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者侧化构音的语音特点及康复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4例FAD侧化构音的患者进行语音评估,分析其特点;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对侧化构音与年龄和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AD患者舌尖后音侧化构音频率高(75.00%),其他依次为舌尖前音(65.91%)、舌面音(56.82%)、舌尖中音(20.45%)。经过1~5个疗程的针对性康复训练,38例治愈,4例好转,总治愈率为86.36%(38/44),其中轻度组治愈率为100%(11/11),中度组治愈率为86.67%(13/15),重度组治愈率为77.78%(14/18);侧化构音字数与年龄(r=0.100, P=0.752)和病情(r=0.257, P=0.092)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FAD患者侧化构音主要发生于舌尖后音、舌尖前音、舌面音;针对性的语音康复训练是矫治FAD患者侧化构音的有效措施。
作者:徐丽娜;李峰;胡明芳;高楠;吕自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壳聚糖载体诱导神经干细胞高比例向神经元分化的潜在机制。方法纯化后神经干细胞分别与单纯壳聚糖、可溶性bFGF和bFGF-壳聚糖载体共培养。在共培养3 h、24 h、3 d和7 d后,Nestin、β-Ⅲtu-bul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的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受体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神经干细胞诱导后相关基因的RNA水平变化。结果诱导后3 h,FGFR1的表达量在三组中无明显差异;诱导后24 h,bFGF-壳聚糖载体组FGFR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单纯壳聚糖组和可溶性bFGF组(P<0.001);诱导后3 d和7 d,FGFR1的表达量在单纯壳聚糖组和可溶性bFGF组显著减少(P<0.001),而在bFGF-壳聚糖载体组仍维持较高水平;qP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bFGF-壳聚糖载体组中与Erk/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壳聚糖组和可溶性bFGF组(P<0.001)。结论 bFGF-壳聚糖载体通过缓释bFGF,可能上调FGFR1的表达,进而激活Erk/MAPK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
作者:段红梅;王聪;杨朝阳;郝鹏;尚俊奎;李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文版约翰霍普金斯改良认知评价量表(ACE)在神经系统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认知功能评定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入住NICU的94例患者(NICU组)和52名健康体检人(对照组),分别采用中文版ACE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进行测评。结果 ACE总分与MMSE总分呈高度相关(r=0.805, P<0.001)。NICU组和对照组间,ACE和MMSE各项评分和总分均有显著性差异(t>2.458, P<0.05)。受试者操作曲线曲线下面积ACE为(0.669±0.046), MMSE为(0.713±0.048),无显著性差异(Z=0.707, P=0.480)。结论中文版ACE可以作为NICU患者认知障碍筛查的工具。
作者:张瑜;姚秋近;张一;王卉;严程;王涯;吴野环;朱婧;杨伊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汉化版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3版(RBMT-Ⅲ)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对RBMT-Ⅲ进行汉化。对131名正常人应用汉化版RBMT-Ⅲ进行测验,间隔2周后从中抽取30名用不同内容进行重测。结果汉化版RBMT-Ⅲ14项分测验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0.799;各分测验分及记忆指数的复本相关系数均>0.65。因子分析抽取到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64.47%,依次为新技能学习、空间记忆、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前瞻性记忆、日期和定向。结论汉化版RBMT-Ⅲ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作者:刘晶京;恽晓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康复诊疗一体化系统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0月~2015年6月,9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观察组采用康复诊疗一体化系统进行康复3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系统下的康复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FMA)评定偏瘫侧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前后两组FMA、BI评分差值无显著性差异(t<1.044, 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4.287, P<0.01)。结论康复诊疗一体化系统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有利于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胡世红;洪洋;凌晴;李志帅;何嫱;许佳;乔峰雷;陈庆珍;周亚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单次高压氧(HBO)治疗9 h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细胞色素C和caspase-3水平的影响。方法48只Sprague-Dawley大鼠制作永久性MCAO模型,分为对照组(n=24)和高压氧组(n=24),高压氧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3 h予单次高压氧治疗9 h,压力0.2 MPa。于造模成功后3 h、13 h、24 h行大鼠Garcia神经功能评分,于造模成功后13 h、24 h TUNEL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数,ELISA法检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细胞色素C及活性caspase-3水平。结果两组大鼠造模成功后13 h、24 h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2.07, P>0.05)。两组造模成功后13 h、24 h均见凋亡细胞,高压氧组明显少于对照组(t>6.57, P<0.01)。高压氧组细胞色素C和caspase-3的水平在造模成功后24 h低于对照组(t>2.41, P<0.05)。