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颖
作者:王少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物候转换到冬天,季节宛若脱胎换骨一般,变得寂静安恬.像熟睡的孩子,心思洁白,纯净安然.只是玩累了,收起活力和光芒,歇一歇,养养精神.静静的,寂寂的,一点儿也不寂寞.郊外的旷野上,也是一片寂静.说旷野而不说原野,是有缘由的.冬天的景致称得上一个“旷”字,又悠远又开阔.
作者:耿艳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这是一家大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能进入这家公司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因此,每一个员工对这份工作都不敢怠慢,都全力以赴.一天,因为要准备明天的招标计划书,企划部的人都在加班,他们忙得昏天黑地,连晚饭都顾不上吃,主管看着他们忙碌而疲惫不堪的样子,就赶紧叫了外卖,招呼他们边吃东西边休息一会儿.这时,主管发现浩生却不在.他赶紧询问浩生怎么会不在这里,有人说,浩生承担的工作已经完成,他跟朋友看电影去了.
作者:月冷繁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老李夫妇的独生女成家后,小两口就和老李夫妇一起生活.不久,女儿怀孕了.再不久,女儿当了妈妈,给老李夫妇生了个外孙子.这可把老李夫妇乐坏了,整天合不上嘴.老李夫妇心疼女儿,晚上就主动把孩子抢了过来,让孩子晚上跟自己睡一个房间.结果,孩子没有了吃奶的机会,妈妈的奶水刚刚要下来又回去了.
作者:马志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心理疲劳”这个词,可以让我们想到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下班回家,需要在车里静静地待上几分钟再进家门;周末什么都不想干,就想“葛优瘫”;孩子背着沉重的大书包,无奈地抱怨“我好累呀!”其实,我个人也有很多类似的体验:白天的工作并不繁重,但下班回家后却感觉特别疲乏、打不起精神,甚至有时会有不想去上班的想法.与周围朋友交流后,发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作者:李孜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前阵子为了赶一个项目,荣女士起早贪黑地查资料、做方案.连续忙碌了一个星期,荣女士总算写出了比较满意的报告.好不容易盼到交接报告会那天,怀着既紧张忐忑又有些期待的心情,荣女士做完了项目报告.那天刚好是个周六.吃过午饭,上午还神采奕奕的荣女士一下子觉得心身疲惫.刚好下午没有其他安排,荣女士盘算着下午一定要美美地睡上一觉来缓解一周的辛劳.
作者:星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初中期间,我一直在努力提高我的成绩.可是我并不是那种学习型的学生,我就是靠认真,平时大量时间用在学习上,成绩也没落下,一直在班里前几名徘徊.升入高中后,这种学习方法让我感觉越来越吃力,成绩也一直在往下滑,终只能在中游徘徊.我不服输,挑灯夜战,周末不休息,想用我的勤来补充我的拙,可效果还是一般,心情也很低落.
作者:程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作者:郝延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那年,他和她恋爱,一心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于是决心自己投资做生意.她为了支持他,不但拿出所有的积蓄,还辞掉了原来的工作,每天和他一起奔波,不管多累也不曾抱怨.尽管他们很努力,也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这次投资还是失败了.他不但赔光了她的积蓄,还欠下了20多万的外债.
作者:刘改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十八岁那年,她高考失误,只考上了一所二本院校,可毕竟心有不甘.就这样,她怀着满腹的惆怅和落寞来到了大学校园.面对一张张青春靓丽的年轻脸庞和一个个热情奔放的年轻身影,她的热情被一点点地点燃了.
作者:张燕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个有着国企背景的公司,也是一个大公司,能在这里工作是许多人的梦想.朝九晚五的生活,也让每一个人工作很有规律,压力也不大.一晃儿,在这里工作快两年了,也渐渐地适应了这种生活,也和这里的同事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作者:程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2013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开始实施.这部法律在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规范精神卫生服务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方面更有划时代的意义.四年多过去了,这部法律给患者、医院和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呢?患者的住院权利得到了法律保障在《精神卫生法》实施以前,收治精神障碍患者的程序缺乏法律规范,不严格,因而不时出现非精神病人“被精神病”的报道.所谓“被精神病”就是没有精神疾病的人被家属、亲戚、有时甚至工作单位,以“精神异常”的名义,强行送入精神病院进行住院治疗.
