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十乐”享耄龄

钱国宏

关键词:
摘要:邻居五奶今年89岁,老人家耳不聋眼不花,是十里八村有名的“老寿星”.五奶生在农村长在乡下,她的养生之道归纳起来就是“十乐”.1耕耘之乐.五奶院中有个菜园,春种秋收冬藏,只要有时间,五奶就在菜园里忙活.五奶说,种菜既能接近蔬菜,闻到植物新鲜的气息,又可以锻炼身体,同时又能从“春种秋收”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新词”

    “公交狂躁”公交狂躁,是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乘客因偶然的弱小刺激爆发的狂躁情绪,它是一种社会心理问题.这类人平时似乎很有修养,但到了公交车这样一个公共场合就一反常态,并且具有普遍性和常见性、易发性.

    作者:赵国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清贫无关快乐

    朋友搬了新居,那是一套市中心的大房子.可不知为什么,无论客厅还是卧室,都显得很凌乱.“为什么不好好布置一下呢?比如,摆两盆花儿?”见我发问,朋友眉头皱了起来:“哪有心情啊?为了买这房子,几年的积蓄用光了,还贷了款.

    作者:鲍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温暖的手指

    那是人生的春天,也是季节的春天,杨柳依依,乌语花香,跟着爸爸同行,他上班我上学,他下班我下学,走过两条街道,三个巷口,穿过一条马路.我挎着我的小书包,牵着爸爸的大拇哥.爸爸问我在学校里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有什么好玩的事……我给爸爸讲怎么学“a,o,e”;怎么跟同桌合伙画美术老师教的画;也给爸爸讲班里谁的辫子那么长那么卷;玩抓人的游戏了,我跑得摔了一个大马趴;班里同学很淘气,把邢老师鼻子都气歪了……

    作者:秦湄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放下手机,你能做到吗?

    对手机的依赖会让身边的人产生被忽视的感觉.不少人都遇到过相亲时对方不停地摆弄手机,自己十分反感,感觉不被重视,对方对自己没兴趣.一个孩子在作文里写道:“爸爸玩游戏,妈妈刷微博,他们都不陪我,我伤心极了.”同样,年迈的父母想跟孩子聊聊天都不容易,感到和孩子的心越来越远了.

    作者:韩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那段听评书的日子

    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常常看到一些年轻人低头摆弄手机.手机是一个信息的小宇宙.人们可以随时上网,随时微博、微信,快捷而有趣.而近的一个周末下午,我到公园里健身休闲,看到了一个久违的场景,一位老人手里拿着收音机,坐在椅子上眯着眼睛,一边晒太阳,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评书,这让我想起久远的年代.

    作者:盛丽秀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管理你的愤怒

    张强是英语专业的大一男生,他来自安庆下面的一个小县城.进入大学后,张强和来自阜阳、池州、合肥的三个同学住一间寝室.张强内向拘谨,不善言语,经常被另外三位室友调侃.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强每次都忍着不回应,时间长了,他的心里憋着满满的愤恨,却从没向人提起过.

    作者:郑孝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怕脏的女孩

    筱筱从小就皮肤不好,十多岁时有次脸上起了红疙瘩,而且越来越重,家人带她去综合医院看病,医生说她患的是湿疹,需口服药物并外涂药膏.严格按医嘱用药后,她的皮疹减轻了很多,可皮肤变得松弛,部分地方还掉白色皮屑.原本她长得就很一般,如今更显难看,甚至有些恐怖.为此,她常常遭到同学的嘲讽,她觉得委屈,又无可奈何.当然,她从不把学校中的事告诉父母,因为父母都是老实人,说了也没用.

    作者:白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人到40别恐慌

    下个月将是我40岁生日!我感觉有点慌乱,不信自己一转眼已迈进中年队伍.半夜,推了推熟睡的老公不情愿地问:“哎,孩子他爸,我这就40岁了吗?太恐怖了,该怎么办啊?”老公迷糊中嘀咕两句,继续和周公约会.不忍再打扰他,我也悄然翻过身去,独自寂寥地想着往后的人生.

    作者:杜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遇见春天,等到温暖

    十一放假,我特意把单位工服拿回家干洗.假期过后单位要组织一个大型活动,要求所有人穿工服.放假头一天,我便把衣服送到了小区门口的干洗店,老板告诉我可随时来取.放假后一天我去取时傻了眼,干洗店关门,上面贴了告示:放假一天,明天下午正常上班.

