株(4.0%),分离率高的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人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分别为44.5%和31.1%,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分别为65.3%和60.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耐唑胺的葡萄球菌.检出率较高的科室分别是急诊科重症监护病区(18.0%)、内窥镜科病区(9.0%)、神经内科病区(8.3%)、神经外科病区(8.0%)、心血管外科病区(7.0%)、呼吸科病区(5.7%)、肝胆外科病区(4.6%).急诊科重症监护病区病原菌检出多,是因为该病区患者多为重症高危人群,与侵入性治疗、住院时间较长、长期卧床造成免疫力低下以及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有关.结论 快速、准确的血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是诊断和治疗菌血症和败血症的重要依据,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并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任微;林森;赵汐渟;张苗;褚美玲;王璐;张明磊;王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不同入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ODI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于本院就诊的胸腰段骨折患者11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55例)和B组(55例),A组患者给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B组患者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ODI功能优良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B组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都比A组的明显降低(P<0.05);B组的ODI功能优良率比A组的明显增加(P<0.05).结论 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能够有效地缩短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减轻患者术中组织损伤,促进术后功能的康复.
作者:刘永亮;杨艳丽;刘合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诊断中血糖与尿糖检验价值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2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糖和尿糖检验,分析患者检验后的尿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情况.结果 通过检验结果分析,接收的122例患者检出尿糖阴性患者15例,阳性107例;在血糖检验中检出空腹血糖正常11例,空腹血糖升高111例;餐后2 h血糖正常17例,餐后2 h血糖升高105例.结论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进行血糖与尿糖检验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程丽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躁狂症患者血锂浓度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方法 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狂躁症患者中,随机抽取94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均为门诊患者,观察组为住院患者.对比分析两组在不同温度和时间点上的血锂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随着时间点的延长,血锂浓度增加,且两组的0 h血锂浓度分别与本组6 h、24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不同温度和时间点上的血锂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锂浓度检测中,取得血锂标本后尽快检测,并进行低温封闭保存,然后严密监控其采血时间和碳酸锂血药浓度,以提高狂躁症患者血锂浓度检测的准确度.
作者:卢瑞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与非瘢痕子宫行剖宫产后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1月收入的124例再次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前次分娩方式是否为剖宫产分为两组,各62例,观察组产妇为前次妊娠分娩方式是剖宫产,对照组选择分娩方式为非剖宫产,观察两组产妇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恶露持续时间情况,并统计两组产妇分娩后相关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延长、产后恶露持续时间也增加,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在产后妊娠不良事件发生中,观察组产后出血、严重粘连、脏器损伤、先兆子宫破裂及新生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剖宫产术增加了妊娠妇女再次妊娠后行剖宫产的治疗风险,因此临床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需按照剖宫产指征严格执行而慎重选择.
作者:郑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在门诊采血室消毒隔离中应用PDCA对减少缺陷的效果.方法 将970例接受采血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找出工作中反复存在的问题.包括从护士、患者及管理等3个方面讨论采血室消毒隔离的护理质量主要缺陷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进行下一轮PDCA循环.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针刺伤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9.18%、0.21%、1.21%,对照组分别为95.46%、2.27%、1.86%,P<0.05.结论 PDCA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门诊采血室护理质量,有效预防交叉感染,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曹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短期应用静脉推注前列地尔对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分早期组30例,临床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短期应用静脉推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及尿白蛋.结果 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糖、肌酐、尿素氮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尿白蛋白、尿总蛋白水平都有所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早期组和临床期组治疗后的尿白蛋白、尿总蛋白水平比治疗前有所降低,早期组明显低于临床期组.治疗后,两组的肾功能和症状都明显缓解,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早期组优于临床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短期应用静脉推注前列地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有效预防并发症,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俊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产科护理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在建立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上的研究方兴未艾,现行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还没有提出明确的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为了能够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必须要建立合适的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满足孕产妇及其家属对分娩治疗的需求,从而推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因为改良后的德尔菲法具有集思广益的特性,所以本文应用改良后的德尔菲法来建立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从而得出认同度比较高的结论,为临床护理管理和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柳正丽;陈百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不同采血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80例需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末梢血)和观察组(静脉血),每组患者90例,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采血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含量(Hb)均低于观察组,而白细胞计数(WBC)则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更加稳定、准确,临床血常规检测中建议使用静脉血采血的方法.
