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325例的临床回顾分析

张云山;李馨;贺声;邱璇;任贺;徐涛

关键词:超声检查, 活组织检查, 淋巴结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关键技术及超声对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科接受超声引导淋巴结穿刺活检的325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穿刺靶淋巴结大小0.8 cm×1.0 cm~5.0 cm×7.0 cm.每例患者穿刺针数3~6针.穿刺组织病理学结果:淋巴结恶性病变230例(70.77%,其中转移性癌134例,恶性淋巴瘤96例);良性病变87例(26.77%,其中特异性感染82例,非特异性感染5例);性质不确定8例(2.46%).317例(97.54%)所取组织量能满足病理定性诊断要求.以病变淋巴结长径/短径<2、髓质结构不清晰联合淋巴结内多支血管、动脉阻力指数≥0.65为标准诊断,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76.41%.结论 超声引导淋巴结穿刺活检技术方法简便易行,是定性诊断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可靠手段.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换药方法治疗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效果观察

    褥疮的发生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产生于软组织之上的机械力,包括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1]);内源性因素决定于软组织衰竭的敏感性,包括营养不良、贫血、大小便失禁及感染等因素.本文在结合高蛋白饮食、补充维生素、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基础上,采取新型换药法治疗老年卧床患者褥疮,效果较好.

    作者:刘莹;王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心包积液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4年5月-2009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28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心包积液穿刺置管引流术均获得成功.术中超声均能较清晰显示穿刺针穿人心包的位置、导丝进入心包腔的行进方向及深度、导管在心包腔的位置等.并发症主要有疼痛、渗血、引流管阻塞及脱出等.结论 在心包积液的诊治中,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实时、准确,置管快捷、方便、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可在床边进行,是目前心包积液安全而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顾兵;朱荣峰;郭建锋;李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超声表现特征,评价超声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手术证实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分别计算超声对十二指肠溃疡、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及局部包块的检出率,并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术前超声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例,腹腔游离气体18例,腹腔积液25例,腹部包块14例.X线平片或透视发现膈下游离气体21例,未能显示腹腔积液及腹部包块,更无法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直接征象.结论 对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超声在显示腹腔游离气体方面与x线检查相当,还可显示腹腔积液、肿块等X线无法显示的间接征象,尤其是可部分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直接征象,弥补了X线检查的不足,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贾化平;梁会泽;孙志英;周环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肾皮质血流灌注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结合时间一强度曲线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前后肾皮质血流灌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诊断为肾结石患者行ESWL,于ESWL前、ESWL后即时分别行CEUS检查.用ACQ软件定量测量碎石靶区肾皮质血流灌注参数值,观察指标为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达峰强度(PI)及速度参数(β).结果 AT、TTP、β值ESWL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值ESWL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WL后PI值小于ESWL前PI值.结论 CEUS定量分析技术能显示ESWL前后肾皮质血流灌注的变化,反映肾的微小损伤,可以成为监测ESWL肾损伤的新手段.

    作者:王丹郁;梁峭嵘;谭清波;俞抒姝;黄春燕;刘照宏;梁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介入治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TRAS患者22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治疗10例(球囊组),内支架治疗12例(支架组).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内血压、肾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与同期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6例TRAS患者(药物组)进行比较.结果 球囊组技术成功率90.00%,支架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在血压及肾功能改善方面,球囊组和支架组均取得显著疗效,两组近期疗效未见明显差异,药物组疗效不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2年,支架组再狭窄率16.67%,除1例不明原因治疗无效外,其余11例均能比较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球囊组手术失败1例,再狭窄率达40.00%.结论 内支架植入术可作为TRAS特别是Ⅰ型及Ⅱ型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谭小云;陈德基;何明基;申刚;李汉文;王广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血清HIF-1α与VEGF的相关性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PL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探讨其与TACE疗效及肿瘤复发、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0例PLC患者接受TACE治疗前、术后1天、1周、1个月接受血清HIF-1α、VEGF含量检测,对照组为20名健康体检者.结果 40例PLC患者TACE术前血清HIF-1α、VEGF含量为(154.94±83.29)pg/ml、(264.00±148.1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天为(570.64±230.87)pg/ml,(362.07±102.25)pg/m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1周为(198.62±92.11)pg/ml、(283.52±145.46)pg/ml,较术后1天明显下降;术后1个月完全缓解(CR)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含量为(133.96±57.02)pg/ml、(150.96±84.89)pg/ml,较术前明显降低.其中VEGF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部分缓解(PR)和稳定(SD)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含量为(255.74±123.44)pg/ml、(368.95±161.90)pg/m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PLC患者术前血清HIF-1α与VEGF含量呈正相关,血清HIF-1α与门静脉癌栓形成及肿瘤转移密切相关(P<0.05);血清VEGF的含量与肿瘤临床分期、门脉癌栓及有无包膜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检测PLC患者TACE治疗前后血清HIF-1α、VEGF含量,能为评估TACE疗效及判断肿瘤有无复发、转移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贾中芝;冯耀良;施海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325例的临床回顾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关键技术及超声对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科接受超声引导淋巴结穿刺活检的325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穿刺靶淋巴结大小0.8 cm×1.0 cm~5.0 cm×7.0 cm.每例患者穿刺针数3~6针.穿刺组织病理学结果:淋巴结恶性病变230例(70.77%,其中转移性癌134例,恶性淋巴瘤96例);良性病变87例(26.77%,其中特异性感染82例,非特异性感染5例);性质不确定8例(2.46%).317例(97.54%)所取组织量能满足病理定性诊断要求.以病变淋巴结长径/短径<2、髓质结构不清晰联合淋巴结内多支血管、动脉阻力指数≥0.65为标准诊断,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76.41%.结论 超声引导淋巴结穿刺活检技术方法简便易行,是定性诊断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可靠手段.