作者:王智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在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每一位父母离不开这五个关键词:尊重、了解、理解、鼓励、陪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人父母,就要在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让孩子耳濡日染.A六岁的儿子爱玩、会玩,对自己的喜好逐渐形成了习惯.每个周五下午放学之后,他一到家就开启了周末疯玩的模式:吃口味不一的零食,看笑点不断的动画片、玩花样繁多的玩具.人小鬼大的他,简直就是一支万花筒,自带娱乐功能,而且玩起来乐此不疲,把许多“正事”都不当回事儿.
作者:范俊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就像儿童强迫症在识别上存在很多误区一样,治疗时机的把握和有效治疗的实施也是众说纷纭.究其原因,主要是低估了儿童强迫症的危害和早期防治的作用.其实,儿童强迫症是公认的精神科顽症,如不及时治疗将影响终身.成人中许多严重的强迫症就是源于儿童期的强迫症没有给予及时的治疗.不但强迫症状直接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而且患儿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心理矛盾和冲突感突出,自我痛苦感往往超过严重的精神疾病.
作者:郑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去另一个城市办事.空气里处处飘荡着生动的气息,一缕一缕,仿若春天萌动的绿,心也被浸濡得润酥酥的.犹豫了一整天,到底想不出要不要拨通那个号码.晚饭后,出去散步.不知不觉,来到那条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路很长,很窄.两个人在上面走,会有点儿拥挤.如果是恋人,恰恰好.
作者:化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小枫是一位白领,只可惜他做得并不成功,因为老板每次让他乘飞机紧急公干,他总会找出各种理由推脱,实在推不掉也宁愿选择耗时较长的火车,不免耽误工作,让老板大为恼火.其实小枫本人也很苦恼,他曾多次试图克服这个问题,想去坐飞机,但临到进舱门的后一刻他又望而却步,终无功而返.他不知该怎么办,决定来我们心理诊室做治疗.
作者:王娜;张国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1儿子阳阳要过六岁的生日了,日期和想要的礼物,他都翘首以盼,都记得一清二楚.但是,更为急切,并为之牵挂已久的,是我的母亲.这不,她提前一周就五次三番地打电话,说要从老家来省城给阳阳过生日.我以为她只是说说,就劝慰她来不来都行,天热、路远,六十多岁的她又晕车,来回折腾;再加上老家要收麦子了,农活多,家里田间离不开她.
作者:范俊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那年,班里来了一个英俊的男老师.他身材挺拔,眼神清亮,头发纹丝不乱,鼻梁上架着金线眼镜,走起路来,虽不是踱着方步,但也是有板有眼,很有范儿,举手投足间有股淡淡的书倦气,周身上下洋溢着逼人的青春气息.
作者:积雪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和林军相识的时候,我正处在“生不逢时”的夹缝中:刚刚结束了一场长达三年多的感情,又逢公司裁员失业.为了生活,我这个以前的电脑工程师,只能屈尊做一个普通的程序员.那段时间,心里的伤疼、郁闷、憋屈、哀愁弥漫心头经久不散,灰色成了生活的主旋律,以前爱笑爱说的我成了“沉默寡人”.每天除了做事,大部分时间我独坐一隅,独自无言想心事.
作者:袁跃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故事分享一:我中午刚回到家,儿子放下手中的积木,表情严肃地跑过来告诉我:“妈妈,美国炸了中国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馆,死了好多人呢……我刚从电视上看到的!”我蹲下身抱抱他:“儿子,你真棒!这么小就关心国家大事了!(当时儿子两周多)妈妈工作忙,你能每天把看到的新闻跟妈妈讲讲吗?也帮妈妈多了解些国家大事.”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