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分析

谢利莎

关键词:心理干预, 护理, 恶性肿瘤, 妇科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方法 选取2008年4月-2010年6月我院治疗的1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8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DS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够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其负面情绪.结论 护理干预影响较为显著,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如施行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较为稳定,对护理的进行也较为满意,投诉率明显下降,这对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大的意义.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方法 由专业的检验人员对患者的医学检验样本进行资料复查,分析整理出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 在本文研究的84例患者当中,他们的标本误差原因主要是受到药物因素的影响,其次是标本采集、保存、送检和实验室所带来的影响.结论 对于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提升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减少临床误差的存在,有效地使得临床医学检验能够在患者的疾病检验当中发挥作用.

    作者:陈晓莉;王德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持续质量改进用于急救仪器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持续质量改进用于急救仪器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脑外监护病房急救仪器管理的资料和情况,分析其不足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后将改进后效果与未改进前进行对比.结果 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前,对仪器会进行完好率检查并按照规范严格使用为36.6%,改进后增加到100%;医护人员对于持续质量改进的认知也由改进前的20%提高到83.6%;改进前仪器的完好率为82%提高到改进后的100%.结论 采用持续质量改进进行急救仪器的管理,利用其规范、科学、系统的特点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要求,提高其积极性和急救仪器的完好率,为临床进行急救保驾护航,故值得进行借鉴和使用.

    作者:陈祺;童孜蓉;吴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隐血检验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并比较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行尿液潜血检验的尿液标本12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尿液标本同时予以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结果 两种方法检验结果中均有20例为阳性标本,若以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作为标准,则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结果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分别为15.00%、7.22%;若以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结果作为标准,则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分别为30.00%、3.23%.结论 尿液分析仪隐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应将两种检验方法联合运用,互为补充,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作者:罗太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效果

    目的 探究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甲肝标本30例(A组),戊肝标本30例(B组),对两种标本均采取酶联免疫法(ELISA)和化学发光法来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效果.结果 化学发光法检验甲肝、戊肝标本的准确率分别为96.7%和93.3%,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法(ELISA)的80.0%和76.7%,两组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 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采取化学发光法的效果更好,能够显著提升检验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张美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方法检测分枝杆菌对结核病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检测分枝杆菌对结核病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经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的研究组中,入选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均显示阳性,同时选择同时入院治疗的非肺结核病且痰涂片镜检抗酸杆菌阴性者10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两组入选者均运用TST、T-SPOT.TB、TB-DNA及TB-Ab进行检测,观察四种检测方法同时比较四种方法的准确性、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T-SPOT.TB、TB-DNA、TB-Ab及TST的敏感度分别为98.3%(118/120)、79.1%(95/120)、51.6(62/120)及73.3%(88/120);特异度分别为90.1%(92/102)、80.3%(82/102)、70.5%(72/102)及74.5%(76/102);准确度分别为94.5%(210/222)、79.2%(177/222)、60.3%(134/222)及73.8%(164/222),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有他三种检测方法取得的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 运用T-SPOT.TB为肺结核患者进行检测,其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突出,可快速准确的诊断肺结核疾病,是临床检验肺结核的佳方法.

    作者:李静;张艳;郑锦仁;赵淑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分析

    目的 探讨Hp感染下患者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关联性,以期能够更加全面了解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安全保障.方法 本次临床实践回顾性统计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并接受胃镜检查、碳14呼气试验患者150例.其中,90例为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选取了同期接受检查的60例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本组60例同样接受相关检查的情况.综合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实际情况.结果 乙型肝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要显著高于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P<0.01).在与Hp感染关系比较方面,胃溃疡患者中阳性检出率无差异(P>0.0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 乙型肝炎十二指肠溃疡与Hp感染相关性为显著;慢性乙型肝炎胃溃疡和乙肝肝硬化胃溃疡与Hp感染并无相关性.

    作者:廖树兰;谢伟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加味逍遥丸的临床应用

    逍遥丸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逍遥散方,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应用疗效.在药物祖方中涵盖了白芍、柴胡、茯苓、薄荷及当归等中成药,在临床中通常将其引用于妇科的诸多疾病治疗中,由此本文针对加味逍遥丸的临床治疗应用做出综述.

    作者:崔华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管理与输血安全

    为进一步保障医疗过程中输血安全、有效、及时,本文通过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措施,了解质量控制措施,并于此基础上分析其对输血安全作用.

    作者:黄新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

    目的 研究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 本文为了提升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排查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对本院的124例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了调研.结果 痰液标本占41.13%,尿液标本占24.19%,分泌物标本占6.45%,粪便标本占4.84%,无菌液标本6.45%,血液标本占16.94%,其中痰液标本,尿液标本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较比其他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取样不规范和标本污染是造成微生物标本不和格的主要原因.本文根据自身实际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的原因,希望为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程绍云;刘存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研究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测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 对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测准确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站120例血液检验者,抽签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血液检验者,取实验组溶血标本和对照组非溶血标本,并进行肝功能检验,对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测准确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实验组研究对象的-谷氨酰转肽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浓度相对对照组研究对象较低,实验组研究对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总蛋白TP浓度相对对照组研究对象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标本能够导致肝功能检验结果出现偏高或偏低的情况,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具有较大的影响.

