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
陈希22岁那年,正就读大学三年级,即将面临毕业的问题,和很多同学一样,她并没有打算一毕业就踏上工作岗位,而是选择了继续深造——准备考取国内一所重点院校的研究生.其实,她平时学习很用功,在本年级成绩也算拔尖,可一想到她报考的学校研究生名额有限,对成绩的要求很高,而且她们系有不少尖子生也想考这所学校,其他学院就更不好预测竞争人选了,—下子,她就感到压力山大.
作者:张国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作者:赵国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每次清理房间,都会和一些旧物重逢,如同童年时坐在旋转木马上的感觉,一圈就是一个世界.往事我是不敢轻易动用的,怕一动用就产生了爱或者恨.而旧物是载体,让我在触摸到的时候,心优柔地为之一线相牵.
作者:苗君甫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小张今年20岁,是一名大二学生以前小张是个活泼开朗、学习认真努力的孩子,可是近一年,他开始变得孤僻、不与同学来往,也不去上课了,整日在宿舍玩电脑游戏;有时自言自语,有时又无故发笑;常常胡思乱想,觉得自己的大脑能接收宇宙电波,自己的想法也会被传出去;他的疑心也很重,总觉得周围人嘀嘀咕咕,在议论他的事情;他还凭空听到隔壁的室友经常骂他,为此,他经常冲动与同学打架鉴于他的情况,父母把他送到医院,经过医生的诊断,小张患了精神分裂症.
作者:李晓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小张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小伙子,去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的一所著名大学.9月份,他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到学校报到.然而在入学体检时,却被检测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且是“大三阳”,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他不相信这是真的,希望能通过复查否定这个结果.
作者:孙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那是一个初冬的上午,阳光照进温暖的诊室,我正在琢磨今天会遇到什么样的患者来就诊,这时,只见一个25岁左右,面容憔悴、脸色暗淡、愁眉不展的女孩在一对中年夫妇的陪同下缓慢地走进了我的诊室.
作者:王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晚饭后,他把饭碗向前一推,便起身进了书房.她一个人挽起袖子走进厨房刷洗,一通忙碌之后,钟表的指针指向7点50分,精彩的电视剧就要开始.她急忙擦干手,捶着酸痛的腰背走向客厅.偌大的客厅,就她一个人,她突然打了个寒噤,转头对着书房虚掩着的门说:“你来陪我看会电视吧!”半天,那边才传来一声“好”,但门却一直虚掩着.
作者:郭克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今年五十有三的陈某,现在一家国有企业做高层业务主管.陈某工作了多年,处事细致周到,在单位能力出众,他对人友好,大家有了解决不了的事情都喜欢找他探讨,多数都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同事们都戏称他是个“神人”.这位“神人”平素喜欢锻炼身体,身子骨可是硬朗,年年体检的结果让一帮年轻人都羡慕.
作者:侯洪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马之华和严文双是好友,两人同在一个车间上班.近,严文双在上班时总是喜欢穿拖鞋.穿拖鞋这种行为,在车间是明文规定禁止的,严文双觉得这是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马之华知道,如果员工不按规定执行,会受处罚,还会影响个人前途.
作者:张培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Q老师:您好!我是一位38岁的女性,独自经营着一个公司,在外面经常被人称作职场精英,在工作中,我总是充满着自信与活力.然而身为女人也不缺温柔的一面,在与公司的男下属相处的过程中,有一位主管总喜欢与我接近,而且在谈工作时,说着说着就会谈及他的家庭,抱怨他的妻子,尽管没有直接说出他的心里话,但言语中流露着对我的好感.我们都有各自的家庭,我根本不想卷入婚外恋,可是我又不知道怎么合适地拒绝他,总怕一不小心伤害了对方,您能帮帮我吗?
作者:骆昌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作者:于昌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抛开拐杖才能跑起来 依赖心理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不让子女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依然不能自立,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很难承担起工作、家庭的责任,形成依赖性人格.
作者:张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以己为景”又称情境自我、观察性自我、背景的自我、自我感的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 sense of self)等,ACT的创始人海斯(Hayes)认为,以己为景是“诸如思维、情感、记忆、感觉等此类的个人体验发生的情境”.ACT的治疗师会通过练习、隐喻、正念等方法来帮助人们切身体验自我观察,感受“以己为景”.
作者:曹静;祝卓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吆喝声又称“叫卖声”、“唤头”、“货声”,是小贩、匠人走街串巷时发出的叫卖语.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民俗,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吆喝声来自民间,它注入了乡土方言的元素,抑扬顿挫,圆润饱满,时而短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悠长.吆喝声里有朴质的乡土气,不仅听起来贴切自然,给人以语言、声调美的艺术享受,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作者:苟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我是一个很敏感的女人,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办公室里,有时候同事无心的一句话,都会给我造成心理负担,更别说那些刻意为之的说三道四了,人言可畏,我常常为此感觉“鸭梨山大”.
作者:禹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春节时,与大学学友聚会.聊起人生境遇,得意者说得神采飞扬,失意者则郁郁寡欢,两大阵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至于一些自惭形秽的学友竟然私下对人说,下次同学聚会,一定不会再参加了.
作者:刘小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楼下住着一对老年夫妇.我搬来时,他们已在此住了六七年.印象中,曾认为这对老夫妇无儿无女,平时也极少和楼上楼下的住户来往,只是在楼道里偶然碰到了,相互间点头致意,简单打声招呼.但我发现,这对老夫妇待人很是热情.
作者:刘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一)她的先生实在弄不明白,单位里一个再寻常不过的简单业务考试,会把她击垮了.在他们生活的小城市,她所在的单位属于一个四平八稳的事业单位,所谓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他们而言,似乎还只是一个赶时髦的说辞.而她,已年逾45岁,是已有20多年工龄的业务骨干,她周围年轻的同事,用单位一些老职工的话说,“是一群技能没有,满腹牢骚,高不成低不就的啃老一族”.
作者:薛青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如果说公司是一条船,那么员工无疑就是船员了.这条船是满载而归还是触礁沉没,取决于船员是否同心协力、同舟共济.由此可见,员工对公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员工的成长不是天生的,需要公司的栽培.或许很多老板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培训员工,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顾虑:我辛苦培训起来的员工后跳槽了,这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吗?其实刚好相反,当一名员工和企业共同经历风雨,共同成长时,他还会离开吗?那么,作为公司的负责人,如何栽培你的员工呢?”
作者:曾祥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她是决意再不涉足爱情了.前尘往事悠悠,沉痛无比,不知不觉间,她在大好的年华里,竟然成了一个被人抛弃的“二手”女人,这样的女人,若想再寻找昔日的浪漫,谈何容易?
作者:古保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