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芳
目的:对医源性性穿孔的治疗现状研究。方法对两例消化内镜诊疗所致穿孔进行内镜下闭合(钛夹闭合)方法治疗,并进行临床记录、观察和随访;对其他内镜下闭合方法进行介绍。结果消化道穿孔的病人,通过内镜下闭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成功达到闭合从而疾病恢复。结论内镜治疗医源性穿孔的效果良好,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杨烈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与脱髓鞘改变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表现结果差异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013年CT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与脱髓鞘改变患者各100例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100例,预后半年内随访统计神经功能缺损均不严重,预后良好;1年后出现新的病灶,其中8例并大面积脑梗死,4例并脑出血,预后不佳。脱髓鞘改变100例,预后半年内随访统计神经功能缺损不严重,预后良好;1年后病灶范围波及整个侧脑室周围白质34例。结论正确认识腔隙性脑梗死与脱髓鞘改变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对于临床在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预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青毅;冉强;赵成元;余文军;吴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孕产妇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孕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加以实施孕期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孕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剖宫产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困、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34%,显著低于对照组36.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护理中应用孕期健康教育,切实提高产妇孕期保健水平,有效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充分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刘兴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士对中重度癌痛患者进行癌痛护理评估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创建无痛病房后2014年6月~2014年7月疼痛评分≥4分的癌痛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数字评分法,观察组30例,采用全面评估病人,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做好健康教育进行比较。结果两种不同评估方法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快达到无痛状态。结论改进后的护理评估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单一评估方法忽视了患者不同心理特征、不同性别、年龄进行评估促进病人更快达到无痛状态,该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严小蓉;许凤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0例,行综合治疗,通过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缓解患者的症状,从而延缓肾功能性恶化,降低各种并发症。结果经药物治疗、临床护理,50例患者中,25例完全缓解,20例缓解,5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90%。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的护理方法,通过实施心理护理、饮食和用药指导等,提高疗效,药物联合临床护理,对患者康复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小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用几丁糖保护液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医用价值。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行二次手术的104例患者资料,其中57例患者腹腔镜手术结束前应用几丁糖,47例患者未使用者为对照组,根据再次手术探查结果对腹腔粘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几丁糖组I、II、III、IV级粘连分别为40、12、5、0例,对照组I、II、III、IV级粘连分别为25、10、11、1例,两组粘连程度分布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62.5,P=0.036<0.05)。几丁糖组和对照组的轻度粘连(I/II)和重度粘连(III/I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92,P=0.021)。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及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后粘连较重。结论几丁糖保护液可有效预防腹腔镜术后粘连的发生,尤其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及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推荐腹腔镜下常规使用几丁糖保护液。
作者:贾艳艳;史惠蓉;任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额叶进展性脑损伤致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以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方法本次研究中共入选研究对象18例,均为2013年6月~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双额叶脑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症状表现、影像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患者随访半年,其中6例GOS评分良好,5例为中度残疾,3例为重度残疾,2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结论加强观察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变化和影像检查,及时行双侧开颅减压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载脂蛋白M(apoM)是脂蛋白超家族(lipocalin)的成员。血浆apoM主要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中,参与HDL颗粒的重塑,与前β-HDL形成密切相关,在正常的脂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对apoM的进一步研究,必将帮助人们更加了解脂代谢异常对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作用。目前apoM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对载脂蛋白M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王晓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讨论闭合复位专家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骨一科收治的治疗28例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8例,女8例,年龄20~60岁,平均31岁。结果对本研究中28例患者进行为期5~1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采用Joher-Wruhs 标准进行评定疗效,优20例,良7例,可1例。结论闭合复位专家型胫骨髓内钉是一种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它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固定患肢,且具有微创、不良并发症少等特点,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膝踝关节功能。
作者:何秀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探讨其护理途径。方法选择10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患者,对其临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临床护理。结果患者由于接受药物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均得到一定缓解,患者抗病毒治疗配合度均得到提高。结论针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该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抗病毒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刘金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自1995年至今,通过19年的临床实践,对68例偏头痛患者的治疗。西医采取保守性治疗;中医辨证分为风寒、风热、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风内动、痰浊上蒙、瘀血阻络、肝肾阴虚、气血两虚七型,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洛浩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香砂六君子汤煎剂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并设立多潘立酮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33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87%;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4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实,值得推广。
作者:周军峰;刘水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清热平喘饮口服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张克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10例AS伴发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 AS发病年龄14~47岁,平均(32±12)岁;葡萄膜炎发病年龄15~52岁,平均(33±14)岁,病史7 d~4年,持续时间为10~42 d,平均(28±8)d,有反复发作;9例为单眼受累,双眼受累者1例(10.0%),为单眼交替发病;所有患眼均表现为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10例(100%)患者均有腰痛史,X线影像学检查显示均为骶髂关节炎,9例(90.00%)HLA-B27检查为阳性;经糖皮质激素和睫状肌麻痹剂眼液治疗后,8例好转,1例效果不佳,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后好转。结论 AS伴发葡萄膜炎多发生于男性,多呈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表现;与HLA-B27和病情活动有关;根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改变可确诊;主要治疗方法为滴用睫状肌麻痹剂和糖皮质激素眼液,并要积极控制AS,对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汪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04例肾囊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开放式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肾囊肿患者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杨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对轻度地中海贫血患儿家属进行相关地贫知识的讲解并进行积极的随访,使患儿能够减少由铁负荷增加而引起的相关疾病,提高远期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临床病例观察的方法,比较轻度地中海贫血患儿与正常对照组相关指标的异常;方法将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90例进行基线资料及血常规、红细胞渗透脆性、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依据结果确定地贫患儿的铁负荷的水平,并积极的给予地贫患儿家属相关知识的指导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结果病例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地贫患儿的Hb及红细胞渗透脆性、MCV与α地贫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α、β地贫组与正常组血清铁、铁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β地贫患儿体内较正常人存在铁负荷增加,应积极给予相关知识的指导,从而避免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远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白海波;陈海;欧少铉;刘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措施对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昏迷期的应用效果及可靠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实施颅内血肿清除术的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在其术后昏迷期对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本组130例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治愈70例,良好32例,致残8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5例。结论将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术后昏迷期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龙俊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突发性烧伤病况的调节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3月~2011年6月入住的80例突发性烧伤患者进行医院病况调节及其护理康复的回顾性调查,并对其中的50例突发性烧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50例突发性烧伤患者,经过针对性的病况调节及护理方法的运用得到了康复,肢体烧伤患者生活可以自理,功能恢复良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对突发性烧伤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并通过早期功能锻炼及护理调节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周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针对性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心理情况。结果两组间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焦虑情绪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治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具有显著疗效,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临床价值确切,值得临床肯定。
作者:胡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1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数字抽取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研究组予以倍他乐克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照1组服用倍他乐克治疗,对照2组服用依那普利治疗,分析对比各组治疗效果及血压变化、起效时间与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不良反应等指标均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具有较为显著效果,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提高起效速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姜寿翠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