    作者:程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那天,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大家坐在沙发上闲聊,不时有客人对女儿问长问短.起初,女儿挺高兴的,客人问什么,她就答什么,那绘声绘色的样子,就像一个小大人似的,引得客人称赞不已.后来,其中一位客人不知说了一句什么话触怒了女儿,致使孩子很生气,对着客人大声嚷嚷.

    作者:周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叙说世界中的别样绽放

    叙事疗法,即倾听来访者的问题故事,从中找出“闪光事件”,以唤醒其内在的积极力量,重构其人生故事,促使其认知改变.教师在叙事疗法运用中,要先串联“问题故事”主线,再利用问题外化和解构,将问题与人分离,使故事“由薄到厚”,同时挖掘“闪光事件”,后重构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本文通过学生案例,探讨叙事疗法在心理疏导中的作用.

    作者:方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捡时间的“漏儿”

    忙,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生活节奏的主基调.人人如上紧发条的钟表,和着时间的滴答声高速运转,停不下来,步履匆匆、加班加点,大都奔着提高生活质量而去,但却黯然神伤:只有生活,没了质量.

    作者:张金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胃肠道心身障碍的自我疗愈

    胃肠道心身障碍的自我疗愈是痊愈的重要一环,没有心理健康,胃肠道心身障碍会如影随形.80%的胃溃疡患者在症状出现前1周内遭受过学习或工作压力大、夫妻不和、子女管教困难等生活事件的刺激.因此,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社会应对模式、调整生活习惯十分必要.

    作者:史欣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白天不懂夜的黑——咨询中的“懂你不容易”

    “白天和黑夜只交替没交换,无法想象对方的世界,我们仍坚持各自等在原地,把彼此站成两个世界……”那英的歌曲悠扬动听,可是,我近的两个来访者却像这首歌曲所唱的那样,都在忧伤地体验着“白天不懂夜的黑”的凄凉感觉.

    作者:安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在车上放一把伞

    妻子工作的单位离家比较远,为了妻子上下班方便,我们买了一辆私家车,她也考了驾照.从此,妻子开着车上下班,非常方便.过上了有车的生活,妻子心情不错,除了购买车饰、车贴,她还特意买了一把伞放在后备厢里.

    作者:余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夫妻慎防“口头语”

    对于老年夫妻来说,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夫妻之间可谓无话不谈.然而尽管如此,老伴之间讲话也要讲究艺术,懂得取舍,尤其是一些不雅的口头语,更要“严防死守”,不可出口.口头语是一个人在讲话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一种带有修饰、补充作用的“辅助语”.

    作者:刘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军人情结

    在我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位老人很受住户们的尊敬.小区的大人与他擦肩而过时,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叫一声“老班长好”!孩子们要是与这位爷爷碰面,也会喊一声“老班长爷爷好”!这位老班长是从部队退役的老兵.当年在自卫反击战中,他担任过班长,在战场上不但自己荣立战功,还带领全班战士英勇杀敌.

    作者:宋殿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十乐”享耄龄

    邻居五奶今年89岁,老人家耳不聋眼不花,是十里八村有名的“老寿星”.五奶生在农村长在乡下,她的养生之道归纳起来就是“十乐”.1耕耘之乐.五奶院中有个菜园,春种秋收冬藏,只要有时间,五奶就在菜园里忙活.五奶说,种菜既能接近蔬菜,闻到植物新鲜的气息,又可以锻炼身体,同时又能从“春种秋收”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必走的路

    那一年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国际大公司,成为一名白领.公司的同事们都是这个大都市里有房有车一族,穿戴名牌,出手阔绰.相比他们,我的生活真是相形见绌.初来时工资7000多元,我既要还助学贷款,又要给家里还债,还要在城市里生存,每月还要交房租2000元.但作为这里的一员,说话、办事、消费,我都努力向其他员工靠近,我不想抠抠搜搜的,怕丢面子.

    作者:程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面对尴尬

    有时候,大气如同心情一样,晴对应着好,雨对应着糟,那么阴天呢,不雨也不晴的,对应着尴尬.其实,尴尬的不是天空,更多的是人心.A记得买婚房那会儿,我东奔西跑了两个月,一有空就马不停蹄地找房子,几乎把这个城市的所有楼盘看了个遍,还是没买到如意的——位置好、空间设计理想、物美价廉的房子.

    作者:范俊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