结论大剂量高压氧超早期治疗可降低脑缺血后细胞色素C和caspase-3水平,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是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作者:于秋红;郁军超;吉康祥;刘亚玲;薛连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技术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评定科将于2016年8月1~5日在北京联合举办第10届全国认知障碍诊断与康复治疗技术学习班。教学内容:认知损伤及康复相关理论;脑卒中、脑外伤、脑瘫以及老年性痴呆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特点;注意、记忆、计算、执行功能以及知觉障碍相关的实用、可操作的评定技术、诊断以及康复治疗技术。学习班期间还将介绍当前认知康复领域新进展,特别是远程认知康复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学习班将举办多个工作坊,就不同认知障碍的具体检查、诊断与康复训练进行演示和实操。学员回单位后即可开展工作。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难以恢复,主要是由于中枢微环境中髓磷脂相关抑制因子介导的神经生长抑制作用引起的。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 (PirB)作为其主要受体之一,在CNS损伤后高表达,参与神经生长抑制信号的传递。敲除或阻断PirB,能促进脊髓损伤动物神经再生,缓解β-淀粉样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影响,显著诱导缺氧缺血损伤后皮层神经元轴突再生,恢复中枢炎性神经病模型动物的神经功能,视神经损伤后的视觉重塑功能加强。
作者:肖岚;王永堂;位景香;舒亚海;鲁秀敏;余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评估未来1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方法2014年9月~2015年5月,多阶段随机抽取郑州市某社区常住围绝经期女性692名进行调查,收集年龄、血压、体质量、吸烟史、糖尿病史和空腹血糖、血脂等资料,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表”对各个年龄组进行评估。结果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吸烟的暴露率依次为14.3%、32.1%、59.2%、7.9%、0.6%;围绝经期女性10年ICVD发病危险度为(2.01±3.04)%,随年龄增长,发病危险度逐渐升高(F=45.301, P<0.001);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的暴露率和10年ICVD发病危险度等级分布在不同年龄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1.157, P<0.01)。结论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不理想,10年ICVD风险水平较高,应根据危险分层,干预其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孙丹;闫芳芳;孟雨姗;苑晓晓;王雅莉;盛嘉昭;张伟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出血转化(HT)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2月住院的115例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颅内出血分为HT组(n=58)与非HT组(n=57)。对两组年龄、脑栓塞前后抗栓治疗、溶栓、梗死灶大小、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及HAS-BLED评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发病时、发病后1个月、发病后3个月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NIHSS评分(t=-2.991, P=0.003)、HAS-BLED评分(t=-2.499, P=0.014)、梗死灶大小(χ2=8.355, P=0.004)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NIHSS(OR=1.127, P=0.027)、梗死灶大小(OR=4.390, P=0.035)和HAS-BLED评分(OR=1.783, P=0.03)均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按HAS-BLED评分分组,低危组(0~2分)HT发生率低于高危组(≥3分)(χ2=4.643, P=0.031)。发病时、发病后1个月、发病后3个月,HT组NIHSS评分均高于非HT组(t>2.387, P<0.05);HT组发病时mRS评分高于非HT组(t=-2.262, P=0.026);发病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mR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t<1.468, P>0.05)。结论心房颤动后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较重、梗死灶较大、HAS-BLED评分较高的患者更易发生HT;HT组神经功能的恢复较非HT组差。
作者:吴章薇;赵军;李冰洁;梅利平;郭鸣;周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记忆障碍远程康复训练模式的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5年4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记忆障碍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6)、仪器组(n=33)和远程组(n=22)。所有入组患者均服用改善脑血管药物。仪器组和远程组分别采用认知康复系统或其远程康复版进行以记忆康复为主的训练,共6周。训练前后采用韦氏记忆量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和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仪器组和远程组各项成绩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3.795, P<0.01),远程组与仪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两次评定成绩无显著性差异(t<0.771, P>0.05)。结论记忆障碍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记忆能力,远程认知康复训练系统可以达到与本地训练相近的疗效。