    作者:张云山;李馨;贺声;邱璇;任贺;徐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子宫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植入性胎盘

    目的 探讨经子宫动脉途径治疗植入性胎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介入方法治疗15例植入性胎盘患者.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内灌注氨甲蝶呤50~100 mg,再用明胶海绵条(颗粒)栓塞子宫动脉.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并记录分析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均栓塞成功,之后1周宫内胎盘组织被成功清除.术中未见大量出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子宫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植入性胎盘安全有效、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小、成功率高,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曾志斌;明建中;沈比先;黄静;钟文新;楚二伟;宋其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鉴别诊断颈部肿物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颈部肿物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颈部肿物患者行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标本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本方法取材成功率为98.15%,组织病理学诊断率为97.22%,并发症极少.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一种微创、快速、安全、简便的取材方法,在颈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颈部肿块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郑曙光;吴凤霞;杨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25)I粒子植入对人肝癌细胞裸鼠HepG2移植瘤的杀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人肝癌细胞裸鼠HepG2移植瘤的杀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20个人肝癌细胞HepG2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3个治疗组分别接受18.5 MBq、29.6 MBq,37.0 MBq的~(125)I粒子治疗,对照组不接受治疗.采用经皮肿瘤组织直接植入的方式分别将不同剂量~(125)I粒子植入各治疗组小鼠的瘤体内,每只小鼠瘤体内植入1粒~(125)I粒子.至治疗第28天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行常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杳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光镜下各治疗组肿瘤细胞呈不同程度凝固性坏死,周围广泛纤维化;对照组肿瘤细胞丰富,呈增殖样生长.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各治疗组中Bax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并随~(125)I粒子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各治疗组中Bcl-2的表达及Bcl-2/Bax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并随~(125)I粒子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Bcl-2、Bax阳性率及Bcl-2/Bax比值在各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及各治疗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可通过下调Bcl-2/Bax的比值促进裸鼠HepG2肝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程度及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与剂量成正比.

    作者:赵媛;刘鹏程;王荣福;崔永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左心室巨大假性室壁瘤1例

    患者女,28岁,阵发性心悸半年,加重半个月.既往无手术史、外伤史,10余年前有长期发热病史.查体心尖部可闻及4级/6G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T波倒置.X线胸片:两肺淤血,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左心缘下段局限性向外膨凸,内可见钙化影,心胸比0.66.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左心室后壁心肌连续性中断,破口外探及大片液性暗区,二尖瓣后叶脱垂.

    作者:万俊义;赵世华;蒋世良;李世国;闫朝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肝移植术后肝内及肝周异常的超声表现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肝内及肝周异常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肝内及肝周出现异常的超声声像图.结果 114例患者中,96例出现肝周积液,19例见肝周积血或血肿形成,1例肝内血肿,肝段缺血坏死2例,胆漏7例,胆汁瘤3例,移植肝局灶性脂肪浸润3例,肝内实质性肿块6例.结论 超声检查对诊断肝移植术后肝内及肝周异常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洁;肖春华;王妍;迟昆燕;杨云霞;李晓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穿刺治疗浅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目的 探讨利用高频超声探头引导治疗浅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3例浅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患者采用高频超声探头引导穿刺治疗.结果 治疗33例患者,治愈率100%.其中6例治疗3次;6例治疗2次;21例治疗1次.结论 高频超声探头引导介入治疗浅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可与肛肠外科手术相媲美,并且痛苦小、见效快、无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宏;姜进军;于红娜;刘瑞华;曹小丽;杜汪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碘化油肝动脉栓塞对灌注型射频消融的影响: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碘化油肝动脉栓塞对灌注型射频消融的影响.方法 中华小型猪10头,随机分为栓塞组与对照组.对栓塞组先行肝动脉碘化油栓塞再行灌注型射频消融,对照组仅行灌注型射频消融.消融后即刻行CT、MR扫描,之后处死实验猪取肝脏观察,比较凝固性坏死灶的形态、体积.结果 栓塞组与对照组均可见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凝固性坏死灶,栓塞组消融灶小径为(31.76±3.43)mm,对照组为(27.23±3.49)mm,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5,P<0.05);栓塞组消融灶平均体积为(54.47±9.98)cm~3,对照组为(20.90±5.68)cm~3.栓塞组消融灶体积为对照组的2.6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24,P<0.05).结论 灌注型射频消融前行动脉栓塞可有效地扩大射频消融灶的范围.