    作者:曹振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本文研究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200例进行分析,首先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标本进行检验,然后对同样的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检,分析并比较两种方式的检验结果.结果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正常的标本有77例,异常的标本123例;而血涂片镜检发现结果正常标本中有3例为异常,假阴性率3.89%(3/77),结果异常标本中有31例为正常,假阳性率25.2%(31/123),共105例正常标本,95例异常标本,两种检验方式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将其联合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可有效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杨改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析粪便涂片在诊断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失调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粪便涂片在肠道菌群失调所致小儿腹泻的诊断中所具有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腹泻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采集其粪便标本,给予大便常规检查与革兰染色涂片镜检,观察其肠道菌群失调状况.结果 100例患儿中有80例(80%)患儿的粪便涂片符合肠道菌群失调标准,其中有19例(47.50%)患儿为I度肠道菌群失调,有13例(32.50%)患儿为II度肠道菌群失调,有8例(20.00%)患儿为III度肠道菌群失调.在菌群失调的粪便涂片中,符合G+菌增多性失调标准的有11例(27.50%),符合G-菌增多性失调标准的有25例(62.50%),符合全菌减少标准的有4例(10.00%).并且,有11例(27.50%)患儿的粪便涂片中可见真菌孢子.结论 滥用抗生素可引发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小儿腹泻,给予粪便涂片检查可以准确诊断出腹泻患儿的肠道菌群失调状况,进而制定针对性方案进行有效治疗.

    作者:孙雪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体检工作中护理干预对临床检验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临床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单位来院体检人员140人,对其检验前护理干预工作进行观察和记录,并统计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临床检验前护理干预工作中样本的核对、采集和保存会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规范的临床检验前护理干预工作是保证临床检验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淑贞;王茜;刘爱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白细胞、单核细胞、C反应蛋白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白细胞、单核细胞、C反应蛋白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406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5天此三项水平及体温、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结果 所有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中三项水平均有升高,非感染组患者的结果值在48 h-72 h内恢复至正常水平.感染组患者白细胞峰值为(26.8±2.4)×109/L,单核细胞为(1.32±0.32)×109/L,C反应蛋白为(178.1±29.14)mg/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白细胞(10.2±1.8)×109/L(t=26.56,P=0.00);单核细胞(0.61±0.17)×109/L(t=33.21,P=0.00);C反应蛋白(56.0±16.8)mg/L(t=25.23,P=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0.58±0.45)h vs(1.04±0.08)h,t=0.06,P=0.94]、体温[(37.5±0.8)oC vs(37.5±0.7)oC,t=-0.05,P=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多于非感染组[(830±55)mL vs(360±42)mL,t=32.31,P=0.00].结论 白细胞、单核细胞、C反应蛋白浓度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些指标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基本实现髋关节置换术感染的早期诊断.

    作者:钟巧妮;黄变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类型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同类型贫血患者252例作为观察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0例作为对照组,对健康人进行血液检查,比较两组对象血液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MCH、MCV、MCHC等指标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MCHC、MCH、MCV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对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临床血液检测中,通过对患者血液的MCHC、MCH、MCV进行分析可以为不同贫血类型的患者诊断与鉴别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帮助.

    作者:阿爽;江晓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药物在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7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甲组、乙组、丙组,每组均30例,对比四组患儿通过不同治疗方法干预后的临床效果及总有效率.结果 甲组患儿总有效率为(29例)96.67%,乙组总有效率为(27例)90.00%,丙组总有效率为(25例)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手段治疗后,甲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临床效果显著,获得了患者家属一致认可.结论 临床在采取不同方法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过程中效果参差不齐,但在使用口服英康利治疗后的效果为理想,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

    作者:吕欣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对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进行检测的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性病门诊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26例男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按摩提取前列腺液培养分离鉴定的各种病原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检验后发现,检出病原体阳性率为82.7%,解尿支原体感染率(41.6%)和金葡萄球菌感染率(12.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前列腺液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可以更好了解性病相关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原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作者:梁绍治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孕产妇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孕产妇中的应用,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1日收治的19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不同组之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何差异.结果 孕妇在生产后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时间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水平明显不同(P<0.05),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水平随着孕周的增加有明显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 孕产妇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会因生产方式和孕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提早发现并治疗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类的和血栓性疾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江若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查结果分析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查结果.方法 本次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60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进行精液检查,进一步对精液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360例男性不育患者经精液检查结果显示:①外观,红色12例(3.33%),淡黄色28例(7.78%),乳白色320例(88.89%).②精液量,2 mL-5 mL有260例(72.22%)、<2 mL有54例(15.00%),>5 mL有46例(12.78%).③液化时间,0.5 h-1 h有202例(56.11%),>1 h或不液化158例(43.89%).④黏稠度,正常198例(55.00%),增加118例(32.78%),降低44例(12.22%).⑤存活率,≥60%有270例(75.00%),<60%有90例(25.00%).⑥活动力,0级-1级144例(40.00%),II级-III级216例(60.00%).⑦精子计数,≥20×106/mL有280例(77.78%),<20×106/mL有80例(22.22%).此外,本次360例男性不育患者,无精子12例(3.33%)、正常48例(13.33%)、有异常300例(83.33%).结论 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在质量及数量上均存在问题,男性不育主要原因为精液异常,且精液液化不良及精子活动力低则是男性不育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引起重视.

    作者:李采霞;杜娟;王小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饮食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 研究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饮食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12月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加强围手术期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外营养供应、首次排气、拆线等时间、排便功能评分等较对照组显著较好(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71%)较对照组(28.57%)显著较低(P<0.05).结论 针对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加强饮食护理,可显著改善其术后恢复情况,并能减少其各种并发症,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董剑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