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岳锋;金龙;洪楠;高健;陈雷;王建六;杜湘珂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颈部肿物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颈部肿物患者行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标本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本方法取材成功率为98.15%,组织病理学诊断率为97.22%,并发症极少.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一种微创、快速、安全、简便的取材方法,在颈部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颈部肿块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郑曙光;吴凤霞;杨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骨穿刺活检技术在骨骼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857例骨骼病变患者.经扫描定位,按照病灶距离体表近和安全性原则选择佳进针层面与路径,采用8~13G骨穿针或16~18G弹枪式活检针,根据病变位置及性质运用不同穿刺技术获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操作过程耗时20~40min.所有患者取得的标本量均符合病理诊断要求.穿刺病理与手术病理相符者766例,占穿刺总数89.38%,无假阳性病例.术后2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15%,包括局部血肿22例,神经损伤1例,感染4例.结论 经皮骨穿刺活检安全、诊断准确率高,可用于转移性肿瘤、原发性骨肿瘤、肿瘤样病变及炎症性病变的诊断.合理地选择穿刺路径、穿刺器械及活检方法可提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
作者:张肖;赵瑞荣;肖越勇;吴斌;刘士榕;马旭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腺瘤的CT、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误诊原因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腺瘤患者的CT及MRI资料.CT扫描包括平扫及三期(动脉、门脉、延迟)增强扫描;检查为常规扫描,其中2例另外接受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结果 8例肝腺瘤患者中,4例表现较为典型,均做出正确诊断;4例表现不典型,其中3例误诊为肝癌,1例误诊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例肝腺瘤的~1H-MRS可见肿瘤组织与瘤周正常肝组织胆碱峰的差异不明显.结论 肝腺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表现不典型时易误诊.~1H-MRS对肝腺瘤可能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陈鹏;赵卫东;张红宇;秦慧娟;刘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利用高频超声探头引导治疗浅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3例浅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患者采用高频超声探头引导穿刺治疗.结果 治疗33例患者,治愈率100%.其中6例治疗3次;6例治疗2次;21例治疗1次.结论 高频超声探头引导介入治疗浅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可与肛肠外科手术相媲美,并且痛苦小、见效快、无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宏;姜进军;于红娜;刘瑞华;曹小丽;杜汪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PL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探讨其与TACE疗效及肿瘤复发、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0例PLC患者接受TACE治疗前、术后1天、1周、1个月接受血清HIF-1α、VEGF含量检测,对照组为20名健康体检者.结果 40例PLC患者TACE术前血清HIF-1α、VEGF含量为(154.94±83.29)pg/ml、(264.00±148.1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天为(570.64±230.87)pg/ml,(362.07±102.25)pg/m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1周为(198.62±92.11)pg/ml、(283.52±145.46)pg/ml,较术后1天明显下降;术后1个月完全缓解(CR)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含量为(133.96±57.02)pg/ml、(150.96±84.89)pg/ml,较术前明显降低.其中VEGF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部分缓解(PR)和稳定(SD)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含量为(255.74±123.44)pg/ml、(368.95±161.90)pg/m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PLC患者术前血清HIF-1α与VEGF含量呈正相关,血清HIF-1α与门静脉癌栓形成及肿瘤转移密切相关(P<0.05);血清VEGF的含量与肿瘤临床分期、门脉癌栓及有无包膜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检测PLC患者TACE治疗前后血清HIF-1α、VEGF含量,能为评估TACE疗效及判断肿瘤有无复发、转移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贾中芝;冯耀良;施海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肝内及肝周异常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肝内及肝周出现异常的超声声像图.结果 114例患者中,96例出现肝周积液,19例见肝周积血或血肿形成,1例肝内血肿,肝段缺血坏死2例,胆漏7例,胆汁瘤3例,移植肝局灶性脂肪浸润3例,肝内实质性肿块6例.结论 超声检查对诊断肝移植术后肝内及肝周异常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洁;肖春华;王妍;迟昆燕;杨云霞;李晓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超声引导对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引流,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00%(23/25),术后3~6日25例患者黄疸均减退.出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和肝内胆管超声测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胆汁外渗1例,引流出少量血性胆汁1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PTCD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及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周平安;杨宗仁;段世玲;高洁;宋江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关键技术及超声对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科接受超声引导淋巴结穿刺活检的325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穿刺靶淋巴结大小0.8 cm×1.0 cm~5.0 cm×7.0 cm.每例患者穿刺针数3~6针.穿刺组织病理学结果:淋巴结恶性病变230例(70.77%,其中转移性癌134例,恶性淋巴瘤96例);良性病变87例(26.77%,其中特异性感染82例,非特异性感染5例);性质不确定8例(2.46%).317例(97.54%)所取组织量能满足病理定性诊断要求.以病变淋巴结长径/短径<2、髓质结构不清晰联合淋巴结内多支血管、动脉阻力指数≥0.65为标准诊断,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76.41%.结论 超声引导淋巴结穿刺活检技术方法简便易行,是定性诊断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可靠手段.