    作者:宋莉;佟小强;王健;杨敏;吕永兴;邹英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手屈指肌腱损伤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手屈指肌腱损伤急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探头对21例急诊手屈指肌腱损伤患者行术中探查,观察肌腱损伤程度、回缩部位及血运状况.结果 高频探头可以准确清晰判断肌腱损伤程度、判定断裂部位和两端肌腱的位置,完全断裂表现为连续的肌腱纤维层状高回声和腱周腱鞘薄层低回声在伤口处连续性完全中断,为低回声、无回声所替代.结论 肌腱损伤术中超声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减轻局部粘连、确保术后血管再通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雯;齐杰;刘艳杰;梁剑虹;王晨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肝门部胆管癌不同胆汁引流方式的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经皮经肝胆汁引流方式对Bismuth Ⅱ~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97例BismuthⅡ~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按照不同引流方式分组:单侧和双侧引流组,每组又分为支架引流和引流管引流,比较各引流方式的术后疗效.结果 单、双侧引流组的近期总胆红素下降程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5和6.7个月,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单侧支架引流与引流管引流、单侧与双侧支架引流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0、6.5、6.0、4.3个月,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引流管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结论 对BismuthⅡ~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可行单侧胆管引流以减轻黄疸,以胆管内支架治疗为首选,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且不影响近期胆红素下降和远期生存情况.

    作者:杨福玲;苏洪英;邵海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抽吸硬化介入治疗肝包虫囊肿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抽吸硬化治疗肝包虫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38例肝包虫囊肿患者行经皮肝囊肿穿刺抽吸囊液,抽尽后向囊内注入20%~25%无菌高渗盐水或95%无水乙醇,注入量约为抽出量的25%~50%,保留5~15 min后全部抽出,再注入5~10 ml予以保留.术前术后结合口服抗包虫药阿苯达唑30~50mg/kg治疗.术后定期行超声随访,1年内3个月复查1次,1年后每年复查1次.结果 治疗中1次穿刺成功率100%,6个月后16例囊肿缩小50%、22例缩小30%.1年后34例治愈,3例显效,1例好转.其后囊肿逐渐缩小,直至钙化,治愈率达100%.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抽吸硬化治疗肝包虫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作者:五四;郑云慧;陈焕新;才让卓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肝腺瘤的CT及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腺瘤的CT、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误诊原因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腺瘤患者的CT及MRI资料.CT扫描包括平扫及三期(动脉、门脉、延迟)增强扫描;检查为常规扫描,其中2例另外接受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结果 8例肝腺瘤患者中,4例表现较为典型,均做出正确诊断;4例表现不典型,其中3例误诊为肝癌,1例误诊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例肝腺瘤的~1H-MRS可见肿瘤组织与瘤周正常肝组织胆碱峰的差异不明显.结论 肝腺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表现不典型时易误诊.~1H-MRS对肝腺瘤可能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陈鹏;赵卫东;张红宇;秦慧娟;刘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术前3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应用3种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的50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全身化疗组13例,单纯动脉化疗(TAC)组19例,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18例.观察化疗后的肿瘤缓解情况、肿瘤缩小率及不良反应、术中出血以及术后标本提示的预后不良因素(包括脉管癌栓、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卵巢转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AC组和TACE组的肿瘤缓解情况、肿瘤缩小率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全身化疗组(P<0.05);TAC组和TAC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CE组的脉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另外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病例在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卵巢转移等因素和化疗后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术前TAC和TACE优于全身化疗.与TAC相比,TACE有望减少脉管癌栓、盆腔淋巴结转移等预后不良因素的发生.

    作者:范岳锋;金龙;洪楠;高健;陈雷;王建六;杜湘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桥本甲状腺炎

    目的 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HT)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为HT的患者65例(病例组)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另选取60名甲状腺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记录甲状腺的大小、回声、甲状腺实质的血流分布状况、伴发结节情况、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参数、病理改变和临床化验指标等.结果 病例组甲状腺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t=10.748,P<0.001),甲状腺回声不同程度弥漫性对称减低(51/65,78.46%),甲状腺内弥漫分布线样强回声(46/65,70.77%),单发或多发桥本结节(6/65,9.2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表现为血流明显增加(36/65,55.38%)、血流轻度增加(25/65,38.46%)、血流减少或未见明显变化(4/65,6.15%).3种现象间的T3、T4、TSH、V_(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T的二维超声影像、CDFI表现、临床生化及病理表现关系密切,超声对于H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邵玉红;倪海英;邹英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