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盘“双11”“剁手”背后的真相

关键词:
摘要:一年又一年,又是“双11”,又是人们开开心心透支信用卡的时候了.生而为人大的幸运就是“你永远不用担心自己太有钱!”一—总有时间和地方,能让人痛痛快快地秒变“穷光蛋”!懂点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购物是一种可以点亮多巴胺回路的东西,所以,买回来的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把钱花出去了,心里就痛快得很.话说回来,“买买买”虽然一时爽,但如果成了购物欲的奴隶,以至于在“发薪日”前几天一直靠“吃土”维持生计,这日子过得未免艰难.况且,有一种操作,叫做“剁手”,就是买完了东西,产生了极大的后悔情绪,从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攻击冲动.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相见不欢

    第九章(接上期)那天李欢喜也在,米兰看看钱慧美一直阴郁的脸色,知道该来的终究会来.洗手间到厨房和客厅有一个拐角,米兰知道此时李欢喜看不到母女两人的对峙,所以她迅速地扭转身,进了洗手间,并将毛巾放入盆里,打开水笼头,试图用“哗哗”的水声,将她和钱慧美之间即将发生的世界大战给压下去.

    作者:安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如何寻求心理治疗的帮助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增快,人们感受到的精神压力增多,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提高,使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下文中将统一用心理治疗的术语)[注]服务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总结过去这些年来在心理门诊工作和心理治疗之中的经验,想到应该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一些来自于专业人员的忠告和相关的信息,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杨蕴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小睡有秘诀

    十多年前,就有专家呼吁要让员工在工作日的下午小睡一会儿,精力更充沛,提高工作效率.很多企业实行了小睡制度,专门开辟一个睡觉的地方,员工可以半躺着,把头遮起来,在不受打扰的状态下小睡一会儿.但是,小睡一会儿,可能毁掉一天!员工一睡就是一两个小时,醒过来之后昏昏沉沉,不如不睡,没有效率!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孩子的精神分裂症”能治好吗?

    Q您好:我的儿子是个初二的学生,一个月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现在住院治疗,我和孩子的妈妈都很难过.我们不明白孩子怎么就得了这个病,就通过网络、书报等各种形式查询相关知识,可是越看越害怕,觉得可能是我和他妈妈的问题导致了孩子生病,担心孩子再也恢复不到以前了,很自责.我们每天来医院,就在病房外面等着,就想多跟主治医师聊聊孩子的病情,但是时间有限,我们就想通过心理咨询多了解些知识,您说孩子能好吗?出院后我们该怎么照顾他昵?

    作者:杨祥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黄芪——神奇的强心剂

    每年盛夏时节,站在大太阳底下总有种气短和心慌.眼前的一切叠影重重,世界打着晃,汗水瞬间就能迅速从毛孔中渗漏出体外,整个人很快变成一条干涸的小溪,水流加快,伴随着心跳的咚咚声,像一条老狗一般步履缓慢地寻找树荫.

    作者:吕若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计划与执行的落差

    2018年就快结束了,一年又没有了,这一年我都做了些什么?看看年终小结上的报告,感觉与年度计划相差甚远,很多事项还都没有完结,计划好的事情怎么都还没有开始呢?是我计划不合理,给自己过高的要求了?还是我过于贪玩,插入了其他不是计划内的事情?又或者是我的执行能力有问题?年底没有完成计划的滋味真不好受!

    作者:庄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棒球帽下的花季少年

    18岁的浩然退学在家已经五年了.五年来,他出门的次数有限,且都是在黑夜里,而那顶黑色的棒球帽一定是他的标配.倒不是因为他喜欢黑夜,喜欢这顶棒球帽,或者身体原因不能见光,而是——他害怕见人.他总是害怕别人看自己,确切地说,他害怕别人看到他的“丑”.浩然的确算不上个“帅哥”.从小他就体型偏胖,是个小胖墩儿,虽然青春发育期后个子蹿到了一米八几,但微胖的身材依然保持.

    作者:一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当“无处话凄凉”的孤独感袭来

    “有人故意偷东西为去监狱养老”这是一则日本的新闻标题,近年来,日本老年人的犯罪率持续增加,这一现象的背后,除了生活窘迫,还有一个沉重心酸的原因:孤独感.中国也已然步入老龄社会,“保温杯泡枸杞的养生之道”固然重要,而真正的老有所乐却远没那么简单,比如孤独感,就是一大阻碍.

    作者:丁晓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说不出的苦,无处可逃

    Q老师您好!我容易心急,生活中也开心不起来,容易发火,想到很多事不顺我就会想哭,就算事情已经过了,我还会有一两天都开心不起来,也不想出去和朋友一起活动,我怕自己说什么都会得罪朋友,也不敢说太多的话,包括家里人,现在因为事业上没有起色,我就会想着去挣钱,可我根本没出路,让我很烦恼,过去,老公家亲戚不待见我,有时候我想起总是会伤心,想拼命去做好,想起婆婆在外面说我坏话,我久久忘不掉而想发火,因为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总是想到,后我给身边的朋友带来的总是负能量,朋友,姐妹,一说我脾气不好,我就会很不开心,我就不想跟外界联系了,就想一个人,我怕一出门,一说话就会得罪人,我就想让自己能静下心来.

    作者:庄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睡懒觉”真能解乏吗?

