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捆好自己的柴

耶雅亿

关键词:
摘要:人人都知道圈子的重要.大到行业的圈子,小到公司的圈子,谁都怕自己被边缘化、不入流.公司新来的设计师叫小葳.没几天,她加了所有人的微信,刚毕业的小年轻发个泡面晚餐的照片,她都及时点赞与评论.小葳工作能力不差,社交能力若在小城镇也算不赖.只是在大城市中,在标榜个性的艺术界,越是刻意寻找友谊、经营圈子,就越给人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有时候,几个熟人在咖啡间聊得正欢,小葳凑过去听,还插上几句.场面立刻冷下来,大家转开话题的时候心里都在嘀咕:“这人咋莫名其妙?”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儿子去世后,她变了

    老年抑郁症是指年龄在55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狭义的也可以是指首次起病年龄在55岁之上的抑郁症患者.无论是哪一种,都有着诸多老年期的特点.在临床上常见为轻度抑郁,但危害性不容忽视,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增加心身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及死亡风险等严重后果.

    作者:黄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拥抱欧文·亚隆

    对于中国的心理治疗师们来说,84岁的欧文·亚隆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一《妈妈及生命的意义》、《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诊疗椅上的谎言》……谁的书柜中没有几本他的书呢?10多年来,从他的团体治疗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专著中,从他的心理治疗案例集和心理小说中,我们不断汲取着他的智慧、他对人性的洞察和他的治疗技术.中国的心理学界也曾多次谋划请他讲学,但终因年事已高,亚隆一次次婉拒了,只和中国的心理治疗师有过几次隔空交流.

    作者:陆晓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生男还是生女?

    闺蜜备孕数月,终于身怀六甲.席间,有好事的朋友请大家猜是男是女,这可是大家心中大的悬念.其实,生男孩还是女孩,是一件说不准的事.再说,谁也说不清究竟是男孩好,还是女孩好.当闺蜜说可能是个女孩后,我们齐声附和:“女孩比男孩好.”真的吗?可就在前几天,也是我们这几个,大家一起去看一个刚生完孩子的朋友,她生了个男孩,全家人笑得合不拢嘴.当在病房谈论生男孩好还是女孩好时,大家的附和声也是惊人的一致:“男孩比女孩好.”

    作者:鲍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谁比谁更深情

    楼下车库里,住着一群车,也住着一个老太太和一只狗狗.我的孩子爱逗小狗,时常追到老太太的“家”里,我撵着孩子,也看到了他们的家——车库里没有暖,没有气,光也没有;我看到简陋的一张板床,一条小几,一只小矮凳,小几上有碟,也有碗,还有残饭;墙角有一只暖瓶,是新的,但是瓶子没有塞……我发现瓶塞落在小几的一条腿边,便弯腰捡起来,塞进瓶子.瓶子没有一丝热气,老人颤悠悠的嗓音说,谢谢你,闺女!老了,不中用,眼神也不好,找半天也找不到……

    作者:秦湄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老年人切莫过度怀旧

    有道是“好汉不提当年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总爱提当年勇,谈起来是器宇轩昂、激动万分.适度的怀旧能解脱当前的伤感,古人怀古伤今,今人又有何不可呢?可是过度怀旧就不好了,它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它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组织的一系列进行性退化相关.心理学将怀旧称为“回归心理”,即迷恋过去,喜欢沉浸于过去的回忆之中,认为过去比现在要美好.一般来说,两类人容易有回归心理:生活中的不得志者和老年人.

    作者:胡万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胆小鬼的情书

    我和方江都喜欢刘小艳,刘小艳也喜欢我和方江,我们三人是好朋友.我们之间的喜欢,绝不仅仅只是喜欢.比如说我吧,一天不见刘小艳,心里就闷得发慌,好像有许多话想对她说.当我见到刘小艳,就心花怒放,可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我常常在刘小艳经过的地方等她,并不与她相见,只是想偷偷地看看她.看到她的身影,我就感到幸福.我发现方江也时常偷偷地在刘小艳经过的地方看她.

    作者:凤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如何面对“超大班级”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入园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却产生了幼儿园班级人数严重超额的现象.《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4周岁)25人,中班(4-5周岁)30人,大班(5-7岁)35人,混合班30人.”调查发现,幼儿园普遍存在班级人数超额的现象,有的班级幼儿数甚至超过了50人,严重超出了国家的标准.相关研究表明,班级人数大于50人,以及班级人数达到41-50人的教师,职业压力显著高于班级人数小于30人的.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坏”妈妈的育儿经

    母亲都希望自己在孩子眼里是善良、勤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好妈妈,而我却有意扮演了一个又馋又懒的“坏”妈妈角色.而且,我变“坏”是处心积虑的,结果教育出了个好儿子.“坏”妈妈要“懒一点”.在小博四五岁时,我便开始借口感冒、身体不舒服等原因,让他学着洗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爸很不满意我的做法:“啥都信得过孩子,只要你省事就行,你是怎么当妈的!”其实不然,开始做这些事的时候,帮他打扫战场更加费心费神.

    作者:王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宝宝要入园,妈妈别担心

    很快就要到一年一度的入学季了,很多小宝贝们就要进入人生第一所学校——幼儿园了,但宝贝的妈妈们却有很多烦恼.选什么样的幼儿园?宝宝入园后会不会不适应?老师是否会喜欢我家宝宝呢?一个个问号不断地闯入妈妈们的大脑.