作者:张云山;李馨;贺声;邱璇;任贺;徐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食管支架植入术后贴覆不良现象(ESDP)的发生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98例接受食管支架植人术的恶性肿瘤患者,对术后7例发生ESDP者,选取9个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梗阻部位、是否伴食管-气管瘘、既往有无外科手术史、放疗史、梗阻远端扩张程度、是否为喇叭形支架、支架覆膜与否.以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ESDP发生率为7.14%,主要表现为术后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或呛咳,并伴有持续胸痛,以进食时加重.食管造影可见支架内对比剂通过顺畅,但在支架与食管壁之间对比剂明显滞留.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阳性因素为既往放疗病史(P=0.005)及梗阻远端扩张程度(P=0.017).结论 ESDP为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之一.对于既往有放疗病史且梗阻上方明显扩张者,需慎行食管支架植入术.
作者:赵剑波;陈勇;何晓峰;曾庆乐;卢伟;梅雀林;李彦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建立体外模型.评估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滤过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在体外建立下腔静脉模型,在不同管径、不同大小栓子及不同位置上分别评价滤器的稳定性及对栓子的捕获能力,并与Recovery可回收滤器进行对比.用牛血管重复实验,观察新型滤器滤过效果及稳定性.结果 在体外下腔静脉模型中,新型可回收滤器对直径为2、3、5 mm的栓子滤过率分别为91.50%、96.50%和99.50%,管径为21、28 mm时滤过率为别为98.00%、93.67%,水平及垂直条件下栓子滤过率为94.33%、97.33%,总体滤过率为95.83%.Recovery可回收滤器在以上条件下的滤过率分别为81.00%,91.00%,95.OO%;92.33%,85.67%及87.67%,90.33%.总体滤过率为89.00%.用牛血管取代硅胶管后,新型滤器在不同条件下的滤过率分别为88.50%.94.00%.98.00%;94.67%,92.33%及91.33%,95.67%,总体滤过率为93.50%.在实验过程中,两种滤器均未发现明显移位及偏斜现象.结论 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滤过效果及稳定性可靠,体外实验滤过效果优于Recovery滤器.
作者:关海涛;佟小强;王健;杨敏;宋莉;邹英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应用3种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的50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全身化疗组13例,单纯动脉化疗(TAC)组19例,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18例.观察化疗后的肿瘤缓解情况、肿瘤缩小率及不良反应、术中出血以及术后标本提示的预后不良因素(包括脉管癌栓、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卵巢转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AC组和TACE组的肿瘤缓解情况、肿瘤缩小率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全身化疗组(P<0.05);TAC组和TAC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CE组的脉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另外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病例在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卵巢转移等因素和化疗后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Ⅰb2~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术前TAC和TACE优于全身化疗.与TAC相比,TACE有望减少脉管癌栓、盆腔淋巴结转移等预后不良因素的发生.
作者:范岳锋;金龙;洪楠;高健;陈雷;王建六;杜湘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在介入治疗婴幼儿粗大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临床应用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5月,应用对称膜部VSD封堵器对5例婴幼儿粗大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男1例,女4例,年龄5个月~3岁,体重5.1~15.0 kg,体表面积(BSA)0.37~0.58 m2.动脉导管呈类似管型,内径5.7~8.5 mm,肺血管阻力4.8~5.7 Wood单位,体循环血量比(Qp/Qs)为3.4~4.6.术后3例患儿接受波生坦治疗.结果 5例患儿全部封堵成功,术后4~5天出院.其中1例患儿选用膜部VSD封堵器,其余4例选用肌部VSD封堵器.5例患儿多汗症状明显改善,体重增加明显.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封堵器位置固定、无残余分流,无左肺动脉及降主动脉狭窄;根据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反流估测肺动脉压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访6个月以上的患儿肺动脉压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对于合并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粗大PDA,由于导管粗大及弓降部内径限制,应用VSD封堵器封闭动脉导管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选择,但需更大样本量的病例和长期随访积累.
