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燕
老周快50岁了,在他的心里藏着一个40多年的心结,每每想起,心里就难受.在一次团体辅导中,提到父母,老周非常肯定地说:“我父亲不喜欢我.”老周说,他的父亲脾气非常暴躁,父母经常吵架,他和两个弟弟基本上都是被打着长大的.老周总感觉父亲不喜欢自己,父亲会照顾体弱的大弟,会照顾年幼的小弟,唯独不关心他,父亲经常不问青红皂白打他,不管是否犯错,不管是他的错还是弟弟的错,挨打的总是他.团体成员分享了各自的经历,大部分成员都提到小时候自己也经常被打,并安慰老周说那时父母太忙,没有时间管教孩子,而且不懂更好的教育方法.老周承认确实如此,但是让老周怨恨的不是被打,而是想不明白挨打的为何总是自己,这让他觉得父亲不爱他.这段经历给老周的内心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以至于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只报考离家远的学校,一心想逃离那个让他难受的家和那个暴躁、不爱他的父亲.
作者:成翠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 饮食有节,祛病延年关于饮食的问题,已有数年的历史,是养生之道的基本内.《素问·五常政大论言》曰:“谷、肉、果、菜、食尽养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说明饮食的目的是为了养精健体,扶正祛邪(即增加免疫功能,抗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说明了不知节饮食,就会影响营养平衡,发生疾病.历史上的长寿百岁老人,活到应享的天年100-145岁,其主要经验就是注意节食,这说明节食是祛病延年、长寿的必由之路.
作者:汪小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微弱的月光铺在青砖路上,微醉的春风在巷子里千回百转.他哼着调儿,一个踉跄,熟食和烧酒差点砸了.到了木板屋,惊了一下,窗边的桂树前蹲着一个人.那人腾一下站起,看不清脸庞,可这身形太熟悉了.他的嗓子哽了,老娘挑着担子又来看自己了,“娘,您……等多久了?”老娘鼻子一酸,问:“每天都这么晚吗?”“不是,就今晚,加班嘛.”他晃了晃熟食和酒,“老板加工资哩.”
作者:江泽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临近期末考试,刚上一年级的儿子每天都在紧张的复习中度过.考试,是检测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所以,每天放学回家,儿子都会递给我两张当天考的试卷.虽然儿子的成绩不算差,可每次看试卷,我还是忍不住恼火,因为明明可以考100分的卷子,儿子都因为粗心而做错题.
作者:石爱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冬天容易感冒,而感冒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除感冒之外,烟雾的刺激,尤其是吸烟,亦可加剧病情.工业烟尘及纸烟烟雾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致使正常呼吸道的功能遭到损伤,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下降,炎症趁机而入.也有些人与过敏有关,如闻了油烟、油漆、敌敌畏等而发病或使病情加重.近年来也注意到有些慢性咳喘病人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在某些家庭,几代人中都出现过这种病人.
作者:梅华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我出生于南方农村,家里不太和睦,从小我就像生活在一个冰窖里.长大后的我表面上看起来乐呵呵的,但常感觉周围没有人能了解我的内心.我谈过几次恋爱,但都不太顺利,直到遇到现在的丈夫.我们恋爱两年后结婚了,我觉得自己的心慢慢温暖过来了.不久后,我父亲病倒了,我觉得天都塌下来了,心里很害怕,再加上后来我不小心流产了,心情低落到谷底.我几乎天天以泪洗面,跟丈夫吵架,在家摔东西,和婆婆、小姑子的关系也很紧张.偶然的一次体检,我又被查出得了甲状腺癌,我真的彻底崩溃了,一个多月睡不着觉,那种地狱般的痛苦真的是让我苦不堪言,而且自尊感降到了极点,我觉得自己谁都不如.……”
作者:李献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孙伟,今年即将步入40岁.目前,他不仅在就职的外企大公司里当上了产品部总经理,而且手底下还有30多名员工,可以称得上是位成功人士.他一向心思缜密、处事圆滑,深受领导重用.岂料,一直顺风顺水的他今年5月却栽了个不大不小的跟头,因为他所作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给公司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同时又给公司今后的发展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作者:梧桐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A童童爸非常宠爱儿子,童童想买什么玩具,爸爸基本上都会答应.周末,一家人一起去超市,孩子想买遥控飞机,妈妈觉得家里有玩具了,没必要再买,不如买鸡翅吃.妈妈正在犹豫,爸爸就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妈妈一脸的不愿意:“你也太溺爱他了,不能孩子说买什么,你就给买什么啊!”爸爸说:“孩子又不是天天要玩具,偶尔买一次没什么了不得的.我们小时候,想玩这些都玩不上呢!”孩子看爸爸妈妈在僵持着,就开始撒娇,妈妈也经不起孩子磨人,不再发表意见.于是,孩子把遥控飞机放进了购物篮,朝正在生气的妈妈做了个鬼脸.
作者:刘荣付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刘亮(化名)是个6岁的男孩,读学前班.母亲由于工作原因将其寄养在外婆家,已有一年多时间了.令人不解的是,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刘亮由原来的勤奋好学、成绩优良变成了懒惰厌学,成绩迅速滑坡.更让人不安的是,面对分别一年多的母亲归来,他的表现异常冷漠,甚至充满敌意.刘亮明显逃避母亲的关怀,很叛逆,而一年多前,他们母子可谓形影不离.现在的刘亮孤僻消沉、被动退缩、自暴自弃,爱哭泣,常与人打架,跟以往判若两人.