    作者:赵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给父亲洗脚

    晚饭后,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翻看当天的晚报.上小学的女儿端了一盆热水,很吃力地从卫生间端到客厅.我问:“怎么了?”女儿说:“今天是父亲节,老师让我们为爸爸洗脚.”我点点头,泰然自若地坐在沙发上.在我脱下鞋袜的时候,女儿已经把洗脚水端了过来.然后,我的脚放入温度适中的热水中,真是舒服极了.

    作者:崔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煤油灯下的童年

    夜幕降临.坐在电脑前写字,累了站起身来踱到窗前极目远眺,只见远处数不清的灯火流光溢彩,与天上的星月交相辉映;近处灯花怒放,明亮如昼,小城笼罩在一片灯火辉煌的光芒里.我被眼前的景致所感染,多年前的思绪被打开,那些在岁月潺潺流逝里与灯相关的旧事逐渐清晰.

    作者:钟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为家乡“作传”

    两位年逾花甲的老人,背着一身行囊,挎着相机,沿着宽阔的辽河河岸走村入户,调研访问,采访录音.这两位老年人,便是我和老伴儿,我们在为辽河‘作传”昵!我和老伴儿生在辽河边,长在辽河畔,属于典型的土著居民.虽然辽河边上生活着千千万万的子民,但很多人对家乡这条河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尤其是对她的昨天更是一无所知,这未尝不是辽河子孙的悲哀.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你的位置很重要

    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大公司实习试用.能进入这家公司,是许多大学毕业生的梦想,为此,我十分珍惜,发誓要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凭着在学校时出色的专业成绩,我不久便被分到了技术部搞研发,而且很快融人了工作,适应了这里.王伟与我一同进入公司,人长得帅气,能说会道,而且能喝酒,交际能力很强,他被分在公关部.在同批进入公司的毕业生中,我俩算是直接进入机关的,而其他人则都要进入车间锻炼.

    作者:程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什么情况可以非自愿住院?

    《精神卫生法》不仅保障了精神病人的权益,也让精神科医生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很多医生会时不时拿出法规看一看,里面的条文具有很强的临床操作指导意义,然而也有一些条文,却令人比较困惑.案例1:52岁的李女士是一位诊断明确的双相障碍病人.虽然是老病号,可她从未出现过自杀行为,只是在发病时会说“不想活了”之类的话.

    作者:朱晓敏;王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好心情增强免疫力

    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推广,很多人都知道癌症的发生与致癌物质有关,物质因素是直接的致癌因素.当今公认的致癌物质有很多,比如咸菜中含的亚硝胺类物质,油炸食品特别是油条中含有的大量的苯并芘,发霉食物中含的黄曲霉素,空气中的甲醛和苯等等.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精神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福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我的老伴儿也依人

    我和老伴儿相濡以沫,从满头青丝到鬓发斑白.几十年的光阴,老伴儿改变了许许多多,但唯有“小小鸟”的性格没有变.A年轻的那会儿,我在海岛当兵17年,与她天南海北,牵肠挂肚过了好多年.终于我当了营长,她可以随军了.可是,我妈妈却患了老年痴呆,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在团聚和尽孝之间,妻子毅然决然选择了尽孝.她放弃随军,留在家里照顾婆婆,我们依然天各一方,从此,我对家里有了更多的牵挂.每次给她写信、打电话,我总会问这问那,喋喋不休,而她没有一次对我诉苦,常是那句“我们都好着呢”!

    作者:陈永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有种境界叫“钓胜于鱼”

    我们小区的南墙旁有处空地,很小的一块.有位大爷每年都会在这里种菜,南瓜、黄瓜、豆角什么的.大爷很有心,把那块地收拾得利利索索.那里没有水源,他就提着水壶来浇菜.瓜菜种下去,打理起来可是个麻烦事.一株株小小的秧苗,一天天长大、开花、结果,这个过程很考验人的耐心,但那位大爷好像从来也不嫌烦,有空就在他的“迷你菜园”忙碌.

    作者:马亚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宽容也是一种鼓励

    去年到五台山旅游,旅行社给我们安排了一位年轻的导游.当她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露出了怀疑的神情.她太小了,简直就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她自我介绍说:“大家好!我姓王,大家叫我小王吧!”后三个字她说得很重,惹得我们哄堂大笑.小王满脸通红,接着说:“我今年刚毕业,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

    作者:水云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为明天做准备

    我刚进公司的时候跟过两个师父,一个姓张,一个姓王.他们年纪比我大了没几岁,别人叫他们小张小王,但我要管他们叫“师父”.张师父是我的第一个师父,他脑子灵活做事机敏,但只要一下班就再不会为工作多花一分心思了.有一次,张师父的一个朋友请客吃晚饭,他带我一起去,我提醒他说:“明天要见大客户,是不是应该在家里准备一下?”张师父笑笑说:“小事情,急啥?”

    作者:陈亦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碎片化生活

    朋友问我:“你有多久不曾完整认真地读完一本书了?就像我们学生时代那样,捧着一本书看,忘了日夜晨昏,完全沉浸到书里.”我想了想说:“好久没这样读书了,现在我的阅读基本上都是手机浏览.”朋友叹口气说:“现在就是个碎片化的时代!就像垃圾食品一样,没营养,不健康,还会让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和功利.”

    作者:王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