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把“心”带回家

沈楠

关键词:
摘要:A齐涛赴海外工作多年,连续三个春节只能在大洋彼岸遥祝父母亲朋.今年初,恰逢公司有个回国调研的项目,他终于能在家里过春节了,公私兼顾,岂不美哉!可是,麻烦接踵而至:想要问候的长辈、拜会的亲友众多,他的时间精力有限、分身乏术,又不愿意怠慢得罪任何一位,这可如何是好?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试试另类养生法

    “健康是1,其他是0”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套另类养生法:仰天长啸法、倒行逆施法、白日做梦法.这三招虽说有些“另类”,但却颇为管用.A仰天长啸法我家西墙外便是一片田野.当初买房时我还觉得房子挨着田地有些不便,现在才发现它的好处:我每天都可以到空旷的田野里喊上几嗓子!春季,小苗刚刚发芽,田野里生机勃勃.清晨和傍晚,我站在田边,面对着绿油油的垄地,放开喉咙喊上几嗓子,或者引吭高歌吼几句“秦腔”——不管韵律,不论音调,只求喊出胸中的浊气.每每喊上几嗓子,就觉得胸间清风浩荡,耳聪目明,气朗神清!好像全身都被洗涤了一遍似的,颇感痛快.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联络会诊——让精神医学助一臂之力

    联络会诊是为临床专业的各科室服务的,只要门诊或住院的患者在精神、心理、行为等层面出现问题,联络会诊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评估、干预治疗或者是协助.也许我们会习惯地把主动参与的叫联络,把被动应邀的叫会诊,其实不然.

    作者:魏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在沙雅,和胡杨对话

    1车行大漠,茫茫无际.这儿是沙雅,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龟兹故地.朋友说,这儿的每一处,都可能诞生过一首唐诗,产生过一段传奇,留下过一个故事.听了,我的心里陡然静了下来,一种神圣感,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一种岁月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望着窗外,望着眼前的沙漠,望着无边的天空,望着晨曦中的朦朦胧胧,我的耳边,响起了驼背上公主的琵琶声,响起向晚的胡茄声,响起了驼铃清新如水的声音,也响起诗人长长的吟诵声.

    作者:余显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温暖的烤红薯

    我大学毕业那年,正赶上全球金融危机,毕业有些日子了,工作却还没有着落,每天仅靠到街上发广告单惨淡度日.转眼冬天就到了.由于没有稳定工作,我的生活过得很惨,租住在地下室里,穿着薄薄的旧棉衣,一顿三餐靠白水煮面对付肚子.

    作者:佟才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绿面条

    你吃过绿面条吗?我吃过.年少时,有一次生病,说是生病,其实也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感冒,持续几日不见好转.病中,憔悴萎靡,食欲不振,口中淡而无味,什么都不想吃.那时候,食欲一直很奋,难得有胃口不好的时候,偶然的食欲不好,没有胃口,就把母亲吓坏了.

    作者:积雪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墙外也是窗外

    那段时间确实是流年不利,先是工作上接二连三地出了一些问题,费尽心力、疲于奔忙,却也是出力不讨好.这边刚刚有了一丝好转,身体却又发出了警示,在医生的严肃警告下,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疗.住院的日子单调而乏味,每日例行的检查和输液后,便是长时间地卧床静养.也许是医院的气氛太压抑,也许是心情本来就杂乱无章,除了发呆外,我便烦躁不安地在病房里来回踱步.偶尔,站到窗户旁向外张望,却有一堵墙扫兴地挡住了视野.于是,心情更加憋闷,情绪和视线都找不到一个可以暂时休憩的支点.

    作者:张君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当心成为“路怒族”

    朋友买了一辆车,三番五次地打电话,邀请我去给他“鉴定、指导一下”.说是“指导”,其实是让我“知道—下”.可我没留心过那款车型,压根儿就不懂,想着即使见了面也就说说恭维的话,去不去意义都不大.于是,就以加班为由,推脱,婉言谢绝.后来,被他冷嘲热讽一番之后,我还是去了.不出所料,他听了我的“鉴定”,很受用,非要载我去兜风.他兴致很高,我心想,“既来之则安之”,客随主便吧.但没想到,一路上,他的情绪也影响到我的情绪.

    作者:范俊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终点前的“较量”

    在西班牙举行的一次自行车赛上,两名选手实力接近,双方你追我赶.就在要接近终点时,突然,微弱领先的车手自行车爆胎.他跳了下来,扛起自行车向终点跑去.紧随其后的车手放慢速度,放弃超越,直到终点……

    作者:张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有心人的世界

    大学毕业后,她应聘到一家贸易公司做销售员,由于没有经验,业务开展得不顺利.半年后的一天,公司要搬迁到新的办公楼办公,她和几名同事负责清理办公室的杂物,有一些离职人员留下来的废纸被扔到了废纸篓里,她无意中看到其中一张纸上写满了姓名及联系方式,足有30多位,她想,是不是离职人员留下的客户资料呢?这些客户关系,应该是可以利用的呀!于是,她便按着上面的联系方式给其中的一位河北客户打了电话,她刚介绍完自己,那位客户就大声说道:“这么长时间都联系不上你们啊!可把我急坏了……”原来,离职人员以前和这位客户做过一笔儿童滑板的生意,销售情况非常好,这位客户打算再订购一批,但却再也联系不上以前的那名业务员了.

