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窥镜下行硅胶管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效果观察

梁玉池;梁少芳;吕洁瑜

关键词:鼻内窥镜, 泪道阻塞, 硅胶逆行置管
摘要:目的 本研究利用鼻内窥镜明视状态下进行硅胶管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方法 泪道探通导引针插入鼻腔后,利用鼻内窥镜明视状态下,钩取记忆功能的针芯,逆行置管,恢复泪道生理性导泪功能.结果 23例泪道阻塞患者,恢复泪道通畅21例.结论 鼻内窥镜明视状态下进行硅胶管泪道逆行置管术在治疗泪道阻塞中起到减少鼻粘膜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痛苦的作用,取得较好的疗效.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促进子宫收缩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应用与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对子宫收缩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需行刮宫产的有疤痕子宫的8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子宫体肌注20U,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400(磺),直肠用药,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分别为(228.73±30.94)ml、(110.32±45.71)ml,对照组分别为(294.88±50.42)ml、(160.29±60.84)ml,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9.52%,对照组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直肠放药,对于疤痕子宫剖宫产的产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较单一使用缩宫素效果好,并且用药安全、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小卿;陈少娟;黄冰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固定性药疹190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目前固定性药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致敏药物,探讨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0例同定性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种临床症状及致敏药物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百分率.结果 固定性药疹患者男性(80.53%)多于女性,成人发病,以中青年为主,多发于男性生殖器(75.27%).致病药物以解热镇痛为多见(33.68%),其次是抗生素(32.63%),中成药、中药增多(4.73%);多元过敏和交叉过敏比例不低(13.68%);多为第1次、第2次发病(78.42%);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少见,各类实验检查多轻度改变.结论 固定性药疹的致敏药物较以前更多更复杂,品种构成变化较大;推测固定性药疹的发生似乎与人体雌雄激素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发病时间与发病次数不一定相关,3次以上发病者主要与防范意识薄弱有关;以局部症状为主,发生于黏膜部位或者多发皮疹一般需要激素治疗.

    作者:王先文;叶灶葵;刘显芹;彭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病灶切除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瘤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的治疗效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为手术加达菲林组、手术加口服避孕药组和单纯手术组,观察比较三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月经状况、痛经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 A、B、C三组治疗前的VAS评分分别为(5.29±3.61)、(5.32±3.52) 、(5.31±3.38),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三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分别为(0.92±0.73)、(2.01±1.03)、( 1.90±1.18),A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痛经缓解率为100%,三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病灶切除术联合达菲林治疗子宫腺肌瘤能够有效改善痛经、月经过多等症状,特别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碧绿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革兰染色三步法在痰涂片找真菌中的实验探索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革兰染色三步法在痰液涂片找真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直接镜检法为对照方法,通过自我设计实验和临床实验检测对革兰染色三步法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自我设计实验中,直接镜检法真菌数为3~6个/HP痰液涂片的检出率为97.5%,真菌数为1~3个/HP痰液涂片的检出率为85.0%,真菌数为0~2个/HP痰液涂片的检出率为80.0%;革兰染色三步法真菌数为3~6个/HP痰液涂片的检出率为100.0%,真菌数为1~3个/HP痰液涂片的检出率为100.0%,真菌数为0~2个/HP痰液涂片的检出率为97.5%.临床实验中,直接镜检法真菌的检出率为27.38%,革兰染色三步法真菌检出率为36.31%.结论 革兰染色三步法真菌检出率比直接镜检法高,更适合临床实验检测.

    作者:林馥嘉;欧财文;柯培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初产妇第二产程活跃期自发性用力临床实践