作者:高明明;恽晓平;张慧丽;郭华珍;王科英;牛秀莲;乔颖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睡姿指导对早产儿扁头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2年10月~2015年9月,321例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早产儿随机分为睡姿指导组(n=159)和对照组(n=162)。睡姿指导组在婴儿入住NICU后及出院后儿保门诊随访时给予睡姿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婴儿6月龄时扁头综合征发生率。结果睡姿指导组轻度(χ2=6.591, P=0.010)、中度(χ2=4.862, P=0.027)、重度(χ2=11.261, P=0.001)扁头综合征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结论睡姿指导可降低早产儿扁头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马良;李青;孟令丹;邴卫卫;李玲;董荣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后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2014年6月~2015年6月并发尿路感染的脊髓损伤住院患者145例,对菌株构成、菌株耐药特点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结果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48.9%)、肺炎克雷伯菌(19.7%)、奇异变形杆菌(9.0%)等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较少,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致病菌对第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中高度耐药,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和氨基苷类耐药率较低。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脊髓损伤后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有较强耐药性。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并不断优化治疗方案。
作者:赵国伟;高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由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联合举办的“2016年康复医学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6年6月14~17日在北京举行。届时将召开北京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会,并邀请美国、德国及国内著名专家教授讲授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和新进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我院通过实施“人才立院、人才兴院、人才强院”战略,采用多种方式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吸引人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为医院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活力。通过对我院人才工作现状分析,提出了以医院的核心价值观统领人才工作,提升人才工作软实力,提倡业绩文化,建立兼容文化,打造人才成长新环境的人才工作新思路。
作者:龚凌云;黄爱娥;王青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14年1月~2015年2月,采用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对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调查,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和专科评价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Or-dinal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并发症情况、治疗时间、进食方式、饮水试验级别和吞咽功能评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50~59岁、受教育程度高、没有并发症、饮水试验分级低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的的可能性更大。结论可根据吞咽障碍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将定于2016年11月17~19日在杭州市第一世界大酒店召开。大会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省人民医院承办,浙江省康复医学会、浙江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浙江省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协办。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康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同期举办第六届物理治疗论坛、第六届作业治疗论坛、第六届康复辅助用具论坛、第五届言语治疗论坛、首届康复医学质量控制论坛。会议期间将进行论文交流、讨论及优秀论文、优秀墙报评选等学术活动。欢迎广大康复医学科、理疗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内科、老年医学科、儿科、创伤科、运动医学科、心理精神科、疼痛科、社区康复科、中医科、针灸科、推拿科及其他相关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医师、治疗师、护士踊跃参会。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旋转训练对脊髓损伤后患者肌痉挛的影响。方法2010年7月~2015年7月,38例脊髓损伤后痉挛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9)和对照组(n=19)。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肢体康复训练后加旋转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内收肌角、直腿抬高角、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Z>-2.286, P<0.05)、内收肌角(t>5.6121, P<0.001)、直腿抬高角(t>5.1677, P<0.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t>-6.7428, P<0.001)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转训练配合康复训练能减轻脊髓损伤后患者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伍明;龙耀斌;曹锡忠;梁天佳;周开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认知功能障碍是获得性脑损伤(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脑瘫、各种痴呆等)后常见的损害。一项以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对象的大型Meta-分析(1950年~2009年,n=7511)显示,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为41.3%。约50%~70%脑卒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1-3],1/3会发展为明显痴呆;与健康老年人相比,有卒中史的老年人痴呆发生大约提前10年[4-5]。按照流行病学资料推算,我国可能有800万脑血管病患者和1600万以上认知功能损害患者[6]。认知障碍更是脑外伤(t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后突出症状之一,认知障碍患病率为25%~70%[7]。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永久性认知功能障碍,重度脑外伤可能会增加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8]。
作者:恽晓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