    周末补觉——忙碌了整整一周的上班族们,几乎都会这样选择.但是,我们却发现,明明起得很晚,但一天却没有精神,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大脑不想睡懒觉周末醒来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已经在深度睡眠的时候得到了足够的休整,准备好继续工作了.但你还是一直给它下达睡觉的指令,大脑就只能用浅睡眠的方式来执行命令.所以,就算是睡着了,但也是浅睡眠!不停做梦,大脑还是处于活跃状态,醒来的时候肯定会觉得累,依然很困!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精神药物治疗的利与弊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文化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不再是奇怪的事;去看精神科医生,也不再是天方夜谭.这使很多过去被大家忽视的精神心理问题能够及时被发现和治疗.

    作者:段慧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电影《功夫》中的心理原型

    一部于2004年上映的动作喜剧类电影《功夫》,几乎横扫了当年港台地区所有的电影奖项.影片讲述了一个街头混混变成一代武术家,一个本性善良的黑帮流氓改邪归正的故事.宣传海报中的棒棒糖和斧头,代表了周星驰讲的梦想和现实.

    作者:史天舒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心理越健康,肥胖可能性越低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数据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超重肥胖问题日益凸显.另外,肥胖也是代谢综合征、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在生活中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了肥胖对于健康的影响,而对于肥胖成因关注得却很少.在众多的成因中,心理因素更容易被大众所忽视.

    作者:朱晓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既往不咎——送出宽恕的礼物

    海明威在小说《世界之窗》里,讲了这样一则趣闻:在马德里有很多叫‘帕科’的男孩.有一天一个父亲在当地的报纸刊登了一则启事说:“帕科,星期二中午到蒙塔尼亚饭店来见我.往事一概不咎——爸爸.”结果,应召而来的青年竞有八百人之多,后只得召来一中队的骑警才把他们赶散.

    作者:张逸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别驱赶觅食的鸟儿

    周末,带儿子去公园游玩.出大院往南不远,有个胡同.直接通往公园.胡同两边住满人家,门前栽满各种菜蔬:油菜、韭菜、黄瓜、辣椒.也有花:牡丹、月季、向日葵、一串红.也有五谷杂粮:小麦、大豆、玉米、豌豆.三株,两株,一溜儿,一片儿.不时有鸟儿飞上飞下,别有一番风致.听一位大妈说,初胡同里只有三两户人家在门前种些大蒜芫荽什么的.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都是小鸟衔来的种子长成的.这样的说法给胡同平添几分鲜活生动的气息.每每走在里面,仿佛走进童话世界,流连着舍不得离开.

    作者:化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莫名失语为哪般?

    16岁的冉冉突然不会说话了.冉冉的系领导先找到的我,与辅导员一起简要介绍了冉冉的情况:前一天冉冉宿舍的一位舍友在阳台走来走去(据说这位舍友前两天曾扬言要跳楼自杀),冉冉自感受到了惊吓,一直默默哭泣,到了今天一直不吃不喝、不言不语,先是不起床,后被同宿舍的同学拉着到了教室,然后就在那里不动了,下节课该换教室了也不离开,只低头在那里时不时抹抹眼泪,任谁与其交流也不应答,毫无反应.同学与辅导员急得上火,上报系领导后找到了我.带着这简短的信息,我去到了中午时分已经空旷下来的教室,冉冉坐在后排角落的座位上,低头撕扯着纸巾,面前的桌子上堆着一堆已成纸屑状的纸巾.

    作者:马东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树欲静而风不止——浅谈撤药综合征

    急诊室的夜晚往往是不宁静的,尤其是季节更换的初秋.前来就诊的人群里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患者是一个体形瘦小的女生,叫小许,陪同来就诊的是她的男友,看起来都是斯斯文文,但表情显得十分紧张不安.询问后得知小许近期因工作压力大,两个月前刚在我院诊断为抑郁状态,门诊医师给其开具了相应的抗抑郁药物,她也按照医生的指导规律服药,再配合户外运动等,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但小许因担心长期用药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且认为自己情绪已较前有所好转,便不愿再服用药物,因此在原定复诊的昨天并没有前来就诊,并自行暂停了所有的用药,不料今天下午开始她便感觉到全身不适,且感到紧张、坐立不安、头晕,晚上也无法入睡,她担心自己又犯病了,心情也开始走下坡,男友发现后非常担心,便带她到急诊来就诊.

    作者:胡晨;朱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DBT专家眼中的强迫症

    辩证行为治疗(DBT)由美国华盛顿大学Marsha Linehan教授创立,早用于治疗高风险自杀和边缘人格障碍,目前也应用于其他精神障碍的治疗.DBT可以帮助患者调控情绪以及相关的认知行为模式,降低冲动和应激反应.

    作者:柳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如何面对亲人的辞世

    从降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在不断地面对失去.当我们面对亲人的离开,是该痛哭流涕,还是该坚强忍耐,抑或是立刻重整旗鼓向前看?这是值得每个人用心思考人生命题.小斌因为抑郁的问题,曾经在我这里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当时推动小斌走进咨询室的原因是关于工作问题.后来经过2个月的咨询,小斌已经顺利做出了选择,并且在新的岗位上做得非常出色,而抑郁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半年后,小斌再次走进咨询室,他说自己又抑郁了.

    作者:多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守望——助推心灵成长的正能量

    与往年一样,新学年开学,又有一批初中毕业生千里迢迢从南疆来到我校学习.作为一名关注学生心灵成长的教师,我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契机.因此在给这些远道而来的孩子们上完我任教的思想政治学科“开学第一课”后,我向他们布置了一个额外的作业——“当你第一次见到我这位任课老师,想对我说的话是什么?”

    作者:蒋文委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