    目的 探讨在第二产程中初产妇屏气用力的佳时机,观察第二产程活跃期自发性用力与传统方法对比,两组之间的第二产程时间、产妇用力时长、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产妇自我舒适度等方面的结果.方法 将329例常规待产至宫口开全,进入产房准备分娩的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12年1月139例为观察组,2011年12月19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于第二产程活跃期自发性用力,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宫口开全后即指导屏气用力,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屏气用力平均时长(25.62±9.38)min,产后出血1例;对照组第二产程屏气用力平均时长(47.48±28.44)min,产后出血4例.观察组第二产程活跃期自发性用力有效缩短了产妇用力时长,提高了产妇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第二产程活跃期自发性用力是初产妇佳的屏气用力时机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出血并发中枢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对脑出血并发中枢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严密病情观察,早期发现中枢性肺水肿,同时积极配合医生处理颅内高压和肺水肿,并给予恰当体位、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基础生活护理等.结果 我科20例脑出血并发中枢性肺水肿患者中,11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为55%.结论 脑出血并发中枢性肺水肿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和分析、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陈秋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492例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经验,男320例,女172例,平均年龄38岁,左侧284例,右侧186例,双侧22例.结石横径0.5 ~ 1.3 cm.长径0.6~2.1 cm.结果 一次碎石成功362例,占73.6%,经1~3次碎石总成功率92%,结石排净快2d,效果不理想改用其他治疗方法40例.碎石后血尿320例,占65%.无出现石街堵塞、感染发热、输尿管破损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ESWL用于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安全,简单,痛苦少,损伤和并发症少,费用低,主要选择病例合适.碎石过程定位准确,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先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小儿七氟烷诱导气管内插管条件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小儿七氟烷诱导时气管内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小儿七氟烷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的佳剂量.方法 选择2~8岁择期拟行气管内插管全麻的患儿10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20例,七氟烷诱导后分别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0.2 μg/kg、0.3μg/kg、0.4μg/kg、0.5μg/kg,行气管内插管.同时记录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前,插管前1 min,插管时,插管完成后1 min、3 min、5min、10min共7个时点的血压、心率、Narcotrend麻醉深度分级及数值的变化,以Vihy-Mogensen气管内插管条件评价法评价插管条件.结果 五组患儿气管内插管的成功率均为100%,满意率分别为5%、20%、50%、70%、90%.随着舒芬太尼剂量的增加,五组患儿气管内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及Narcotrend分级高于D0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3%七氟烷麻醉诱导时,随着舒芬太尼剂量从0.1μg/kg增加到0.5μg/kg,小儿的气管内插管条件明显改善,心血管反应及插管时麻醉过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七氟烷诱导时,0.5μg/kg舒芬太尼是小儿实施气管内插管的较理想剂量.

    作者:黎昆伟;胡祖荣;黄伟坚;宋匀韵;陈祥楠;黄希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胸腰椎压缩骨折经伤椎或跨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经伤椎或者跨椎椎弓根钉内的固定效果.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25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利用椎管的环形减压以及短节段的椎弓根螺钉系统实行固定,采取在经伤椎单侧或者双侧椎弓根固定方法.结果 随机访问术后1~4年25例患者状况,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或神经损伤等问题.距患者术后7d的X线检查显示,脊柱Cobb's已经从损伤后的24°恢复到术后7d的2.8°.经CT显示,患者伤椎周边的骨皮质较为完整,且椎管内的骨块恢复较好,解除椎管狭窄问题.术后VAS评分由8分到2分(P<0.05).结论 通过实行胸膜椎压缩骨折经伤椎或跨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对于骨折复位治疗效果良好,可重新恢复椎体高度,提高脊柱抗压性与稳定性,减少一系列并发症的产生,减轻患者痛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日荣;吴劲风;李锋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夹板固定后筋膜间室综合症优化预防方案的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筋膜间室综合症优化预防方案应用于夹板同定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及兄弟院收治的各类骨折后采取夹板固定的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化预防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筋膜间室综合症的发生与治疗情况,从而客观评价筋膜间室综合症优化预防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筋膜间室综合症发生率为23.17%,研究组筋膜间室综合症发生率为3.66%.结论 优化预防方案可有效预防或尽早发现筋膜间室综合症,从而降低筋膜间室综合症的致残率.

    作者:邓惠文;匡巍;赖伟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成人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对慢性复发性湿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至2010年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成人慢性湿疹患者40例,入选患者均经过长时间的抗组胺及外用激素类软膏效果不佳,反复发作.每周给予甲氨蝶呤10mg一次顿服,第2日起给予叶酸5mg,tid口服;皮损局部处理依据皮疹性质对症处理.采用EASI评分表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定期行胸片、血尿常规、肝功能检测,评估其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第6周和第8周总有效率分别达到76.31%和81.58%;半年复发率为15.62%.在治疗过程中,只有少数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头痛、月经延长等轻微不良反应,未见肝肾功能损害、肺纤维化、造血功能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甲氨蝶呤对一般抗组胺药物及外用激素软膏治疗无效的成人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小,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澍彬;欧健梅;庄慈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改进带教方法对手术室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进带教方法对手术室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的影响.方法 加强对手术室实习护生预防锐器伤的教育,改进带教方法包括:加强岗前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各种操作规程,工作中加强教育、监督等.结果 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从26%下降到6%,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发生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等密切相关,改进带教方法,加强实习护生岗前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建立防范措施,可明显降低手术室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

    作者:施车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9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采用整体化护理模式,并进行系统回顾总结.结果 96例患者中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2例出现静脉栓塞;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3周出院.结论 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锻炼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效果良好.