作者:泮思林;邢泉生;孙慧文;侯可峰;王葵亮;任悦义;张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中药艾迪注射液瘤内注射治疗兔移植性VX2肝肿瘤的作用效果及机制.方法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移植性肝VX2肿瘤模型28只,随机分为3组,即艾迪注射液组(12只)、无水乙醇组(PEI组,8只)、生理盐水组(8只).全部动物在接种2周后每隔3天向肿瘤内注入治疗药物,注射4次后处死动物.于术前术后兔耳缘静脉抽血行血生化检查,同时行64排螺旋CT扫描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肿瘤增长率及肿瘤坏死率,以及进行组织细胞学与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各实验组病灶均进行性增大,但艾迪注射液组肿瘤增长率及坏死率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水乙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UNEL法检测显示艾迪注射液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无水乙醇组及生理盐水组(P<0.05);艾迪注射液组肝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
作者:陈翼;黄永火;康小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HT)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为HT的患者65例(病例组)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另选取60名甲状腺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记录甲状腺的大小、回声、甲状腺实质的血流分布状况、伴发结节情况、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参数、病理改变和临床化验指标等.结果 病例组甲状腺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t=10.748,P<0.001),甲状腺回声不同程度弥漫性对称减低(51/65,78.46%),甲状腺内弥漫分布线样强回声(46/65,70.77%),单发或多发桥本结节(6/65,9.2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表现为血流明显增加(36/65,55.38%)、血流轻度增加(25/65,38.46%)、血流减少或未见明显变化(4/65,6.15%).3种现象间的T3、T4、TSH、V_(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T的二维超声影像、CDFI表现、临床生化及病理表现关系密切,超声对于H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邵玉红;倪海英;邹英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手屈指肌腱损伤急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探头对21例急诊手屈指肌腱损伤患者行术中探查,观察肌腱损伤程度、回缩部位及血运状况.结果 高频探头可以准确清晰判断肌腱损伤程度、判定断裂部位和两端肌腱的位置,完全断裂表现为连续的肌腱纤维层状高回声和腱周腱鞘薄层低回声在伤口处连续性完全中断,为低回声、无回声所替代.结论 肌腱损伤术中超声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减轻局部粘连、确保术后血管再通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雯;齐杰;刘艳杰;梁剑虹;王晨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人肝癌细胞裸鼠HepG2移植瘤的杀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20个人肝癌细胞HepG2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3个治疗组分别接受18.5 MBq、29.6 MBq,37.0 MBq的~(125)I粒子治疗,对照组不接受治疗.采用经皮肿瘤组织直接植入的方式分别将不同剂量~(125)I粒子植入各治疗组小鼠的瘤体内,每只小鼠瘤体内植入1粒~(125)I粒子.至治疗第28天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行常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杳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光镜下各治疗组肿瘤细胞呈不同程度凝固性坏死,周围广泛纤维化;对照组肿瘤细胞丰富,呈增殖样生长.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各治疗组中Bax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并随~(125)I粒子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各治疗组中Bcl-2的表达及Bcl-2/Bax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并随~(125)I粒子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Bcl-2、Bax阳性率及Bcl-2/Bax比值在各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及各治疗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可通过下调Bcl-2/Bax的比值促进裸鼠HepG2肝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程度及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与剂量成正比.
作者:赵媛;刘鹏程;王荣福;崔永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抽吸硬化治疗肝包虫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38例肝包虫囊肿患者行经皮肝囊肿穿刺抽吸囊液,抽尽后向囊内注入20%~25%无菌高渗盐水或95%无水乙醇,注入量约为抽出量的25%~50%,保留5~15 min后全部抽出,再注入5~10 ml予以保留.术前术后结合口服抗包虫药阿苯达唑30~50mg/kg治疗.术后定期行超声随访,1年内3个月复查1次,1年后每年复查1次.结果 治疗中1次穿刺成功率100%,6个月后16例囊肿缩小50%、22例缩小30%.1年后34例治愈,3例显效,1例好转.其后囊肿逐渐缩小,直至钙化,治愈率达100%.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抽吸硬化治疗肝包虫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作者:五四;郑云慧;陈焕新;才让卓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术前准确评价肾实质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以及恶性肿瘤的不同病理亚型对于选择手术方案、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近年来CT、MRI、MR波谱检查以及超声造影检查(CEUS)在诊断肾实质占位性病变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朱绫琳;李凤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超声表现特征,评价超声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手术证实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分别计算超声对十二指肠溃疡、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及局部包块的检出率,并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术前超声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例,腹腔游离气体18例,腹腔积液25例,腹部包块14例.X线平片或透视发现膈下游离气体21例,未能显示腹腔积液及腹部包块,更无法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直接征象.结论 对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超声在显示腹腔游离气体方面与x线检查相当,还可显示腹腔积液、肿块等X线无法显示的间接征象,尤其是可部分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直接征象,弥补了X线检查的不足,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贾化平;梁会泽;孙志英;周环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经皮经肝胆汁引流方式对Bismuth Ⅱ~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97例BismuthⅡ~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按照不同引流方式分组:单侧和双侧引流组,每组又分为支架引流和引流管引流,比较各引流方式的术后疗效.结果 单、双侧引流组的近期总胆红素下降程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5和6.7个月,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单侧支架引流与引流管引流、单侧与双侧支架引流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0、6.5、6.0、4.3个月,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引流管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结论 对BismuthⅡ~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可行单侧胆管引流以减轻黄疸,以胆管内支架治疗为首选,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且不影响近期胆红素下降和远期生存情况.
作者:杨福玲;苏洪英;邵海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