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帮人即为帮己

王春玉

关键词:
摘要:今天在街上闲逛,忽然看到了一个眼熟的面孔,却想不起他是谁.哦,是他!大脑飞速地旋转,思绪回到了十年前……2008年6月,我们考军校的学员到师医院进行考前体检.检查到五官科时,医生告诉我:“你鼓膜穿孔.”进行内科检查时,医生说:“你血压高.”我当时就懵了.由于学员太多,能参加考试的名额有限,学员队要借这次体检的机会刷掉一批人,并且已经规定体检有两处或两处以上毛病者马上淘汰,连复检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意味着我和军校无缘了.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寻求心理治疗的帮助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增快,人们感受到的精神压力增多,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提高,使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下文中将统一用心理治疗的术语)[注]服务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总结过去这些年来在心理门诊工作和心理治疗之中的经验,想到应该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一些来自于专业人员的忠告和相关的信息,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杨蕴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心理越健康,肥胖可能性越低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数据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超重肥胖问题日益凸显.另外,肥胖也是代谢综合征、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在生活中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了肥胖对于健康的影响,而对于肥胖成因关注得却很少.在众多的成因中,心理因素更容易被大众所忽视.

    作者:朱晓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孩子的精神分裂症”能治好吗?

    Q您好:我的儿子是个初二的学生,一个月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现在住院治疗,我和孩子的妈妈都很难过.我们不明白孩子怎么就得了这个病,就通过网络、书报等各种形式查询相关知识,可是越看越害怕,觉得可能是我和他妈妈的问题导致了孩子生病,担心孩子再也恢复不到以前了,很自责.我们每天来医院,就在病房外面等着,就想多跟主治医师聊聊孩子的病情,但是时间有限,我们就想通过心理咨询多了解些知识,您说孩子能好吗?出院后我们该怎么照顾他昵?

    作者:杨祥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计划与执行的落差

    2018年就快结束了,一年又没有了,这一年我都做了些什么?看看年终小结上的报告,感觉与年度计划相差甚远,很多事项还都没有完结,计划好的事情怎么都还没有开始呢?是我计划不合理,给自己过高的要求了?还是我过于贪玩,插入了其他不是计划内的事情?又或者是我的执行能力有问题?年底没有完成计划的滋味真不好受!

    作者:庄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丧子后婚姻危机的心理分析及应对建议

    据统计,在美国有近46%的夫妻在失去孩子后会经历婚姻危机.但婚姻危机并不一定会导致离婚,它很大程度取决于哀伤父母如何应对这些危机.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离婚将是一个不幸的结果,并导致严重的第二次伤害.而对那些失去唯一孩子的失独父母来说,他们的婚姻会受到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将就此主题展开讨论.

    作者:刘新宪;王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精神药物开多开少有学问

    今天一开诊,就遇到两位患者因开药的问题有些不满.第一位患者是位年轻的小伙子,一进门就急匆匆地说:“大夫,我睡不着觉,你给我开点安定行吗?我听别人说一吃安定就能睡好,我去了好几个药房都说没有.”经详细了解病史,考虑其为“非器质性失眠症”,且为急性期失眠.于是,为他开具了佐匹克隆7.5mg×7片,7.5mg/晚的药方,并给予有关健康睡眠的指导.患者不满意觉得开的药太少,还得反复往医院跑太麻烦,要求开一个月的药,此次用不完以后可以备用.

    作者:刘照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莫名失语为哪般?

    16岁的冉冉突然不会说话了.冉冉的系领导先找到的我,与辅导员一起简要介绍了冉冉的情况:前一天冉冉宿舍的一位舍友在阳台走来走去(据说这位舍友前两天曾扬言要跳楼自杀),冉冉自感受到了惊吓,一直默默哭泣,到了今天一直不吃不喝、不言不语,先是不起床,后被同宿舍的同学拉着到了教室,然后就在那里不动了,下节课该换教室了也不离开,只低头在那里时不时抹抹眼泪,任谁与其交流也不应答,毫无反应.同学与辅导员急得上火,上报系领导后找到了我.带着这简短的信息,我去到了中午时分已经空旷下来的教室,冉冉坐在后排角落的座位上,低头撕扯着纸巾,面前的桌子上堆着一堆已成纸屑状的纸巾.

    作者:马东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务社工:医生与患者间的桥梁

    三个月前,小军(化名)不幸感染了HIV病毒,不敢告诉身边的同学、朋友,更不敢告诉家人.不停地在网上搜索艾滋病的相关信息,有的网友说多可以活两到三年,也有的网友说可以活五到十年.小军是家里的独生子,还在读大学,他不想死,还想找一份好工作、孝敬父母,但是病毒带给他无法释怀的恐惧与不安,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作者:李晓洋;李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如何面对亲人的辞世

    从降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在不断地面对失去.当我们面对亲人的离开,是该痛哭流涕,还是该坚强忍耐,抑或是立刻重整旗鼓向前看?这是值得每个人用心思考人生命题.小斌因为抑郁的问题,曾经在我这里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当时推动小斌走进咨询室的原因是关于工作问题.后来经过2个月的咨询,小斌已经顺利做出了选择,并且在新的岗位上做得非常出色,而抑郁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半年后,小斌再次走进咨询室,他说自己又抑郁了.

