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母亲的心愿清单

王纯

关键词:
摘要:母亲年纪大了,也闲下来了.近她总是抱怨:“这日子过得真没劲,天天吃饱混天黑.”以前母亲帮着我们带孩子,忙忙碌碌,生活也充实,如今孩子都长大了,她一时难以适应无所事事的生活.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突发而诡异的“濒死感”

    陈希22岁那年,正就读大学三年级,即将面临毕业的问题,和很多同学一样,她并没有打算一毕业就踏上工作岗位,而是选择了继续深造——准备考取国内一所重点院校的研究生.其实,她平时学习很用功,在本年级成绩也算拔尖,可一想到她报考的学校研究生名额有限,对成绩的要求很高,而且她们系有不少尖子生也想考这所学校,其他学院就更不好预测竞争人选了,—下子,她就感到压力山大.

    作者:张国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理“新词”

    作者:赵国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冰火美人

    秋儿今年26岁,正在就读研究生二年级,她主攻计算机编程,平时成绩在班里也算比较突出,称得上是整个计算机系里为数不多的优秀者之一.说起来,女生学理科实属不易,更何况是在计算机专业中学得出众就更难了.她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个聪明人,所谓笨鸟先飞,其他人如果需要花费一分的努力,她却要付出十分的劲头,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作者:王慧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谁是爱情刽子手?

    (一)“于老师,我有些搞不明白自己,我的每段感情都不长久,开始的时候感觉都很好,很幸福,只是后我总要莫名其妙地提出分手,我很困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面前这个叫郝帅的大男孩幽幽地说.

    作者:于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抓好细节教育

    抛开拐杖才能跑起来 依赖心理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不让子女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依然不能自立,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很难承担起工作、家庭的责任,形成依赖性人格.

    作者:张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柔和比风暴更有力量

    不知什么时候起,女儿的脾气越变越大了.上幼儿园时,女儿乖巧得像只小猫咪,做错了事,会伸出手心,泪汪汪地说:“彬彬(女儿的小名)不好,打彬彬.”惹得我们直心疼,哪儿舍得打?直接抱进怀里哄吧.上了小学,女儿开始变得调皮,因为淘气,经常被我们责骂,但说她什么,她都听得进去.不像现在,说她什么,她就跟你顶嘴,不仅顶嘴,还发脾气.尽管老人说,叛逆期的孩子都这样,家长们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我仍觉得有必要跟孩子沟通一下.

    作者:李红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一句恶咒背负一生

    (一)她的先生实在弄不明白,单位里一个再寻常不过的简单业务考试,会把她击垮了.在他们生活的小城市,她所在的单位属于一个四平八稳的事业单位,所谓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他们而言,似乎还只是一个赶时髦的说辞.而她,已年逾45岁,是已有20多年工龄的业务骨干,她周围年轻的同事,用单位一些老职工的话说,“是一群技能没有,满腹牢骚,高不成低不就的啃老一族”.

    作者:薛青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写给父亲的一封信

    那个午后,我突然很想写一封信给你.小时候的我太过顽劣,成绩一塌糊涂.我跟男孩子一起闯祸,我爬墙翘课,甚至成了同龄人眼中的大姐大.我知道,大大小小的祸端,你都会替我扛下帮我解决.于是我用了那个年龄段孩子特有的方式报答你的宠爱.而这一切又都因为你画上了句号,回忆起那段日子,现在的我不禁会笑出声来.

    作者:郭伟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以己为景——自我观察之道

    “以己为景”又称情境自我、观察性自我、背景的自我、自我感的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 sense of self)等,ACT的创始人海斯(Hayes)认为,以己为景是“诸如思维、情感、记忆、感觉等此类的个人体验发生的情境”.ACT的治疗师会通过练习、隐喻、正念等方法来帮助人们切身体验自我观察,感受“以己为景”.

    作者:曹静;祝卓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远去的吆喝声

    吆喝声又称“叫卖声”、“唤头”、“货声”,是小贩、匠人走街串巷时发出的叫卖语.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民俗,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吆喝声来自民间,它注入了乡土方言的元素,抑扬顿挫,圆润饱满,时而短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悠长.吆喝声里有朴质的乡土气,不仅听起来贴切自然,给人以语言、声调美的艺术享受,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作者:苟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安静,一个人的狂欢

    我不是一个天生喜欢安静的女子,也说不清从哪一天开始,“忙乱”成了生活的主题,孩子哭了叫了,男人的衣服该洗了,饭又该做了,如同择线头一般,千头万绪,让人好不头大.与我如出一辙的女人自不在少数,面对这样的生活,免不了要在心里吼上一声:“让我清静一会儿吧!”

    作者:赵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母亲,让我来爱您

    五年前,当我亲手将身患子宫肌瘤的母亲送进手术室时,我的世界是一片空白,我从没想过女强人似的母亲会在我的世界中展现出如此脆弱的一面,更没想象过刚拿到高考通知书的我就要面对失去母亲的风险.

    作者:姜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红痘红

    她是决意再不涉足爱情了.前尘往事悠悠,沉痛无比,不知不觉间,她在大好的年华里,竟然成了一个被人抛弃的“二手”女人,这样的女人,若想再寻找昔日的浪漫,谈何容易?

    作者:古保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理感悟

    作者:于昌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就着阳光吃烧饼

    同学聚会,我借口有事,拒绝了.上次聚会,是五年前,在小城高级的酒楼.我骑着单车急匆匆赶到目的地,可是,当我看到酒楼门前停着的奔驰宝马,以及同学身上的“哥弟”“皮尔卡丹”时,再也没有兴致和同学聊天了.

    作者:化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尘世女人香

    法国电影《闻香识女人》中,失明使得弗兰克上校的听觉和嗅觉异常敏感,甚至能靠闻对方的香水味道识别其身高、发色乃至眼睛的颜色.男人闻香识女人,那是因为每一个女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香味,那是来自灵魂的芬芳,是一种人格的魅力,点缀着每一双眼,洇染着每一颗心.

    作者:王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贤惠聪明是赢家

    即将戴上婚戒的几日里,妈妈多次叮咛:“收敛个性,善待老人,切莫将夫君夹在中间为难.”一晃,为妻子为儿媳已六载,家中气氛宁静,婆媳间从不争吵.

    作者:骆昌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你还在抱怨吗?

    当抱怨积累到无法疏解的地步,你会发现自己成了“祥林嫂”.有网络调查显示,很多人都有抱怨的习惯,部分人甚至达到了每天20次以上.过多的抱怨,不仅让自己蹉跎岁月、事业难成,也会给别人留下消极影响,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作者:王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为别人举一盏灯烛

    朋友是个内心纯正的人,为人善良热情,极其厚道.朋友所在的单位竞争非常激烈,为了一时的荣辱,许多同事都面和心不和.看到谁工作业绩突出了,谁被领导表扬了,大家虽然表面上装着若无其事,波澜不惊,可心里却都酸得很,比吃了青涩的杏子还要酸上若干倍.

    作者:张燕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有一种前进叫“迂回”

    那年刚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二本院校毕业,凭借一份盲目的自信心和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儿,我开始在省城马不停蹄地找工作.可三个月过去了,除了身心疲惫,一无所获,而且因为一直没有收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无奈之下,我只好安慰自己:“先找份工作糊口,以后遇到更好的了再跳槽!”

    作者:范俊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