作者:蒋树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骨科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43例),临床路径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43例),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临床路径组在健康教育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评分方面取得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临床护理路径为骨科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评分结果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疗效及质量.
作者:崔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细菌室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 机械通气时间≥1周、感染前住院时间长、有经验性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鼻饲机械介入操作等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需要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当早期行细菌学检查确定致病菌,且应当减少鼻饲等机械介入操作,降低经验性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频率,减少患者机械通气的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可降低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感染率.
作者:王琼;李军;吴晓春;倪玲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项生化指标在糖尿病早期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80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尿素(Urea)、尿微量白蛋白(UAlb)、β2微球蛋白(U-β2MG)及胱抑素C(Cys-C)检查,比较两组各生化指标水平及各指标在糖尿病早期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Urea、UAlb、U-β2MG及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rea、UAlb、U-β2MG及Cys-C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项生化指标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阳性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庆;高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急腹症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处理诊断图像.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B超检查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病理检查和临床诊治确诊其中13例患者为阑尾炎(15.11%)、10例为胆囊炎/胆石症(11.63%)、10例为泌尿系结石(11.63%)、9例为肠梗阻(10.47%),其中肠套叠4例、肠道肿瘤伴肠扭转以及结肠癌肠道狭窄各2例、肠粘连1例、8例为胰腺炎(9.30%),其中水肿型5例、出血坏死型2例、过敏性紫癜1例,其余36例为其他疾病.而CT检查结果显示,13例为阑尾炎、9例为胆囊炎/胆石症、9例为泌尿系统结石、9例为肠梗阻、8例胰腺炎、38例为其余疾病.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67%,仅出现2例误诊(其中胆囊炎与泌尿系统结石各1例),误诊率为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腹症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重建影像诊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诊断准确率较高,因而可以在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诊断治疗中加以推广.
作者:冯庆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近几年来,我国的医疗事业有着很大的进步,教育行业为医疗事业不断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其在基础教学中的发展关系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同时高职教育中的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在我国医疗事业当中占有重要位置,文章就围绕高职教育中的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展开叙述,希望能够推动能够我国医疗事业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库热西江·托呼提;奥布力喀斯木·图尔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并归纳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在筛查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检测的42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将其分为静止型地中海贫血组和非静止型地中海贫血组,每组21例患者,纳入同期2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三组研究对象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三组对象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研究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型地中海贫血组和非静止型地中海贫血组两组地中海贫血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在筛查地中海贫血中具有指导型意义,地中海贫血患者两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体检者,因此在机体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时,应警惕地中海贫血的发生.
作者:朱晓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重症中毒患者采取床边血流灌流(HP)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选择急重症中毒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与床边血流灌流治疗,同时做好护理干预,总结临床效果.结果 2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抢救及护理干预后,18例痊愈出院、1例放弃治疗、1例病情特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床边血液灌流应用在急重症中毒患者中有不错的效果,积极做好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借鉴.
作者:陈伟群;刘正生;李芹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中医结合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7年5月-2018月3月期间收治的胃脘痛患者72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西药铝碳酸镁、奥美拉唑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2%(35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55%(2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后期观察组患者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得到患者广泛认可.结论 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干预治疗胃脘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既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能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临床胃脘痛的复发率,中西医联合治疗,安全系数高,无明显不良反应,获得患者一致认可和青睐,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
作者:杨新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研究目前院前急救急诊所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具体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院前急救、急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保障急救工作快速有效、安全便捷进行展开,使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患者救治率得到提升.
作者:郑明素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