作者:哑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A疲惫的女强人阿冰是一位中年职场女强人,事业非常成功.家里家外,都是她一个人操持.“这段时间想得比较多.我感觉我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我老公,他喜欢男性.”神情焦虑的她看起来很憔悴,“他说他能控制,但又觉得同性间的感觉是任何一个女人给不了他的.我从来没有认真地想过自己.小时候我的父母非常忙,我在家里孩子中排行老大,每天放学我都要做很多家务,还要带好弟弟.我觉得我这么多年追求的就是一种平淡的幸福,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地相守该多好.想不到,我这么多年的努力,人到中年,却遇到这样的问题.
作者:桦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一)上次治疗,刘医生给我留了一项作业,要我查阅关于“BECK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知识,对这种认知行为治疗作一些了解.BECK认知行为治疗的资料中,有对抑郁症患者常见症状的描述,并且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在查资料时,我逐一阅读了各个条目,对照自己,结果令我震惊,没想到我的症状竟然是那样典型.
作者:图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前几日出去办事,路上正好偶遇十几年前的邻居老刘.熟人相遇,我们自然热情地攀谈起来.这么长时间不见,我问他现在过得怎么样,没想到老刘长叹了一口气说:“哎,我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啊!”老刘在单位快30年了,一直是个小科员,比他工作晚的年轻后生们,有的早已是副处长了.生活中呢,老刘也说自己没有几个知心朋友.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多年来未曾找到原因.
作者:李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曾播出过一期“幼鹰学飞”的节目:当幼鹰长大的时候,老鹰把巢穴里柔软的铺垫物用爪子抓着全部扔了出去,只剩下横七竖八的枯树枝,这样,雏鹰们再待在巢穴里就会被树枝上的针刺扎疼.因此,它们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这时,老鹰就会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雏鹰开始惊慌失措地坠向谷底,为了阻止自己继续下落,它们必须拼命地拍打翅膀,来保住性命.于是,它们学会了飞翔.
作者:邵火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拍照时喜欢露牙齿;旅游纪念品爱摆放在桌上;很享受地读书;爱品茶或饮酒;再忙也要运动;爱收拾自己的小空间;有两三个交心的朋友;时常心里甜蜜地想着一个人;早晨起床后感觉一身轻松;有时走在路上突然发笑……”偶然在网上读到这个“幸福规则”,我拿来对照自己.不惑之年的我终于有了知足、感恩的心,我感谢自己曾经遭遇过的种种坎坷,让我懂得了珍惜,明白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作者:夏爱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人的情感表达,大多很含蓄,比如钱这个问题,比如爱这件事情.大多数家庭的父母,都会竭尽全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无菌的成长环境,很少会有家长在孩子面前吵架、有亲热动作或者更进一步的行为,更不会抱怨自己工作的辛苦,赚钱的不易,极力为孩子打造一个恒温的真空.其实,每一个正常的家庭,做父母的都会有亲热动作和吵架行为,食色性也,这像吃饭和穿衣一样正常.可是在传统家庭里,这些场面基本上是看不到的,这些正常的举动在孩子面前基本上被屏蔽掉,父母在孩子面前努力保持正襟危坐、正人君子的风度,表面上一片祥和宁静.
作者:积雪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某科室工作高雅、清闲,一天的事务不消半个小时就可做完,余下的时间大家都海侃神聊,乏了便优哉游哉找法儿消磨时间.时间一长,几个人都觉得无味,似乎患了“科室病”,无聊空虚,没精打采,提不起神儿,像少了水的花似的蔫着.
作者:骆昌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癸巳,初秋,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但服药多年的小李已经很满意了,因为以前几乎每个星期他至少都会有一天彻夜不眠.之所以会无法入睡,是因为小李总感到有一个声音在他耳边不断地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从白天到晚上,几乎24小时不间断.对此,小李无可奈何,因为对方只是一个声音,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忽远忽近,捉摸不定.
作者:张国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那是一次航班延迟的旅行,柯敏拖着大大的行李箱,坐在机场大厅里,周围是一些因为航班延误而焦躁气愤的乘客.柯敏看看表,航班已经延误20分钟了,这意味着自己5个小时后转动车的计划可能被打乱.但柯敏没有生气焦躁,“既来之则安之,不为了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生气,与其生气,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能做的事情上”.这是她近读了很多心灵作品的收获,没想到,这些收获真的在细致入微地平复着以往的焦灼.
作者:玲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吃了吗?”从记事起,总是听到人们见说一声“吃了吗”.开始很纳闷,么人人都是这句问候呢?随着年的增长,越来越感到这句问候语的温暖,因为那时候,“吃”几乎是全民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家关切地问一声“吃了吗”,你自然就有感动沁入心田,肚子饥饿的咕咕声也压了下去.
作者:许圣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莎莎和米琪是在一次校园文学社团活动中认识的.两个年轻的女孩因为怀有共同的文学梦而很快成为了好朋友.让莎莎羡慕的是,性格开朗、活泼的米琪身上似乎有一种神奇的“磁力”,总能认识并结交不少朋友.每次见面,米琪都会跟莎莎分享从朋友那里听来的趣事.而莎莎依然像上中学时那样,每天过着“教室一食堂一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也很充实,但内心总感觉有些孤单,她特别渴望自己也能像米琪那样拥有更多的朋友,让生活变得更丰富一些.
作者:李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