    作者:多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小睡有秘诀

    十多年前,就有专家呼吁要让员工在工作日的下午小睡一会儿,精力更充沛,提高工作效率.很多企业实行了小睡制度,专门开辟一个睡觉的地方,员工可以半躺着,把头遮起来,在不受打扰的状态下小睡一会儿.但是,小睡一会儿,可能毁掉一天!员工一睡就是一两个小时,醒过来之后昏昏沉沉,不如不睡,没有效率!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害怕打针,可能另有隐情

    几乎所有人都有过害怕打针的经历,特别是小孩子更是如此.但是,如果面对打针害怕到浑身抽搐、满头大汗,甚至提到打针就开始流泪哭泣,这个时候就可能需要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或者心理医生求助了.害怕打针的女孩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坐在我的对面,她的名字叫昭昭,旁边是她的妈妈张女士.昭昭虽然身体安静地坐在那里,但是眼睛却一刻不停地四处打量着这个陌生的房间.当看到摆在架子上的毛绒玩具时,昭昭的眼光多停留了一会.然后,她快速地把注意力转回到妈妈身上.妈妈回头看了女孩一眼,继续跟我讲述孩子遇到的问题.

    作者:邢全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既往不咎——送出宽恕的礼物

    海明威在小说《世界之窗》里,讲了这样一则趣闻:在马德里有很多叫‘帕科’的男孩.有一天一个父亲在当地的报纸刊登了一则启事说:“帕科,星期二中午到蒙塔尼亚饭店来见我.往事一概不咎——爸爸.”结果,应召而来的青年竞有八百人之多,后只得召来一中队的骑警才把他们赶散.

    作者:张逸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别驱赶觅食的鸟儿

    周末,带儿子去公园游玩.出大院往南不远,有个胡同.直接通往公园.胡同两边住满人家,门前栽满各种菜蔬:油菜、韭菜、黄瓜、辣椒.也有花:牡丹、月季、向日葵、一串红.也有五谷杂粮:小麦、大豆、玉米、豌豆.三株,两株,一溜儿,一片儿.不时有鸟儿飞上飞下,别有一番风致.听一位大妈说,初胡同里只有三两户人家在门前种些大蒜芫荽什么的.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是小鸟衔来的种子长成的.这样的说法给胡同平添几分鲜活生动的气息.每每走在里面,仿佛走进童话世界,流连着舍不得离开.

    作者:化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抑郁——躁狂阻击战,三大原则记心中

    小林,一位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的女孩,因为一次专业考试没有通过,感觉心情压抑,痛苦,经常独自哭泣,遇到事情悲观消极,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未来失去希望,整天在宿舍不出门,不去上课,不与同学交流,夜晚入睡困难,茶饭不思,身体日渐消瘦.在辅导员的建议下,小林来到医院就诊,医生建议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小林按时服药,心情逐渐好转,很快恢复了日常的学习生活.

    作者:孙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复盘“双11”“剁手”背后的真相

    一年又一年,又是“双11”,又是人们开开心心透支信用卡的时候了.生而为人大的幸运就是“你永远不用担心自己太有钱!”一—总有时间和地方,能让人痛痛快快地秒变“穷光蛋”!懂点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购物是一种可以点亮多巴胺回路的东西,所以,买回来的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把钱花出去了,心里就痛快得很.话说回来,“买买买”虽然一时爽,但如果成了购物欲的奴隶,以至于在“发薪日”前几天一直靠“吃土”维持生计,这日子过得未免艰难.况且,有一种操作,叫做“剁手”,就是买完了东西,产生了极大的后悔情绪,从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攻击冲动.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睡懒觉”真能解乏吗?

    周末补觉——忙碌了整整一周的上班族们,几乎都会这样选择.但是,我们却发现,明明起得很晚,但一天却没有精神,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大脑不想睡懒觉周末醒来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已经在深度睡眠的时候得到了足够的休整,准备好继续工作了.但你还是一直给它下达睡觉的指令,大脑就只能用浅睡眠的方式来执行命令.所以,就算是睡着了,但也是浅睡眠!不停做梦,大脑还是处于活跃状态,醒来的时候肯定会觉得累,依然很困!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孩子被“网”,爸妈需留意九警讯

    学校假期期间,许多父母因为是假期而放松,放宽了孩子玩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时间;孩子们也因为学校假期不必上课又同时闲暇无事,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不知不觉而上瘾……以往电视是受家长欢迎的“家庭保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已被平板计算机、智能手机取代.时下常见许多父母贪图方便,提供上述电子设备给孩子玩,当时虽能发挥安抚作用,但若养成习惯,恐衍生网络成瘾的问题.

    作者:王东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我的降糖“三招”

    前几天的一大早,我来到医院检测空腹血糖.不一会儿,检测结果就出来了,餐前空腹血糖值5.4毫摩尔/升,约两小时后我又来到医院检测餐后血糖值:7.9毫摩尔/升.当我将检验报告单交到大夫手里时,大夫高兴地说:“连续三周,血糖餐前、餐后检测值都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而且还在停药的情况下,你的控制效果非常不错,继续保持.”

    作者:汪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DBT专家眼中的强迫症

    辩证行为治疗(DBT)由美国华盛顿大学Marsha Linehan教授创立,早用于治疗高风险自杀和边缘人格障碍,目前也应用于其他精神障碍的治疗.DBT可以帮助患者调控情绪以及相关的认知行为模式,降低冲动和应激反应.

    作者:柳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黄芪——神奇的强心剂

    每年盛夏时节,站在大太阳底下总有种气短和心慌.眼前的一切叠影重重,世界打着晃,汗水瞬间就能迅速从毛孔中渗漏出体外,整个人很快变成一条干涸的小溪,水流加快,伴随着心跳的咚咚声,像一条老狗一般步履缓慢地寻找树荫.

    作者:吕若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