    作者:蒋大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安慰人的5种心理技巧

    表姐的儿子进入初中后,逆反情绪严重,成绩落在了班上后几名,眼见考高中无望.感觉自己黔驴技穷,表姐来到我家,六神无主、几近崩溃.让表姐尽情诉说事情的原委和心中的困惑之后,我没有直接去安慰她.我描述了表姐这些年做的事情,让她了解到她的付出和努力,以及我们对她的肯定.

    作者:于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挂历里写了什么?

    这些年,母亲看上去是老了,头上泛起缕缕白发,额头的皱纹开始堆积,走路也不似以前那样利索了,看东西还得戴上老花镜.她多少年生活上的老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当今层出不穷的科技产品对她的影响似乎不大,掌握每天的作息时间—直用小闹钟.让人不解的是,她喜欢翻挂历,时不时地在上面写写画画,有时记下我们怎么也看不懂的数字和符号.

    作者:刘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感情田园里的稻草人

    她还记得男人给她讲稻草人的故事.那时他们还读大学,晚上,有月亮的时候,校园的草坪上,她依着男人的肩膀,想着稻草人虚张声势地驱赶馋嘴的麻雀,偷偷地笑.男人从乡村来到城市,一个人不停打拼,终于扎下了根.她为男人,为他们的家,付出了太多太多.好在男人的事业正朝好的方向发展,他每天穿着藏蓝色的西装,打着银灰色的领带,见各种各样的客户,谈各种各样的生意.

    作者:周海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为何她如此痴情?

    小雅是我两个月前经治的一位女病人.在病房第一次看到她时,她就苦苦哀求我,“我根本就没有病,是家人说我的男朋友生病了,住在这个病房,让我来陪床照顾男朋友的.可是进病房后我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他,护士说是家人送我来住院.我很正常,没有病,大夫,让我出院吧,我还要去照顾男朋友呢!”如果真像小雅所说的话,那家人到底为何把她送来住院呢?她口中的男朋友又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与其家人的详谈,我了解了整个故事的原委.

    作者:李志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八卦亲友团”,还需巧应对

    小晴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学校刚放寒假,她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回乡的火车.备战考研的艰苦岁月里,她想念的还是妈妈的拿手菜.美味和亲情所带来的幸福感还未退却,烦恼却已扑面而来.亲友们见到她,总离不开询问几个主题——工作、婚姻和学业.二婶问:“晴啊,工作确定了吗?本科毕业应该能找个好工作的.你看你表弟,读书没有你成器,技校毕业学了门手艺,人家现在每个月收入万八千的呢.”

    作者:沈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轻生活,给人生做减法

    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少都市人每天都感觉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实际上,生活中往往充斥着过多的负担与累赘,这种负担,确实有因生活而来的,但更多的压力则恐怕来源于我们的内心.基于此,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轻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追捧和倡导.

    作者:张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常态下新年味

    现代技术+传统文化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既不浪费现代资源,又可以“假装”文化.例如,手机、电脑是现代技术也是媒介,而传统文化可以借助这些媒介发挥作用.我们看到,每到过年,很多人的拜年短信、微信都是转发,因为缺少个性而让人觉得缺乏诚意.

    作者:李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警惕“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是1 8世纪法国的哲学家.一次,有个好友送给狄德罗一件漂亮、高档的睡袍.开始,狄德罗舍不得穿,放在衣橱里半年没动.半年后,狄德罗想,好东西不用等于没有.于是,他把新睡袍穿在身上.第二天早上起床,狄德罗看看身上的新衣,又看看睡床,他觉得这张睡了几十年的床又老又旧,跟身上的睡袍比起来,简直土得掉渣.

    作者:梅承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成绩单——不能代表一切

    作者:郝延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处的成功

    在那次人才招聘会上,我们设置的市场运营总监助理、广告策划、售楼见习生等热门岗位遭遇到应届生的“哄抢”,而那个电梯操作员却鲜有人问津.无奈之下,我打算放在网上,继续碰碰运气.临近撤场,来了一批职院女生.看了我们的招聘告示牌,得知招聘情况后,有几个女生当即对此岗嗤之以鼻:“工作枯燥乏味,待遇还这么差.”其中一个叫晓敏的女孩咬咬嘴唇,上前揭榜,随之递过简历.

    作者:刘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母亲不进门

    母亲一直住在我家帮我照看孩子,前段时间,母亲回老家办事并小住了一段时间.那些日子,老人家几乎一天一个电话,问我孩子可好,是否闹了……孙子是母亲心头的肉,疼爱至极.

    作者:程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