    作者:曾秋琼;曾秋娟;詹振鹏;陈远红;谷美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009~2011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分析及经济学评价

    目的 分析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并对6种抗高血压药物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并将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6组给药:依那普利片、贝那普利片、赖诺普利片、左旋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观察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成本-效果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我院口服抗高血压物药使用金额占第一位的始终是钙通道阻滞剂和左旋氨氯地平片,平均DDDs高的是左旋氨氯地平片(92.04/千日),DDC高的是美托洛尔缓释片(9.07元/d); 6种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硝苯地平缓释片具有小的C/E(0.41),非洛地平缓释片的C/E高(2.47),相对于治疗效果低的依那普利片,增加一个单位的疗效所需要的费用分别为为- 27.23元和29.23元.结论 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与国内总体用药情况基本相符,硝苯地平缓释片为较佳药物选择.

    作者:李敏;李翠兵;宋欣颖;许放华;周晓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100例T1-2NaMa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1±0.5)h,平均出血量(50.8±6.5) ml;手术过程顺利.100例患者术后无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送检的标本较多、等待结果时间较长,术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好心理护理.

    作者:王洁贞;赵海璇;陈惠仪;张惠仪;陈娴;钟晓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东莞塘厦地区530例儿童脓疱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东莞塘厦地区儿童脓疱疮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结果.方法 对530例脓疱疮患儿的脓疱液做细菌培养,并对分离出的528株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504株(95.09%)、A群溶血性链球菌14株(2.64%)、肠球菌3株(0.56%)、鲍曼不动杆菌2株(0.38%)、肺炎克雷白杆菌2株(0.38%)、奇异变形杆菌2株(0.38%)、表皮葡萄球菌1株(0.18%).对50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6.8%、89.1%、53.5%,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其他病原菌耐药率都不高.结论 东莞塘厦地区儿童脓疱疮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已不适于治疗本地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脓疱疮.

    作者:杨凤娥;谢国烈;满洁;陈伟俊;陈艳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16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4例,对照组只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阿奇霉素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肺部干湿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痊愈率为8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2%,治愈率为44.0%,两组总有效率相近,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分别是(36.86±4.96)%,(1.27±0.38),明显高于对照组(32.05±4.56)%,(1.08±0.2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够明显缩短患儿临床病程,减少患儿痛苦,治愈率高,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皮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内种球蛋白进行治疗,A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2g/kg,B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1g/(kg·d)×2d;C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4 g/(kg·d)×5d,其他治疗相同.观测患儿退热、淋巴结肿大消退、粘膜充血消退、皮疹消退、手足症状消退时间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CAL).结果 A组患儿退热、淋巴结肿大消退、粘膜充血消退、皮疹消退、手足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B、C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患儿淋巴结肿大消退、粘膜充血消退、皮疹消退、手足症状消退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B、C 三组CAL发生率分别为27.5%、30.0%、27.5%,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丙种球蛋白2 g/kg单次给药治疗川崎病,能更好地退热,并有效预防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煜华;马远平;古奕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CRRT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CRRT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诊科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住院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1人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CRRT治疗,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住院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昏迷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中间综合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死亡患者平均存活时间.结果 试验组昏迷时间(11.52±3.93)小时、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5.04±1.72)天、平均住院时间(8.36±1.29)天,中间综合症的发生率6.58%,治愈率93.3%,死亡患者平均存活时间(13.22±2.83)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RRT能明显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

    作者:邱建清;胡蓬勃;吕毅;赵连成;庄福聚;张金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奥美拉唑联合善宁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善宁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5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患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为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40mg/日(首剂80mg,后以8mg/h维持5h)联合善宁0.1mg/日(维持剂量0.025mg/h)治疗,B、C组为对照组,分别单用奥美拉唑和善宁治疗,三组均给予补静脉充血容量,8mg去甲肾上腺素合并100ml冰NaCl溶液分次口服,持续1~5天.观察记录各组补液量、止血时间、便血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补液量、止血时间和便血持续时间均低于B、C组,疗效明显优于B、C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善宁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止血快而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雷启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